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竹仁波切 | 佛法入門導引 大乘,小乘,顯宗與密宗 (2)
大乘小乘顯宗與密宗
-祈竹仁波切-
釋迦牟尼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曾經在我們的世界中開示佛法。佛陀說法是看弟子之根器與時機而定的。
佛陀成道後在鹿野苑最初説法時,所教授的內容是四聖諦。因為那時的人對佛法全無基礎,佛陀要是說了大乘法,弟子便不能明白亦不能接受,故此當時所說以小乘法為主。
四聖諦是有關出離心及解脫道的教法。出離心是欲求解脫的動機、求解脫的心。甚麽是「解脫」呢?「解脫」就是自由、自在及不再受到束縛的意思。如果我們被綁起來了,或者我們被拘禁在一個密牢,然後我們逃走了出來,這便稱爲「解脫」。
不論我們是否意識到,但我們現在的處境正是像被束縛在監獄之中,六道輪迴是我們所處的監獄,煩惱及業力正是我們的枷鎖。自無始以往至今,我們的身心被煩惱及業力所主宰,輪不到我們自主,所以我們被迫、無選擇地在六道中轉來轉去、迷途轉向,毫無自由或自主可言。我們的心長期以來被煩惱充斥,就似油滴在紙上一樣,很難再把油從紙張上清除。因著這些煩惱,我們造作許多業,譬如說我們因為貪吃而宰殺海鮮,或者我們因瞋恨心而傷害別人等等。這些基於煩惱而生的業,就像蜘蛛網般把我們纏住,令我們無法離開及無法自由。
若果我們一天未能把煩惱及業與心的主僕關係反過來,便一天不得真真正正的自在或解脫。衲舉一個例子:在監獄內的人,由於長期被拘禁,慢慢地便習慣及認命了,不再會想及出逃之可能性。如果要達到自由的狀態,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他們必須先有逃走的心,二是他們必須懂得逃走之方法。如果根本沒有欲逃之動機,就不可能成功逃出。
同道理,如果我們以爲六道十分美好及舒適,並不想離去,是不可能解脫的。若欲達到解脫六道之境界,必須懂得如何觀察及分析現在處境,見到現況並不安樂,先有欲解脫之強烈心願,然後再實行解脫的方法,此二者缺一不可。
若欲得解脫,一般的善行是無法足夠的。爲甚麽呢?因爲生死輪迴之根本是我執無明,若不斷無明我執,便不可能根除生死六道。怎樣才能對治及根除我執呢?我們必須證達無我空性慧,以此而把輪迴從根上切除。所以,無我空性慧好比一把鋒利的劍,能把我執及輪迴之根斬斷。怎樣才能生出無我空性慧呢?這又依賴於定。如果劍很利但持劍的手軟弱無力,則仍不能成大事,而定就正好比這堅強的手臂。定又如何能得呢?這又依賴於清淨戒行,令心遠離散亂及放逸。故此,若欲從六道中解脫出來,必須修持戒、定及慧三學。解脫之道,便是戒、定及慧這三學。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願你能成為 /你所在之處的 / 那道光明
|中國噶舉中心|
讓我們共同搭建一個沒有邊界的精神樂園
Let us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spiritual paradise without borders.
弟子,要堅定,堅強,上師一直在看護和注視你,你感覺到力量了嗎?
Disciples, to strengthen, strong, Guru has been nursing and watching you,
yet you feel the power?
推薦閱讀:
※不觀根機而亂說大乘妙法,說聽二人俱獲大罪
※正法:【六波羅蜜】 具足十法修行羼提波羅蜜
※1791 39 P0433 注大乘入楞伽經10卷〖宋寶臣述〗貳
※鍾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第二十三集)
※直解卷下-大乘起信論直解-憨山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