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厭學學生的厭學心理

(學生厭學是當今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小學高年級更為突出,是令教師和家長感到非常棘手的問題,也是班級管理中的一個難點。作為班主任如何教育和幫助厭學學生,使其積極投入快樂的學習中?本人認為:班主任攜科任老師一起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外在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內在需要,並給學生創設成功機會,給以學生愉快的刺激,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有助於學生克服厭學情緒,推動學生的積極主動學習。本文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以供同仁們共同探討。

一、究其原因,應是多方面的

1.學習基礎差造成厭學。有的學生學習基礎差,由於種種原因,經過多次努力還是一次次失敗,又長時間受到社會的偏見、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他們在學習中無法滿足成功的願望,生活中又無人能理解關懷,品嘗到的只是失敗感、乏味感。逐漸形成學習無價值、自己是學不好的 「差生 」 等觀念,又反饋到學習行為上,如此惡性循環,很快就患上了厭學症。另有一些學生小學時成績較好,上了中學後生活學習環境改變,面臨新的挑戰,由於適應能力差,在挫折和失敗面前無法正視自己,喪失自信,消極對待學習,從此一蹶不振,也容易患上厭學症。

2.學習目的的迷失造成厭學。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變革,讀書已不再是唯一直接謀生的手段,社會也出現了一些腦體倒掛現象,書中未必有黃金屋,不正之風等,迷惘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目的。還有的學生本身不願意上學,是迫於父母的壓力,不得已來學校,這種學生來到學校也只是混日子。還有的學生上學是為了在學校有伴,能滿足自己對夥伴友情的需要,同時又可躲避父母的嘮叨、家中的勞動,把學校看作避難所,而不是求知的地方。

3.社會不良影響造成厭學。當今社會不良網吧已經成為學生的樂園,有些網吧管理不善,裡面人員魚目混珠,開始一些學生只是抱著好玩的心理來到這裡,由於學生的心理還遠遠沒有成熟,是非界限不清,加之一些不良網站以及一些不良人員的影響,他們很快便沉迷於暴力遊戲、聊天以及色情網站當中不能自拔,他們感到虛幻的空間比學習有更大的吸引力,在這裡他們可以自由馳騁,沒有約束、沒有壓力,此時他們便出現了厭學的心理,久而久之,他們當中便有相當的學生逃學、曠課成為家常便飯,甚至輟學走上犯罪的道路。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沉迷於網吧。

4.壓力過大造成學生厭學。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學生的學習心理也是如此。過重的學業負擔,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疲勞,導致厭倦而厭學。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重壓下,社會與家庭將負擔交給學校,學校將壓力付給教師,而教師則將負擔轉嫁給學生,於是便產生了一些違背教育規律的現象,拚命延長課時,加班加點,學生從早學到晚,雙休日也不得休息。此外,各種資料五花八門,各種考試名目繁多,學習象沉重的大山,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他們沒有品嘗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真味,有的是苦海無邊的酸楚,有些學生沒有頂住壓力便造成厭學。

5.家庭方面:一是認識不足,聽之任之。落實減負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採取的切實措施,許多家長信奉所謂「樹大自然直」的道理,以為既然減負了,課餘時間就該有孩子支配。由於小孩子的自制力差,禁不住遊戲廳、網吧等外界事物的誘惑,無心戀學;二是「多多益善」,與前一種家長的思想恰恰相反,許多家長盲目從眾,或要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在放學或節假日,讓其參加各種「特長班」,但很多情況下都不是孩子的意願;三是對於單親家庭甚至孤兒來說,缺少父愛或母愛,不能及時教育,不能安心學習,時間長了,會使其遠離學校,遠離課堂。

學生的厭學是多方面,還有的學生可能只是在某個科目上厭學。可能是因為不喜歡某一學科的老師,因此便討厭這門課,也可能是對某一位老師的批評不能接受而造成對某一學科的厭學,因此,對學生厭學的分析應是多方面的,這裡也就不做過多的闡述。

二、厭學的表現

1.注意力分散,上課不認真聽講,提不起精神和情緒消極,課堂上,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動作,或者說話,不能進行自我控制,更為嚴重的是發展到頂撞老師。

2.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和信心。作業拖拉,敷衍了事,發展到不交作業,造成了學習效率降低,作業錯誤率上升。考試時也不認真答卷,有的學生想方設法作弊,有的學生乾脆不答卷,寫上名字了事,造成學習成績差等後果。

3.痴迷於網吧或與社會不良人員接觸,以至上課遲到成為家常便飯,進而出現曠課、逃課等現象,嚴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

三、班主任教育幫助厭學學生的對策

1.營造良好的外在形象環境。

(1)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即加強班風建設。樹立積極向上、展現出青春活力和熱情的精神風貌,要讓好學成為班上的主流,為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要讓學生喜歡學習,先讓學生喜歡要他學習的人」,這是「理想教育」的一個重要理論。古人云:「師者,人之模範也。」教師要熱愛本職工作,增強民主平等意識,把他們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關心、尊重、幫助他們,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主題班會和個別談話法,多與之交流溝通,使他們以開放的心態、心情舒暢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要多學習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知識,正確處理好師生之間存在的矛盾和衝突,形成以融洽的師生關係。實踐證明:師生之間平等的交流和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前提。

(3)情感補償。許多事例表明,父母離異,其子女情感殘缺;家庭變故,其子女情感孤僻;家教粗暴,其子女情感壓抑。這些都可以說是學生厭學的導火線。求情感平衡,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把握不當,則容易出現偏差,發生不良行為,產生不良後果。 情感是教育的潤滑劑,也是化解厭學心理的良藥。學生熱愛老師,往往會將這種情感遷移到學習中來,似乎覺得不學好就對不住關心愛護自己的老師。而對於那些情感饑渴者,教師更應付出無私的愛,並且要想辦法建設班集體這一溫暖的家庭,讓他們生活在情感豐富的學習生活中,這種情感場具有巨大的磁力,會緊緊吸引住學生,使他們不至於尋找不正規的情感補償。例如:我班學生小黃自小父母離異,他被父母當成皮球踢踢踢來踢去,都不願撫養他。使孩子從小就養成了待人冷漠,不願與人溝通的毛病,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學習成績很差,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我便對症下藥,在班上,鼓勵同學們多與該生交流,發現該生情緒上有問題時便及時與其溝通,問明原因,及時解決,每一點進步也不吝表揚。在生活與學習上給予了無私的幫助,讓他感受到老師同學對他的關心愛護。多次到該生家家訪,勸其父親為了不耽誤孩子的將來也應該給孩子多一些的愛。通過老師同學愛的付出,重樹孩子生活的信心,孩子的臉上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學習成績也進步了。

(4)善於發揮科任老師的作用。班主任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幫助厭學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應發揮科任老師的作用。首先,通過科任老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對每一科目的學習態度和表現,使自己的工作更有針對性。其次,可以通過任課老師做學生的思想,特別是通過學生比較喜歡的老師與學生談話,激發他的學習積極性,效果更加。

2.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動機。

學校、教師的職能是教書育人,教師在教好書的同時,更要在育人上做文章。要努力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做到自尊、自愛、自強、自主。

一是引導學生把學習的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結合起來。學習不是應付家長、教師的「差事」,也不只是為了拿到畢業證書,要明確學習既是履行社會義務,也是為自己的前途著想。二是要引導學生把長遠的動機與近期的目標結合起來。僅有遠大的理想或鼠目寸光都是不足取的;前者容易讓人感到灰心,後者容易使人缺乏鬥志。

3.成功強化。

成功可起到正強化作用,經常給學生呈現愉快的刺激,有助於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防止習慣性失助感與失尊感的產生。 (1)創設成功機會,讓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獲得表現的機會。老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去發現學習的興趣,可與每個學生的特長結合起來。其實特長與學習並不矛盾,眾多事實表明有特長的學生,他們的學習一般也不錯。因為它們可以相互影響,由於有特長、有興趣,他們會經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長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比地移到學習方面來,從而相得益彰。

(2)降低學習目標,低起點、慢步子、分層次是使不同類型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途經。低目標,學生易達到,就能察覺到自身的進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幫其找到自信和精神的滿足。。 (3)幫助學生確立自我參照標準,促使學生從自身變化中認同自己的成功。 (4)及時獎勵。對於學習者來說,成功便是最好的獎勵;而對於教育者來說,學習者的成功是結果,本身不是評價,如果視之不見,漠不關心,那麼很可能會熄滅學習者的學習熱情,故仍需要獎勵,當然要以精神鼓勵為主。目前賞識教育已經作為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手段,實踐證明,正確使用賞識教育,能使學生心理獲得積極的滿足感與自豪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讓學生在學習中快樂。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為了預防和「治療」學生厭學心理,班主任需要做許多的工作。需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提高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還要營造良好的外在學習氛圍,採取多種途徑和方法,提高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高雅的生活情趣,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落實素質教育,讓中學生在學習中快樂,在快樂中學習,以良好心態,積極的投身於學習當中。


推薦閱讀:

給學生一塊完整的英語「三明治」
告兩萬萬學生宣言
蘋果新款iPad面向教育,性價比到底如何呢?
「中國式教學」讓英國學生抓狂?
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11件事

TAG:心理 | 學生 | 克服 | 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