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最全的關於《馬》的名畫

青銅時代:狩獵岩畫(見上圖)。馬的形象最早作為繪畫形式的出現大約要屬岩畫了。狩獵圖中的形象雖然過於簡單稚拙,然而卻抓住了馬的本質特徵,頭、頸、胸、腹背、臀、四肢基本合乎馬體的比例,一些變形馬體讓人更覺優美矯健,由此可見古代先民在觀察馬和表現馬方面已具有一定的水平了。狩獵圖中馬的形象雖然不能算是正式的畫馬作品,但就其藝術價值來講是後世任何精美的馬作都難以比擬的。(註:下圖為漢代內蒙古的和林格爾壁畫)

漢代:《四騎吏綮戟圖》畫像磚。漢代是我國鞍馬畫的第一個高峰,在畫馬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陳敞、劉白、龔寬等人皆為畫馬的好手。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以馬的形象為題材的壁畫、畫像磚、畫像石以及各種雕塑作品,如甘肅武威的武梁祠畫像石、內蒙古的和林格爾壁畫、四川畫像磚《四騎吏綮戟圖》。

漢代:銅雕《馬踏飛燕》。漢代作品中,馬的形象不但刻畫得非常具體準確,而且採用了誇張的形式,將馬體的軀幹、頸部加寬,四肢變瘦,使馬顯得更加清爽彪悍,形成這個時期特有的「漢馬」造型。著名的銅雕《馬踏飛燕》就是這一造型的代表之作,其形象、神態、寓意無不令人稱嘆。

魏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以人物畫聞名於世的顧愷之,兼善畫馬,其傳世名作《洛神賦圖》中描述了姿態各異的駿馬。最難能的是畫中一匹四足仰天的馬(本圖中未展示),弧形的脊背、彎曲的四肢、飛揚的尾巴……作者力圖去表現馬在滾塵時一剎那的動姿,當然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在造型上有僵持之嫌,但在當時講,能有如此的觀察力和表現力是非常可貴的。

魏晉:嘉峪關壁畫《牧馬圖》。嘉峪關壁畫《牧馬圖》上有六匹疾馳的駿馬,為了反映馬的速度感,該圖將馬的頭頸與脊背儘力拓展,幾乎成為一條直線,前肢採取筆直的形態極大地增強了馬的衝擊力,從而將馬在賓士過程中最具動感的一剎那固定於永恆。在技法表現上,線條洗鍊、概括,具有強烈的寫意味道,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南北朝:北齊壁畫《儀衛出行與歸來圖》局部。南北朝時代在畫馬方面具有較高的藝術成就,其主要特點是造型準確,姿態多變,注重刻畫馬的神態。南齊毛惠遠、北齊楊子華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雖然二人沒有作品流傳下來,但是我們可以從山西太原壁畫《儀衛出行與歸來圖》領略到這個時期的馬畫風采。

隋代:展子虔《游春圖》局部。《歷代名畫記》中記載展子虔曾作《十馬圖》,可惜沒有流傳下來。所幸的是另一名作《游春圖》傳世,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其畫馬藝術的風采。展子虔畫馬貴在「動」宇,《游春圖》中雖然馬姿動態不大,但我們仍可從細微處看到這一顯著特點。該圖所表現的是人們在明麗的春天騎馬遊玩時的場景。以表現大自然的山水為主,所以人物與馬都畫得較小。馬僅寸余,雖然如此,但馬體的結構交待清楚,比例準確,四肢的屈伸與頭頸的俯仰協調一致,具有強烈的動感。在線條的運用上虛實結合,靈活多變,較好地反映出了馬的形態與神態。

唐代:韋偃《雙騎圖》。唐代當權者的喜好,導致了馬畫的盛行,先後湧現出了閻立本、梁令贊、江都王、曹霸、陳閎、韋偃、韓干、韋無忝、張萱等人。其中韋偃的《雙騎圖》是非常難得的佳作。畫面上兩匹駿馬從遠處狂奔而來,在主人談說間各自轉向的一剎那,近處的馬四蹄騰空而起,身體在頭部的帶動下由向前方改為向左運動的形態,儘管頭頸被人物所掩,但強烈的扭動感,仍通過頸部肌群的顯現展示了出來。遠處的一馬,那屈曲的頭頸,爽直的鬃尾,竄躍狀的四肢及大睜的眼睛分明在通知對方,調整完畢準備做下一輪衝刺了。通過此作品我們可以領悟到韋偃在觀察馬、塑造馬以及構圖方面的高妙之處。不愧是胸藏萬馬的大家。

唐代:韓干《照夜白》。韓干畫馬,必考時、日、面、方位,然後定形骨、毛色,並結合自己的心得將馬加以誇張,形成造型獨特的「韓干馬」。其馬的造型特點是頭秀頸寬,胸闊腹壯,臀部呈蝶翅狀,四肢瘦勁如鐵,更覺馬的威武雄壯,卓爾不凡,深得世人讚許。我們從其代表作《照夜白》圖中可以充分領略到韓干馬的風采。圖中之馬昂首奮鬃,仰天長嘯,寬闊的頸項,使其顯得更加雄強勁健,渾圓如蝶翅的臀部則為微屈的後肢做高舉蹬刨狀,雖然被縛柱上,卻有騰驤千里之勢,觀之令人振奮。在歷代眾多馬作中,此圖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就連諷其畫肉不畫骨的杜甫也不得不贊其「筆端有神」。由此可見韓干馬的造型是極具魅力、極其成功的。

唐代:閻立本《職貢圖》局部。閻立本在唐代有畫聖之譽,精於人物兼善畫馬。李世民曾詔令閻立本繪六駿圖,命刻石高手精雕於石屏,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昭陵六駿圖像。

唐代: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張萱工畫人物、鞍馬,傳世作品有《虢國夫人游春圖》。該圖繪有六馬,採用勾染的方法完成,畫面典雅莊重,馬匹氣定神閑,極好地表現了王室貴族特有的富貴之氣;其中最醒目的當屬紫黑色的那匹馬,神態從容,步伐穩健,設色渾厚沉著,如一匹優質綢緞於潤澤中顯現出光滑,駿馬因養尊處優而肌肉豐滿皮毛光盈,這種效果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五代:胡壞《卓歇圖》局部。五代時期出現了趙嵓、胡壞、李贊華、王漢等畫馬高手。他們久居大漠荒原,熟悉那裡的一切,以寫生的方法創作出了一幅幅精美之作。《卓歇圖》是胡壞的力作,「卓」是立的意思,「卓歇」就是支起帳篷休息之意。該圖場景廣闊,表現了大漠之中馬的漫步、佇立、顧盼、遐思等姿態。技法上採用了勾線填色法,線條如鋼絲盤曲,圓潤而有彈性,各局部結構線條變化豐富,刻畫精緻,極好地展出駿馬的外在風貌。敷色上採用重彩,以硬筆疏渲之法表現鬃尾,使駿馬更覺纖健厚重。

五代:趙嵓《調馬圖》。趙嵓,五代後梁時人,善畫馬,格調高雅。元人趙子昂對他評價甚高,認為他筆下的馬「深得曹韓筆意,余亦好畫,何能及也」。其作《調馬圖》圖中之馬體形高大雄健,頭頸昂揚,四顧不凡,有龍種之態。造型取斜背狀,三足佇立,一後肢微微翹起似空蹄休息,又似做行走前的準備,極富生趣。通體以青墨渲染作梅花狀,此馬名為「鐵菊花」,為西域良種,位居上品,有天馬之譽。

五代:李贊華《騎射圖》。李贊華本名耶律培,契丹人,喜漢學,通曉音律,能文善畫,工畫契丹人馬。多寫酋長貴族胡服鞍馬、獵射賓士。《騎射圖》所繪之馬體形細瘦四肢修長,與古西域烏孫國馬體態相近,顯示出極佳的品種外形,與唐代流行的馬形截然不同。

五代:佚名《百馬圖》局部。《百馬圖》共描繪姿態各異的駿馬95匹。造型粗壯,典型的北方馬種特徵。用線拙樸挺拔,結構概括。但姿態誇張、神趣盎然,為唐人畫馬中不可多得的上品。

宋代:李公麟《五馬圖》局部。李公麟,北宋著名畫家,凡人物、釋道、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五馬圖》為其傳世佳作,紙本墨筆,縱29.3厘米,橫225厘米,無名款。圖以白描的手法畫了五匹西域進貢給北宋朝廷的駿馬,各由一名奚官牽引。每匹馬後有宋黃庭堅題字,謂馬之年齡、進貢時間、馬名、收於何廄等,並跋稱為李伯時(公麟)所作。五匹馬各具美名,令人遐想,依次為:鳳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滿川花,而五位奚官則前三人為西域裝束,後兩人為漢人。

元代:趙孟頫《浴馬圖》。元代是中國畫馬史上的第三個高峰期。這一時期的傑出代表是趙孟頫、任仁發、趙雍、任子昭、劉貫道、錢選、張渥等人。趙孟頫,元代畫馬大家,並善書法。其一生畫了大量以馬為題材的作品,如《浴馬圖》、《秋郊飲馬圖》、《人馬圖》等。趙孟頫畫馬在汲取前人優點的基礎上刻意求新,所作之馬圖,畫面構圖嚴謹、色彩鮮艷,尤其善於將馬置身於大自然之中,使畫面憑添了濃郁的生活氣息,令讀者倍感親切。《浴馬圖》,數匹駿馬分別佇立、靜卧、飲水於岸邊或水中。溪流舒緩無波,堤岸平廣寬直,茂盛的林木,明麗的天空,幾名牧馬人或坐於池畔乘涼,或在水中浴馬,一派怡然自得的景象,令讀者不知不覺地陶醉於美妙的意境之中。

元代:任仁發《二馬圖》。任仁發是畫家、水利家,晚年在青龍江上築來青閣、來輝閣專心作畫。自稱「畫馬法學韓干」,當時的評論家認為,他的馬作可以和趙孟頫相匹敵,有「用筆逼龍眠,法備而神完」之譽(龍眠即宋李公麟)。前人畫馬惟以刻意追求馬的體態為最高準則,而任仁發卻將人的意識融在馬的體內,以馬為自己的藝術語言直抒胸臆,增加了馬畫的內涵。「二馬圖」採用對比的方法繪出,從造型上、從神態上、從敷色上都極具巧思。

元代:趙雍《長松系馬圖》。趙雍系趙孟頫次子,精於畫馬,法學韓干。他在畫馬方面比較重視線條的多變性,遒勁沉穩是其長處,但在馬體結構的塑造上則有失準確,這恐怕與他重技法而輕寫生有直接的關係。

元代:劉貫道《元世祖出獵圖》。劉貫道,工畫馬,為一時高手。其作品《元世祖出獵圖》為絹本,設色,縱18.9米,橫104.1厘米,共繪馬十餘匹,結構鮮明,透視準確,線條變化較大,較好地反映出了馬的品種特徵。

元代:佚名《飲馬圖》。該圖所作一馬於水中俯首暢飲,低垂的頭頸與軀幹形成一鈍角,給呆板的造型增添了變化。馬體的形態雄壯結實,顯示出該馬正值壯年,在表現上採用自描畫法,淡墨渲染出馬的體積,惟在四肢關節及口鼻、後臀三五點處施以重墨活躍了氣氛。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表現後臀時用線非常講究,線路從左臀部起經右臀沿股骨至右後肢關節處一筆完成,且虛實俱在,較好地表現了馬體的質感。此圖雖佚名,但其藝術水平在元代可列為上品。

關注美術大家,每天與最美的藝術相遇

長期徵集、收購古代、近現代書畫作品。

聯繫方式:13869159996,徐先生(微信號:xsl0206)

聯繫郵箱:LLLLDDDD88@126.com


藝術家推薦

徐世立,字士力,號逸石齋主人,生於山東濟南,著名畫家、陶藝家。曾先後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山水畫高研班、中國國家畫院張志民工作室,現任山東省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秘書長,山東朵雲軒美術館館長,《美術大家》雜誌主編。

徐世立新浪博客:點擊下方「閱讀全文」進入


推薦閱讀:

《宋朝名畫評》 宋 劉道醇
【茶之美】10幅名畫中的英式下午茶
故宮名畫《雞雛待飼圖》欣賞
國學專題 明代名畫(二)

TAG:中國 | 名畫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