成長的代價──讀《孤獨之旅》

《孤獨之旅》一文,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

曾經獲得「宋慶齡文學獎金獎」的《草房子》,可以說是中國當代一部比較有代表性的「成長小說」。它以九章二十餘萬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學為背景,描繪了桑桑、杜小康、禿鶴、紙月、細馬等幾個少男少女讀書、生活、成長的歷程,既瀰漫著艱辛與苦痛,又閃爍著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草房子》一書的結構也很獨特。在幾個主要人物貫穿始終的前提下,每一章(或相同題目的兩章)相對獨立,著重於刻畫一位少年的成長。其中,《紅門(一)》和《紅門(二)》兩章,就是以男孩杜小康為主要描寫對象的。如果說,桑桑的成長是以他生病為契機,紙月的成長與她的「無父」的遭遇密不可分,那麼,杜小康的成長,則源自他們家「一落千丈」的衰敗,與他跟隨父親到遙遠的蘆盪放鴨時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很難忍耐的孤獨。

孤獨的來臨,如同杜小康的家庭變故一樣,是突如其來、猝不及防的。曾經是村中富戶獨子的杜小康,曾經是「草房子」里的「領頭羊」、讓孩子們個個都欽羨不已的「大班長」杜小康,剛剛領受了「失學」的痛苦,又不得不跟隨父親踏上了「挽救家道」的征程。

小木船行駛在水上,「當杜小康回頭一看,已經不見油麻地……,向後眺望,除了朦朦朧朧的樹煙,就什麼也沒有了」時,當他忽然發覺自己已經「身在異鄉」時,一種從未有過的孤獨感,在一瞬間就襲遍了他的全身。這種孤獨,並非他這樣一個初涉世事的孩子才有,連他那「飽經滄桑」的父親,也不敢讓小船和鴨子們停下來,「彷彿只要稍微慢下一點來,他也會像他的兒子一樣突然地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而也會打消離開油麻地的主意」。當他們到達蘆盪,「蘆葦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的時候,孤獨也如「萬重大山」包圍了杜小康,使他「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父親與他之間的對話,也「變得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世界一方面被大量地省略和簡化,另一方面,又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孤獨」。他因此而膽怯,而恐慌。那恐慌無法驅除,即使緊緊地挨著父親他也遲遲無法入睡。他「不堪」孤獨的重負,開始「日甚一日」地想家,直至「夜裡做夢看到母親,哇哇大哭起來,將父親驚醒」。但是,既然走入了那片蘆盪,他們就已經再沒有退路了。隨著日子一天天的流逝,「父子倆都在心裡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杜小康所能做的,只有「承受」孤獨,他已「別無選擇」。在孤獨無助的人生磨難中,溫情脈脈的大自然,成為少年杜小康惟一的「避難所」。

黃昏時分,與炊煙一同飄起的河水的熱氣;從大河的東頭升起的月亮;夏季青森森的萬頃蘆葦,以及蘆葦叢中一種不知名的香草,在空氣中散發出的縷縷清香;水邊的蘆葉里,幾十隻幾百隻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的無數的螢火蟲……大自然,以它的寬廣的胸懷,接納了這個少年;以它的優美的姿態,感染著這個少年;以它的低吟淺唱、風花雪月,撫慰著少年那顆孤寂的心靈。大自然,既營造了無邊無際的孤獨,將少年屢屢拋入「無援之境」;又一次次向少年呈現出它寧靜美好的魅力,使少年在孤獨中日趨淡泊、沉靜,日趨堅定、自信,並漸漸去除了浮躁,走入了一種冷峻、深刻的境界。從「不堪」孤獨之苦,到「承受」孤獨之艱,再到「享受」孤獨之味,杜小康的世界終於「雨後天晴」,他發現「天空比任何一個夜晚都要明亮」,自己長這麼大,「還從未見過藍成這樣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麼地明亮」。當他經過與暴風雨的搏擊,疲憊不堪地躺在一片蘆葦上,嚼著白嫩的蘆葦根,望著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那時,他卻沒有再哭。

在文章的結尾,作者有這樣一段優美而溫暖的描寫:「鴨們也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它們的羽毛開始變得鮮亮,並且變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潑進了。公鴨們變得更加漂亮,深淺不一樣的藍羽、紫羽,在陽光下猶如軟緞一樣閃閃發光。」在這些長大了的、漂亮了的鴨們背後,我們看到了那個少年的身影,他也長大了,堅強了,成熟了。

作者在節選時,將這段不足五千字的文字命名為「孤獨之旅」,是有很深的意味的。人生之路,漫長而又艱辛,每個人都要「獨自走過」,尤其是在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越來越現代化的今天,孤獨已經成為人類根本無法迴避的一種「人生狀態」。「面對孤獨」,也就成了人生的一種必然。然而,孤獨並非自閉,並非絕望,並非消極、消沉甚至墜入頹廢的沒落情緒。孤獨使人類從原本狹隘的個人經驗中解脫出來,使人對世界、對人生的觀察與體悟在因孤獨而獲得的距離中得到了擴展,有了許多從前不曾有的發現。孤獨使人的目光和頭腦皆變得冷靜,孤獨助人去除了影響思維深度的浮躁和妨礙人觀察質量的迷亂。因此,孤獨不僅是人生成長中的一種必然,也是人生成長中的一種必需。羅曼·羅蘭對於孤獨,曾有這樣的表述:「……關心社會生活的良好習慣,不應妨礙你們每個人傾注於內心的生活。在連綿不斷的行動和感情的激流里,你們應該為自己保留一間單房,離開人群,單獨幽居,以便認清自己的力量的弱點,深入思考,然後像安泰那樣,重新接觸大地……」曹文軒在他很早以前寫的一篇名為「論孤獨」的文章中,也曾高度肯定孤獨對於個人成長的作用:「它是一種正常並且健康的心態──如果程度得當的話。它標誌著一種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許多盲目。它使人在嘈雜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護身心健康的清靜。」

對於杜小康而言,那個以孤獨為底色,由天空、蘆盪、大水、狂風、暴雨、小船、鴨子、生病、寒冷、飢餓、憂傷等所構成的荒無人煙的世界,已經成為他人生中一份永遠難以磨滅的記憶。那浸透著孤獨感的一切,既困擾、磨難過他,也教養、啟示過他。當他們父子二人因為放鴨誤入他人魚塘而再次陷入一貧如洗的困境時,當杜小康抬著病危的父親回到油麻地時,他,已經不再是幾個月前的那個杜小康了。雖然頭髮乾枯、面容清瘦,但他「一雙眼睛卻出奇的亮,並透出一種油麻地的任何一個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之神」。甚至當他後來在自己曾經讀書的「油麻地小學」門口擺攤賣貨時,「這個當初在油麻地整日沉浸在一種優越感中的杜小康,竟無一絲卑微的神色」,令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們都頗感震驚。杜小康,已經是一個遠遠大於他自己的年齡的少年了,他真的長大了。

成長,是一個多麼美好的過程,而這過程絕非永遠「一帆風順」,它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楚、屈辱與淚水。成長,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孤獨,就是其中最貴重的一筆,是生活或早或晚都要給予每個人的一道美麗又殘酷的題目。經歷過「孤獨之旅」的油麻地的少年杜小康,一定會長大成人,因為那份孤獨,已經撕去了他幼稚的外殼,仔細地雕刻了他的靈魂。


推薦閱讀:

《認領一顆星》
小夫妻婚後應學會共同成長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每個成年人都是劫後餘生
沒房沒車沒錢?嘗試這10件小事,讓你的新年不再焦慮
《朗讀者》第二季回歸,姚明一句話差點問倒董卿

TAG:孤獨 | 成長 | 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