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盜墓尷尬現實

博物館助推中國當代盜墓之風

日前,濟南日報記者記者趙曉林先生,就中國盜墓現狀對我進行了採訪。這個採訪的報道今天見報了。我這裡轉發一下。原標題是《盜墓暴利驅動下的畸形「產業」》,我覺得太正了(畢竟是黨報嘛,呵呵),沒有充分表達我的觀點,現在因故宮被盜話題而引起的博物館,與中國盜墓有非常複雜的關係,所以我將此文標題易名為《博物館助推中國當代盜墓》,以此提醒圈內人士「要小心點」。

圖:濟南日報報道

5月8日晚,故宮博物院誠肅殿展出的香港兩依藏博物館部分文物被盜。5月11日,專案組在丰台區友聯時代網吧將嫌疑人石柏魁抓獲歸案,經初步審查,該嫌疑人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5月11日,公安部、國家文物局在陝西省西安市聯合召開「2011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動員部署會議。會議宣布,從即日起,在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17個重點省份,部署開展「2011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為期八個月。

兩件與文物保護有關的重要新聞,發生的時間相距只有3天似乎不是偶然。其實,「2011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動員部署會,針對的是田野文物犯罪,也就是平時人們說的盜墓犯罪。但是,這兩個新聞的前後出現,不能不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為此,本報記者通過電話和郵件採訪了考古與盜墓史研究學者倪方六先生。

盜墓是個沉重的話題,「也許用不了30年,盜墓賊會陷入無墓可盜的尷尬」

圖:盜墓後留下的盜洞

先來看看近年來的一些案例:

2009年初,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阜市姜村古墓被盜,山東河南等地犯罪分子相勾結,盜得玉器、金銀器、漆器等大量珍貴文物,倒賣後獲贓款近千萬元。多件珍貴文物未追回。

2010年5月31日,山東鄒城市破獲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該市最大的一起盜墓案,從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盜墓賊張大軍等人先後三次在該市嶧山鎮紀王村東「東周時期邾國古城紀王城遺址」盜得青銅鼎、青銅劍等多件國家一級文物。

2010年11月2日,洛陽龍門石窟核心保護區被盜,一塊精美的唐代石刻被挖出。

2011年2月,山東莒南縣刑警大隊破獲一盜墓案,抓獲18名犯罪嫌疑人。據介紹,這伙賊在古墓里挖出了鼎、貝幣、石磬、青銅碎片等國家保護文物並倒賣至臨沂、濰坊等地,非法牟利20餘萬元。

2011年5月,河南洛陽警方宣布近日成功破獲一起龍門西山特大盜掘古墓葬案,追回國家一級文物唐代「輔首銜環」石刻,同時,連帶破獲其他文物盜竊案件數10起,共計追回各類文物109件 …… 盜墓所帶來的不僅是文物的流失和損壞,更多的是歷史信息的毀滅性消失。

隨著盜墓話題的持續升溫,繼2009年登上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文化中國》後,考古與盜墓史研究學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兼職教授倪方六近日再次走上電視講壇,成為中國數字電視文物寶庫頻道《文物大講堂》的主講人。倪方六向記者透露,這是國內第一檔盜墓全系列電視講座,第一期15講已錄製完成,計劃今年暑期檔面向全國播出。

長期從事盜墓史研究,倪方六對於我國的盜墓情況比較熟悉。他說,目前中國內地的盜墓犯罪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十分猖獗」。各地網友都會及時給我提供很多當地的盜墓信息。以保守的數字來說,現在每年被盜的大小古墓達數萬座。如果加上城市建設和房產開發中被毀古墓,數量是十分驚人的。可以說目前古墓被盜和消失的數量與速度,都是中國歷史上最高最快的。也許用不了30年,連盜墓賊都會陷入無墓可盜的『尷尬』。」

此話並非危言聳聽。據「2011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動員部署會議的數據發布,去年在全國9個重點省份共破獲各類文物案件541起,打掉犯罪團伙71個,抓獲犯罪嫌疑人787名,追繳各類文物2366件;2010年全國共立案文物犯罪案件973起,其中盜竊文物案件387起、盜掘古墓葬案件451起,由此可見,近年來涉及文物的犯罪何等猖獗。

這些還只是公開報道的已破獲的盜墓案,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透露:「近幾十年,我國被盜古墓達20餘萬座。」另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王侯級墓葬的被盜率達90%以上。目前有10萬盜墓者遊走於我國各地。而未能破獲、甚至尚不被更多人知曉的盜墓案件無以統計。

盜墓犯罪為何越來越猖獗?主要是「收藏熱」、「投資熱」不斷升溫以及「公家收購」等原因下的暴利驅動

圖:國外一家博物館內的中國文物,這些多是盜墓走私品,目前國內一些博物館也成了盜墓臟品的收藏處

盜墓犯罪越來越猖獗,其原因是什麼呢?公安部副部長張新楓說,主要是受暴利驅動。當前中國古代藝術品在國內外市場價格持續走高,國內文物收藏熱、投資熱不斷升溫,這些都是盜墓犯罪猖獗的重要誘因。張新楓認為,今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取消了對盜掘古墓葬犯罪的死刑規定,加之暴利因素的驅使,可以預見,盜掘古墓葬、盜竊、走私文物違法犯罪活動將會更加突出。

倪方六還有更為驚人的發現。他認為,民間盜墓賊盜墓,最終目標是文物走私,這是誘發盜墓的「外因」。而更為嚴重的是「內需」原因往往被忽視,這就是各地博物館對藏品的強勁需求,讓盜墓者看到發財的機會。現在政府鼓勵開辦各種形式的博物館,藏品缺口很大,而文物的數量是有限的,藏品哪來?大多是墓里流出來的。

古墓里出來的東西,除了合法考古所獲,就是盜墓。包括國家級博物館在內,政府每年都要撥出大量資金用於博物館文物收購。由於在藏品收購上的不規範,各家博物館爭相收藏。即便知道有文物來路不正,也是睜一眼閉一眼。一位文博專家對倪方六說,地下的東西都是國家所有,按說盜出的贓物都要沒收的。但如果你報案了,那人家再不會把「藏品」送到你這來。

即便你不收,也會有別的博物館收。如江浙滬一帶的博物館,特別是私立的,錢多,與其讓寶物從自己的眼前溜掉,不如收進來。「現在許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是盜墓賊挖出來的。當然這些寶物並不一定是當下盜墓出土。與此同時,文物保護與管理沒有隨文物市場的興起而加強。以前,各地有自上而下的文物保護網路,重要文物保護區域,都在當地都招聘文管員,政府會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近幾十年,行政機構調整,不少地方壓縮開支,讓文管員下崗。縣、鄉、村三級保護系統散板了。雖然有的地方仍有『責任人』,但早已形同虛設。有的曾經的文管員甚至為了利益淪為盜墓團伙的線人。」很多基層考古人員對此痛心疾首,呼籲再不趕快抓一抓,田野間的古墓就要被盜掘空了!

「盜墓產業鏈」已然形成;只要文物順利出關,就再難被追回;文物將到達大古董商之手,「危險信息」將被洗去,盜墓者更可逍遙法外

圖:盜墓工具之一的洛陽鏟之探鏟,柄子可拆,攜帶方便。

既然有盜墓犯罪,就必然有銷贓。倪方六稱,盜墓這一「行業」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如今然產業化,形成了一 套 產 業鏈。

據有關人士介紹,根據分工不同,盜墓圈內的人員分別有著不同的稱謂:「掌眼」、「支鍋」、「腿子」和「下苦」。盜掘、運輸、窩藏、銷贓等一條龍作業,就是由這些角色完成的。通常,盜墓活動的全班人馬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叫做「 一 鍋兒 」 。「鍋」里級別最高的被稱 為 「 掌眼」,是這「鍋」人中的 核 心 人物 。 「 掌眼」不僅有尋找古墓的本領,也有鑒別文物的能力。他們既可以是提供古墓線索的合作者,也可以是打算購買墓內文物的初級收購商。

「支鍋」是每一次盜掘活動的負責人,類似承包工程的包工頭,負責籌措盜墓行動所需的資金、設備等。「支鍋」的投入是有風險的,一旦挖出的文物沒人買斷,他只能自行處理。「腿子」指的是盜墓活動中的技術工人,他們在盜墓過程中扮演「項目經理」的角色,負責探尋墓地的具體位置,以及確定裡面是否還有文物等。

倪方六告訴記者,形成產業是現代盜墓最為明顯的特徵。從近些年破獲的大案要案來看,一般情況下,通過專門負責運輸的犯罪分子,從古墓中盜出的文物,一小時左右就能出手,三天的時間即能通過二次倒手讓文物出境。只要文物順利出關,就極難被追回,盜墓者便可逍遙法外。通常,支鍋手中的文物通常會進入二級文物市場,價格不會很高;掌眼往往可以把手中的文物直接推向北京等三級文物市場,價格常會飆升數十倍,二級市場的文物有的直接被買主偷運出境,有的則流向三級文物市場;三級市場的文物有的直接被個人藏家收藏或轉賣,有的通過香港流向境外。在境外商人的多次倒手之後,文物將最終到達大古董商手中,到達這一級的文物基本已被洗去全部危險信息,堂而皇之地被炒作、拍賣,最終被頂級藏家收藏,而盜墓者也將永遠逍遙法外。

據報道,當前,全球文物收藏量達萬件以上的文物商有3000人左右。這些不同國籍的大老闆,控制著一個複雜而嚴密的文物交易網路。

盜墓在很多地方已半公開化;如何解決盜墓問題?專家呼籲除了「文物保護問責制」應落到實處,還應恢復盜墓犯罪死刑的量刑

圖:考古發掘現場

「事先說明,主墓已經被做過了,是朱元璋的一個孫子還是什麼,墓碑刻得是德王墓,四周全是用石頭,米湯灰砌的高牆,旁邊的陪葬墓絕對沒動過,背後是高山,做活方便,現在沒照片,過幾天傳照片……有興趣的進,求高手……」這是百度「盜墓吧」中一個題目為《明朝墓群,在山東,有興趣的進》的帖子,明目張胆地尋求盜墓同夥,下面跟帖有23條,詢問具體情況和想合作的。而整個盜墓吧共有主題5343個,帖子36164篇。還有「洛陽鏟吧」,其中關於出售、求購盜墓工具洛陽鏟的帖子也有1300餘條。還有出售全套工具的,只要1200元,就可買到包括泥鏟、套鏟、十米的杆子、縮鏟、大鏟、10米的探針、6個探頭等在內的圈套盜墓工具。可見盜墓這種原本見不得人的勾當,現在竟然半公開化了。

事實上,除了這些「原始」的工具,如今很多盜墓分子裝備了先進工具,有的甚至是考古人員所不具備的。如進口的金屬探測器、防毒面具、膨脹炸藥、氧氣瓶、通氣軟管、鼓風機、對講機、制氧機等等。

還有有一種被考古人員稱為「與考古人員賽跑」的嚴重現象。這種盜墓賊不去探察墓葬,而是看到考古人員發掘,就在離發掘地幾百米的區域晚上挖掘。盜墓賊知道,這種地方肯定不止一座古墓,一個晚上能連挖幾座古墓,「收成」可謂事半功倍。

對於如何解決盜墓問題,倪方六直言「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或許哪一天墓挖光了,就沒有問題了。」

另外,倪方六認為,盜墓活動的猖獗與一些文物部門「不作為」有直接關係。「如果他們能把每一座古墓當成他自家的祖墳,我想盜墓現象一定不會這麼嚴重的。如2008年湖南長沙發生的『12·29』望城縣風篷嶺二號墓盜墓案。在這之前,當地曾對風篷嶺一號墓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包括金縷玉衣在內的珍貴文物 200多件,墓主人被證明為西漢長沙國某代長沙王后,轟動了整個中國考古界。旁邊的二號墓保存完好,未被盜掘過,被推測為長沙王的墓。

在風篷嶺一號墓發掘結束之後,長沙市文物局曾向國家文物局申請對風篷嶺二號墓進行發掘。但未獲批准。然而,與此同時,有關部門保護措施沒有到位,這給盜墓者帶來了機會,終於發生了『12·29』望城縣風篷嶺二號墓盜墓案。如果有關文物部門能夠負起責任,此墓便不會被盜。」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同修對記者說,近年來日漸猖獗盜墓案再次為田野文物的保護工作敲響了警 鍾,建立行之有效的田野文物保護機制刻不容緩。以山東為例,全省有文物發掘資格的人員在100人左右,而全省文物點卻有3萬多處。他說,雖然山東為一些遺址建立了專門管理機構,並組建文物保護員隊伍,但對於多數遠離村莊、遍布田野的遺址而言,要達到實時全面監管仍有困難。

對犯罪分子來說,他們的目標是經濟利益,而對文物考古專家來說,文物失竊,影響的是歷史和文化,價值難以估量,損失絕對慘重。

5月1日正式實施的刑法修正案,「盜掘古遺址、古墓葬罪」被列為取消的13個經濟性非暴力死刑罪名之一。對此,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劉慶柱認為「十分不妥」。他表示,在界定盜掘古代墓葬罪名問題上,將其作為「非經濟性暴力」犯罪是與事實不符的。一是盜掘古墓葬不能僅僅視為「經濟性」犯罪,不是為了「資源」 (也就是所謂的「經濟性」)的犯罪都只是限於「經濟」問題,若如此,則「戰爭」也是為了「資源」,但能把戰爭罪說成「經濟性」犯罪嗎?

至於盜掘古代墓葬屬於「非暴力」犯罪,這與客觀事實也嚴重不符。現在盜墓賊用炸藥開盜洞,不少盜墓賊是「武裝」盜掘,這怎麼是「非暴力」?劉慶柱認為,把盜掘古代墓葬確認為「非暴力」、「經濟性」犯罪很不恰當。


推薦閱讀:

中元節獻禮:盜墓 VS 考古
盜墓賊的五大絕招
史上惟一的盜墓皇帝,將宋哲宗暴屍荒野,大臣羞得當朝自刎
曹操生前曾做盜墓賊 死後沒有設七十二疑冢
這9歲女童墓堪比帝王 棺上因這四字血咒,千年無人敢盜墓!

TAG:中國 | 現實 | 尷尬 | 盜墓 |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