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心學佛,凈土最宜

標籤: 雜談

佛教於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即公元前2年傳入中國內地(見《三國志.魏志》卷三十注),當時被看作神仙方術的一種。東漢末,漢譯大量佛教經典,佛教教義開始同中國傳統的倫理和宗教觀念相結合而得到傳播。至魏晉時期,佛教的般若學受到門閥士族歡迎。至南北朝,佛教廣泛傳播全國。特別是以宋文帝、梁武帝為代表的南朝各代,普遍把佛教當作「坐致太平」思想工具,扶持寺院和義學的發展;北朝各代雖然發生過北魏武帝和北周武帝「滅佛」慘案,但總的說來在資助譯經、修建寺院、開鑿石窟方面貢獻十分突出。早期佛經翻譯的主要代表,有安世高,支婁迦讖,竺法護等人,但到後秦鳩摩羅什時,佛經翻譯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而小乘佛經翻譯的基本完備,是由南朝陳真諦實現的。此期間名僧輩出,道安、慧遠為其代表。隨著佛教的深入傳播,儒釋道之間也進行了長期的爭論、鬥爭和互相滲透。隋唐時期,最高統治集團採取三教並用方針,佛教進入鼎盛時期,適應中國情況的禮儀法規也基本完成,從而形成了天台宗,律宗,凈土宗,法相宗,華嚴宗,禪宗,密宗和三階教等宗派,並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佛教信仰深入民間,佛教思想影響到哲學、道德、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宋代以後,一些主要佛教宗派的基本觀點為儒教所吸收,佛教自身也日益與儒道相融合。唐初因西藏的松贊干布提倡佛教而逐步形成藏傳佛教。至元初,忽必烈封八思巴為帝師,在西藏逐漸形成政教合一的統治體制。同時也將藏傳佛教流傳於蒙族地區。近代楊文會創金陵刻經處和佛教學堂(祗洹精舍)。太虛法師通過辦學和辦刊物發起「佛教復興運動」。佛教在中國封建社會意識形態中佔有重要地位。但不久即遭到了滅頂之災。一直到「文革」的後期才又重新復甦。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發展,全國性的旅遊業也風起雲湧日新月異,旅遊之重點就是風光旖旎山水秀麗的寺廟道觀。人們在旅遊觀光之中,也無形中接受了宗教思想的感染和熏陶,許多人潛意識或者深層潛意識中的佛性和道性,被慢慢地喚醒,於是乎產生了一種盲目的自發的宗教信仰衝動,加之當今網路這一高科技信息傳播平台的全面普及,於是乎學佛盤道的人越來越多,為了幫助這些學佛盤道之人不誤入歧途和少走彎路,探索者不嫌自己愚拙,編輯此篇文章,以期對同修道友盡一點綿薄之力。如果此文言能對同修道友有所裨益,則將其迴向十方三世諸佛菩薩。

一、凈土及其由來

凈土乃佛教名詞,是大乘佛教所說佛所居住的世界,也叫「凈剎」、「凈界」、「凈國」、「佛國」。與世俗眾生居住的世間所謂「穢土」、「穢國」相對應。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稱為「娑婆國土,五濁惡世。」這娑婆呢,義為堪忍,因為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雖受眾苦逼迫,仍安忍不求出離,故稱堪忍;佛國凈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稱極樂。由於佛教和道教一樣是多神崇拜,因此佛有無數,故凈土也有無數。如《法華經》中的靈山凈土,《華嚴經》中的蓮花藏世界,《大乘密嚴經》中的密嚴凈土等等。而影響最大的是《無量壽經》等所講的阿彌陀佛西方凈土。這西方凈土也稱極樂世界,亦稱「妙樂」、「安樂」、「安養」、「樂邦」等等。這西方凈土的由來,載在佛說無量壽經中。經中說,世自世王如來住世時,有國王因聞佛法,發無上正真道意,棄國捐王,出家修道,號曰法藏。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前發下了四十八條度生大願,普度有情。這四十八願的十八、十九、二十願說的是:「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其後法藏比丘,經五劫之久,以大願力創造了西方極樂世界,法藏比丘成佛後號阿彌陀佛,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凈土」,故凈土宗的人有時也稱其為「接引佛」。密宗稱阿彌陀佛為甘露王。阿彌陀佛有十三個名號,即: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焰王光佛,清凈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阿彌陀佛和他的兩個脅侍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共同創建的這個西方極樂世界,國土清凈平坦,氣候溫和適中,萬物光麗,宮殿莊嚴,六時雨花,寶蓮充滿,寶樹發音,化鳥演法,是一個微妙莊嚴的清凈國土,而極樂世界的眾生,身相莊嚴,壽命無限,具六神通,常住正定,且具智慧辯才,得無生忍,道心不退。不墮惡道。眾生只要誠心信仰阿彌陀佛並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死後即可往生該處。除西方極樂世界之外,尚有阿閦佛的東方妙善世界,藥師佛的東方凈琉璃世界等。不過在大乘另外一些教義中,則反對在世界之外另建凈土,如《維摩經.佛國品》:「若菩薩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就是說,只要內心覺悟凈靜,所居之地即為凈土。中國禪宗南宗提倡即心是佛,就特彆強調這個方面。

二、念佛法門的緣起

關於佛教修持方法,佛針對眾生的八萬四千煩惱而設計了八萬四千法門予以對治。「八萬四千」這一名詞常見於佛經中,它不是實指,而是一句形容某事物多得不可數的形容詞。還有一句「恆河沙數」也是形容極多的常用語。這就叫做「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這眾多法門大至可歸納為以下四個大類:即:1、參禪,2、修密,3、觀心,4、念佛。這裡我只簡單談談念佛法門。

據《楞嚴經》記載,釋迦牟尼佛在楞嚴法會上,向與會者開示楞嚴大定的秘藏。當佛講完修行的總原則後,佛的十大弟子中多聞第一的阿難(佛的堂弟)請求釋佛進一步開示修行的具體方法。於是釋佛就讓與會的二十五個團體的大菩薩和大阿羅漢介紹自己修行、證道的經驗和方法。在二十三個團體向佛彙報完自己的修行經驗和證道方法後,大勢至法王子和他的同修五十二位菩薩,繼從座起,向佛頂禮說:「我憶恆河沙數劫以前,有一位無量光佛出世,先後十二位佛,都用同一名號,相繼住世教化。達一大劫之久,最後一位佛,名超日月光,他教我念佛三昧。」他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像慈母憶念兒女一般,如果兒女逃走,母親縱然時刻想念,也是枉然,若是兒女想念母親,也和母親想念兒女一樣,那麼母子連心,必然生生世世都不會遠離。如果眾生的心,也和佛陀念眾生的心一樣,時刻憶佛念佛,現在或將來,一定會親見佛陀,距花開見佛之日,不會太遠,到那時,不須借重其他方便法門,自得開顯本具的佛心,就如同染香的人,身上自有香氣,這就名為香光莊嚴。

我是以念佛心,為本修的因地心,而入無生法忍,現在於這婆娑世界,攝受念佛人,同歸凈土。佛問圓通,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一心念佛,以這念佛的心,統攝六根,令凈念相繼,念念不斷,欲想得三摩提,當以這念佛法門為第一。」

釋佛住世時,在耆崛山說無量壽經,在王舍城說觀無量壽經,在祗樹給孤獨園說阿彌陀經,向眾生闡述念佛往生凈土的方便法門。佛滅度後,馬鳴菩薩造大乘起信論,勸生凈土;世親菩薩造凈土往生論,為之弘揚。但大弘此宗,實地修持者,首推東晉慧遠大師。慧遠在廬山東林寺,與居士劉一民周續之等一百二十三人,共結蓮社,六時念佛,專倡凈土法門。慧遠居廬山三十年,足不出山,倡勵聖教,後世尊其為蓮宗初祖。其後北魏有曇鸞,唐有道綽、善導、清涼、永明相繼大弘此宗。宋代以後,禪宗諸大宗師如長蘆、天衣、圓照、大通、中峰、天如、楚石諸祖師,雖弘禪宗,亦弘凈土。至明代的蓮池、藕益、截流、省庵、夢東諸大師,都不遺餘力弘揚凈土。近代的印光大師,一生專弘凈土,被公推為蓮宗第十三代祖師。

三、念佛法門的行持

念佛法門是凈土宗的法門,,此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宜,是易行門中的易行法,這是東晉慧遠大師在江西廬山結社開立此宗,中經道綽,善導,永明延壽,祈宏,智旭諸大祖師的倡導,以其口持六字洪名,方法簡單,容易普及,因而學佛者多修此法門。念佛法門是個易行難信的法門。信是敲門磚,信則靈,不信則不靈。簡單地說,就是要以信願行為三個往生的條件,由起信而發願,由發願而實行。所謂信就是:一信釋佛說凈土三經,決非虛假;二信我們這個娑婆國土之外,確有西方極樂世界;三信阿彌陀佛弘願無量。只要我們虔誠地起信發願,以此願力為往生的資糧,彌陀願接,行人願往,兩願俱全,自力與佛力兼備,就具備了往生的條件。當然還必須要有個發願的儀式,通常是在佛前拈香禮拜後,跪在佛前發願,並恭讀發願文。經過佛前發願,就等於在阿彌陀佛前備了案。

那麼發願文應該如何寫呢?有一篇慈雲大德所寫的發願文,頗為詳善,錄之以供同修道友參考:

「 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凈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凈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台,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密。」

起信發願之後就是如何行的問題了。行就是行持即實行,可分「正、助」二行。「正」是持念六字洪名的正因,「助』是廣行眾善福德的助緣,此二者缺一不可。釋佛在無量壽經中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這三福就是: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念佛法門主要有持名,觀想,觀像,實相四法,而其中下手最易,收效最快的,首推持名一法。

1、持名念佛

持名者,即是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發之於心,出之於口,入之於耳,心口合一,念念不忘的念下去。

「南無」二字為梵音,義為敬禮或皈依。阿彌陀義為無量光及無量壽。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曾發過大願說:十方國土的眾生,若願意往生他的國土,只要持念他的名號,此人臨命終時,他即與諸菩薩眾前來接引。這就是念佛求生西方的根據。

世間眾生,都具有與佛相等的佛性,只因背覺合塵,迷昧真性,因而妄起識心,迷惑五欲六塵,無以遏止。持名念佛,是將一句阿彌陀佛名號,系在心頭,行住坐卧,念念不忘,以肅清心中的妄念,而顯露出佛性的德能。此外再廣行六度,利世濟人,如此便與阿彌陀佛接引眾生的宿願兩相呼應,這樣臨命終時,決定可以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凈土。

持名念佛在行持上,有定課念與散念;在方法上,有高聲念,默念,金剛念,記十念等多種。念時有記數念(念一聲,默記一個數,或以捻佛珠計數)、隨息念(一呼一吸,念一聲到數聲)、聽聲念(聽自己小聲念或默念之聲音,或聽錄音磁帶念)、不計數連續念(專心一意連誦)幾種。持名念佛的要點是要一心不亂。現分別介紹如下:

1)定課念:此法是將念佛一事,定為每日的功課,而且多定在早晚二時。亦有定出日誦佛號若干聲(自數千聲至數萬聲),不足不止者。在家的學佛人,各有公務纏身,日課佛號數萬聲,根本無法做到,但如果將日課定在朝暮二時,每次念佛千聲或五百聲,或至於十念(十念法詳後),只要持之以恆,始終不懈,也必有成就。

2)散念:定課之外,時時刻刻,行住坐卧,只要不是需要集中精神的工作,皆可將阿彌陀佛四字系在心頭,默默地念下去。念佛的功用,在於薰習我們的心識,久而久之,自可妄念不起,正念分明了。

其次,念佛的具體方法分為:

A、高聲念,聲音發之於心,出之於口,入之於耳,聲音洪大,字字分明,這種方法能使人全神貫注,可對治昏沉懈怠,但有耗氣喑啞之弊,故不能持久。

B、默念,默念時只有唇動,並不出聲,雖然不也聲,但「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在念佛人的心中仍然是字字分明的。這樣念念不停,正念相續,便於日常工作隨時隨地默念。

C、金剛念,這種念法念時聲音不大,但須出聲,一面念一面聽,念得綿綿密密,聽得字字分明,使雜念沒有萌動的空隙。這種方法便於定課時行之。

D、十口氣念,所謂十口氣念,不是只念十聲,而是以一口氣為準,氣念盡時,換一口氣再念,這樣念夠十次,叫做十念。這種念法,一口氣大約可念六字洪名七八聲至十聲。為宜念的過多,多則傷氣,有礙身體。

念的時候,若家中有佛像,可對佛像行禮,然後合掌恭念。佛號念畢,最好再念一段迴向文,重申自己的願望。較簡便的迴向文有下列八句:

「願以些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我們每天這樣行持,心中念佛,是意業為清凈,口誦佛號,是口業清凈,雙手合十禮佛,是身業清凈,身口意三業清凈,就是成佛的原因。

2,觀想念佛 即念佛時,觀想佛的形象、活動、智慧、佛光、佛寺、佛塔等。在觀無量壽經中,有十六種觀想對象:日、水、地、樹、蓮花台、觀音、三聖等。

1)日想觀:正坐西向,諦觀於日欲沒之處,見日狀如懸鼓,紅圓光輝,開目閉目,皆令明了。

2)水想觀:由水作觀,見水澄清,作琉璃觀,作琉璃地上有光明台,樓閣千萬觀。

3)地想觀:水觀想成,再作極樂世界國土之觀。

4)樹想觀:觀極樂世界,七寶花葉,無不具足。

5)八功德水想觀:觀極樂世界有八池水,一一池水,皆七寶所成。

6)總想觀:觀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台閣,閣中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皆說念佛念法念僧之音。

7)花座想觀:於七寶池上,作蓮花想,令其蓮花,一一葉上,作百寶色,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脈有八萬四千光,了了分明。

8)像想觀:花座觀想成,觀彼佛寶像,坐花座上,如閻浮檀金色。

9)遍觀一切色身觀想:前觀成時,更觀想阿彌陀佛身相光明,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及種種莊嚴。

10)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想觀:見無量壽佛已,觀觀世音菩薩高八十億那由他由旬,相好光明。

11)大勢至菩薩色身相觀:次觀大勢至菩薩莊嚴色身,相好光明。

12)普觀想觀:觀自身於蓮花中趺坐,作花開花合想。

13)雜觀想觀:觀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像在池水上,身真金色。

14)上輩生想觀:觀臨終時佛及菩薩接引狀。

15)中輩生想觀:觀臨終佛菩薩接引說法狀。

16)下輩生想觀:觀臨終時化佛化菩薩接引往寶池生蓮花中狀。

3、觀像念佛

其方法是,面對佛像(畫像或塑像),先專註觀察,將其形象牢記在心,然後閉目觀想,觀想不現時,開目觀像。可觀想觀像交叉進行,直至觀想之像明顯出現於意識之中,這是可面離佛像,而只修觀想。

4、實相念佛

此方法就是在念佛名號時,觀想佛的形相、法身,亦即真如實相。在觀想時,以非有心,非無心,非有非無心,非亦有心,非亦無心,此即實相心,或『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達『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為實相念佛。

無量壽經云:是心作佛。作佛者,謂想佛像,憶念佛德及佛號,是佛者,當觀想憶念之時,佛之像好莊嚴,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悉現於觀想憶念者心中。如鏡照像,觀體無二。然則心不作佛,則心不是佛,心作三乘,則心是三乘,心作六道,則心亦是六道,心之本體,如一張白紙,心作用之善惡因果,如畫佛畫地獄,各隨心現。

善導大師曾經說:「末法眾生,神識飛揚,心粗境細,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特勸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續即生。」凈土法門,首貴專勤,專者精一不二,勤者精進不懈。我們修凈土,除了精勤念佛外,尚應進一步研究教理,研讀凈土的「三經一論」。三經者,無量壽經,此經說明阿彌陀佛因位的願行,及果位上的功德;觀無量壽經,說往生凈土的行業;阿彌陀經,示凈土莊嚴,及執持名號,諸佛護念的利益。一論者,即往生論,總攝三經,而明往生凈土的義相。除此之外,我們知曉,四種念佛法門,持名最為契機,能持至一心不亂,實相妙理自可全體顯露,西方妙境亦得徹底圓彰。所以我們生處末法時代之人,若欲學佛,持名念佛一法的確是相當殊勝和穩妥的法門。

轉載 前一篇:禪宗與凈土

  • 玩轉地球2010-12-20 00:14:17[舉報]

    問好,有空來我這裡坐坐吧!
  • 發評論哪些是你最喜歡的博客功能? 關注每日最熱門博客 為了您的賬號安全,請綁定郵箱


    推薦閱讀:

    養浩然之氣就是遵循本心行事
    人生真的有意義嗎?——唯上進不已,豈有他哉!
    自覺——前進不已,實現無悔人生
    因信稱義與因義稱信——宗教與信仰的不同
    如何用心學佛才能受益?

    TAG:學佛 | 心學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