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 / 醉罷君山 / 第100頁

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共124頁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1-03-29 23:03    (鐵血時代-350)    吳、楚大軍在漢水對峙,對遠道而來的吳國兵團而言,十分不利。孫武在兵書中曾寫道:「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在敵國作戰,持久戰是非常不利的,他主張打速決戰。可是楚國人依託大河天險,倘若只守不攻,吳軍在兵力不佔優勢的情況下,貿然渡河進攻,將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  關鍵時刻,楚軍統帥子常犯下一個大錯。  時值冬季,下起冬雨。楚國將領武城黑(武城是地名,黑是其名)十分擔憂一件事,吳國的戰車是用純木製的,而楚國的戰車還套有皮革。顯然,楚國戰車比較舒適、豪華,可是這個時候不是比較誰的戰車值錢,而是比較誰的戰車更實用。蒙上皮革的戰車,有一大缺點,就是怕水,可是老天不配合,下起雨了。武城黑便對子常說:「我們的戰車怕雨淋,持久作戰不利,不如速戰速決。」  武城黑的說法,聽起來有點道理,但他只是注意武器層面的小事,卻沒有關心大的戰局,缺乏戰略眼光。  另一個人想法更歪了。這個人是子常的親信,大夫史皇,他偷偷地對子常說:「現在國人大多不喜歡您,而喜歡左司馬沈尹戌。如果左司馬在淮河打垮了吳國水師,佔據隘口,從背後打敗吳國人,他就成為戰爭的惟一英雄。您可一定要先發制人,速戰速決,否則令尹這個職位可保不住。」  史皇不考慮國家的利益,只想著討好上級,提出這種非常危險的建議,是很不負責任的。子常聽完後,捋了捋鬍鬚,點點了頭:「嗯,你說的有道理。」    子常擅自改變原訂的作戰計劃,只是為了不想讓沈尹戌一人獨搶風頭。  大批楚軍開始渡過漢水,進攻吳軍。楚國人的主動進攻,對吳王闔閭來說正中下懷,為了誘敵深入,吳軍假意後撤。孫武在兵法書上曾寫道:「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吳軍故意示弱,目的就是將楚軍引誘到對吳軍有利的戰場。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1-04-01 22:29    (鐵血時代-351)    子常可不這麼想,他還以為吳國人膽怯了,趕緊下令急追。吳軍大踏步地後退,從漢水退至大別山附近的柏舉。在楚軍追擊過程中,與吳軍交鋒三次,但三次都沒有打贏。子常心裡也充滿狐疑,吳軍的戰鬥力並沒有減弱,為什麼大踏步後撤呢?這裡怕是有問題。他覺得有些不妙,打算見好就收,靜觀其變。  這時,史皇又跳出來,對子常說:「這個時候怎麼可以撤呢?國家安定的時候,您追求權力,國家有難時,您卻要逃跑,能逃到哪啊?這次戰爭,是您得罪蔡、唐兩位君主招惹來的,現在正是立功贖過的大好機會。」  子常聽到這話後,心裡也覺得不好意思。得了,還是硬著頭皮上吧,在楚國境內作戰,有天時地利,我就不信吳國人是打不垮的。  想到這裡,子常又調轉馬頭,進逼柏舉,與吳軍對峙,礪兵秣馬,準備展開一場大廝殺。    十一月十八日,柏舉之戰打響。  這一天清晨,吳王闔閭的弟弟夫概自告奮勇,請纓出戰。他對哥哥說:「楚國令尹囊瓦(即子常)是個不仁不義之人,他的部隊並沒有必死的戰鬥精神。我們先集中力量,打擊囊瓦的部隊,他的士卒必定落荒而逃,到時再以主力攻擊其他部隊,肯定能大獲全勝。」  闔閭不同意,認為夫概的方案過於冒險。  夫概是個勇敢的人,堅信自己的判斷。闔閭否決了他的提議,他不甘心,決定自己冒險一試,便對手下的官兵說:「作為臣子,只要是正確的事就要去做,不必等待君王的命令。我決心已下,今天即使我戰死,吳軍也可以攻破楚都。」說完後,他擅自下令,將自己麾下的五千人投入戰鬥,猛撲子常的部隊。  果然不出夫概所料,子常這個人,權力欲強,私心甚重,他的部下都不願意為他死戰。雙方剛一交鋒,楚軍便士氣凋零,吳軍則氣貫如虹,有猛虎下山之勢,令人望而生畏。楚軍很快便渙散了,被夫概打得落花流水。  此時闔閭見夫概旗開得勝,馬上下令全軍投入戰鬥。伍子胥、孫武、伯嚭等人率麾下部隊向混亂的楚軍陣營發起總攻,楚軍防線頓時崩潰。  貪生怕死的楚軍總司令子常,一見大勢不好,扭頭便走。他不敢逃回郢都,怕楚昭王找他算賬,索性逃到鄭國去了。  那位慫恿子常搶功的史皇,一心想要速戰速決,結果只是速死罷了。他的兵車部隊幾乎全軍覆沒,而他本人則戰死。  楚國的兩位主將,一個逃了,一個死了,整個軍隊混亂不堪,沒命地逃跑,吳軍則在背後死咬不放,一直追到清發河。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1-04-02 16:33    (鐵血時代-352)      楚軍士兵正忙著渡河,吳王闔閭打算一鼓作氣,將楚軍殲滅在河的東岸。在柏舉之戰中立下頭功的夫概又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對闔閭說:「困獸猶鬥,何況是人呢?如果逼得太急,他們一定會拚死一戰,那我們一定會戰敗的。現在楚國人正忙著渡河,不如先讓一部分人渡過去,這樣大家的心思就完全在逃跑上,沒有鬥志可言了。」  看來吳國確實是人才輩出,夫概在軍事指揮上也頗有天賦,注重戰爭心理,判斷十分精準。這一回,闔閭聽從夫概的建議。  吳軍放慢了追擊的步伐,使得楚國人喘了一口大氣,開始爭先搶渡清發河。大約一半人渡河了,另一半人留在岸邊焦急地等候著。這時,吳軍開始進攻,留在河岸邊的楚國人,又一次遭到大敗,多數被殺或被俘。  從楚武王以來,楚國軍隊從來沒有象現在這樣落魄。那支曾經讓諸侯國膽戰心驚的鐵血雄獅哪去了呢?經歷了百年霸業後的楚國,已經江河日下,而新興的吳國則以氣壯山河之勢後來居上。  楚軍的厄運還沒有終結。  吳軍渡過清發河後,仍然窮追不捨。這時楚軍一身疲憊,飢腸轆轆,正想坐下來好好吃一頓飯時,吳軍的兵馬又殺到了。楚國人如驚弓之鳥,扔掉手中的飯碗,跳上戰車,慌亂而逃。吳國人到時,楚軍的飯菜還熱氣騰騰的,正好被吳國士兵飽食一頓。  吃飽喝足的吳國人鬥志昂揚,越戰越勇,而楚國人精疲力竭,連逃跑的速度都慢了下來。很快,吳國兵團在雍澨河追上楚軍,又打了一仗,沒有任何懸念,楚軍再度大敗。    楚軍的主力幾乎被消滅殆盡。  吳國兵團五戰五勝。第一戰是吳軍從漢水撤向柏舉,挫敗子常軍的三次進攻;第二戰即柏舉之戰;第三戰是清發河之戰;第四戰是追擊戰,楚軍棄食而逃;第五戰是雍澨河之戰。吳軍已經逼進到楚國的首都郢城。  自令尹子庚始,楚國歷屆政府都把郢都築城作為防禦吳國的重要手段。郢城的城防是很堅固,可是楚軍主力卻大部分被消滅在於郢都之外,只有堅固的城牆,卻沒有英勇善戰的士兵。  楚昭王作夢也沒有想到,吳國人就這樣殺到了郢都。  潰敗的速度令人無法想像。這一天是十一月二十七日,跑離柏舉之戰,僅僅過了九天。英勇的吳國兵團,只用了九天,便從大別山橫掃楚國腹地,兵臨郢都城下。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1-04-03 11:52  沈尹戌的情況下文就會提及,這裡要說明的是,戌是其名,沈尹是其職,實際上此時他已是左司馬.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1-04-05 08:37    (鐵血時代-353)    這時楚昭王才意識到,自己成了楚國歷史上最窩囊的一位君王。他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勇氣,第一個念頭就是:逃。  想當年,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楚莊王等先王,都是親自戰鬥在第一線,以藐視一切敵人的自信與勇氣,才造就楚國長盛不衰的霸業。這一切,如夢亦如幻,已漸行漸遠,遙不可及矣。  這些偉大先王的後代子孫,卻在吳國兵團兵臨城下時,選擇了逃跑。楚昭王在逃跑上還是有創意的,他放出一群大象,在大象尾巴上點火,大象疼痛難熬,沒命地往前奔,衝進吳軍的陣地。吳軍雖然是百戰之師,也被這些發狂的大象嚇壞了,紛紛躲避巨無霸的踐踏。這樣,楚昭王得以乘吳軍混亂之機逃離了郢都。  誰說楚昭王沒有智慧呢,他這大概是屬於狗急跳牆的本領。    第二天(十一月二十八日),吳王闔閭大搖大擺地進入郢都。  曾經戰無不勝的楚國,首都竟然連象樣的抵抗也沒有,就這樣輕鬆淪落了。  這並不意味著戰爭的結束。  故事說到這裡,我們似乎漏掉了一個人,就是打算偷襲吳國水師的楚國名將沈尹戌。沈尹戌分兵北上後,糾集駐紮方城的軍隊,準備從背後襲擊吳軍。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子常竟然冒冒失失地出擊,結果在柏舉遭遇慘敗,而吳軍以雷霆萬鈞之勢,從大別山一路橫掃到楚國郢都,勢如破竹。  很顯然,沈尹戌精心設計的計劃已經泡湯了。令尹子常逃了,楚昭王也逃了,沈尹戌沒有逃,楚國總算還有硬漢,他立即揮師南下,企圖重新奪回郢都。  沈尹戌的兵團挺進到雍澨河,在這裡與吳軍遭遇。這時吳軍橫掃楚國,自然不把沈尹戌的部隊放在眼中,一開始便發動凌厲的攻勢,沈尹戌沉著冷靜,指揮軍隊反攻,在浴血奮戰中,他身受重傷,但終於打敗了吳軍。這也是吳王闔閭入楚以來的第一場敗績。  雍澨河距離郢都不遠,可是首都淪陷、君王逃跑、主將重傷等一系列消息,嚴重打擊楚軍的士氣。即使沈尹戌以驚人的意志力,裹創堅持在第一線指揮作戰,可是已經無法扭轉敗局。他的軍隊與吳軍交鋒三次,每一次他都增添幾處新傷,楚軍被迫撤退。  沈尹戌重傷在身,已經無法走動。他是一個很有榮譽感的軍人,寧死也不願意成為吳國人的俘虜,他對部下說:「我快不行了,有誰可確保我的腦袋不落入敵人之手?」部將們面面相覷,這時有一個人走了出來,說道:「我的地位輕卑,可以接受這個任務嗎?」沈尹戌一看,這人叫吳句卑,他點點了頭,對他說:「哎,以前我沒有重用你,看來錯了,你可以的。」說完後,他又嘆息一聲:「唉,我再也沒有用了。」說完後,舉起寶劍,往脖子上一抹,魂歸天國矣。  沈尹戌是平王、昭王時代楚國最傑出的軍事家,可惜的是,楚國大權落入一幫無能的小人之手,遂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不過他仍然是真正的武士,比起子常、史皇等,不知要強上多少倍呢。他死後,吳句卑割下他的頭顱,用布裹好,然後悄然離去。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1-04-07 08:26  城濮之戰,楚中軍怎麼既沒幫助右軍又不去解救左軍?  --------------------  這大概是古人的戰術吧。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1-04-08 08:00    (鐵血時代-354)      在父兄被殺十六年後,伍子胥終於殺回來了。  他是一個復仇者,也是一個叛國者。可是找誰報仇呢?當年殺死其父兄的元兇楚平王、費無極都死了,怎麼辦?死了也得報仇。  伍子胥把楚平王的墳墓挖開,將平王的屍體拖出來,以鞭屍的方式發泄自己的仇恨之火。他狠狠地鞭屍三百下,還不解恨,又抬起左腳,狠狠地在屍體上踹了幾腳。仍然不解恨,伍子胥又用手挖出楚平王的眼珠,嘴裡還怒氣衝天地罵道:「誰讓你聽了那些阿諛奉承的話,殺死我的父兄,製造天大的奇冤呢?」  楚平王的屍體被鞭打,還被挖了眼珠,死後受盡伍子胥的凌辱。可是伍子胥還不知足,畢竟楚平王只是一具死屍,對他的凌辱毫無知覺。不行,不能就這樣了卻恩怨,父債子償,楚平王死了,他的兒子楚昭王要償命。  楚昭王僥倖逃跑,可他逃得很急,只帶著自己的妹妹,沒帶上後宮的妻妾。伍子胥不能殺楚昭王報仇,那也得羞辱一下才行,他動了一個壞主意。怎麼羞辱楚昭王呢,就是霸佔他的後宮。但伍子胥畢竟是個臣子,不敢自己動手,便慫恿吳王闔閭。闔閭一聽,何樂不為呢?於是強暴了楚昭王夫人。  伍子胥也不甘落伍,又慫勇孫武、伯嚭等人,一起強姦了子常、司馬成等人的妻妾。  闔閭、伍子胥等人強暴楚國君臣的家室,這件事過分了。  雖然楚國民眾對楚昭王、子常等人是沒有好感的,但是對於吳國人的倒行逆施與暴行,更加深惡痛絕。吳國的暴行,只能激起楚國人的同仇敵愾,同時也為吳國的兵敗埋下了伏筆。  其實楚國的實力並未真正削弱到不堪一擊的地步,吳軍之所以輕鬆佔領郢都,還是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子常的無能也是造成楚兵慘敗的原因。但要注意的一點,在吳軍奪取郢都之後,大部分的楚國國土,仍然是控制在楚國人手中。  對楚國人來說,國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局,誰能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呢?    (下一節《郢都失而復得》)    

本文由<貼庫網>脫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1363/100.html


推薦閱讀:

春秋戰國十大著名戰爭:柏舉之戰
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 / 醉罷君山 / 第99頁
峨眉派始於春秋戰國司徒玄空創編的通臂拳?
中國禮法關係新論——以春秋戰國至唐代為中心
春秋戰國著名君王錄

TAG:時代 | 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