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人物》十年十人· 佛教 | 學誠:千年菩提樹,十年新枝芽

十周年特輯

《用人物記錄時代 十年十人》

於2016年2月26日上市

學誠千年菩提樹,十年新枝芽佛家講因緣。聽聞此次見面是要講述十載變遷,一向予人靜水流深之感的學誠法師,聲音里便多了些欣喜——2006年2月,當我們在製作第一期雜誌時,39歲的學誠法師在剛剛恢復的龍泉寺里發出了第一篇博客,網路世界始知此寺此僧的大名;2012年春天,當我們登山求見時,45歲的學誠法師已開通微博,名滿凡塵。自那一面起,記者每天早上看到的第一條微博都是他發的,時間總是在清晨5點左右;2016年,當我們創刊10周年時,49歲的學誠法師已是新一屆中國佛教協會(簡稱中佛協)會長。諸事皆是因緣。這次相見,驀然發現他多了幾莖白眉。記者心中一跳,他離知天命之年還有數月,這白眉想來也不是歲月自然的痕迹,而是忙出來的——身為肩負諸多責任的出家人,學誠法師經常要面對各界人士,每天的活動被排得滿滿當當。有一年,記者到中佛協駐地廣濟寺見他,恰巧碰到一位信徒憂心他勞累過甚,給他帶來一袋水果,望他補充營養,他當即轉送記者;記者婉拒,他又叮囑弟子賢佳法師拿到寺門外,分給清潔工和賣香火的商販。小事亦周到至此,無怪乎弟子們跟記者「訴苦」:師父每天能睡4個小時便算睡得久了。更何況,他還惦念著許多大事:「我一直在思考,我們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佛教?我們的佛教能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

人物簡介:學誠法師,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人,生於1966年8月,1991年獲中國佛學院碩士學位。現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福建莆田廣化寺、陝西寶雞法門寺、北京龍泉寺方丈。提倡「人間佛教」,善於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傳播佛教,2006年開通博客,被稱為「中國佛教界博客第一人圖為2016年1月9日,學誠法師在北京龍泉寺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本刊記者 傅聰 攝)

「互聯網+」佛教

當年學誠法師開通博客,正是基於這一思考:佛不在深山古剎里,應在人間眾生中。他的第一篇博文中便說,2006年春節的法會作了網路直播,效果「非常地殊勝」。此文一發,網上一片驚奇:千餘年來,講經說法的道場一直在寺廟,這個法師卻將它搬到了互聯網上?

他從此在互聯網上「精耕細作」。2010年,他的博文里講了一樁「神父看佛教」的事。幾位佛教界法師受邀到北京天主教神哲學院講課,學院的李建民神父談道:「佛教很注重文化的相互融合,不管到哪個國家,佛教都能生根發芽,持續不斷地發展。佛教沒有堅持印度原始佛教的外相:穿印度的服裝、說印度話。不像天主教在1960年之前,不管去哪個國家都是殖民式的,好像我是老大,你們都得聽我的。還要說拉丁文——誰能聽懂拉丁文?!」文章敘述得有趣極了,個中深意又耐人尋味,新浪官方立即把這篇博文推薦到了首頁,激起網友的熱烈討論。

如今翻看學誠法師的博客,已經有近萬篇文章,瀏覽量超過1800萬人次。追溯起來,他的「互聯網+」之路早在1989年就開始了:時年23歲、正在中國佛學院讀研究生的學誠法師,剛當上福建莆田廣化寺的方丈,就在寺里開設電腦培訓班,並請新加坡僧人來培訓。當時國內知道電腦是什麼的俗人尚且寥寥無幾,何況出塵離俗的僧人。他怎麼就敢走出如此超前的第一步呢?面對《環球人物》記者的追問,他答:「能傳播出去的佛教才是好佛教。再好的佛教,如果被束之高閣,它的社會功能就發揮不了。」

學誠法師如此「入世」,看似與世人心目中「青燈古佛」的想像背道而馳,實則是他對「人間佛教」的信奉與追隨。

「人間佛教」由民國時期的太虛大師提出,後經新中國佛教領袖趙朴初居士等人傳承與發揚。學誠法師在中國佛學院讀書以及擔任廣化寺方丈期間,曾得到趙朴初的悉心教導,並深獲其認可。當學誠法師以電腦培訓的方式把廣化寺帶向「人間」,引來質疑時,趙朴初讚賞道:「推薦他當方丈時,有人說他太年輕了。為什麼年輕人就不行呢?這個學誠法師就幹得很好。」

2009年12月,微博剛剛興起,學誠法師就開通了微博,第一條寫道:「勿吐無益身心之語,勿為無益身心之事,勿近無益身心之人,勿入無益身心之境,勿展無益身心之書。」這些年來,他的許多微博讓記者念念不忘。2014年,全國掀起反腐高潮,學誠法師寫道:「內心的貪慾與幸福是成反比的,對物質和私慾的追求越少,內心才有越多的空間感受幸福。」2015年,有大學生遭遇就業騙局,苦悶中問他是否該原諒對方,他答道:「原諒就是不掛礙,他人丟過來的石頭,用來砌成前進的台階;不原諒,就是把他人丟過來的石頭都背在身上,一直沉重下去。原諒不代表他是對的,而意味著自己不需要為對方的錯誤而痛苦了。」

看多了他的微博,總覺得他是錦心繡口一僧人。

從「高才僧」到「機器僧」

學誠法師現為福建莆田廣化寺、陝西寶雞法門寺、北京龍泉寺3座寺廟的方丈。「莆田是一個普通的地級市,受整個社會大思潮的衝擊比較小,廣化寺的日常活動就是持戒、念佛、修行,堅持傳統叢林風範;法門寺走大眾化路線,接引廣大善男信女參訪佛教聖地、朝拜佛指舍利;龍泉寺的發展方向是國際化、精英化,為中國佛教發展探索新模式、培養現代弘法人才。這3座寺廟有不同的風貌,這並不是人為選擇的,而是地理、人文環境決定的。」

在一定程度上,廣化寺和法門寺代表著對佛教傳統的傳承和歷史的延續,龍泉寺則代表著學誠法師嚮往的未來。

2005年4月,經過學誠法師和賢佳等弟子的先期建設,荒廢多年的遼代古剎龍泉寺正式恢復開放為宗教活動場所。從廣化寺選派來的5位出家人,文化程度都很高。以賢佳為例,他在清華大學水利系讀本科期間就開始接觸佛法,博士畢業後即在廣化寺出家。後來,一茬接一茬的高才生在這裡轉變為「高才僧」,師父學誠法師的碩士學位倒變得很平常了。他給弟子們取「賢」字為輩分,希望弟子們都能成聖成賢,當仁不讓於師。

起初,「高才僧」們白手起家,打水、劈柴、做飯等累活苦活樣樣都要干。學誠法師搭起寺廟的基本架構後,他們便有了更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批批「高才僧」得以人盡其才。

2006年6月,北京雨季來臨,學誠法師到龍泉寺後山檢查水庫情況。

猶記記者與學誠法師初識時,隻身一人前往龍泉寺,所帶的也只有筆、本、錄音設備。學誠法師見狀道:「就你自己來了呀?你看我們都是一個團隊在一起協作。」他領著記者四下參觀:信息中心開發了幾十種插件程序,便於藏經校勘、排版工作;翻譯中心有十幾種語言的翻譯人員,他的微博逐步增加到11種語言——「English_學誠法師」「Francais_學誠法師」「Deutsch_學誠法師」……還有剛成立不久的漫畫團隊,他送給記者的書籤上就有一幅佛法漫畫,當時記者便想:當漫畫遇上佛寺,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2014年7月,學誠法師出版了第一本漫畫書《煩惱都是自找的》,故事圍繞著小和尚賢二展開。第一組漫畫講的是賢二和小夥伴王小五拔河,相持不下時,王小五叫道:「賢二,你師父來啦!」賢二一聽,頓時鬆了手,本想取勝的王小五一下子摔倒在地上。學誠法師在漫畫結尾處寫道:「痛苦不是他人造成的,是堅固的我執在傷害自己,外在的障礙來自內心的對立。試著先軟化自己,就像拔河一樣,當自己這頭松下來時,對方就緊不起來了。」台灣漫畫家蔡志忠在序中寫道:「禪是當今全球關注的主題之一,漫畫是今天流行的語言。學誠方丈的語言充滿深層的禪意,賢帆、賢書兩位法師的畫風簡潔有意境,頗有中國第一位漫畫家豐子愷的畫風。」

虛構的賢二隨了弟子們的「賢」字輩,他呆萌好學,愛吃冰淇淋,比師父矮半頭。那個戴著圓框眼鏡、背著雙手的師父就是學誠法師。學誠法師的幾十萬微博粉絲就像追電視劇一樣,每天追漫畫。他的贈客禮品中也少不了賢二的身影,記者就有一本名為《賢二佛歷》的2016年枱曆——看多了賢二漫畫,又覺得學誠法師骨子裡是一位「萌」和尚。

2015年10月,「賢二機器僧」問世。

時光荏苒,2016年見到學誠法師時,《環球人物》一行有兩名文字記者、一名攝像師和一名攝影師。記者對學誠法師說:「我們今天來的也是一個團隊了!」學誠法師以笑作答。他的團隊又先人一步,增加了一個機器人——「賢二機器僧」。它身高50厘米,由龍泉寺的法師、居士、志願者和人工智慧專家共同製作,誕生於2015年10月,能自行和人對話。如果有人拍它的頭,它會說:「你再打我,我就告訴師父去!」它還能回答一些佛教方面的問題,生活、工作、學習的問題也略知一二。看著「賢二機器僧」,記者想起了蘇軾與佛印和尚的典故:不管東坡大學士如何才高八斗,佛印和尚總能「佛高一尺」。

「廟不在大,有法則靈;寺不在名,有人則興」

龍泉寺有當下名寺中少見的靜謐氣氛。第一次去的人很容易把這歸結為山路遙遠,俗人和凡塵進入不易。其實,不在於路遠,而在於僧人,他們明顯比許多寺廟的僧人年輕、有學識。

學誠法師認為這是關鍵。「中國的出家人,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初中、小學文化程度,跟全體國民相比,整體文化素質是偏低的。出家人文化程度低,可能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就不深刻、不準確。再者,佛教出家人整體年齡偏大。歲數大的人出家以後,有很多習氣不容易改,很多觀念不容易變,也有很多家庭中的牽掛,可能還沒來得及把後面的事情學會就老了、死了。而年輕、高學歷的人出家後學個十年二十年,就能夠投身廣大的佛教事業。」

光有一個年輕的、高知的龍泉寺是不夠的。龍泉寺辦法會時,附近民宅總是住滿了來參加活動的人,因為廟裡住不下。「中國需要300到500座龍泉寺,可現在離這個數量還差很遠。你看台灣一個不大的島,就有好多規模宏大的佛教道場,星雲大師創辦的佛光山就是中外聞名的佛教聖地。」

學誠法師憂慮的僧團問題,牽連著佛教的凋零與復興。

「文革」期間,古剎被毀,僧侶被迫還俗,佛學一片寂然。改革開放後,尚且健在的老一輩僧人和居士重扶大廈,重燃香火。他們完成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1980年,中國佛學院在幽靜的北京法源寺里復校了。幾年後,一個清瘦斯文的年輕僧人走進這裡,他就是學誠。他和他的同學們成為最早一批接受正式培養的佛學研究生。年輕與高知,始於他們。

2006年,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在浙江舉辦,幾代僧人集體亮相。走上前台闡述論壇主題的,是99歲的本煥長老、80歲的一誠長老、87歲的香港覺光長老、79歲的台灣星雲大師等,他們精通佛法,但年事已高,或拄杖而言,或由侍者攙扶;居於幕後操持論壇事務的,是39歲的學誠法師等人。老樹與新芽,蒼勁與蓬勃,一張後繼有人的佛教傳承圖卷開始清晰。

經過整整10年的歷練後,2015年4月,中佛協新一屆領導班子產生,49歲的學誠法師出任會長,47歲的明海法師等出任副會長。這是一次跨代際的交接班,「20後」「30後」長老將重擔交給了「50後」「60後」僧人。

半年後,在無錫舉行的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面貌一新。學誠法師的開幕致辭,著重談及信息技術:「古代需要萬里跋涉、遠渡重洋才能彼此見面的不同文明,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變得『天涯若比鄰』。佛教在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中,始終扮演著積極主動的角色。」3個新媒體分論壇的議題為「佛教與互聯網」「佛教與企業管理」「絲綢之路上的佛教文明」,關切的全是當代話題。

「佛教是古老的,佛教徒是現代的。」學誠法師以一言濃縮了佛教的10年更替。他有一個外國朋友,名叫哈維·鄒定,是美國ABC電視集團前副總裁、前總統吉米·卡特的法律顧問。哈維花了很多年的時間了解龍泉寺,他拍攝的紀錄片《一個美國人眼中的龍泉寺》,用鏡頭充分表現了這種古老與現代的交融——他從千年的石橋上、銀杏樹下走過;推開門,看見年輕的僧人在製作動畫片;晚鐘敲響了,這些僧人關閉程序,又走進古樸佛殿的深處。

學誠法師很願意與這些「洋弟子」打交道:「無論世界佛教論壇,還是面向世界的講經交流活動,都說明這10年來,中國佛教正走在復興路上。中華傳統文化在復興,佛教願意積極探索現代復興之路,並啟發整個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

復興不是坦途。在最近一期的賢二漫畫中,師父對賢二說:「房間要常開窗戶,屋裡才會有新鮮空氣,接受燦爛的陽光,但開窗的同時,小偷和風沙也可能進來。」

2016年2月,學誠法師微博發布的賢二系列漫畫。

一切取決於開窗人的修鍊。「廟不在大,有法則靈;寺不在名,有人則興。寺廟可以小,但出家人的心胸要大,眼光要遠,願力要宏。從古至今,很多『古剎』『名寺』初建時都經歷過鮮為人知的艱苦歲月,依靠著出家人堅定的信願,『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久而久之,就能贏得大眾信賴,使寺廟得以興盛,佛法得以弘揚,眾生得以度化。佛教復興,此為正途。」學誠法師說。

記者手記

下山時,記者問學誠法師:「10年前,您有沒有想到,佛學會像今天這樣熱,幾乎成為一門顯學?」

學誠法師想了想,沒有正面回答。「佛學的熱,對應的是現代人對精神信仰的渴求。任何一個宗教都要面對這個時代的人。現在這個時代的人跟二三十年前不一樣。在過去,溫飽是一件很大的事情;現在則相反,是物質過剩而不是物質匱乏引起人精神層面的問題。」

這個答案,讓記者想起了曾經看過的新加坡《聯合早報》的一句話:「在經濟增長的故事以外,中國還有一個也許不搶眼、不具新聞轟動效應的故事——一個文明重建的故事。」

是啊,一說起這10年,容易想到的是抗震,是奧運,是航母,是閱兵,是太空行走,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在不起眼的地方,這10年還有另一個重大變化:人們的精神在尋找棲息的空間。它看上去靜水微瀾,實則潛移默運,日新其景,只會比大事件更深遠地影響我們的未來。

回想起來,房價、霧霾、食品安全、鄉土凋敝,都是這10年的新興熱詞;「中國人為什麼浮躁」「道德為什麼失守」,是這10年頻頻出現的追問。在大多數人不需要為物質發愁的時候,人們看見自己焦躁、迷茫的面孔。佛便在此時回到人們的視野中。「面對這樣的信仰需求、文化召喚,佛教有責任也有潛力做出積極的回應與貢獻。」

學誠法師說的「有潛力」大約在於,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之一。「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些與佛教有關的意境,人們從小就熟悉,其中承載的有古典審美,有修心養性,有客旅鄉愁,有史鑒興亡。正如學誠法師所言,佛教復興,其實是厚植它的中華傳統文化復興。從這個意義上說,與「佛教熱」相似的「國學熱」「史學熱」,異曲同工,都指向傳統文化的復興,都是當代人向傳統文化尋找精神層面的答案。就像哈維·鄒定在龍泉寺紀錄片里說的那句話,「你能穿過表象去挖掘真正的寶藏」。

龍泉寺內有信息中心,有機器人,還有日益增多的現代化僧房,這些都是學誠法師在這10年間帶領弟子們新建的。唯有那座山門,櫛風沐雨上千年後,依然保持著有些破舊的原貌。每次邁過山門那高高的門檻,都彷彿走向新的彼岸。

作者:《環球人物》記者 田亮

原創稿件,轉載務經授權,否則維權到底。

關於「《環球人物》十周年專輯」更多精彩內容,請戳下方「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閱讀 | 梁建章:用互聯網對所有行業重新想像

點擊圖片閱讀 | 王振耀,質疑並沒讓慈善公信力下降

點擊圖片閱讀 | 姚晨,在全民娛樂的盛宴中從容

點擊圖片閱讀 | 賈平凹,文學的地盤越來越小

點擊圖片閱讀 | 潘石屹,走過地產「黃金10年」

點擊圖片閱讀 | 楊天石,從象牙塔走向聚光燈

點擊圖片閱讀 | 樊綱,我們離現代市場經濟還很遠

點擊圖片閱讀 | 羅援,人生轉折遇上軍隊變革

點擊圖片閱讀 | 庫恩,講述中國政壇10年變遷

點擊圖片閱讀 | 重磅!《環球人物》十周年特輯終於來了!!

視頻 | 《環球人物》10周年特別製作——《見證十年》


推薦閱讀:

揭秘日本寺廟怪相:取戒名收費6萬,僧人竟然討要加班費
學了佛談戀愛應該是怎麼樣的,怎樣用佛學的思想談戀愛?
《金剛經》生活 - 經題
信仰道教的人不能去佛教寺廟燒香吧?

TAG:人物 | 佛教 | 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