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打/接電話嗎?|心理學:什麼是「電話恐懼症」?

在當今這個時代,人們似乎越來越少打電話了。即便我們頻繁的使用手機,更多時候也是在發微信、刷抖音、玩遊戲……

對於打電話這件事,你有以下這些體驗嗎?

  • 手機幾乎永遠處於靜音狀態

  • 在有其他方式的情況下絕不選擇電話,即使它可能更高效

  • 在有來電時第一反應是緊張,拒絕和逃避

  • 聽到鈴聲響起會莫名焦慮

  • 經常在猶豫中錯過電話,卻又沒有勇氣撥回去,然後在對方再次撥來時感到加倍緊張

  • 在電話通話時很容易感到尷尬無措,時刻想要結束通話

  • 在不得不主動給他人打電話時,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心理建設

  • 為什麼我們變的害怕打電話了?

    1. 相比文字,電話溝通讓我們覺得難以控制

    與文字信息等溝通方式相比,電話溝通會讓人覺得難以控制。

    首先電話帶著強制性。例如重要或必要的來電,我們是不得不接的;即使「逃」過了第一次,之後也依然要面對。且,在通話過程中,幾乎是默認一定要對對方的話作出回應的。

    另外一個令人感到難以控制的地方是從鈴聲響起到接起來,只有短短几十秒的反應和準備的時間留給我們。並且,在電話溝通時,我們思考、迴避和對自己的語言進行潤色的空間也都十分有限,需要幾乎立刻對對方的上一句話作出回應。

    2. 人與人的交流,變得碎片化以及符號化

    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網路語言和各種表情包的使用變得愈發普遍和流行,我們變得更喜歡用一個詞取代一段話,用戲謔的方式來代替情感的表達,用「表情包大戰」來完成一次對話。

    這種變化,使得疏於正經表達的我們,在打電話這樣的,要求相對完整的表達的場景中,會顯得有些無所適從。

    3. 有些人不習慣這種缺少表情與動作的溝通

    在我們與別人進行面對面交流時,除了對話內容和語調,我們還可以通過對方的手勢、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等非語言信息來判斷對方的意思。

    而在電話溝通中,我們缺失了所有重要的非語言信息,也無法像在微信交流中一樣,藉助表情來補充一部分信息。這使得我們無法準確地判斷對方的意思,也不能從語言以外的信息中得到對方對自己的反饋。這一特點再次加重了人們的恐懼和不安全感。

    4. 電話溝通本身也是一項需要學習和練習的技能

    打電話其實本來就是一件需要練習和學習的事情。什麼樣的停頓和沉默在電話中是正常的,怎樣自然地過度到下一個話題,哪些信號表明可以結束通話了……這些電話對話中的「潛規則」,都是熟能生巧的,而不是自然而然就會知曉的。

    因此,越來越少打電話的我們,可能熟知各種微信潛規則和表情包的使用方法,卻逐漸喪失了關於打電話的知識。

    5. 隨著溝通渠道的增加和社交禮儀的改變,「打電話」本身成了一件有門檻的事

    在我們小時候,打電話還是一種很普遍的、低門檻的聯繫一個人的方式。但現在,我們會更加擔心打擾到對方,會更多的想到對方需要立刻從自己所在的事情和場景中抽出,投入到這個電話溝通中。

    而且現在想要聯繫一個人可以有很多種渠道,發送微信、簡訊或者郵件對很多人來說是比打電話更方便又不會影響別人的最合適的手段。

    不喜歡打電話不是問題,重要的是找到讓人舒服的人際狀態

    不喜歡打電話這件事其實很常見,但是不愛打電話不是一個一定要解決的「問題」,你也不需要強迫自己成為一個「電話達人」,尤其在「不打電話」對你的生活、社交沒有很大的影響的情況下。

    但在此前提下,我們仍鼓勵大家回歸線下交流,其中也可以包括保持一定頻率的電話溝通。因為通過電話的交流可能是我們最原始的交流方式了。正如《一起孤獨》的作者所說,我們的對於社交媒體的依賴,使我們正在慢慢喪失一些基本的交流能力。

    其實,保持一定的電話頻率的重點並不是一定要享受打電話、多打電話,而是知道身邊的有哪些是你依然可以不用顧慮冷場,不用害怕尷尬,只要聽到彼此的聲音就已經感到安全的人。

    「我想你了,想聽聽你的聲音。」

    你願意把這句話發給那個曾經和你煲電話粥的人嗎?


    推薦閱讀:

    一虎一席談是綵排過還是臨場發揮?
    520 | 做了100次心理諮詢是一種什麼體驗
    身體的記憶比語言的記憶更為深刻?——漫談皮膚飢餓症
    恐怖魔術師:他曾直播自殺,現在更是操縱別人殺人
    哪有治不好的情緒病?無非是對目標沒有敬畏之心

    TAG:心理學 | 心理 | 恐懼 | 恐懼症 | 害怕 | 電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