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瘋傳「九點之前不吃早飯,腸道就會吸收糞便」,科學依據是什麼?

堅果時間(來源: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科學松鼠會專欄(來源: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這幾年隨著清腸產品的推廣,「宿便」對健康的危害被宣傳得令人聞之色變。最新的說法之一如題,並還說「不吃早飯,你的身體就會自動吃屎」,無數不吃早飯的人為之哀嚎。不過,較真分析起來,這條消息並無多少科學依據,頂多算得上僅供一笑的噱頭。

食物入口後,歷經食管入胃,而後到十二指腸、空腸、迴腸———這三段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小腸,隨後進入結腸、直腸,然後就該被排出體外了。消息里的「腸道」,指的就是結腸和直腸組成的大腸了。腸道蠕動速度正常的話,吃下的食物大概六七小時後到達這裡,也就是傳說中「吃屎」的地方。

食糜抵達結腸,絕大部分的營養物質已被小腸吸收殆盡,剩下的是食物殘渣、腸道細菌與消化液的混合物———雖然色香都不怎麼樣,但糞便本身還真沒什麼特別「毒」的成分。人體主要的排毒功能是靠腎臟實現的,大部分代謝廢物也是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便秘雖然令人糾結,還可能導致痔瘡,但通常不至於危及生命,相比起來,萬一腎臟出了毛病,才是耽誤不得的大事。

從功能上說,大腸的確有吸收功能,然而,大腸本身存在腸道屏障,這就決定了它不會無選擇性地吸收,而是主要吸收水分,和一點兒脂溶性維生素以及礦物質。換言之,只要你還在進食,那麼大腸「吃屎」就是無法避免的,但和你九點鐘吃沒吃早飯無關,和你昨天吃沒吃飯倒是比較相關。倘若大腸的吸收功能消失,「拒絕吃屎」立竿見影的效果恐怕就是腹瀉不止,那不但不是什麼令人愉快的事情,而且必須立刻就醫,因為你的腸道一定出了不小的問題。(來源: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當然,大腸吸收水分過多也不是什麼好事,那樣的結果就是便秘。當代都市人的日常食譜中,往往蔬果比例太少,缺乏膳食纖維的刺激,腸道蠕動緩慢,食糜在大腸里停留時間過長,於是導致糞便干硬以及排便困難,許多以清腸為賣點的產品就此應運而生。不過,這些產品多含有番瀉葉、大黃等等,長期食用不但會令便秘情形惡化,還可能誘髮結腸黑變病,埋下腸癌的隱患,實在是得不償失。要戰勝便秘,還是多運動、多喝水、多吃蔬果來得靠譜。(來源: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簡言之,「早上九點不吃早飯」,並不是身體開始「吃屎」的誘因。不過,不吃早飯確實不是個好習慣,血糖過低可能引發昏厥不提,起床後長時間不進食還會導致膽囊不能及時排空,膽汁濃度升高,增加膽結石風險。從健康角度說,早起吃一頓豐盛的早餐,才是值得提倡的選擇。


推薦閱讀:

「外甥似舅」的說法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TAG:科學 | 科學依據 | 糞便 | 吸收 | 腸道 | 最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