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憂愁苦悶 謂迷惑不覺;包括貪、嗔、痴等根本煩惱以及隨煩惱

謂迷惑不覺;包括貪、嗔、痴等根本煩惱以及隨煩惱。能擾亂身心,引生諸苦,為輪迴之因。見《唯識論》卷六。    《百喻經·五人買婢共使作喻》:「五陰亦爾,煩惱因緣合成此身。而此五陰,恆以生老病死無量苦惱搒笞眾生。」 南朝 梁武帝 《凈業賦》:「抱惑而生,與之偕老;隨逐無明,莫非煩惱。」《壇經·般若品》:「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明 劉元卿 《賢奕編·仙釋·道無明晦》:「實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性相如如,名之為道。」 憂愁苦悶    唐 孟浩然《宿天台桐柏觀》詩:「願言解纓紱,從此去煩惱。」 宋歐陽修 《蝶戀花》詞之一:「酒入橫波,困不禁煩惱。」《三國演義》第五四回:「 玄德 自沒了 甘夫人 ,晝夜煩惱。」 聞一多 《紅燭·時間底教訓》:「昨日的煩惱去了,今日底還沒來呢。」 擔心;掛慮    《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只因這箇人身上,我只替押司娘和 小孫押司 煩惱!」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二章:「老地主還是在煩惱著怎樣來祭塔的那一回事。」 猶打擾    《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媒婆道:『押司娘煩惱!外日不知,不曾送得香紙來,莫怪則箇!』」 煩惱 從精神病理學上講,煩惱是一開始並不太困難就忍受下來卻一直拖延著的挫折感和輕微心理衝突的產物。 就任何一個短的時間而言,煩惱並不構成什麼精神疾苦。正因為如此,煩惱在下述任何一種情況下就隱退了: 1、體育活動相當劇烈時,如體育鍛煉,體育勞動; 2、強烈情感體驗時,不論是喜是悲,也不論是怒是懼,只要足夠強烈,煩惱就煙消雲散; 3、身體急性疼痛時,如沸油燙疼了手,或者患急性病身體不舒服時,例如一天跑20次廁所,一個勁地拉稀; 4、生理睏乏時,比如飢餓,寒冷,睏倦等; 5、聚精會神時; 6、實際事物忙得叫人不可開交時。 顯然,煩惱的內容並非人生大事,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例行公事」,甚至是些擺不到桌面上去的「雞毛蒜皮」。儘管事情不大,但是數量極多,每天沒完沒了,跺不開,推不掉,叫人總是不順心、不如意,憋在心裡難受,發泄出來又不知從何說起,往往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煩惱 - 特點 1、煩惱的內容是實在的,現實的; 2、煩惱總是包含著不少想像;想像中的事情不是真實的,但是煩惱中的想像卻是世界上最真實的事情之一; 3、煩惱還總是包含著理性的推斷,叫人不能不信;智力就是煩惱的能力,因為白痴沒有煩惱; 4、煩惱使人的注意力專註於一點,一旦被煩惱纏上了,就很難脫身,明知道進了死胡同,還得一個勁往前走,碰壁了也不回頭。 叔本華說:「把人引向藝術和科學最強烈的原因之一,是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厭惡的粗俗和使人絕望的苦悶。」這點,愛因斯坦和羅素也同樣說過。 煩惱 - 關於煩惱的公式 在肯定世俗生活的前提下,這兒有一個關於煩惱的公式: W=D/B 這裡,W表示煩惱,D表示慾望,B表示實現慾望的有效行為。道家要減少慾望,佛家要消滅慾望,這些對塵世上的人都是不可取的。在世俗生活中,,與其徒勞地跟慾望作對,不如儘力滿足慾望。不妨觀察一下周圍的人,那些活得有滋有味的人,都在樂此不疲地為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努力。不懂世俗的人才會自尋煩惱。 煩惱 - 原因 人為什麼煩惱    一、煩惱起於執著:人生的順逆境很多,一般人遇到困境,例如失業、失戀、失意時固然令人沮喪、煩惱;處在順境時,如果執著、害怕失去,也會被順境所困。這就如同鐵鏈子能鎖住人,金鏈子一樣會束縛人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人生不管遇順逆之境,要懂得轉境,不可執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在於一個「轉」字,要「轉法華」而不要「被法華轉」,也就是不要執著。能夠不怕煩惱,不執著煩惱,自可安然自在。 二、煩惱緣於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理,我們與生俱來的無明,就是貪嗔痴慢疑;有了無明,就有貪慾、嗔恚、驕傲、疑惑等煩惱,所以煩惱起於貪嗔痴慢疑等無明。有句話說∶「寧與聰明人打架,不與無明人講話。」一個人若不講理時,好話、善言、佛法一點也派不上用場,就會有煩惱;反之,如能通情達理、明白因果道理,就能消除煩惱。 三、煩惱由於看不開:世間上有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所謂「杞人憂天」,乃至擔心「世界末日」等,煩惱了半天,卻什麼事也沒發生。也有人因為小事看不開,鑽牛角尖,自然「煩惱綿綿無絕期」。因此,凡事多往正面看,能夠看得開、看得透,能對一切吉凶抱著超然洒脫的態度,就不會自尋煩惱。 四、煩惱出於太自私:人之所以會有煩惱痛苦,皆因有「我」;「我」是煩惱的根源,「我愛」、「我要」、「我歡喜」,凡事只想到「我」的需要,就容易與人對立、衝突,因此我多則苦多,我少則苦少。所以,一個人起心動念如果能多想想如何有利於人,就會活得輕鬆踏實。 其實,人間的是非煩惱很多,追根究柢大都是因為眼耳鼻舌身心「六根」不當向外追逐「六塵」招來的。例如,不當看的亂看,因此「睚眥必報」,惹來殺身之禍;不該聽的亂聽,聽出許多紛爭煩惱;不應吃的亂吃,於是「病從口入」……等等。儒家主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這也是佛教所謂的「都攝六根」。一個人如果能用佛法管理好自己的六根,這就是最大的修行;而有修行的人,自然懂得處理煩惱、化解煩惱,所以「欲除煩惱病,當取佛經讀」。 解脫 用心另眼看世界:這世上不是每個人都很順利,只是看自己怎麼解決,比如你走路的時候被人撞了,別人給你道歉了,有時候你還是會覺得很火,但是你卻沒想到撞你的人心裡其實比你還難受,還是想想那句「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何不如天天開心」。 思想調節:想到心情不好就心情會不好,那就不用想它,如果還是想,那就讓自己忙起來,讓自己沒有空閑去想它,讓自己充實地過好每一分鐘,再有早晨醒了以後不要戀床,醒了就起來,忙起來,推開窗,呼吸清晨的新鮮空氣,放鬆全身,讓自己想像成一個快樂的小天使…… 環境調節:選擇一個空氣清新,四周安靜,光線柔和,不受打擾,可活動自如的地方,取一個自我感覺比較舒適的姿勢,站、坐或躺下。 運動調節:活動一下身體的一些大關節和肌肉,做的時候速度要均勻緩慢,動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關節放開,肌肉鬆弛就行了。做一些與當前具體事項無關的自己比較喜愛的活動。比如游泳、洗熱水澡、逛街購物、聽音樂、看電視等。 呼吸調節:作深呼吸,慢慢吸氣然後慢慢呼出,每當呼出的時候在心中默念「放鬆」。 集中注意力: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著一朵花、一點燭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東西,細心觀察它的細微之處。點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發的芳香。 想像美好的事物:閉上眼睛,著意去想像一些恬靜美好的景物,如藍色的海水、金黃色的沙灘、朵朵白雲、高山流水等。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卻不容易。別發愁,這個社會的和你差不多還很多,但是都快樂的生活著,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的,只要你努力對待每件事情,對生活認真一點,只要你認真對待每一天,不過你的人生怎麼樣,相信都是精彩的。  胸中熱而不安叫「煩」,手足擾動不寧叫「躁」。煩與躁常並稱,但有虛實寒熱的不同。  溫熱病邪熱入里,則見高熱、口渴、胸中煩悶、手足擾動,是陽明實熱。因陽明主四肢,熱盛故四肢擾動。大都由煩到躁,稱為「煩躁」;如只是煩熱口渴、無手足擾動的,則稱「煩渴」,這是熱盛傷津之象。均屬實熱證。熱性病後期或外感病經過汗、吐、下後,餘熱未清,胸中煩熱,睡眠不寧,這是虛火內擾,稱為「虛煩」,屬虛熱證。  若煩而身冷,手足作無意識動作,形倦神疲,口乾不飲,脈細弱,稱為「躁煩」,是虛陽擾動,屬虛寒證。 煩心(1).指心裡的煩苦。《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夫痤疽之痛也,非刺骨髓,則煩心不可支也。」  (2).指煩悶的心情。《紅樓夢》第七六回:「趁著明月清風,天空地靜,真令人煩心頓釋,萬慮齊除。」
推薦閱讀:

道教《清靜經》支招,讓你告別煩惱!
賀瑾患病後,為什麼她的家人都遠離她?
根除煩惱的秘訣
【今日喜劇】《夏洛特煩惱》票房破10億,大有穩入中國歷史票房國產片排行第三名之勢
「刑事案例評析」專題-XI- 信用卡的煩惱

TAG:煩惱 | 迷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