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10年 一半人得病 加拿大華人健康問題多(圖)
加拿大統計局一項調查顯示,居於本國10年以上的移民中,有56%屬長期病患者,數字較居於本國10年或以下的新移民高出兩成多。由於移民健康議題至關重要,代表30間機構的安省華人健康聯盟(Ontario Chinese Health Coalition﹐簡稱OCHC)因此聯同韓裔和越南裔社區,促使選民與省議員候選人針對健康政策展開對話,鼓勵省民參加下周六(6月7日)舉行的「為健康投一票」(Vote for Health)2014省選候選人座談會。 安省華人健康聯盟共同主席呂樂琴表示:「許多移民來加國後健康情況惡化,而且速度遠遠超過非移民。我們希望下一屆的省政府能夠制定一套針對移民的健康策略,致力除去語言和文化障礙,確保移民可以公平地獲得健康推廣與醫療服務。」 華人健康聯盟促關注移民健康 許多研究指出,移民健康惡化速度遠超過非移民。一份發表於加拿大公共衛生雜誌(Canad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指出,中國移民自認健康惡化的比例是美、澳移民的兩倍。而英語或法語不流利的移民,健康惡化的情況也較英法語流利的移民來得快。 華裔患心血管病風險增幅最大 此外,加拿大心臟病學期刊(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的一項研究指出,安省移民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隨?居於加拿大的時間增加。而增幅最大的為華裔居民,次為白種人、非裔及南亞裔。另一份發表於加拿大醫學會雜誌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的研究則指出,新移民受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比一般省民低,但隨著居留的時間增加,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提升至與一般省民相若。 「為健康投一票」活動獲得許多病患者及家屬的支持,中國移民Jessica就表示剛抵達國外要適應新環境又要帶孩子,婚姻也出現問題,種種壓力令她在2年內患上抑鬱症,而語言不通也令她求醫困難,她希望政府能多對新移民提供幫助。 而在14年前由中國隨父母移民到多倫多的Charles,父親幾年前患上直腸癌,不僅難以找到相關的中文資料,也無法與醫生溝通,媽媽和自己都必須請假陪爸爸就醫並充當翻譯,這位年輕人投入義工的行列,希望結合大家的力量,令政府關注移民健康問題。 Jessica跟Charles並非單一事件。多個社區研究指出,移民病人和照顧者面對許多生理和心理醫療服務的障礙和服務匱乏的情況,特別在語言、文化和交通方面。許多專科項目,如精神科,十分缺乏會說少數族裔語言的醫護人員。 心臟及中風復康服務:心臟及中風的倖存者、照顧者及醫護人員都認為,醫護服務有偏差、未能滿足需求,以及獲得支援及服務方面有困難。主要的困難包括語言、交通、缺乏會說國語的專業醫護人員,以及缺乏健康資訊和欠缺對加國保健系統的認識。 長者保健服務﹕許多長者正面對人生重要的過渡階段,因此照顧他們的人士有特別需要。然而他們在這方面卻遭遇語言、文化及交通的障礙。 心理健康服務 缺文化語言支援 在心理健康服務方面,與自視為加人相比,少於一半的移民願意尋求專業協助治療抑鬱症。安省的東亞裔人士(柬埔寨、華人、韓裔及越南裔)在人生各個階段中,有不同的心理健康需要,可是在大多倫多地區的服務卻嚴重偏差。 他們遇到最大的障礙包括父母/照顧者缺乏對心理健康問題的了解、缺乏在文化和語言上能夠與他們溝通的服務提供者、缺乏曾接受心理健康訓練的人員提供社會服務、社區缺乏專業的資源,以及缺乏可負擔的住房(現時約有7,000名安省的精神病患者在輪候名冊上)。 對照顧者的支援:照顧者及服務提供機構要求為照顧者提供更多適切的文化及語言的支援,而目前的服務應更好地推廣和協調。 精神病和癮癖所造成的經濟負擔,保守估計是所有癌病開支總和的1.5倍,及是所有傳染病的7倍。心理健康問題及疾病每年花費最少500億。這相當於加拿大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的2.8%。在2011年,加國約有423億元用於為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士和精神病者提供治療、照顧及支援服務。預計未來30年用於這方面的開支,會超越2.5萬億元。一個嚴重精神病患者每年留院的醫療成本是170,820元,而為他在社區生活提供支援的成本每年需34,418元。
推薦閱讀:
※本期話題:澳大利亞投資移民面面觀·每日商報
※漢堡、慕尼黑、杜塞爾多夫、法蘭克福,哪個城市比較適宜定居?
※請問登陸加拿大之前,最好在中國購買哪些物品?
※你如何看待移民?
※北美新世界 | 墨西哥移民的逆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