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確指---凈宗學人不能不讀的好書!(白話翻譯)

凈宗學人 不能不讀好書!)

丁未年夏天,我順路拜訪雪山的方丈大師. 方丈拿出一本書給我看,說:"這是寶書啊!而且緣起十分奇特."

原來明朝末年的時候,吳城有八位友人,一同修習玄門,每天扶乩請仙,讓乩仙談論它們的法術.後來,來了一位仙人,他所談的竟與其他乩仙差異很大。因為每天都處在一起,日子久了,仙人與眾人都很熟識;有一天,他忽然勸眾人念佛.

眾人問道:"念佛也可以嗎?"

他說:"很好."

於是眾人都念:"南無佛!"

他說:"不是這樣念的."

眾人問,那怎麼念?

他說:"你們必須至心合掌,面向西方頂禮,"南無阿彌陀佛"."

眾人於是按照他的指示做.之後,他便詳細的為眾人開示了念佛法門,讓他們舍偽歸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時,他才跟眾人宣告了他與眾人夙昔的因緣,以及他作為菩薩的名號,並且顯現異香、天花,以及其他種種瑞相.這樣,八個人就都捨棄了以往的邪修,歸向正信.

無朽是八個人中的師父.這位西方來的菩薩讓他去三昧和尚那裡受戒律,出家為僧.三昧和尚開始的時候故意作難,然而當見到西方菩薩寫的《月偈》後, 便敬禮西方,為無朽做了剃度.說起這個《月偈》 - 原來,西方菩薩剛來的時候,眾人本以為他是乩仙, 便指月為題,求他一首詩句.菩薩便賜偈道:

"一月光含千世界,

分身無量照群迷.

當知本體原無二,

不動莊嚴變化機."

從那以後,自明朝 崇禎 癸未年 五月二十八日開始,到清朝 順治 丁亥年 十月初二日為止, 西方菩薩與這八人前後共有二十四次相會, 期間菩薩所開示的都是修行的要妙. 因為菩薩所作的一首偈中有"確指正修路"這樣的語句,所以這部開示、會話的記錄就命名為《西方確指》.

我讀了這部記錄後,身心踴躍,不亞於醍醐之水滴入焦腸,連連讚歎,連連稱奇.三昧(?)方丈說:我開始也不信.讀完之後,竟神采煥發,即使想不信都不可能了.我說:這位西方菩薩在往昔的因地中,與這八個人都有大因緣,因為悲念深切,所以權巧接引.普通的扶乩哪裡能夠相提並論呢!而且這位菩薩臨行前,還說:『鸞乩本來是為神鬼設的,不是大菩薩應化的方式."所以,這本書怎麼能視作乩書呢!

我當時就想刊刻流通,廣利眾生,怎奈因緣不和.一直到己酉年的春天, 僧俗道侶,都歡喜踴躍的、樂意出錢助印. 他們甚至有邊讀邊哭,邊哭邊讀的;有馬上捨棄一切,進入深山念佛的.這都是菩薩以無緣大慈,攝化眾生的不可思議的境界啊!於是便與靈曦,慧楫兩位老師,謀劃印刷的事宜。這部書由來、前後的經過,就是這樣的。

康熙 己酉年 九月既望 ,古吳 凈業弟子 朗西金 鍔撰

白話翻譯:

西方確指

覺明妙行菩薩說

菩薩戒弟子常攝集

  

一時,覺明妙行菩薩從西方極樂國,降臨到娑婆世界,震旦國(中國),古勾吳地(今江蘇一帶)。在會的諸位弟子,都因為往昔跟菩薩的因緣,因而得蒙菩薩的化度。覺明妙行菩薩將宣揚凈土法門,而說偈子道:

諸佛之法要 微密不思議 以非思議故 無能盡宣說 

牟尼大慈父 悲憫眾生者 說所不能說 導彼今後世

更以異方便 顯示安樂剎 令發願往生 橫截諸惡趣

繇佛阿彌陀 大願攝 聞名能受持 決定生無惑 

若有大力人 專念心常一 成就深三昧 現前亦見佛 

今我如佛教 將開化導門 念爾等迷倒 確指正修路

是非弱小緣 應具難遭想 西方萬億程 一念信即是

菩薩說完偈後,令諸位弟子朗誦一便,然後說道:「你們向來喜歡學習玄術,沉溺在邪修之中。我因為跟你們以往的因緣,慈悲心深重,所以來這裡化導你們。我剛才已經明確的告訴你們:應當把念佛、求生西方凈土作為勤加修行的坦途正道。只是還是擔心你們不能確信;所以,接下來,我要告訴你們我的名號以及我所證得的境界。好讓你們知道,說法的是大菩薩。善男子。我往昔因中,以眾生所同具足的妙湛覺心,照明一切所有剎土。因此就以覺妙妙覺,覺明妙心,發起無量妙行,廣度諸眾生。所以阿彌陀佛印我名號,為覺明妙行。你們從此皈依我,不要再有任何疑惑。」這時,在會的八個人,都至心合掌,念:「南無覺明妙行菩薩。」 敬禮而起。菩薩說:「很好,就是這樣。」

(八人中)有人問持經、咒的方法。

菩薩說:「所謂的持經、咒,其實是在持自己的心。關鍵是要直接明了自己的心地。如果只追求持得熟,誦得多。又或者僅以為,念誦某經、某咒、某佛,就有大功德(就可以了);卻不能(進一步)句句銷歸自性、明了如來妙諦 以為這樣就可以獲得果證,是不對的。你沒看見十字路口那些沒有眼睛,沒有腳的殘疾人、男女乞丐,終日不住口的從早念到晚。他們所念的數目,一年何只數十萬遍。但終究還是殘疾人和乞丐, 並沒有證得一絲一毫的果位。這是什麼原因呢? 是因為無解無行的緣故。所以,可見持什麼經,就要依什麼經來修行。還要發大願,或者求生佛國,或者求明心地,或者發大智慧,或者利濟眾生。這些,都是靠如來廣大弘通的力量,以成就修行人的心愿。這樣,才是真正的持經持咒念佛。

有人問:「修行人怎麼樣才能不受貪慾的束縛而沒有障礙?」

菩薩說:「我現在由小向大、由外向內推論,加以解釋,你們要好好理解:假設有人在這裡,無緣無故搶了你一文錢,你生不生氣呢?」 那人回答說:「一文錢雖然很少,被人搶去了還是會生氣。」 「那麼現在有人沒有任何緣由地給你一文錢,你會不會高興呢?」 那人回答說:「一文錢雖然少,得到了還是會高興。」 另外有一個人回答說:「一文錢很少 - 得到了有什麼好高興的,被搶了也沒有什麼好生氣的。」 菩薩說:「你要是真能這樣,心早就清凈了,何至於到今天還這麼污濁、骯髒呢?!你們要知道,修行人要是不細密洗滌自己的心。那就會或者抓住『有、得到』,或者抓住『無、失去』- 處處都是執著,念念都是貪慾。這樣一來,業力、妄想紛至沓來,一刻也不會停止。即使念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心念依然在外,不能即刻歸一。這都是因為你們無量劫來,沒有發起哪怕一時一日遠離貪慾的心啊!所以,這個貪慾從無始劫來,也未嘗肯一時一日離開你們的心。由此身纏心縛,深入塵網。哪裡能做到象蓮花那樣,出淤泥而不染呢!所以,要想斷貪慾,就先從『給一文錢、奪一文錢』開始,作棄捨的觀想:『這一文錢本不是我的,奪走我不生氣,給我我也不喜悅。』由此慢慢加深,哪怕百千萬錢、億億萬錢,乃至國城妻子、身肉骨髓,乃至過去、現在、未來的心意意識,乃至生死業報、菩提涅盤 這一切的一切都跟一文錢沒什麼兩樣。如此下來,自然習氣消亡,障礙永滅,漸漸得到清凈,成就道品。你們應當這樣修行,不要再停滯不前了。」

孟冬的第二天,是菩薩的壽辰。眾人設供為菩薩祝壽。

菩薩說:「你們用什麼為我祝壽呢?」眾人說:「我們用心來供養菩薩。」菩薩問:「心又是什麼東西, 可以拿來上供嗎? 回答說:「只是一片至誠,本來什麼東西也不是。」菩薩說:「既然說什麼東西也不是,那知道『至誠』的又是誰呢?!能知道『誠』的那個東西,一定得有個處所,可以容納。怎麼會是什麼東西都不是呢?!」眾人回答說:「實在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得到。」 菩薩說:「你們說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得到,是暫時沒有呢,還是一定沒有?」 眾人正在討論如何回答,菩薩說:「沒有就是沒有。有就一定有。若是起一絲一毫的疑惑,就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了。要知道,你們現在說『誠』言『妄』,說『有』道『無』,這都是你們的那個生滅、計較、推測、度量的第六意識心。用這樣的心來給我祝壽,是沒什麼益處的。你們聽我的妙偈:

至真無二心  至真無量心

心非一切心 一切性非心

除妄心不實  依真心強名

真妄兩不立  南無釋迦尊

了心無處所 方便福羣生

這時,諸位弟子都再禮拜菩薩,祈請開示法要。菩薩說:「善哉善哉。你們希求聽聞法要,應當用心理解我的話,誠懇的回答我的問題。諸位弟子,譬如有一人對另外一個人說,燕京是帝王的都城,富貴無比。這另一個人聽了,願意去嗎?」 眾人都說:「願意去。」 菩薩說:「不認識路,怎麼辦呢?」 眾人回答說:「有人指示路徑,聽從他的話去走就行了。」 菩薩說:「這樣不行。如果有人指示,說向南走或是向東走 ;而聽者不能辨別,聽從了他的話,那結果就是離燕都越走越遠了。」 眾人問:「那應該怎麼辦呢?」 菩薩說:「必須得有一個去過燕京的人,教導這個人說,你須要向北走,才可以直達帝都。諸位弟子,這個人所指示的,有錯嗎?」 眾人都點頭說:「沒有錯。」菩薩說:「又譬如有人,想要攀登萬仞之巔,九層高塔的塔頂。應當怎樣教導他呢?」 眾人都說:「從低處向高處攀爬啊!」 菩薩說:「對了。古人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從第一級開始到第二級,一步步向上攀爬,最後到達最上一級。這是正確的說法。如果說,一步便要跨到最高處。那是妄語、空談了。又譬如有人。天子要封他官爵,便召這個人來,對他說,你願意做宰相呢,還是願意做個小吏?這個人會如何回答呢?」 眾人都說:「那一定是願意做宰相了。」 菩薩說:「對。又譬如有人,在岔路口,不知該怎麼走了。有憐憫他的人,指示他說,這邊很艱險,很曲折,不好走出去。這邊很寬敞,很平坦,很容易走出去。這個人聽後,他會選擇那一條路走呢?」 眾人都說:「走寬敞的,走平坦的。」 菩薩說:「 善哉。善哉。你們的回答,都合乎正理。但你們能明白我所比喻的是什麼嗎?」

眾人都再拜,說:「請菩薩開示。」 菩薩說:「你們雖然一直都有求道的心,卻不知道修行的法要,想去修行而不知道方法。就如同有人想去燕京,卻不知道路徑一樣。如果再遇到邪師,教給邪法;就如同燕都在北,他卻指示向東、向南走一樣。那麼,這個受教導的人即使終日行走,總歸茫茫然而找不到歸宿。這樣,怎麼能覲見至尊、成就大道呢?!我給你們所開示的彌陀 凈土,就是帝都啊!你們依照信(相信)、願(發願)、行(持名念佛)這三條準則,勤加精進,必得往生。這就是從第一級攀爬到最上一級、登至上品的方法,就是作宰相、而不作小吏的方法;按照這個方法去修,就是走寬敞、平坦的大路,而不是走偏邪、曲折的小路。我就是去過燕京的人啊!如果你們不能深信我的話,就是放棄前往帝都而去偏遠的地方;就是捨棄宰相的尊位,而去做卑賤的小吏;就是離開寬敞、平坦的大路而去走艱險、偏僻的小路;萬仞之山巔,九層高塔的塔頂,那就不是你們所能抵達的了!那就太令人悲痛了!

眾人想要置辦田產,做為修行用的生計。菩薩說:「你們為了要一直在一起修行,終生不散,並且謝絕一切世故,在衣食這方面,不再求人,所以有這個想法。依我看,這念頭雖然好,但畢竟是貪戀塵勞,不是清凈法。為什麼呢?在街頭討碗飯,在墳間睡一宿,這是先佛的道範。如果必須依賴田產才能修行 那麼,倘若置辦不成,那豈不是就沒有修行的一天了?而且,如果說,自己沒有這筆錢,需要出去募化(以置辦田產),就更加不行了。佛的一代時教,沒有這兩個字。這是末世時期,不知道禮義,不畏懼因果,不知道廉恥的人所做的事情。真修道人,了生死的念頭迫切,是萬萬不會有這樣的想法的。我還有一句話囑咐你們,你們這些人,只要執持正念、努力修行,這樣就是不聚而聚。如果身心散逸、懈怠,不能持之以恆,這樣雖然聚在一起,其實也就跟分散了一樣。如果你們能明白這個道理,就只應該隨時勤加修行,別去作一些閑想、瞎打算。

菩薩又跟大眾說:「你們是不是為身陷俗世、念頭不能清凈而憂慮呢?我有一個方法可以對治:你們只需發起遠離五濁惡世、祈求得度的心愿,用堅定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面見阿彌陀佛的心念換掉那個四處奔走、追逐名利的心念,就能離開煩惱而走上覺悟的正道。」

有人問:念佛不能證得一心不亂,應該採用什麼方法?菩薩開示說:「你只需平息妄想、凝定心思,徐徐緩緩地去念,念佛聲音從心中發出,心去聽(隨順)念佛的聲音,時間久了,自然各種妄念就會清凈,心境絕照,證入念佛三昧。然而平時必須要多念,從千到萬,念佛的心念不間斷,這樣,最容易得到成就。如果要強求得一心不亂,終歸不會成功。」 這時,達本在座下,清亮的念了幾聲佛號。菩薩說:「就是這樣,就是這樣。」

諸位弟子想造(覺明妙行)菩薩的像來供養,於是請菩薩示現法相。菩薩說:「你們要造相供養,這份誠心,已經很長時間了。我本來應當給你們顯現;但是,你們身在塵勞,而我在妙明之內,因此,即使現在顯現,你們也看不到。再說我隨順時機而進行開示、感化,沒有一定的身相。現在,你們只需從根本處實行、思維;可以畫作一個大比丘的相貌,面如滿月,形體豐偉,身著袈裟,坐在蓮花之上;左手放在膝蓋上面,右手作說法相;眉間放白毫光,光中有阿彌陀佛結跏趺坐;一定要莊嚴相好,不能潦草。」 眾人聽後,都恭敬的肅立、思維菩薩的法相。菩薩於是說:「諸位弟子,人人都有個覺明妙行,不即不離;祂在你們摸索不著的地方,時時都會出現;今天你們既然已經明白這一點,就不需要再設像供養;希望我們在將來的某一天相見。」

查定宏因為喪子,想要出家為僧。菩薩說:「你不要妄想這事,這事你做不得。你只要端正自己的心念和行為來對治身心,不再去作無益的事,不再去跟無益的朋友交往;一心皈依大覺的佛陀,發願離開迷途;汲取佛法的清波,滋潤那枯燥的心田;精誠地求佛加被,驅除一切障緣。你向來祈望健康長壽,按我所教、全力去實行即可,別的不須多說了。」 定宏又問,金剛經不同的版本,字句有不一致之處,應該奉持哪一版本,才能夠沒有差錯。菩薩說:「『金剛般若波羅密』這七個字,並沒有什麼差錯。」

沈天宇生了病,便設供,求菩薩開示。菩薩說:「你現在雖然有病,但還不致馬上就死。你應當熄滅諸般牽掛,安心端坐,思維身體的無常,世界的無常;所有的妄緣,統統放下;徐徐地念一句阿彌陀佛,自然就妄念不生、一心清凈。如此去作,不但能治癒你今生的疾病,就是生死輪迴的病根,也能從此拔出來。你現在設供求開示,不過是希望我有什麼好的藥方給你、有好的口訣傳你,可以治癒你的病。你哪裡知道,菩薩沒有這些虛偽不實的方法,就這些實實在在的幾句話而已。你如果能深信並且照著去做,那可真就是一劑上品的還丹妙藥了。囑咐你一首偈子:

 病從己作  還由己除  

攝心清凈  得常安樂

 堅久不變  同無量壽

菩薩給達本開示說:「你想要明心見性,可稱得上很有志向。但是你一肚子的金石丹藥,障礙了你的修行;所謂『本來面目』、『真空』、『真凈』等話,也都是嘴頭上說說,並不能證得。要想成就,就得將這些纏繞、累贅之物統統拋在東洋大海方可。要不然,枉費口心、功夫,耽誤了自己。倒不如踏踏實實念一句阿彌陀佛,如此一來,今生可得明心見性,臨終則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舉兩得,最是方便、殊勝。」

無朽請問怎麼樣酬答祖父。菩薩問:「俗世所謂的『孝』,最注重什麼?」 無朽回答說:「能夠恭敬奉養,能夠多行善事,這樣才算不忘了先祖的德行。」 菩薩說:「這雖然也叫做『孝』,然而有限。修出世間之法,如果能夠成就、獲得圓滿之果,那豈止能夠福及九代的祖先,就是多生累劫的冤親債主也都因此解脫。你要是能夠一心專修凈土法門,這才是真正的大孝。」

定茂問:「怎樣持咒,才能明心、達到究竟呢?」菩薩說:「心不離咒,咒不離心,這就是持的意義。你應當在一切時刻,觀這個咒體與我的心體,是一還是二?如果說是二,那麼為什麼心能持咒、而且咒能顯心呢?如果說是一,那麼為什麼:忘記時,就沒有了咒;想起來,咒就又有了呢?這樣去追問,就能知道,這個咒與心,是離開一切名相,畢竟空寂的。這就是究竟。如果只是持咒,然而不能達到究竟,就沒有妙解;這樣,平等的大慧怎麼能顯發出來呢!平等的大慧不顯現,怎麼能照醒生死的昏迷,達到三界的實際呢!」

達本問:「出聲念佛,常常容易發火;默念可以嗎?」菩薩說:「你一念佛,就說『發火』。為什麼你終日向人說話,就沒有一毫火呢?要知道,這火是你無量劫來,無明煩惱所積聚的。由於你現在信的不真,所以妄念隨著火起來、火又逐著妄想生成,從而焚燒你的法身慧命。以前,釋迦牟尼世尊,為了追求大法,在無量劫中,捨身求道,因此能成為無上的寶王。現在,你年老氣衰,晝夜勤修還來不及呢,卻還在貪戀著塵勞,企圖用丹藥來延年益壽。你沒聽說非非想天的天人,還有報盡的一天。劫火洞燒的時候,能壞到三禪天。何況你那區區的水火鉛汞,假緣和合的東西,還想要求他永遠沒有變滅嗎!你現在聽了我的話,應當如夢初覺,如醉初醒。精修凈土,正念往生。極樂世界的壽命,無窮無盡。能成就法身,到達一切智。不是那淺淺的長生久視的小法術可以同日而語的。」

查定宏問菩薩:「我持念咒語的時候,經常會生出害怕的感覺;請求菩薩開示、如何滅除?」菩薩說:「是誰來嚇唬你?又是誰被嚇唬呢?這都是由於你多生累世以來的習氣積結、沒有除凈,因此從妄念中,忽然現出這種狀況。你只需繼續誠心、精進誦持,那麼這種情況自然就會消失,一切如意,並且能夠伏住不起煩惱,進入微妙的境界 哪兒還有什麼恐怖呢!」

陳定育祈禱母親的病體儘快康復,問菩薩應該作什麼樣的功德,可以痊癒。

菩薩開示一個偈子說:

孝首萬德 孝貫三才 大哉孝行 人倫之師

汝以好心 求愈母疾 汝當安適 念母痛楚

汝食美味 念母減食 汝衣輕軟 念母膿血

污其衣襟 露其胸脅 如是思維 夙夜靡處

歸命大聖 精誠不二 力行眾善 仰答四恩

願母福益 願母壽增 願母病癒 願母體康

覺明菩薩 為汝依怙 苟如其言 無願不果

定茂想放棄持咒、轉而念佛,因此來請示菩薩。菩薩說:「你想捨棄誦咒,而一心念佛、一門深入,這非常好啊!但可惜你並不知道念佛的法要,因此只能稱為持齋好善的人,而不能稱為念佛人。為什麼?要想在大海上航行,必須有大船;要想賓士千里,必須有好馬;念佛人,也必須先得有大手段,割絕俗世(妄念)的牽纏,打破紅塵(客塵煩惱)的繩網 這樣,就會即念是佛,即佛是心;又從而『離開一切念(相)即是、離開一切念(相)又不是』,頓時得入如來大光明藏。這樣才叫做正念念佛,這人才真叫做念佛人。你應該好好的體會、理解這個意思。」

有四位年輕的僧人來拜謁菩薩。菩薩說:「諸位少年。眾生從無始劫來,因為恩愛,所以成為眷屬。而眷屬中,父母對於子女,又是恩情最重,關愛最切的,難割難捨。現在你們出家離俗,成為比丘。要知道,父母對你們,又有恩上之恩,不是言語能譬喻得了的。所以,應該趁年輕力壯的時候,勤辦道業,以報答父母最初割恩斷愛的一片苦心;這樣才無愧於『出家』這兩個字。如果放逸懈怠,以致於荒廢道業,退步墮落,這是不孝中的最不孝,是天地間極重的罪人啊。聽了我的話,要生起猛烈的痛切之念啊!」

菩薩又開示眾人說:「諸位善男子,人的這個身體,是父母所生,父母所養的,現前你們的種種營謀,種種受用,即使父母沒有給你們一錢,也還是因為父母生的你的身體,你才能有今天。萬事身為大,身為本。因此,從根本上推,父母之恩,難言難盡。所以佛說,若在父母身邊,話的聲音過高,話說的過重,都獲罪無量。何況現在有比這更厲害的呢!如果說,父母有時蠻不講理,而認為不得不與他爭論,這是把父母當做路人了。你只能歡喜地順受,那麼父母自然會有感悟的一天。決對不能爭個你非我是而做了逆天理,背人倫的人。」

菩薩說:「諸位弟子,要知道,十方諸佛是眾生的心。十方眾生是諸佛的心。所以,憶佛念佛,十方諸佛就顯現在你的心裡。然而也不是諸佛進入你的心,也不是你的心裡出現諸佛。其實都是覺妙本明,不可思議。」

菩薩說:「如果起念、思慮,那就會遮蔽,這指的是諸佛的常住真心;而這個起念、思慮就是眾生的生死業心;其間不容一絲毫髮。如果你能綿密地加工,使這個心沒有一絲空隙,這樣才算是有幾分相應了。不要只做了半年、十個月的,就自認能苦心修道 不知道這正是障道之處;千萬要注意啊!而且,雖然功夫加深了,但如果沒有達到銅山鐵壁、推不倒、移不動的程度,仍然是沒有探成一片。千萬別見到些許效果,就歇手了。那就叫半途而廢,必然前功盡棄,而毫無所益。這是學道人的大病,不能不知道啊!要知道,佛法如大海,會越入越深,決不是小小的知見所能究竟明了的。應該用盡畢生的時光去修習,務必要登峰造極才行;千萬別認為是容易的事。」

菩薩說:「念佛三昧,是由你自心的大勢力所成就,並非別的外力導致。現在你們念佛,晝夜不能如一,胡思亂想地反而去求真如,這都是用心不得力的現象。

顧定成前來求教。菩薩說:「你來這裡想要依止凈土法門。你知道怎樣往生極樂世界嗎?」回答說:「念佛往生。」菩薩說:「你知道怎樣念佛,才能往生嗎?」回答說:「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菩薩說:「怎樣是一心不亂?」定成答不上來。菩薩說:「我知道你說是會說,但未必能如法地做到。你現在好好聽清楚我的話。善男子,心本來是沒有念頭的,念頭是隨著妄想而生出來的;這個妄想是虛妄不真的,導致流轉生死。你要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從妄想生,不從思慮有,不住內也不住外,也沒有相貌,就是斷盡各種妄想、諸佛如來清凈微妙的真實之身,不是一也不是二,不可分別。這樣念下去,煩惱塵勞,沒有斷滅,也沒有纏縛,止是一心,必得一心,這才能叫作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凈業的功夫成就了,直登上品。」

定成再拜,說:「濁世中的凡夫,心智淺劣,沒能深刻地通達這樣究竟的道理。求菩薩再詳細地開示一下。」菩薩說:「你要發大願,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然後至誠懇切地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必須使聲音由心而生起,心去聽聞自己的念佛之聲,聲心相依,就像貓捕老鼠那樣,久久不失,這樣就能證入正憶念三昧。如果想要更上一層樓,就要廣泛地參學善知識,自己參悟到即心是佛的妙諦。你要具有深深的信心,千萬別學那些庸俗之輩,聽了卻不信受。更不要學那些半真半假,半疑半信之徒,表面上雖然接受了,卻沒有誠心去奉行.

菩薩對查母說:「你怎麼不勤奮地念佛呢?」回答說:「因為家裡添了兒孫,時常抱他,怕不幹凈。」菩薩說:「你說不幹凈念佛,恐怕有罪。不知道不念佛,更獲罪無量。別計較凈與不凈。只管念去就好。」

陳永壽問自己的結局會如何。

菩薩開示一首偈子說:

節慾戒嗔  是保身法

收斂安靜  是作家法

隨力婚嫁 是省事法

行善念佛  是出世法

守此四法  結局通達

(終)


推薦閱讀:

薦讀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好書推薦:《情到濃時情轉薄》
好書推介《太極博弈原理》
成功學最騙人的兩句話
華文好書

TAG:翻譯 | 好書 | 西方 | 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