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盲區》--摘自本糊塗小書《有味的傳統文化課1》
岳飛的盲區岳飛(1103—1142),字鵬舉,我們河南相州湯陰人。南宋抗金名將,傑出的民族英雄(2002年教育部新版《高中歷史教學大綱》主編余桂元代表編撰者發表觀點,說岳飛不宜再稱民族英雄了)。佃農出身——曾到鄰縣安陽(糊塗俺的家鄉)韓琦子孫家中,給韓家充當種地的佃客;還做過城管——在安陽的商市上做過冶安巡查員,名曰「游徼」,應該相當於現在的城管。數次投軍,但一直無出頭之日。1127年(靖康二年)金攻破汴梁(今開封),擄徽宗趙佶、欽宗趙桓及皇家宗室北歸,北宋滅(是為靖康恥)。康王趙構(即宋高宗)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位,改元建炎,後遷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宋。時在黃潛善軍中的岳飛給趙構上書,要求趙構「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宋高宗當然不會採納岳飛的建議,岳飛的領導黃潛善看到這上書,批示曰:「小臣越職,非所宜言」,革其官職,削其軍籍。
之後岳飛北上,入河北招討使張所軍中。張所很賞識岳飛,岳飛這才冉冉升起。他的軍隊英勇善戰,紀律嚴明(這點不能全信,岳軍也劫掠的),人稱「岳家軍」。社面上甚至流傳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哪個皇帝聽了這流言心裡會安生?)。1129年金兀朮南侵,他率軍在廣德、宜興堅持抵抗。1130年大敗金兵,收復建康(今南京)。1134年收復襄陽等六郡,任清運軍節度使。曾先後兩次鎮壓農民起義。1136年從鄂州進攻襄陽,直搗中原,盡復西京險要,受牽制撤回,激憤作《滿江紅》(有學者考證乃是偽作)。1139年高宗、秦檜與金議和。他上表反對,力主恢復北方失地。1140年金兀朮毀約再度南侵,他率岳家軍在郾城大敗兀朮主力。本想乘勝光復京城失地,但由於高宗、秦檜執意求和,被迫退兵。1141年被解除兵權,不久被誣謀反下獄。1142年1月,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殺。孝宗時追謚「武穆」。
岳飛的悲劇,是有原因的。作為武將,雖然會打仗,但是盲區太多,屢犯人臣之大忌。
1133年,趙構將岳飛召到首都,親自書寫「精忠岳飛」四個大字,製成錦旗賞賜給他。同時要在京城為他建造府第。岳飛辭謝說:「敵未滅,何以家為?」所謂的敵,岳飛有兩層意思,第一層:「內寇不除,何以攘外?近郊多壘,何以服遠?比年群盜競作,朝廷務廣德意,多命招安,故盜也玩威不畏,力強則肆暴,力屈則就招。苛不略加剿除,蜂起之眾未可遽殄」。一句話,攘外必先安內,所以鎮壓農民起義時他跑得很快。第二,安內乃區區之功,戰勝金軍才是大功,他說:「痛念二聖遠狩沙漠,天下靡寧,誓竭忠孝。賴社稷威靈,君相賢聖,他日掃清胡虜,復歸故國,迎兩宮還朝,寬天子宵旰之憂,此所志也。顧蜂蟻之群,豈足為功」。一句話,他還要把金人擄走的二帝給迎回來。至於現在的皇帝往哪兒擺,卻不在他的考慮範圍。這是他的第一盲區。
岳飛還有第二個盲區。從心理學上講,他不知道心與心之間至少應該有一米的間隔,否則就會撞車。從祖制上來講,他忘了趙宋王朝「武人不得干政」的古訓。與主子談心,岳飛直通通地提醒主子:該考慮革命接班人的問題了。從心裡學上講,岳飛這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主子由於戰亂,驚嚇過懼,喪失了生育能力,這對主子來說,是致命的心病。主子不提,臣民只能假作不知。岳飛卻傻乎乎的撞進去了。趙構當場就翻了臉。但岳飛好像不在意,後來又提了一下這不開的壺,把趙構氣得無可奈何。從祖制上來講,岳飛撞進了最不該自己的撞進的區域。太祖有訓:一、武人不得干政,二、不殺士大夫。太祖的第二訓條,導致大宋王朝成為中國封建史上言論最自由、對士大夫最寬厚的朝代。言論自由到什麼程度呢?士大夫可以風聞言事,也就是說,可以根據傳說就上奏書,說一個人的壞話。比如朱熹就被同仁們報告皇帝,說他勾引小尼姑什麼的。最後查證不出來,風聞言事者還不用擔心誹謗罪,這一點,恐怕現在的中國文人都羨慕呢。對士大夫寬厚到什麼程度呢?士大夫隨便發言,卻不用擔心項上人頭,頂多貶職,一兒被貶南方,一會被貶東方,凈免費旅遊了,沒見一個人頭落地的。就像岳飛這樣的武人,最後殺他,也頂多弄個「莫須有」的罪名,透著大宋統治者的憨厚老實。須知,封建朝代給人弄個「謀反」罪名,就象斯大林時代給您弄個「反革命」罪名一樣,比母雞下蛋都容易。趙構與秦檜合謀鼓搗了半天,也就弄個「莫須有」而已。政治手腕不夠老辣!
但是即使這樣寬厚善待,士大夫們也知道,主子有個大大的禁區——革命接班人問題,那是萬萬不能撞進的。象澤東同志的秘書玉鳳同志,敢跟主席賭氣回自己的家,歷史上也就楊玉環跟唐明皇這樣干過,可即使這樣,當主席問玉風誰當自己的接班人好呢?玉風也不敢接碴的。這一點我可不敢杜撰,聽評書「七六風雲」聽來的。
有關革命接班人問題,人家林甫同志做得堪稱表率。唐玄宗想廢太子瑛,召見宰相李林甫欲探其意,李宰相的回答是:「此陛下家事,臣不合參知」。後來方孝孺反對朱棣取建文而代之,朱棣就老大的不樂意,借用林甫同志的說法酸酸地說:「此朕之家事爾,先生毋過勞苦。」岳飛不知道林甫同志的故事,有情可原,武人畢竟沒有恁多文史知識嘛。岳飛不知朱棣故事,更有情可原,因為對岳飛來說,那是未來的故事嘛。可岳飛不知本朝的故事,就說不過去了。一個是包拯,一個是韓琦。包拯勸仁宗早立太子,仁宗反問:卿想要立誰?這一句就把老包嚇壞了,趕忙表白:「臣無才而備位,所以請求早建太子,是為宗廟萬世計謀而已。陛下問想要立誰,這是懷疑臣下。臣年已七十,並且無子,並非為後輩求福之人」。黑老包慌得連自己絕子絕孫的情境都搬出來了。韓琦也曾勸仁宗早立太子,仁宗回說:「朕久已有意於此,誰人可為太子」?韓琦也嚇得不輕,說:「這不是臣輩可以議論的事,應當出自聖上的裁定!」文臣們都不敢摻乎的事,一個武人卻這麼熱心,幹嘛呢?
岳飛的第三個盲區更嚴重。他的軍隊英勇善戰,紀律嚴明,社面上甚至流傳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高宗再傻,當也知道這太可怕了。我們的一些主流史者,喜歡把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稱作軍閥,如果曾李袁都是軍閥了,那麼岳飛豈不更軍閥了?至少前三位不敢抗旨不遵,倒是岳飛藝高人膽大,兵多氣勢雄。隨著兵權的加重,脾氣越來越擰了,皇帝都得讓他三分。 1137年,劉光世由於畏敵怯戰,沉湎酒色,在大臣中引起了公憤。高宗一時糊塗,也認為兵合則雄,遂決定解除劉光世兵權,將其軍隊交給岳飛統管。宰相張浚與剛出任樞密使的秦檜認為有違祖制,堅決反對。趙構可能一下子想到了自家祖宗玩的「陳橋兵變」,所以馬上反悔,不給岳飛這支軍隊了。岳飛感覺受到了調戲,憤然辭職,且不等高宗批准,就擅自上廬山為亡母守孝去了。岳飛這一舉動,在當時是明顯的「抗上」「要君」。若放在明清,差不多夠「誅族凌遲」了。但高宗再不高興,也無可奈何,三次寫御札給岳飛,命其復出治事。並命王貴與李若虛往廬山敦請岳飛下山。說,請不出岳飛,你倆就死啦死啦的。兩個人到廬山好說歹說,連哭帶叫,岳飛拖了好幾天才同意下山。你會說,不就幾個兵嗎?是啊,不說岳飛帶兵多少,只說劉光世之兵,佔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一呢。趙構敢給,有些大將還不敢接呢。因為對趙構來講,寶座沒坐穩時,對武將們很寬容,坐穩之後,就想削將權。所謂的岳家軍、韓家軍,僅聽名稱就有問題,說明南宋軍隊很私有化。中國的體制毛病導致的,軍隊私有化才有戰鬥力,問題是軍隊私有化對皇權威脅也最大,所以連當時的主戰派李綱也上疏表示憂慮。為此,高宗專門對輔臣們表態說沒事沒事兒。但他心裡是有事的,他也不傻,武將們越來越不把他當回事,他也不是看不出來。岳飛可能沒有私心,但是一直要兵,趙構再不疑忌,那他就不適合干皇上了。問題是岳飛既不了解趙構的心病,又昧於大宋重文輕武的傳統,剛跟趙構扛過這麼一回膀子,1138年即再次上奏請求增兵,高宗很老實的告訴他:「上流地分誠闊遠,寧與減地分,不可添兵。今日諸將之兵,已患難於分合。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古人所戒。今之事勢,雖未至此。然與其添與大將,不若別置數項軍馬,庶幾緩急之際,易為分合也」。一句話,不能再給你兵了,否則不是你完就是我完,奈何岳飛聽不懂或者假裝聽不懂。所以朱熹對岳飛的評價是:有才,但也有些橫!岳飛最橫的表現是最後那一手:趙構讓他不要輕舉妄動,他偏偏北上迎敵;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他都拒不班師。哪個哥們兒敢這麼跟皇上橫啊,其結果,當然是「一朝橫死」了。1141年,秦檜黨羽万俟咼彈劾岳飛公開放棄楚州等三條罪狀,負責審計的御史中丞何鑄審閱案件後,向秦檜表示,岳飛是冤枉的。檜說:「此上意也」。確實是上意,因為高宗親自出面,咬定岳飛倡言楚州不可守,其意在「附下以要譽,……朕何賴焉」。有人說,岳飛是「以忠義挾皇上」,這跟趙構所言的「附下以要譽」應該是一個意思。最後,趙構成全了岳飛,打發他回老家了。
岳飛死了,但岳飛的身後事則說明,中國人民很不會善後:第一,即使按當時的遊戲規則,岳飛也幾次出軌了。即使不出軌,高宗最大的敵人也不是金國而是岳飛本人。眾所周知老趙家的江山是怎麼來的——周世宗那麼信任趙匡胤,等人家一死,他就取代人家七歲兒子坐上了龍墩;眾所周知趙老太爺當年也是挺厚道的一個人兒,比岳飛厚道多了,正是由於這一點,周世宗才放心地讓他做禁軍統帥的。第二,既使不按當時的遊戲規則,今人最應該關注的,也應該是制度建設問題,而不是那種弱智的忠奸觀。杭州西湖的岳王墳前,跪了個四人幫:秦檜、秦檜老婆王氏、張俊、万俟卨。跪像背後墓闕上有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啊呸,四人幫罪過再大,也比不過趙構本人啊,要跪也得趙構本人跪。可見我們百姓也是欺軟怕硬的主兒。我們安陽湯陰的岳飛廟,跪人由四人幫變成了五人幫:秦檜、秦檜王氏、万俟禼、張俊、王貴。五個人蓬頭垢面,袒胸露臍,反縛雙手,低首面北。跪像身後有一副對聯:「蓬頭垢面跪階前,想想當年宰相。端冕垂旒臨座上,看看今日將軍。」啊呸,今日將軍怎麼了?今日的彭大將軍連莫須有都混不上,直接就是反黨反革命!總而言之中國人很奇怪,兩千年沒有制度建設,只在人事的泥坑裡打轉轉,沒出息至今。第三,最有意思的說法是,岳飛是宋代文人政治歷史困境下的犧牲,有沒有秦檜,岳飛的悲劇命運都是註定的。因為宋代對文人士大夫過於寬厚,寬厚得連孝宗都看不下去了:「國朝以來,過於忠厚,宰相而誤國者,大將而覆軍者,皆未嘗誅戮之。」甚至秦檜都說「士人趨向不正久矣。」於是這種寬厚就造就出一個貪圖安逸抱團取暖的官僚群體,把武人看作政府最大的敵人,稍露一些雄風,即合夥撲上去哈滅你。岳飛事件,全體士大夫集體沉默,僅一胡邦衡上言請斬秦檜為岳飛鳴冤,而不少官僚卻堅持斬草除根、痛打落水狗、再踏上一千隻腳:岳飛死後,其子孫皆徙重湖閩嶺,日賑錢米以其活命。有知漳州者,建言叛逆之後不宜存留,乞緩所急,使盡殘年。有朝散郎姚岳獻書秦檜,以岳州與岳飛姓同,請改為鈍州。……如此看來,歷史的悲劇性又加重一層,皇帝坐江山,文人士大夫為幫助皇帝坐穩,光自閹還不夠,還要他閹,既閹百姓還要閹同僚,怎麼都這麼衰呢?
推薦閱讀:
※從今天起,做一個糊塗的女人
※難得糊塗是大福!
※愛上已婚上司我輸的一塌糊塗
※「難得糊塗」真的難得?汪強
※17歲歐陽娜娜與33歲張儷同台,小16歲,氣質卻輸了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