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專家談幼小銜接:啟蒙教育要遵循幼兒身心發育規律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啟蒙階段,學前教育的科學性在於它始終倡導和十分重視啟蒙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育的規律。而一切以灌輸知識和訓練技能為目的提早、超前的教育,都會給孩子帶來傷害。這種傷害至少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違背了孩子發展規律的訓練,讓孩子被迫付出了太多的可以多方面發展個性的時間和機會。  第二,過於超前訓練所獲得的即時效應意義不大,尤其是幼小過渡階段的大班孩子正處於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階段,而讓他們一味地進行以記憶為主的背誦,或在不理解數量關係的情況下抽象運算,這些都無益於孩子的思維活動和學習品質的形成。用不恰當的手段來拔高發展要求刻意加速其發展,以幼兒的方式來塑造嬰兒,以小學生的要求來規範幼兒,會使孩子前一個階段沒有獲得充實的發展就產生跳躍,因而教育的效應也難以長久。  人的許多行為只有經過一定的積累,才能穩定在心理結構中,刻意加速發展,勢必導致基礎不穩固,這種發展是沒有後勁的。曾經有調查顯示:幼兒階段提早進行100以內加減運算等,在小學一年級其優勢顯示還不到半年,只佔一年級上學期的2/3時間,以後的數學學習並沒有優勢顯示。  第三,成人急功近利所表現出的浮躁心態,以及所運用的強制性方法,使孩子始終處於被動「聽」的狀態,反而讓孩子產生緊張焦慮情緒,壓抑了孩子的興趣愛好與智慧靈性,久而久之將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違反學習規律的「教」的結果反而讓孩子在學習上變得被動,讓孩子在還沒有進入小學階段前就已經變得「厭學」了。  正確理解「零起點」政策的涵義  「零起點」並不是指「零準備」。它的目的是要求家長在孩子入小學前不要對孩子過多進行學科類知識的所謂「準備」,更不必要提早學習小學的學科知識。其實,孩子進入幼兒園有起點,從小班到中班有起點,中班到大班有起點,大班到小學更有起點。我們常說,教育應著眼於兒童發展的長遠目標,要特別注重那些對孩子一生產生影響的品質,為其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對於「零起點」的認識不能陷入「幼兒園什麼都不教」的另一個誤區,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但是都分別承擔著對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教育任務,幼兒園教育對孩子早期發展的促進有其獨特而非從屬的價值。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各國政府合作開展的「幼兒早期關心與發展」項目對早期的定義是0-8歲,該項目突出了其中6-8歲是一個重要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孩子從學前教育進入小學教育。要使學前教育行之有效,那麼還需要有一個從學前教育到小學教育的過渡和交接階段。重要的是「小學一、二年級的教師應能夠意識到孩子們進入小學時所具有的經歷。」幼兒園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教育不僅為孩子後繼學習奠定了紮實的啟蒙基礎,更對孩子今後一生健康、幸福產生影響。  提出「零起點」教育,惠及所有入小學的孩子,能幫助他們順利快樂地進入小學學習生活,「零起點」的核心內涵是遵循幼小過渡期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注重孩子心理發展連續性與階段性發展的特點,是科學的、實質性地把握好孩子學習成長每一個階段的教育特性,符合孩子長遠發展的目標。  如何做到幼升小的「無縫銜接」  幼兒園「幼小銜接」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要注重幼兒心理品質的培養,而這些心理品質主要體現在兒童的社會適應性發展和抽象邏輯思維發展。在「幼小銜接」過渡階段真正實現讓孩子順利適應轉折和變化,家庭教育也至關重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觀點:家長要「關心孩子,了解孩子,鼓勵孩子」。  關心孩子,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與孩子共同迎接新的學習生活的到來。把幼升小作為孩子的「大事」(而不是家長的大事),就此事與孩子有情感交流。建議:(1)家長可以與孩子就升小學這個話題進行平等交流和討論,如以自身的回憶引發孩子對小學生活的憧憬和嚮往;(2)凡是與孩子入小學有關的活動,主動與孩子協商,傾聽他的想法,鼓勵孩子積极參与;(3)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去熟悉和了解孩子就讀小學的環境,針對孩子生活、活動的行為和習慣的養成,指導孩子認識新的環境以及如何獨立應對。  了解孩子,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關注孩子的行為。一是了解孩子社會適應性發展中還有待培養的品質,如獨立意識、規則意識、任務意識、人際交往和主動性等,平時在生活中可以循序漸進地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包括對孩子自行完成事情的時間有限定等;二是關注孩子的學習行為和興趣取向,了解孩子的智能發展與活動水平,尤其是幼兒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如可以創設「做中學、玩中學」的情境,讓孩子在對周圍事物產生「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解決」中完成經驗遷移和關係推理;男孩女孩的培養也可有所區別:男孩可在語言方面多下功夫,通過發揮男孩在邏輯思維方面的優勢,來帶動言語機能,學會據理力爭,提高表達能力。女孩則應注重提高她們的空間能力,尤其通過頭腦中表象對空間事物的把握和操縱,如玩魔方、七巧板、拼搭類玩具,為以後數學機能發展打下基礎。  鼓勵孩子,是要家長能很好地傾聽孩子的表達,然後讓孩子明白為什麼得到鼓勵。對孩子放手,創造機會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嘗試解決問題,是鼓勵孩子最好的方法。家長可以用「你已經長大了」、「你是可以的」等讚賞評價,伴隨孩子自信地跨進小學。  (上海市學前教育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推薦閱讀:

專家述評: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的臨床管理
專家闢謠睡前喝熱奶有助睡眠:效果不會明顯
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怎麼建?專家:別又「攤大餅」
教育專家指出:優秀的父母遠勝盡責的老師,家長別忽略自己的作用
麥凱恩鼓吹回擊華「海上霸權」 專家:若衝突美負全責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兒童 | 幼兒 | 發育 | 啟蒙 | 專家 | 規律 | 身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