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科學區域活動中大班幼兒記錄能力的培養
要:《綱要》中提到「讓幼兒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能促進幼兒保持探究的熱情,獲得積極學習的動力機制。」大班幼兒的探究能力和意識較強,能觀察到事物的發展及其間的關係,這些相互關係使幼兒感到奇妙無比,促使他們將解決問題的興趣轉化為內在動機。在持續性觀察活動中,教師若能有效地支持幼兒解決問題,激發幼兒持續觀察的興趣,增強幼兒內在的記錄動機,就能很好地提高幼兒記錄的有效性。因此教師要善於引導幼兒抓住記錄的時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記錄成為幼兒積極主動的活動,促進幼兒更加細緻、持續地觀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彆強烈。」 「探索是創造的前提,探究是成功的階梯」。探究有助於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拓展幼兒的現實生活視野、豐富內心情感世界,形成科學求實的態度、和諧發展的個性。
科學區域的活動,是幼兒接觸最多,活動開展最方便,也是最直觀的科學教育活動,它的內容可以是豐富多彩的。我園大班教師發揮自己的才智,結合當前的主題教學活動為幼兒提供豐富、便於操作的、利於探索的材料,給幼兒較大的自由空間,有意識地使幼兒智力得到開發,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潛力。孩子們喜歡到科學區來探索、操作,通過手段多樣、材料豐富、形式活潑的活動,使幼兒的科學觀察、探索、操作、發現、表達能力、欣賞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愛科學情感和學科學的興趣也得到了培養。
關鍵詞: 科學 區域活動 記錄
在科學活動中,我們發現幼兒對瞬息萬變的科學現象有觀察的興趣,樂於發現和探究,而對需要持續觀察才有所發現的現象,觀察興趣不濃,有效記錄的能力不強。面對問題,我們質疑:我們究竟要引導幼兒記錄什麼?怎樣有效記錄?伴隨科學課題「科學區域活動中大班幼兒記錄能力培養的研究」,大班幼兒能憑藉自己的觀察和理解力,記錄科學發現,但記錄內容缺乏目的性;記錄形式比較單一;交流和分享的意識比較薄弱,這些問題折射出大班幼兒有效記錄的能力有待提高。
記錄是指幼兒通過實驗、觀察、探索,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得,用不同的形式或獨特的語言,加上自己豐富的想像記錄下來的那種符合幼兒年齡特徵的記錄。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記錄可以促使孩子更細緻地觀察,更認真地思考,使他們通過個人、夥伴、集體等多種方式,將零散的知識、經驗,系統規範化。在一次次記錄與實驗的對比中促進探究能力發展,調整自己的認識,形成自己的科學認知和經驗,為最終形成科學的概念,認識科學的規律,奠定基礎。
區域活動是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它是教師從幼兒的興趣出發,為使幼兒行高效學習,獲最佳發展而精心設計的環境;它可以讓幼兒自由地進出各個區域,開展遊戲活動;它有著相對寬鬆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滿足幼兒發展的不同需要,通過遊戲和自由交往獲得新經驗。
通過科學小實驗讓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索的慾望,通過實驗記錄讓幼兒對自己發現的科學秘密有了更高層次的經驗提升。
將科學活動融入我園園本課程——區域教學,以科學為主題創設班級區域環境,設計適合大班幼兒操作的科學實驗,讓他們在自我的探究和操作中發現問題,能將操作結果用自己的方式記錄。通過實驗讓幼兒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目標:1、鼓勵孩子嘗試用觀察、語言、符號、圖解等方式記錄自己在區域活動中探索,發現的過程和結果。2、通過觀察與了解生活中的科學試驗,並有實驗操作的興趣。在充分的實驗的基礎下能將操作結果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並簡單表述操作過程。3、幼兒能夠積极參加小組討論,用多種方式交流,願意與同伴分享探索過程和結果。4、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區域活動,願意與同伴交流經驗,能夠學習借鑒他人方法不斷完善自己的操作方法。
記錄對提高科學教育活動的實效意義重大,但如果教師僅僅把記錄簡單地當作一項任務強加給幼兒,讓記錄成為幼兒的負擔,那麼記錄的作用就完全得不到體現。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最重要的是要激發幼兒的記錄興趣。
首先要為幼兒的記錄活動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氛圍,大班幼兒的記錄常常帶有無意性與自發性,因此,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及時發現幼兒的無意記錄並把它轉化為幼兒的有意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常常帶著一顆童心看待孩子們的一舉一動,自覺接納幼兒的自發性記錄行為,多多鼓勵與讚賞,並及時為他們的記錄提供一個展示的平台,讓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幼兒記錄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其次要在充分尊重幼兒的記錄方式的前提下進行指導,在幼兒記錄的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孩子記錄活動的進程,多問一問幼兒,了解幼兒的記錄,在此基礎上抓住契機啟發引導幼兒觀察、記錄一些有價值的現象。同時,由於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孩子們的記錄方式與成效也會不一樣,這時作為教師,首先要肯定幼兒的自主創造行為,讓幼兒體驗自己的勞動被人賞識的快樂情感,然後教師在和幼兒進一步的互動中,逐漸注入教師的有意引導,這樣的尊重使孩子情緒愉悅,能自然接受教師的引導,從而來提升記錄的質量。
最後記錄素材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水平,採用多種形式,習得記錄方法
記錄要從幼兒熟悉方式入手,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引導他們記錄自己熟悉的事物。
鼓勵幼兒大膽地用簡單圖畫記錄自己所觀察和探究的事物。圖畫是孩子們非常喜歡和熟悉的形式,每個孩子的圖畫都表現了他們不同的內心感受。因而我們可以選擇從運用簡單的圖畫進行記錄入手,鼓勵幼兒大膽的用自己的圖畫來記錄自己所觀察到的事物與現象。我們可以從猜猜畫畫遊戲入手,讓孩子在感知和了解什麼是記錄基礎上,初步了解記錄些什麼,怎麼記錄
引導幼兒嘗試進行簡單的符號記錄。大班對符號有著自己的獨特的認知,教師提供給孩子簡單的符號,不僅是為了引導孩子做簡單的記錄,更是為了激發幼兒創造自己獨特的符號去自主記錄的意識。
提供不同材料,豐富記錄方式。科學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各有特點,因而記錄方式要力求多樣化。教師可以通過提供不同的工具、材料來拓展孩子的記錄方式。大班幼兒的記錄可以採用各類粘貼、照片及實物呈現、繪畫、符號等方式進行,還可以配上簡單的文字及表格。具體用哪種形式,應根據本班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記錄的內容來確定。我們要根據科學活動的內容提供不同材料,讓孩子選擇適宜的方式進行記錄,不斷豐富孩子的記錄方式。
通過有效互動,幼兒潛移默化地學習科學記錄的方法。教師根據記錄中反映出的信息,了解幼兒科學探究的情況,幫助幼兒梳理思路、提升經驗,使得幼兒在交流記錄中的新發現成為促進幼兒持續觀察活動的新「動力」。
我們意識到適宜的記錄是自主的、精彩的,參與記錄的幼兒是快樂的、投入的。幼兒持續性觀察和記錄能力的提高不在於技能的訓練,而在於合適地引導幼兒探究和思考,獲得認知、能力、情感的新經驗,讓幼兒在自主、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真正體驗科學的樂趣。唐代詩人杜甫寫過這樣的名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作為教師,也應猶如「好雨」一樣,探索發現促進幼兒發展的新境界,使孩子在快樂的科學活動中,體驗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為幼兒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注入無窮動力。
推薦閱讀:
※世界上真的存在特靈娜嗎?
※為什麼飛機上一定要關機?
※[美]科恩《科學中的革命》
※「大部制」改革與科學發展觀的內在契合
※感謝霍金:偉大的思想和著作,終將在文明的長河中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