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三洲感應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韋馱菩薩,梵文:Veda,又稱塞建陀天、私建陀天、建陀天和違馱天。據《翻譯名義》,「韋馱」意為「符檄用徵召」,菩薩因手執金剛杵而立名。韋馱菩薩往昔因地為太子時,曾在如來處發願,成佛前常為密跡金剛力士,於諸世尊般涅槃後護持正法,令不斷絕,於世界中,燃正法燈。以其本願故,菩薩示現金剛力士相,護持前千尊佛陀的教法,並蒙佛授記未來世願滿當成正等覺,號樓至如來。

據《道宣律師天人感通傳》記載,唐代道宣律師曾感得四天王下三十二將軍之首、常周行東、西、南三洲的韋天將軍應現說法,韋天將軍與韋馱菩薩宛如對影、弘願同行,手擎寶杵伏魔軍,長作法苑之干城,被後世公認為韋馱菩薩之化身。以此因緣,自唐高宗以來,各處伽藍建立熏修,均供奉身著兜鍪甲胄、手執降魔劍杵的韋天將軍像,以令法幢久固,叢林常興。

願披萬劫金剛胄,護持千佛正法輪

韋馱菩薩因地為法意太子時,曾與千位手足兄弟同在如來處發願修行。彼時韋馱菩薩願力尤殊,發願在九百九十九位兄長成佛前常作密跡金剛力士,降服魔眾,護持佛法。眾生度盡,千佛願滿,己道方成。據《正法念經》記載:

「昔有國夫人,生千子,試當來成佛之次。至樓至,當第千籌。其第二夫人生二子,一願為梵王,請千兄轉法輪。次願為密跡金剛神,護千兄教法。今因狀其像於伽藍之門。」

又如《大寶積經密跡金剛力士會》所載,韋馱菩薩因地為持力捷疾菩薩(亦名為火凈藥王菩薩),曾與釋迦牟尼佛前世寶海梵志等千位菩薩一同在寶藏如來前發願修行:

「吾自要誓諸人成得佛時,當做金剛力士,常親近佛,在外威儀,省諸如來一切秘要,常委託依,普聞一切諸佛秘要密跡之事,信樂受憙,不懷疑結。……諸正士聽,吾心自誓言,諸仁成佛道,身當勸助使轉法輪,適見相勸輒轉法輪。」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中亦有相似記載:久遠劫前有劫名善現,有大國城名極清凈。持國轉輪聖王有千子,色相端嚴、勇猛無畏、能伏他軍人,各具二十八種大丈夫相以為嚴飾,深心凈信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持國轉輪聖王即是後來的燃燈佛,四太子名一切義成,即釋迦牟尼佛;國王千子成為賢劫千佛;最小的太子名無邊慧,即韋馱菩薩,「於賢劫千佛中最後成佛」。無邊慧太子所發之願正如《悲華經》中所發之願。

十願拯拔無間業,悉共令入涅槃城

五濁惡世,魔強法弱,劫難深重。韋馱菩薩因念眾生正眼未明,不辨法門正邪,妄受無量諸苦,遂發願於千佛出世之時擁護正法,令賢劫諸佛教法下的所有破戒、輕慢、謗法者,皆得於其教法中解脫輪迴、趣入涅槃。即使自己入滅,也將令齒骨及舍利化為無量眾寶,繼續化度有情。《悲華經》中記載了韋馱菩薩得佛授記時所發之宏願:

第一,修菩薩道願:「世尊,我願於爾時修菩薩道,修諸苦行、持戒、布施、多聞、精進、忍辱、愛語、福德、智慧,種種助道悉令具足。」

第二,護持正法願:「賢劫諸佛垂成佛時,願我在初奉施飲食,般涅槃後收取捨利,起塔供養,護持正法。見毀戒者,勸化安止令住持戒;遠離正見墮諸見者,勸化安止令住正見;散亂心者,勸化安止令住定心;無威儀者,勸化安止住聖威儀。若有眾生欲行善根,我當為其開示善根。」

第三,末法燃燈願:「彼諸世尊般涅槃後正法垂滅,我於爾時當護持之令不斷絕,於世界中然正法燈。」

第四,劫難度眾願:「刀兵劫時,我當教化一切眾生,持不殺戒乃至正見,於十惡中拔出眾生,安止令住十善道中,滅諸盲冥開示善法。我當滅此劫濁、命濁、眾生濁、煩惱濁、見濁,令無有餘;於饑饉劫,我當勸化一切眾生,安止住於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亦如是我勸眾生住六波羅蜜時,眾生所有一切飢餓,黑闇穢濁怨賊斗諍,及諸煩惱悉令寂靜;於疾疫劫,我當教化一切眾生,悉令住於六和法中,亦令安止住四攝法,眾生所有疾疫黑闇當令滅盡;於半賢劫斷滅眾生如是苦惱。」

第五,末後成佛願:「一千四佛,於半劫中出世、涅槃。正法滅已,然後我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六,無別千佛願:「如千四佛所得壽命聲聞弟子,我之壽命聲聞弟子,亦復如是等無差別。如千四佛於半劫中調伏眾生,願我亦於半賢劫之中調伏眾生。」

第七,調伏餘眾願:「是半劫中諸佛所有聲聞弟子,毀於禁戒墮在諸見,於諸佛所無有恭敬,生於嗔恚惱害之心,破法壞僧誹謗賢聖,毀壞正法作惡逆罪,世尊,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悉當拔出於生死污泥,令入無畏涅槃城中。」

第八,化佛教化願:「我般涅槃後正法賢劫一時滅盡,若我涅槃正法賢劫俱滅盡已,我之齒骨並及舍利,悉當變化作佛形像。三十二相瓔珞其身,一一相中有八十種好,次第莊嚴遍至十方無量無邊無佛世界。一一化佛以三乘法,教化無量無邊眾生悉令不退。若彼世界病劫起時無有佛法,是化佛像亦當至中,教化眾生如前所說。」

第九,摩尼寶珠願:「若諸世界無珍寶者,願作如意摩尼寶珠,雨諸珍寶自然發出純金之藏。」

第十,作大醫王願:「若諸世界所有眾生,離諸善根諸苦纏身,我當於中雨憂陀娑香、栴檀、沉水種種諸香,令諸眾生斷煩惱病、諸邪見病、身四大病,於三福處勤心修行,令命終時生天人中。」

韋馱菩薩內懷菩薩弘願,外現天將之身,摧邪顯正,拯拔群迷,正是菩薩道護法精神的真實寫照。一十七世為真童身,誓願「佛佛出世,擁護佛法」,修成一百七十世莊嚴寶杵,報得金剛不壞身;寶華琉璃佛會上受佛付囑,現天神身,護法衛僧,圓成無上之佛道。其手持之金剛寶杵重八萬四千斤,一杵砸下,須彌重罪,無不摧毀,然此不過法器之威力;菩薩以己身當爐鑊,以悲願化群萌,凜凜肝腸堅似鐵,雄雄力量重如山。寧坐最後之道場,億萬劫不忘從前之願力,其度生之勇毅,遠超寶杵之威神,巍巍盛德,垂範後昆。

護僧凈戒示佛意,韋天弘愍遍三洲

韋馱菩薩現韋天大將軍身時,姓韋,諱琨,為南方增長天八大將軍之一,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生而聰慧,早離塵欲,修清凈梵行童真之業,修行勇猛精進,受佛陀付囑而鎮護東西南三洲,擔當佛教中驅除邪魔、保護佛法的重任,為佛教中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重編諸天傳·韋天將軍傳》記載:

「天神姓韋,諱琨,南方天王八將之一臣也。四王合三十二將,而為其首。生知聰慧,早離塵欲。清凈梵行,修童真業。面受佛囑,外護在懷。用統三洲,住持為最。亡我亡瑕,殷憂於四部;達物達化,大濟於五乘。光明鬼神品中有韋?天神,梵語韋?,此雲智論,今此則以韋為姓,雖類華夏一經之裔,而其天神隱顯其號,烏可惻量。」

唐高宗干封歲,道宣律師曾聽聞諸天神親述韋天之身世前緣,護法威德,並撰有《靈威要略》《律相感通》二傳,詳述其實:

「如《要略》中天神姓費,自述云:弟子迦葉佛時生,在初天韋將軍下,諸天貪慾所醉,弟子以宿願力,不受天欲。清凈梵行,偏敬毘尼,韋將軍童真梵行。不受天欲,一王之下有八將軍,四王三十二將,周四天下,往還護助諸出家人。」

韋天將軍於三十二將之中,最存弘護。佛陀臨涅槃時,親自付囑將軍鎮護東西南三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和南贍部洲),守護眾生,不使魔撓。即使毀禁之人,菩薩也善加愍護,終不舍離;見魔擾道力微弱之比丘時,恓惶奔赴,應機除剪。其護法之實德,為四天之王共同禮敬。道宣律師在承靈囑而筆受的《律相感通傳》中云:

「四天下中,北天一洲少有佛法,餘三天下佛法大弘。然出家人多犯禁戒,少有如法。東西天下少有黠慧,煩惱難化;南方一洲雖多犯罪,化令從善,心易調伏。佛臨涅槃時,親受付囑,護持東、西、南三洲之佛法,並令守護出家人,不使魔撓;雖見毀禁,愍而護之,見行一善,萬過不咎,事等忘瑕,不存往失;若有道力衰微之比丘被魔事撓害,將軍必恓惶奔赴,應機除翦;凡遇斗諍陵危之事,將軍無不躬往,和喻令解;可謂亡我亡瑕,殷憂於四部,達物達化,大濟於五乘。故位居四天王下三十二將軍之首;若有事至四天王處,王見皆起,以尊其護持正法之德行。」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十載,道宣律師因精持戒律、德行淳厚、緇素共仰而感得韋馱菩薩諸天之子應現,為其勘正所出律抄之謬,示佛真意:

「弟子是韋將軍諸天之子,主領鬼神。如來欲入涅槃,勅弟子護持贍部遺法,比見師戒行清嚴,留心律部,四方有疑皆來咨決,所制輕重,時有乖錯。師年壽漸促,文記不正,便誤後人,以是故來示師佛意。」因指宣所出律抄及輕重儀僻謬之處,皆令改正。宣聞之悚栗悲喜,因問經、律、論等種種疑妨,神皆為決之。又問古來傳法之僧德位高下,並亦問法師。神答曰:『自古諸師解行互有短長而不一準,且如奘師一人,九生已來備修福慧兩業,生生之中外聞博洽,聰慧辯才,於贍部洲脂那國常為第一,福德亦然。其所翻譯,文質相兼,無違梵本。由善業力,今見生覩史多天慈氏內眾,聞法悟解,更不來人間,既從彌勒問法悟解得聖。』宣受神語已,辭別而還。宣因錄入著記數卷,見在西明寺藏矣。據此而言,自非法師高才懿德,乃神明知之,豈凡情所測。」

澄懷大悲應千古,怒目獅吼斷眾流

有關韋馱尊天菩薩化度眾生的感應傳說,古往今來一直盛行於民間。例如,梁昭明太子隱居天目山期間,因將《金剛經》分成三十二品,惡報現前,雙目失明,後因懺悔感韋馱菩薩顯靈,指引其取石池水洗目而復明。又如宋末元初的臨濟宗大德高峰禪師,為降伏睡魔,毅然置生死於度外,於天目山蓮花峰之峭壁上參禪,先後兩次墜崖,均得韋馱菩薩現身相救,毫髮無損。又如,清光緒十五年,因韋馱菩薩禱雨靈應,德宗帝御賜「福佑潛城」匾額懸於寺中。

《憨山老人夢遊集》記述了憨山大師偶發背疽,誠禱韋馱菩薩得痊癒的經歷:

「是年冬十月,雲谷大師,建禪期於天界,集海內名德五十三人,開坐禪法門。大師極力扳予往從,少師翁聽之,乃得預會。初不知用心之訣,甚苦之。乃拈香請教,大師開示審實念佛公案,從此參究。一念不移,三月之內,如在夢中,了不見有大眾,亦不知有日用事,一眾皆以予為有志。初不數日,以用心太急,忽發背疽,紅腫甚巨,大師甚難之。予搭袈裟,哀切懇禱於韋?前曰,此必冤業索命債耳,願誦華嚴經十部,告假三月以完禪期,後當償之。至後夜,倦極,上禪床,則熟睡,開靜亦不知。及起,則忘之矣。天明,大師問恙何如,予曰:無恙也,及視之,已平復矣,一眾驚嘆。」

蕅益大師的《見聞錄》有一則關於輕毀三寶而斃命的因果公案:

「泉州庄奇顯,癸丑科榜眼,年少嗜酒。忽一日飲於承天寺,醉後往藏經所,見有法師講大佛頂經,遂大怒取案上經擲地,以腳踏之。又仆韋?像於地。後數月以腳踢一廝,誤中柱上,腳指破裂成異瘡,漸腫至身,楚痛異常,見韋馱詰責而死。」

破滅三寶之人雖已造下五逆重罪,卻不知悔改地屢造新殃,因果不虛,必遭苦果。韋馱菩薩在其臨終的詰責並非見苦不救,如菩薩本願所言,唯有此時的警策能令其幡然悔悟,速消後世罪殃,早日出離苦趣。

《現果隨錄》記載了一則韋馱菩薩警示僧眾明因識果、慎重三寶物的往事:

「福嚴費老人會下一戒子,稟戒時欠攢單銀五錢四,四載未還。老人遷化後,戒子夢韋馱尊天命還此銀。且曰:『本雖五錢,以利算應二兩矣。』戒子曰:『和尚已去世,將還誰乎?』韋天曰:『和尚已過,可送至靈隱,完此公案。』僧覺後,遂將銀親至靈隱,自陳顛末,奉供先老人。老人鳴鼓白眾,令眾謹慎因果曰:『此間修造錢糧,出入甚廣,故韋天以此示教誡也!』」

清朝福嚴費老人會下有一位受戒僧,受戒時,欠攢單銀五錢,四年未歸還。老人圓寂後,此受戒僧夢見韋馱菩薩命他歸還銀兩,並說:「本錢雖是五錢,加上利息,應還二兩。」受戒僧說:「和尚已經逝世,應還給誰?」韋馱菩薩說:「和尚不在世,你可送到靈隱寺,了卻這公案。」該僧醒後,便將銀兩親自送到靈隱寺,說明情況,用來供奉先師。該寺住持鳴鼓集合僧眾,說明此事,告誡大眾謹慎因果,並說道:「寺中目前正進行修建,錢糧的收支數目很大,韋馱菩薩特用此事對我們作警誡!」

在近代叢林有一樁著名的韋馱菩薩推選法門龍象之公案。1952年虛雲老和尚赴北京,雲門寺一時群龍無主,虛老示僧眾普書眾名,在韋陀菩薩下求斷,三次都現佛源和尚之名,虛老於是將雲門宗第十三代之重任,囑咐與佛源和尚。虛雲老和尚示佛源禪人偈曰:「妙心勝德不可量,愷志雄能振宗綱;佛慈梵暢摩訶衍,源遠流長法海康。」1953年6月3日,韋陀聖誕,佛源和尚於雲門寺升座,自是檀信依皈海眾安和,農禪並舉,家風重振。

菩薩度生之方便,或折或攝、或寂靜、或憤怒,無不是出自空懷澄澈之大悲心。韋馱大士,哀憐護助,令有情福不障道,苦不忘修。而眾生力微業重,德薄釁深,為魔所惑,見倒情迷。菩薩善友見之,亟生悲憫,開諭呵責,還得本心。如《禪林寶訓》云:「煦之孕之,春夏所以生育也;霜之雪之,秋冬所以成熟也。」春風化雨之慈懷易於讓人感念,而金剛怒目之深悲,卻尤需深心體解。韋馱菩薩常以金剛手眼、潮音獅吼化導群迷,其殷重拔苦之悲願,勇猛護念之慈力,將在億萬劫時空里伴隨一切有情,直至徹見本心之時。贊曰:

四王三十二大將,南方韋天以為先;

生知聰慧離塵欲,清凈梵行威儀全;

修童真業持禁戒,迦葉佛時志已堅;

四部殷憂常守衛,三洲護法應機緣;

每在伽藍或蘭若,熏修之所現威權;

頭頂金兜橫寶杵,合十指掌兒童年;

或警行人令進行,或隨方所護其邊;

卻除外障令無惱,庶幾佛日照三千。


推薦閱讀:

卷四五無盡慧菩薩會
第五章第三節、菩薩道與現代社會(1)
觀世音菩薩的故事【看了有大福報!】
見者有福,千姿百態的觀世音菩薩聖像!
觀音菩薩開示的成佛之路

TAG: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