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許我一生滄桑,寫你半世芳華

那些花兒 來自下鄉de味道 02:24

1.

若論丑,在中國當前的演藝界里,葛優與馮小剛兩人都可排名前列。

葛優的丑,是天生自帶一股子猥瑣氣質,尤其是其標誌性的似笑非笑的表情,一幅賤賤的樣子。

葛優所主演的角色,要麼是一本正經地耍流氓,要麼是耍嘴皮子賣喜劇,調戲婦女是主業。

馮小剛的丑,丑在配件畸形,那雙大板牙,加上牙齦外露和旁邊發育不全的小黑牙,一張口,就是賊賊的感覺。

這種配件的扮相,無論演什麼角色都有黑社會老大的氣質,至少也是敢叫敢罵的老炮兒。

相比較來說,馮小剛的丑還要略勝葛優一籌的。前一段,馮小剛貼了一張與素顏Angelababy的合照,才感覺丑原來是可以傳染的,徹底顛覆了大家對她的印象。難怪周立波會說:「馮小剛只面孔還好叫面孔伐?」

2.

丑而富的人有,比如功夫馬,但丑而窮的人更多。

馮小剛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年少時住西城區車公庄附近。少年父母離異,母親從小帶著他和姐姐生活;父親曾經被打成右派,「因為態度不好」,一生受盡了凌辱;母親的命運也很困苦,幾歲就失去了所有親人孤身來到北京,35歲離婚,45歲得癌症,癱瘓在床16年。

從馮小剛的臉就可以看出,他與大多數中國人一樣,承載了那個時代的苦難。

所以,馮小剛很愛哭,就如《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里由佟磊扮演的馮褲子一樣,動不動就哭,基本上每集都哭。

他曾經和馮鞏兩個人在飯局上喝大了,一起走到馬路邊哭著互訴衷腸,直到天快亮才被大家找到。

他和王朔聊天聊到感慨時就眼圈發紅,王朔一看就說:求你了,千萬別哭。

所以,有人說馮小剛一會對記者哭,一會對觀眾哭,都是在學劉備,演戲博取同情,給自己拉票房,這只是說明他們太不理解馮小剛了。

他的成長的確苦情,加上天性確實多愁善感,不能不哭啊。

3.

底層出生的人,都特別渴望成功,或者當官,或者賺錢,或者出名。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補嘗,只是絕大多數人都會在社會的蕃蘺面前絕望而歸。

年輕時的馮小剛也是做夢都想出名。他能混出來,除了他的孜孜不倦,很大程度上還在於為了成功,什麼架子都能放下來,說白了,就是特別會做人。

1986年夏天的一個下午,馮小剛第一次見到了王朔,就劈頭蓋臉把王朔一頓猛誇。王朔生性靦腆,只是報以尬笑。後來他們聊熟後,王朔話才多了起來。當天晚上,馮小剛做了一桌菜招待王朔,有醬豬蹄,有椒麻雞絲,都很費工夫。從那以後,二人成了朋友。認識王朔,用馮小剛的話來說是「抬頭望見北斗星」。

後來王朔帶馮小剛認識了葉京,葉京比馮小剛大一歲,曾就讀於首都師範大學,長的帥,有才華,馮小剛自然又開始天天葉老師長,葉老師短的叫。

有一段時間王朔和馮小剛鬧掰了,葉京問王朔:你既然這麼討厭這個人,早幹嘛了?王朔說了一句:如果一個人天天拍你馬屁,你不能跟他急吧。

馮小剛情商高,無論王朔怎麼樣,他都從來不在別人面前說王朔一個不字,依然十分尊重王朔。

直到拍《非誠勿擾》時,馮小剛還念念不忘當年的情誼,他對鄔桑說:「錢現在對我來說不算事兒,就是缺朋友。最好的那幾個都各奔東西了,有時候真想你們,心裡覺得特別孤獨。」這一段話很感人,傳到了王朔耳朵里,王朔也被感動了,又和馮小剛續上了已經斷去多年的感情。

馮小剛一直沒有忘記幫他很多的王朔。2013年9月7號,王朔的女兒王咪咪在北京大婚,王朔沒有到場,可能是他沒勇氣站到那兒。馮小剛頂上來救場,出席並擔任司儀,撐住了場面。

馮小剛這個人做朋友,沒有毛病。

4.

王朔是一個感情豐富又很情緒化的人,特別當時因為灰色人生觀遭受批判,加速了與馮小剛的分離。

馮小剛的成功,就在於他能正確拿捏與文人的相處之道。後來他能成事,與他從出道起一直走的就是傍作家路線,大部分作品都改編自成熟的作家小說是分不開的。

除了王朔,馮小剛傍的另一個作家是劉震雲。劉震雲是王朔給馮小剛介紹認識的。有一次,王朔給了馮小剛一個劇本,告訴他這個很適合他拍,十集電視劇,就是劉震雲的《一地雞毛》,後來又給了《一九四二》。

這兩部作品,對馮小剛來說,意義都是特別重大。

作為今年一波三折、爭議不斷、敏感複雜的國產電影《芳華》,被馮小剛刻畫成為最深情的作品,它成功的背後,除了導演馮小剛,也在於它的編劇是嚴歌苓。

幾年前,馮小剛找到嚴歌苓,請她寫個文工團的故事,於是,才有了今天的《芳華》。

嚴歌苓對於中國電影來說,就如歌壇的李宗盛,她可以僅靠一支筆,就讓馮小剛,張藝謀,陳凱歌,李安,張艾嘉,陳冲,高曉松為之著迷。

李安的《少女小漁》,陳凱歌的《梅蘭芳》,以及著名的《金陵十三釵》都出自嚴歌苓之手。

高曉松說:她的文字顛覆了千百年來的套路。還有人稱其「翻手為蒼涼,覆手為繁華」。

能夠請得到嚴歌苓做編劇,不單單說明了馮小剛的眼光,更主要的還是他做人的成功。

5.

《芳華》里的男一號劉峰任勞任怨,臟活累活搶著干,卻因抗洪搶險被砸傷了腰,無法繼續跳舞,只好在文工團里轉行做了舞美道具修理工,還有閑暇時間給同事做沙發。

這幾乎就是馮小剛的真實寫照。

他沒上過電影學院,沒有任何科班經歷,曾經是北京軍區文工團京劇團的舞美,是個地地道道的小人物。休息日,他在家練習打傢具,從組合櫃到各種柜子,還每天買菜做飯,練得一手好廚藝。

直到後來與王朔、鄭曉龍等圈中大碗相識的時候,馮小剛都還只是一個陪在末座的小弟,在劇組裡當美工,順道給劇組當廚師。

但他終究不是劉峰,他扼住了命運的喉嚨,歷經辛苦,成為了中國最成功的商業電影導演,被稱為「中國賀歲片」之父。

他本來可以始終坐在賀歲片之王的寶座上,安心地接地氣,為廣大老百姓拍可以逗他們開心大笑的電影。可馮小剛卻轉向了。

因為他始終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他從充滿調侃但略帶粗陋的處理開始,進而一步一個腳印的在電影作品中發掘時代的本質,這種由淺入深的方式讓他在娛樂和藝術之間找到了雙軌並進的道路。

他拍的《1942》,講述民國時期河南大饑荒幾百萬災民的故事,記憶了中華民族的深重苦難,故事令人揪心。

主演張國立私下裡勸馮小剛,現在大家喜歡看開心的,不喜歡看堵心的,但馮小剛堅持要賭上11年來積攢的人氣來做這部電影。

果不其然,這部馮小剛和劉震雲耗費多年心血,反覆修改打磨的歷史之作,票房還不如插科打諢的《非誠勿擾》的一半。

馮小剛不以為然,又拍了《唐山大地震》,繼續講述民族苦難,票房依然一般。

但他依舊沒有放棄,繼續拍《我不是潘金蓮》,講述一個婦女的離婚小事如何遭受官僚體制和輿情管制治理的故事。

而《芳華》,是他講述他那一代人青春記憶的故事。

許多80後並不看好,甚至評價很刻薄:「他是在為自己的青春立碑書傳,把美腿、舞蹈、青春、炮火、坦克、血漿煞有其事地拼湊起來,作為祭奠自己的墓志銘。」

這種感覺,主要源於代際的隔膜,並不關票房的多少。

必須承認的是,隨著馮小剛的醜臉老去,他那一代人的芳華也將逝去。

然而,不管年輕人再怎麼不接受,都要為馮導的敢說敢演而鼓掌。


推薦閱讀:

註定一生榮華富貴的5顆痣,你中了幾顆
中年一定會發大財,從此富貴一生的生肖,有沒有你!
婚姻線看你一生有幾次婚姻
傾盡一生煙雨夢,許你一世情溫暖
「兩指不碰頭,婚姻難白頭」,一生必嫁二夫的手相

TAG:一生 | 芳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