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周易網 >> >> 綜合版 >> 周易圖學 >> 先、後天八卦圖結構規律淺探

先、後天八卦圖結構規律淺探
[ 作者:葉舒轉貼自:太極易點擊數:2442文章錄入:雲中子 ]

  古往今來,先、後天八卦圖的結構問題一直是易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其中先天八卦 結構因自「加一倍法」而出,自然排布,數列井然,自乾至坤無論從數學上還是陰陽理論方面均可找到明顯的規律,而後天八卦圖的結構排列則頗多爭議。近年來,筆者通過對先、後天八卦結構的研究,認為先、後天八卦不僅都具有極其對稱的規律性,而且還具有同源性,可以相互演化。現將筆者對先、後天八卦圖結構規律的探討就正於方家, 希望能有助於中華易學的發展。

一、先、後天八卦圖的千古之爭

  宋朝以前,並無所謂先、後天之說,先天八卦圖為宋人邵庸所傳,旨在解說《說卦傳》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諸 語,並明其中所含的八卦方位。邵庸在其《皇極經世》之《先天象數第二》中云:「天地定位一節,明伏羲八卦也。八卦者,明交相錯,而成六十四卦也。數往者順,若順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故云數往也。知來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也。故曰:知來也。夫《易》之數,由逆而成矣。此一節直解圖意,若逆知四時之謂也。」 《周易本義》卷首云:「邵子曰: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此圖方位,宋人以為創自伏羲,所以又稱為「伏羲先天八卦方位」。但是,由於《易傳》沒有明文闡述此類方位,漢學家多不信。

  後天八卦方位之說始於邵子對《說卦傳》中八卦方位的解釋。邵子《後天象數第五》中云:「起震終艮一節,明文王八卦也。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故乾坤交而為泰,坎離交而為既濟也。乾生於子,坤生於午,坎終於寅,離終於申,以應天之時也。置乾於西北,退坤於西南,長子用事,而長女代母。坎離得位,而兌艮為偶,以應地之方也。王者之法,其盡於是矣。」 漢學家採用此圖,但不取「後天」、「文王」之名,稱為「帝出乎震圖」。圖中震、兌、離、坎分別表示正東、正西、正南、正北,又稱「四正卦」,餘四卦稱「四隅卦」。自此而後,易學人士圍繞先、後天八卦展開了長達千年的爭論,今人郭至成、郭濤在《走進伏羲——破解易學千古之謎》中指出:先天易學誕生後,一方面受到易學界的普遍重視,「打破了由王弼橫掃象數給中國易學帶來得七百多年得沉寂,為中國易學注入了嶄新的活力。」另一方面,「高舉義理派大旗的學者,一直沒有停止對先天易學的批判。」義理派的學者認為:「先天易學只不過是宋人陳摶、邵庸等人把道教煉丹術中的東西用來說易,那只是他們自己的易學,而與周易無涉。」近代以來,先、後天之爭猶未停頓,先天易以其科學性排列被更多「科學易」學者尊崇,而重視占卜和《周易》本經的學者則強調後天易學,或者強調二者的結合使用。同時,一些嚴肅的易學者雖然試圖在考古上獲得先天易的確鑿證據,卻無功而返,從而使先、後天之爭得以延續。筆者以為,歷史上先、後天之爭皆起源於圖,如果對先、後天圖的方位排列有科學可靠的解釋,則二者之爭盡可休矣,如將精力集中於二者的運用上來,則中華易學還將獲得新的發展。為了更好的了解先、後天之爭的軌跡,在解釋先、後天八卦圖結構規律之前,筆者想先對古今先、後天八卦圖研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進行簡要回顧:(一)邵庸先生的研究。邵庸區分出先、後天八卦方位,將先、後天八卦融會貫通,最先以先天數配後天圖,自成先天為體、後天為用的一家之說。《本義》卷首云:「邵子云:此文王八卦,乃入用之位,後天之學也。」(《本義》)邵子在其著述《皇極經世》中對先、後天八卦方位還多有解釋,關於先天方位,邵子云:「乾坤定上下之位,離坎列左右之門,天地之所闔辟,日月之所出入。是以春夏秋冬、晦朔弦望,晝夜長短,行度盈縮,莫不由乎此矣。」關於後天方點陣圖,邵子云:「易者,一陰一陽之謂也,震始交者也,故當朝夕之位。坎離交之極者也,故當子午之位。巽艮雖不交,而陰陽尤雜也,故當用中之偏。乾坤純陰純陽也,故當不用之位也。」又云:「兌、離、巽,得陽之多者也。艮、坎、震,得陰之多者也。是以為天地之用。乾極陽,坤極陰,是以不用也。乾坤縱而六子橫,《易》之本也。震兌橫而六卦縱,《易》之用也。(二)尚秉和先生的研究。尚秉和先生在其《周易尚氏學》中對先後天八卦也有自己的見解。尚先生云:「先天方位,乾南坤北,離東坎西,一陰一陽,相偶相對,乃天地自然之法象。」又雲此方位「在兩漢皆未失傳,至魏管輅,謂乾必宜在南生,以乾位西北不合,而疑聖人矣,則以先天位已失傳,輅但見其尾,不見其首也。歷魏晉迄唐,無有知者。至宋邵子揭出,《易》本始大明。而黃梨洲、毛西河等,以邵子所傳,本於道士,肆力掊擊。」並引據《左傳》所載《易》占,指出:「艮與乾同位西北,巽與坤同位西南,坎兌同位西,震離同位東,左氏已備言之。故荀爽、鄭玄資以注經。他若《乾鑿度》,言先天意尤多也。」(《周易尚氏學》)尚先生認為「後天方位」是由「先天方位」變來,指出:「八卦園布四方,各有其位,而先後不同,蓋《易》之道一動一靜,互為其根。」「靜而無為,惟陰陽相對必相交。坤南交乾,則南方成離;乾北交坤,則北方成坎;先天方位,遂變為後天,由靜而動矣。《周易》所用者是也。然《周易》雖用後天,後天實由先天禪代而來,不能相離。故《說卦》首以『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演先天卦位之義,再明指後天。」(《周易尚氏學》)(三)《易緯乾鑿度》的研究。《易緯乾鑿度》只對後天八卦的排列作出了解釋。書中云:「天地有春秋冬夏之節,故生四時。四時各有陰陽剛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風水火山澤之象定矣。其布散用事也,震生物於東方,位在二月。巽散之於東南,位在四月。離長之於南方,位在五月。坤養之於西南方,位在六月。兌收之於西方,位在八月。乾制之於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於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終始之於東北方,位在十二月。八卦之氣終,則四正四維之分明,生長收藏之道備,陰陽之體定,神明之德通,而萬物各以其類成矣。」又云:「乾者,天也,終而為萬物始,北方萬物所始也,故乾位在於十月。艮者,止物者也,故在四時之終,位在十二月。巽者,陰始順陽者也,陽始壯於東南方,故位在四月。坤者,地之道也,形正六月。四維正紀,經緯仲序,度畢矣。」又云:「孔子曰:乾坤,陰陽之主也。陽始於亥,形於丑,乾位在西北,陽祖微據始也。」「陰始於巳,形於未,據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陰之正也。」「君道倡始,臣道終正,是以乾位在亥,坤位在未,所以明陰陽之職,定君臣之位也。」(四)今人的部分研究成果。今人韓勇在其著述《太易論》中認為:「先天八卦反映了太陽相對於地球周期運轉得循環規律,其運動方向與月亮相對於地球的運轉方向恰恰相反,前者是順時針,後者是逆時針,所以太陽運動的卦序方向是震、離、兌、乾、巽、坎、艮、坤。」並針對後天八卦方點陣圖指出:「帝指的是太陽,太陽藏於坤,動于震,麗於離。……健於乾、入於巽、陷於坎,是說太陽在南方乾卦位天氣最干,太陽最炎,而至巽卦位,太陽就開始下落入地,到西方坎卦位太陽就已陷入地下,即日落西山。至於『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是說人們的社會活動是隨著日出日落而變化的。」但是,韓勇先生並沒有對後天八卦方位的規律進行揭示,他對後天八卦表示不甚明了,認為後天八卦「不是從事物本質的變化出發,而是從半路起首,也就是說,不是依從於陰陽變化的規律,而是直接從乾坤兩卦開頭,所以造成了八卦方位的大變遷,因此它是唯心主義的產物。…由於這種定位方法攪亂了陰陽原有的順序變化,因此無法完成周而復始的周期循環,故不免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儘管後天八卦被後人廣泛應用,但實際上是不科學的。」  今人苗孝元、姜在生在《易之道》一書中指出,先天卦和後天卦中必然存在一陰一陽之道,後天八卦中的陰四卦巽、離、坤、兌和陽四卦乾、艮、坎、震就是《周易》中的一陰一陽。並據此認為,先天八卦方位表示一陰一陽相結合的狀態,後天八卦方位表示一陰一陽相分離的狀態。  今人郭至成、郭濤在《走進伏羲》中通過對先、後天之爭的回顧,強調要換個角度論先天,提出「伏羲時代的易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追問。經過他們對京房易卦序的分析,從立體易的角度認為伏羲時代的易學應當為立體易,其卦序應當為「天風山火,地雷澤水」的觀點,認為這一卦序比邵子的所謂先天卦序更有意義,在思路上有新的突破。  上述對先、後天八卦圖研究觀點的鳥瞰,雖不甚全面,但基本上反映了千年來對於先、後天八卦之爭的概貌。這些觀點均不無可取之處,但是由於沒有從先、後天圖的形成根源和結構分布的邏輯性上解決問題,因而未能真正徹底地清算這一千古之爭。

二、後天八卦圖具有巧妙的對稱規律

  如前所述,先天八卦方點陣圖因按照一陰一陽規律依次挨排所得,具有很強的對稱性,體現了易簡的精神,因而在卦畫排列結構上容易為人了解,為人接受。而後天八卦圖則不然,其卦畫結構至今無人破譯,雖然人們發現了其中蘊涵的五行運行規律以及「乾統三男居北,坤統三女處南」的排列規律,並在實踐中廣泛應用,但是因為沒有發現其排列卦畫的高度對稱性規律,因而使人不能不懷疑文王演卦的科學性。由此看來,先、後天八卦圖之爭的關鍵在於找到後天卦的對稱規律。那麼,後天八卦圖的對稱規律是什麼呢?筆者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了其井然巧妙的卦畫排列規律。如圖所示(見圖一)

巽 離 坤

震 兌

艮 坎 乾(圖一)將乾、坎、艮、震分別與其斜對角的巽、離、坤、兌比較,可以發現:乾卦的下兩爻與巽卦的上兩爻相同,為太陽;而乾卦上爻為陽,巽卦下爻為陰,正好相反。坎卦的下兩爻與離卦的上兩爻相同,為少陰;而坎卦上爻為陰,離卦下爻為陽,正好相反。艮卦的下兩爻與坤卦的上兩爻相同,為太陰;而艮卦上爻為陽,坤卦下爻為陰,正好相反。震卦的下兩爻與兌卦的上兩爻相同,為少陽;而震卦上爻為陰,兌卦下爻為陽,正好相反。  如此看來,後天八卦圖的方位對稱排列昭然已揭。後天圖不僅具有一陰一陽的規律,而且還含有四象流轉的規律,四象在後天八卦中從乾卦開始,依照太陽——少陽——太陰——少陽的規律自下而上周流運行,充分體現了後天八卦與先天八卦自震至乾,自乾至坤陰陽流轉規律的相承性。先天八卦圖不過是對陰陽流轉順序的細緻描述,而後天圖則將陰陽、四象、五行濃縮於一處,凝聚而成一幅新圖。了解這一規律後,人們一直不理解的後天圖為何不按照大小順序排列為乾震坎艮,坤巽離兌的原因也會豁然而解。了解這一規律後,我們不能不佩服先聖的智慧。

三、先、後天八卦圖根源索解——河圖數序

  那麼,我們的先聖為什麼要將乾卦置於西北,而不置於南呢?先、後天八卦圖之間到底又什麼淵源呢?筆者在進一步的思考中,藉助五行八卦的匹配和對河圖的推演,終於使這一千古大迷進一步得到了揭示。  我們知道,按照易學界的普遍認知,八卦和五行之間的匹配是:乾、兌屬金,震、巽屬木,坤、艮屬土,離屬火,坎屬水。同時,五行和河圖數序之間的配合是1、6屬水居北,2、7屬火居南,3、8屬木居東,4、9屬金居西,5、10屬土居中。可以發現,河圖數位與後天八卦圖之間的契合之處在於八卦圖的四正位和河圖四正位取得了五行的一致性。唯有中央土沒有著落。那麼怎樣找到中央土在後天八卦圖中的位置呢?筆者認為,河圖中央土的位置在後天八卦圖中反映在東北、西南的坤艮兩卦,也就是說,東北、西南屬於中央土。實際上,在先天八卦圖上,我們也可以發現,震、巽木按照橫圖而言本來屬於中央的兩卦,但是展方為園後,則分居東北、西南。所以假設後天八卦在排列上和先天卦具有類似的規律,那麼將後天圖展園為方,則中間為坤、艮,繼而為兌、震,繼而為乾、巽,最後為坎、離。以土為界,左邊為木、火,右邊為金、水,陰陽判然。 根據上述分析,河圖數序與後天八卦圖取得了高度一致性。下面,我們就可以通過河圖數序推出先天八卦圖的五行排列來,並由此悟出先、後天八卦圖之間的演化過程。由於我們已知先天八卦的五行排列以震、巽木(3、8)為中心,所以,將河圖數序整體加3,只保留尾數,得到以下排列,如下圖(見圖二)所示:5、106、1 8、3 7、24、9(圖二)  從河圖數序的這一變體來看,我們發現,3、8木居於中央,可將其置於東北、西南方向;1、6水居東;2、7火居西;4、9金居於北方;而5、10土居於南方。這樣,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圖變體的數序、五行分布和先天八卦有何等的相似之處,唯一不同的是圖形正好相反,如果逆向而看,則一幅以木為中心的「先天五形圖」已經擺在了大家的面前。若將「先天五行圖」配以八卦,將4、5稍加旋轉,則可以畫成逆式的先天八卦園圖(乾北坤南)。而所以先天八卦逆式而成,與地畫八卦(地北高南低)有關,但是無論正、逆都符合天尊地卑之理。同時,通過上述分析,以木(數字3、8)為中心和以土(數字5、10)為中心的象數變化可能意味著《易傳》所言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的實際內涵之一。  據此,筆者斷定,《易傳》中所言「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等絕非空無憑據,河圖、洛書和先、後天八卦圖皆屬於易學必不可少的內容,千年以來否認先天學的觀點可以休矣,千年以來在河、洛之學與先、後天之學之間尋求會通的種種猜想可以有所憑據矣。

四、先、後天八卦圖探索中的餘思

  筆者在探索先、後天八卦圖結構規律中耗費了較大的精力,但是及至發現其規律時,才悟出「大道至簡」的道理,原來很高深的問題解釋起來竟如此簡單,圖象的分布如此自然而然,毫無近來一些學者解釋的繁雜。同時,筆者發現,這種索解的思維方式會引導我們看到更加寬廣的地方。

  如果將推演先天圖源自河圖數序的方式繼續下去,我們可以推出以火為中心,以水為中心,以金為中心的五行排列,並還可以推出不同性質的八卦圖。也許八卦圖本來就不止一幅,而應當有五幅,甚至更多。那麼,這些八卦圖和五行排列圖的使用意義在那裡呢?後天圖以土為中心分布五行,可能意味著「物以類聚,方以群分」的物質空間分布形態;先天圖以木為中心分布五行,可能意味著「本乎天者親乎上,本乎地者親乎下」的氣運消長趨勢。那麼,以水、火或者金為中心的五行分布圖又意味著什麼呢?同時,後天八卦圖為什麼採取了與先天圖陰陽順布不一樣的規律,雖然我們在卦象的排列上找到了一定依據,但是這樣排列究竟怎樣運用,四象排列的對稱性意味著什麼?洛書與八卦圖之間如何關聯?等等,筆者還不得而知。易道迥矣,希望易學界更多有識之士能夠悟出其中奧妙,光大吾中華易學。

推薦閱讀:

中華周易預測網---唐伯文
北方周易書店
從八字揭示臧天朔的牢獄官災(曲煒) -曲煒周易網
孫榮華:周易筮法集錦 第三節:斷應期的要領
八字分析之傷官配印

TAG:周易 | 規律 | 綜合 | 後天 | 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