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最後的機會:元和中興
大唐最後的機會:元和中興唐憲宗李純,原名李淳,唐順宗李誦的長子,大唐王朝的第十二位皇帝。唐代宗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二月十四日,李純出生於長安宮中,一開始,他被封為廣平郡王。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四月六日,唐順宗繼位後,他被冊為皇太子。七月二十八日,唐順宗因為在登基前已經中風,導致口不能言,因此,李純權勾當軍國政事,即代理監國之任。八月四日,唐順宗內禪傳位於李純,八月九日,李純正式即位於宣政殿,是為唐憲宗。這一年,唐憲宗李純二十八歲。從一個普通的郡王到登上最高權力的頂峰,他僅僅用了四個月的時間。這一時間也意味著中了風的唐順宗,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李純從被冊為皇太子到登基當上皇帝,這一刻也確實來得太快了一點。難道有什麼神力相助嗎?正是因為這一緣故,伴著唐順宗的內禪,唐憲宗的登基一直被人們猜疑著。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儘管唐順宗口不能言,但他仍然試圖改革中唐以來的弊政,這一行為威脅到了宦官們的切身利益,因此,朝野認為,唐順宗是被宦官俱文珍等逼迫退位的。唐憲宗繼位後,唐順宗被尊為太上皇。繼位之初,唐憲宗是個心懷夢想,奮發有為的皇帝。他「讀列聖實錄,見貞觀、開元故事,竦慕不能釋卷」,把「太宗之創業」,「玄宗之致理」,都當作效法的榜樣。為了扭轉朝廷權力日益削弱、藩鎮勢力極度膨脹的被動局面,他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注重發揮群臣的作用,敢於任用和倚重宰相,從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致使「中外咸理,紀律再張」,重振了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興氣象。一直以來,唐朝皇帝得到評價較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以及唐憲宗。雖然唐憲宗沒有能夠像唐太宗和唐玄宗那樣開創一個輝煌盛世,但卻能夠和他們相提並論,這也說明了他的不同尋常。唐憲宗繼位後的最大功績就是力圖削平藩鎮割據,恢復大唐王朝的統一。在登基初期,唐憲宗不但相繼任用杜黃裳、裴度、李絳為宰相。而且還經常與宰相及大臣在延英殿商討中興大計,延捱到很晚才退朝。他及時利用藩鎮之間的矛盾,於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先以高崇文討平劍南西川節度使劉辟,旗開得勝。又於元和二年(807年),成功討伐了造反的鎮海節度使李錡,整頓了江淮財賦。元和八年(812年),魏博節度使田季安死,田興受鎮兵擁護掌權,但田興上表歸順中央,唐憲宗順勢授其為魏博節度使,賜名田弘正,因此招降了河北強大的藩鎮。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割據申、光、蔡三州,唐憲宗發兵近九萬人進討,久戰無功。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七月,唐憲宗任命自願親赴前線的裴度以宰相兼彰義節度使。裴度立即奔赴淮西,與西路唐軍統帥李愬,大舉進攻吳元濟。九月,李愬軍首先攻破蔡州,大敗淮西軍。吳元濟沒有料到李愬軍快速異常,毫無防備地束手就擒。持續三年的淮西叛亂宣告結束了。申、光二州守軍亦降。之後,橫海節度使程權奏請入朝為官,朝廷又收復滄、景(治今河北景縣東北)二州。幽州(今北京)劉總上表請歸順。成德鎮上表自新,獻德、棣(今山東惠民東南)二州。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二月,劉悟殺割據的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後,歸順朝廷,唐政府收復了淄、青十二州。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成德鎮王承宗病死後,其弟王承元上表歸降朝廷。至此,割據的藩鎮相繼降服,歸順了中央政府,結束了自唐肅宗以來,各地藩鎮專橫跋扈,各自任免官吏,對朝廷不貢獻稅賦的局面,全國出現了暫短的統一,史稱「元和中興」。。因為唐憲宗的登基有宦官的功勞,所以唐憲宗對宦官也極其信任。在平定割據藩鎮的戰爭中,唐憲宗重用宦官,竟任命心腹太監吐突承璀掌管左、右神策軍兼河中、河陽、浙西、宣歙等道行營兵馬使和招討處置使等要職,使其成為帶兵出征的統帥,這一下使宦官的勢力大大地增長了。有大臣勸說唐憲宗要防止宦官權力過大,他卻輕蔑地回答說:「吐突承璀只不過是一個家奴,不管給他多大的權力,我要除掉他,還不是如同拔掉一根毛那樣輕而易舉」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在肅、代宗時代,只是讓宦官掌管禁軍,還未讓其出師作戰。唐憲宗卻開了個很不好的先例,從唐憲宗身後的歷史看,憲宗時期,是大唐王朝解決宦官問題的最佳時機,可唐憲宗卻錯失了。後面的皇帝不是有心無力,如唐文宗,唐宣宗;便是有力無心,如唐武宗;再就是根本不聞不問者,如唐穆宗,唐敬宗。由此而下,最後,一直到大唐王朝和宦官同歸於盡。唐憲宗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後,自以為立下了不朽之功,因而進取心減弱,逐漸驕侈起來。他任用皇甫博、李吉甫為宰相,而罷黜賢相裴度,政治上日見衰敗。他還信仙好佛,追求長生不老,想求長生不老之葯。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他下詔徵求方士。宰相皇甫博向他推薦了一個名叫柳泌的山人,為他配製長生藥。他又派遣宦官為使者,到鳳翔迎接佛骨,刑部侍郎韓愈上疏諍諫,言詞懇切,但唐憲宗卻勃然大怒,準備對韓愈處以極刑。幸虧裴度等大臣奏言韓愈忠直,方使其免得一死,仍貶為潮州刺史。第二年,唐憲宗開始服用柳泌配製的長生丹藥(李唐的傳統)後,性情變得暴躁易怒,經常斥責或誅殺左右近侍宦官,弄得人人自危。而宦官集團此時也分為兩派,以吐突承璀為首的一派策劃立李惲為太子,而梁守謙、王守澄一派則擁護李恆為太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夜間,王守澄,陳弘志等宦官為了立李恆為帝,潛入寢宮,謀殺了迷信神仙,期盼長生不老的唐憲宗,然後守住宮門,不準朝臣入內,並偽稱皇上因「誤服丹石,毒發暴崩」。隨後假傳遺詔,命李恆繼位,接著又刺殺了吐突承璀。「元和中興」就這樣隨著唐憲宗的突然被害而壽終正寢了。「元和中興」使大唐王朝一度迴光返照,唐憲宗也就成了中晚期大唐皇帝的一個亮點。但他和他的祖先唐玄宗一樣,都成了虎頭蛇尾,晚節不保的典型。《新唐書》語:「憲宗剛明果斷,自初即位,慨然發慎,志平僭叛,能用忠謀,不惑群議,卒收成功。自吳元濟誅,強籓悍將皆欲悔過而效順。當此之時,唐之威令,幾於復振,則其為優劣,不待較而可知也。及其晚節,信用非人,不終其業,而身罹不測之禍,則尤甚於德宗。鳴呼!小人之能敗國也,不必愚君暗主,雖聰明聖智,苟有惑焉,未有不為患者也。」也正是從唐憲宗開始,唐朝皇帝的廢立,皆被宦官控制操縱了。
推薦閱讀:
※他是大唐的一代英主,這五位驚艷后世的女子都死於他手下
※《大唐榮耀》背後的真實歷史 唐代宗李豫的匆忙一生
※菊與刀:中大兄的爭霸努力 | 世界海權變遷史:日本篇(一)
※大唐電力燃料有限公司和神華這兩家公司之間是什麼關係?
※《大唐王朝》之十七:還政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