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禪宗六祖略傳

禪宗六祖略傳

來源於中國禪宗網:

五祖弘忍對中國禪宗,乃至對中國佛教的一個不可抹滅的功績,是他「伯樂識馬」,選定慧能為六祖。中國禪宗因為有了六祖而煥發了新的活力;淵自印度的佛教又因為禪宗的革命而真正成為中國化的佛教。

  

  慧能的原籍本是范陽人(今河北省涿縣),父親就在那裡做官,後來因貶謫流放而到了新州(今廣東省新興縣)。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興許是生活所迫,他與母親一道又移居到了南海-廣州去住,長大後以打柴為生,維持母子的生活。後來他在一次賣柴的時候,聽人朗讀《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際,他豁然有所省悟,問起來,知道弘忍大師在黃梅(今湖北省黃梅縣)馮墓山以《金剛經》教人,使人「即得見性,直了成佛」。慧能於是辭別了母親,到黃梅去參禮弘忍。

  

  不管經籍中記載他與弘忍的見面的情形究竟是怎樣的,總之這是一個頗富戲劇性的場面:

  

  弘忍和尚問慧能曰:「汝何方人,來此山禮拜吾,汝今向吾邊復求何物?」慧能答曰:「弟子是嶺南人,新州百姓,今故遠來禮拜和尚。不求餘物,惟求作佛法。」大師遂責慧能曰:「汝是嶺南人,又是貓獠,若為堪作佛!」慧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貓撩身與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別?」大師欲更共議,見左右在傍邊,大師更不言,遂發遣慧能,令隨眾作務。

  

  慧能的話,無疑使弘忍大吃了一驚!但是他被派到了碓房踏碓,一共八個多月,晝夜不息。

  

  一天,弘忍召集門人,要大家各作一首偈,察看每個人修行的境地,以便傳付象徵著獲得了禪宗正統的僧衣與禪法。當時弘忍門下共有七百餘門徒,而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後來成為北宗禪宗師的神秀,學通內、外典,為眾人所景仰。大家都推神秀為代表,以示修行的境地。神秀便寫了以下的偈語: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常拂拭,莫使惹塵埃!

  

  弘忍知是他寫的之後,僅致一番讚歎之辭,令眾僧人念誦。而弘忍對此的評語卻是:「汝作此偈,見即未到,只到門前,尚未得人……作此見解,若覓無上菩提,即未可得。須入得門,見自本性。」也就是說,

  

  神秀此作,還沒有進入禪悟之門,因此並未見得「自性」。

  

  當這偈語傳到了慧能耳中時,慧能的反應是這樣的:「美則美矣,了則未了」,即神秀的偈,雖然表現了他對佛法的認識,然而他並未「見性」,並未徹底了悟。因為對於慧能來說,如果不識自己的本心,就是學了再多的佛法,也毫無益處。而一個人如果識心見性,就可以了悟佛法大意-佛法所啟示人們的,不正是喚醒潛存在於每個人心中純真的本性嗎?禪即是佛心,然而如果只拘執於知識和思想的範圍之內,則容易遮蔽了本來自由的心,這便是般若智慧。然而這種智慧並不是我們通常所說意義上的智慧,而是能認識到萬物皆空,然後超越一切的智慧。於是他請人在神秀偈語的邊上寫下了自己的體悟: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首偈語顯然使那些僧人們再次地沸騰了!當弘忍見到此偈之後,不管他心內是如何的感動,然而對眾人所說的話卻仍然是「此亦未得了」。

  

  可是,五祖卻在夜間悄悄來到碓房,問他米白了沒有,他便答道:「白了,只是沒有篩。」五祖便以杖三擊其碓而去。慧能就在三更來到五祖屋中,五祖再一次為他說《金剛經》,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句,慧能徹悟自性本不生滅,本無動搖,本來清凈能生萬法。於是,五祖就為慧能付衣法,並念偈: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復無種;無性亦無生。

  

  傳法結束後,五祖勸他最好深藏不露,等到了適當時機再公開出來宣揚佛法,並教他:從此以後,「衣」止不傳,因為那個時候,禪宗已經完全為外界普遍承認,不必再靠衣缽相傳來表示信脈。如此,慧能成為中國禪宗道統繼承人的第六代祖師。

  

  慧能於是得法而去,攜帶著象徵禪宗正統傳人的衣缽。

  

  慧能離去的第三天,整個寺廟裡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並為之憤憤不平!以原來為武將的陳惠順為首,立即動身追趕帶走衣缽的慧能。他最先追上了慧能,慧能把衣缽放在一塊大石頭上對他說:這衣缽表示信仰,不可力爭,如果你想要它,那你就把它拿走吧。惠順想拿衣缽,但是他沒有拿動,於是不再拿了,敬畏之感充滿了他的全身,他說:我只是遠來求法,而不是為了衣缽。慧能於是便傳法給他:如果你是為求法而來,就請首先摒除一切外緣,斷絕一切思念。不要想到善,也不要想到惡,只看看你這個時候的本來面目,這本來面目甚至在你出生以前就有了;如果你能反求諸己而認識你的本來面目,秘密就在你自己的心中。惠順言下大悟,於是拜六祖為師,更名惠明。

  

  慧能的基本思想是,如果不知道心,縱使學了佛法,也是沒有用的。能看清楚本心,即可說是穩健的佛心。這種意旨對當時的佛教界來說,無疑是驚天動地的一種宣言,即他在印度傳統的佛教之外,做出了一個多麼新的發展!在慧能未出世以前,禪宗雖也講求頓悟成佛,然而在大體上仍然是「依教禪」,因為那是依戒、定、慧而修行的。

  

  到了慧能這裡,禪宗才真正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禪。所以在他的身上,我們沒有看到他用任何語言來闡釋佛教教義,而是以自己最為原始的和創造性的體驗來表現一個人的悟境。這個悟境,就是他在佛教方面所達到的造詣-所以鈴木大拙指出,在慧能之前,人們說「你就是佛」或者「你與佛是一體的」等等,同慧能的方法比起來,都太陳舊了、太平淡了、太無法引起人們的注意了,這是因為它們太概念化和太抽象化了,不夠具體,當然也就不生動、不深刻。

六祖壇經全文閱讀:http://tieba.baidu.com/f?kz=286956676

推薦閱讀:

每一念都沒有安插《自己的見解》,都以「平等心」,無所障礙 | 慧律法師:見性是功,平等是德
略論禪宗與念佛--以四祖至六祖為中心(上)
百丈禪師《坐禪儀》
六祖慧能語錄節選五——「住心觀境,是病非禪」
學佛的真相(十七)公案是給誰看的?

TAG: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