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漢韻——獅子山楚王陵驚為天人的玉器精品

徐州古稱彭城,因傳說堯帝封籛鏗於此立大彭氏國,《書·禹貢》記天下九州,徐州即為其一,此間素有北國鎖鑰、南國門戶之稱,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雲集之所。公元前206年秦滅之後,項羽於此自立為西楚霸王,劉邦立漢後,先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即今徐州睢寧縣古邳鎮),韓信為楚王僅一年即被貶為淮陰侯,劉邦又立其異母弟劉交為楚王,都彭城,傳八代至楚王劉延壽時,因其謀反被誅除國。甘露三年(前51年),漢宣帝遷其子定陶王劉囂為楚王,再傳四代,王莽時絕,故而西漢劉姓楚王共傳十二代。

漢景帝三年(前154年)七國之亂前楚國疆域示意圖

漢朝有制,封王死葬封地。所以西漢十二代楚王的陵墓,都應在徐州附近,近年來考古工作人員在徐州總共調查和發掘了八代楚王墓,獅子山楚王陵是其中最為著名者。

徐州附近漢代楚王墓分布示意圖

獅子山位於徐州市東郊,面向古泗水,東西綿延約500米,海拔高54.3米,因狀如卧獅,故名獅子山。楚王陵墓開鑿於獅子山主峰南麓,1994年11月至1995年3月,考古人員正式這座楚王陵進行了考古發掘。

1995年獅子山楚王陵發掘時景象

獅子山楚王陵墓道南向,整個墓葬由墓道、天井、甬道及耳室、前室、後室等11個墓室組成,墓葬總長116.2米,東西最寬處13.2米,總使用面積851平方米,開鑿山岩總量5139立方米。

獅子山楚王陵平面示意圖及透視圖

陵墓墓道分內外中內三部分,外段長29米,寬9米,未開鑿成規整的斜坡,底部岩石高低起伏,低洼處到處是鑿出的碎石,並有殘斷的塞石毛坯及多處開鑿塞石的痕迹,為了便於下葬,在殘石上用夯土做成斜坡道。

獅子山楚王陵入口處

中段墓道長20米、寬3.5米;內墓道長19米、寬2米、深5.5米,底部與中墓道在同一平面上。

中墓道長20米,寬3.45米,平底,深達14至10米

楚王陵的內墓道上部有一長18.65米、寬13.2米、南端深8.45米、北端深10.9米,面積達240多平方米的巨大天井。

楚王陵天井

如此龐大規模的天井從未見於其他漢代墓葬。除了體現氣場之外,這樣天井的設置可謂毫無功用,有學者以為開鑿這樣的天井能夠加快整個墓葬的開鑿進度,然而,整座楚王陵的鑿石總量為5139立方米,天井的鑿石工程量就佔到了了45%,也就是說,為加快開鑿一座將近3000餘立方米的墓室,而開鑿一個約為2300立方米的天井,這未免太過離譜。

內墓道北接墓門,長19、寬2.05、深5.2米

西漢初期出現了「斬山為槨,穿石為藏」的大型橫向石室墓,可是,沿用了數千年的豎穴槨墓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失去影響,橫向石室墓在初興之時,在形制上以及工程的設計上,必定會對豎穴槨墓有所遵循,不單如此,以獅子山楚王陵墓為例,其天井很可能原計劃建造一座豎穴岩坑墓的主體部分,之後由於某種原因而改鑿成橫向洞室墓葬。

楚王陵天井及墓室部分示意圖

與土坑豎穴墓以積石積炭為防盜施工不同,「鑿山為藏」的崖洞室的防盜重點在於墓門、墓道,以巨大石塊填塞墓道的『王陵塞石』,以及用石板封墓道、鐵水灌牆、頂門器、用石封門等一系列防盜工程隨之發展完善。並且對後世墓葬的防盜技術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獅子山楚王陵內墓道的盡頭即為墓葬主墓門,門內安置每組4塊前後共四組總共16塊巨型封門塞石。

天井北壁內墓道盡頭主墓門入口處塞石原狀

移動塞石工程

移動塞石工程

主墓門十六塊塞石在鑿刻時因石料大小而定,長短不一,其截面都一樣,為0.92米見方,每塊塞石上鑿有一個小方形平底凹槽,槽內直接用硃砂書寫有文字,標明著該石所處組列、序次、墓內位置以及尺寸大小。

四組塞石總長10.5米

塞石平底凹槽所刻硃砂文字

「第乙下,易東方二,簡道,廣三尺九寸,高四尺半寸.袤丈五寸」

然而,即使在二千多年後的今天,都須要起重機才能搬運的巨大塞石,還是無法阻擋盜墓者,盜墓者在每組塞石右上角那塊鑿出「牛鼻眼」,然後牽引上繩索將前後四塊塞石一一拉出,楚王陵主墓門後各室主要物品在早年即被盜劫一空。

盜墓者將每組塞石右上一塊共四塊依次拉出

盜洞從天井打下直接到主墓門門口

主墓門後墓室甬道發掘時景象

墓室前室發掘時景象

發掘清理後墓室甬道景象

雖然主墓門後的各室中的主要物品已被盜,可是天井下內墓道中三個耳室(W1室、W2室、E1室),中內墓道相接處一陪葬墓都未曾遭盜劫。從遺留文物推斷,西側W1室為御府庫,W2室為儲藏室;東側E1室為廚間。陪葬墓墓墓主為「食官監」。

墓室天井下內墓道兩側未經盜掘的耳室發掘前景象

未經盜掘的耳室室門以塞石填塞

耳室塞石填塞及木門封門示意圖

搬動耳室塞石

西側E1室廚間南部出土的一組陶器炊器

西側W1室御府庫南部出土玉器及銅扣耳杯(杯已朽壞)

西二耳室(W2)出土楚王御用銀質沐浴器

楚王御用銀質沐浴器自名日「鋗」。腹壁上陰刻一組銘文:「宦者尚浴沐鋗容一石一斗八升重廿一斤十兩十朱第一御」,這段銘文註明了該器所屬的官署、用途、器名、容積、重量和編號。

楚王御用銀澡盆高19.5厘米,直徑45.7厘米

銀澡盆中的搓石及沐浴用具

西一耳室出土鎏金鋪首銜環,通長11.5厘米,寬7.5厘米

嵌綠松石金帶鉤,長3.5厘米

「食官監」墓出土玉枕,長35.5,、寬7.8,高9.5厘米

「食官監」陪葬墓出土玉枕細部

獅子山楚王陵雖經盜劫,出土文物的數量和保存的完整度實在無法和廣州南越王墓、滿城中山靖王墓、長沙馬王堆漢墓等未經擾動的漢墓相比,但整座墓葬出土文物竟然也還有2000餘件(套),其中以各類玉器為大宗,共出土有200餘件(套),有多件都稱得上國之重寶,最著名者當屬金縷玉衣。

楚王陵出土金縷玉衣復原

漢代人相信金玉能使死人不朽,所以高級別的漢代墓葬,大多都有玉制的九竅塞、玉握、玉琀等殮葬玉器,最高級別則使用玉柙,又名玉匣,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玉衣。在古代沒有玉衣這一說,《呂氏春秋·節喪篇》:「含珠鱗施。」高誘註:「鱗施,施玉匣於死者之體如魚鱗也。」這裡的玉匣正是玉柙。這種玉柙並非死者的入葬時所著之斂服,而是保護亡者不朽的一層保護套,同時也是多重棺槨中的一重,也就是一具椑棺,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專享的殮具。其大體的製作方法是先將玉料琢磨成各種形狀的玉片,然後開孔以金屬絲線綴合而成。按《續漢書·禮儀志》的記載,依身份不同,用以綴合玉片的金屬絲線的材質分為金縷、銀縷、銅縷三種,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的即為最高級別的金縷玉衣(目下最最知名的海昏侯劉賀無資格穿金縷玉衣),因盜墓者抽取金絲,玉衣在發掘時已散亂各處,現存4000餘片,大體能夠復原完整。這具玉衣所用玉料產自新疆和田,質地溫潤光澤,有正方形、長方形、半月形、三角形等多種形狀,裁片精薄,側面刮棱,表面拋光,四角或周邊單面鑽孔,孔徑尤小。玉衣片尺寸較小,最大的不足9平方厘米,最小的不足1平方厘米,有的厚度僅1毫米。

楚王陵出土金縷玉衣經復原後各部

目前,全國出土的漢代玉衣約有五十多件,其中完整金縷玉衣不過只有南越王墓(絲縷)、中山靖王墓出土的三、四件,其中以獅子山楚王陵出土者時代最早(不晚於公元前154年)、玉片數量最多(南越王趙佗玉衣2291片,中山靖王劉勝墓玉衣2498片,中山靖王后竇綰玉衣2160片,楚王玉衣則4000以上),玉料質地最好、製作工藝最精,可謂獨一無二!

除了金縷玉衣之外,獅子山楚王陵的楚王棺具也以眾多玉片包裹,出土時各類玉片玉板有1781片,經補充後達2095片復原成一具完成的玉棺。目前全國僅出土有兩具包裹玉棺,一為滿城中山靖王王后竇綰玉棺,由192塊青玉板組成,鑲貼於木棺內壁;此外就是獅子山楚王墓出土這具,兩者相較,楚王玉棺體量更為龐大。玉料質地更佳,裝飾和做工也更為精細。

楚王陵玉棺玉片出土時景象

楚王陵玉棺玉片出土時景象

楚王陵玉棺復原,長280厘米,寬130厘米,高108厘米

楚王陵中出土的眾多玉器中,還有多件禮儀器和實用器,也皆為珍品,如龍紋玉璜、龍鳳玉戈、獸面勾連紋玉高足杯、勾連文玉卮、素麵玉耳杯等。

耳室出土素麵玉耳杯,高3.8、杯口長14.3、寬11.1厘米

耳室出土獸面勾連紋玉高足杯,高11.6厘米,口徑6厘米

蘷龍玉佩,長16.6厘米,寬10.5厘米

蘷龍玉佩細部

勾連文玉卮,高11.8厘米,口徑6.7厘米

虎鳳玉戈,高12.8厘米,寬17.8厘米,其造型出於武器

虎鳳玉戈細部,為後代用以儀仗的「儀鍠斧」為雛形

這些玉器的質地都是溫潤如脂的新疆和田玉,琢制工藝上,有線雕、浮雕、圓雕、透雕、掏膛、拋光技術設計巧妙,其線條流暢、鑽孔平滑、拋光精細,處處可見精湛的雕琢技藝,令人嘆為觀止。

龍紋玉璜,長21厘米,高6.6厘米,寬4厘米

龍紋玉璜細部,簡直了!


推薦閱讀:

慈溪摯愛的寶貝
翡翠哥教你挑玉:器型篇
大有文章的銅托
為什麼碧玉會這麼火呢?——JYCD88

TAG:獅子 | 玉器 | 精品 | 獅子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