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世名畫 ( 元代)

 

《楊貴妃上馬圖》 元 錢選 紙本設色 縱29.5厘米 橫117厘米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此卷繪唐玄宗與貴妃楊玉環上馬的情形。玄宗騎照夜白,側面望著貴妃,貴妃旁有兩侍女協助。圖中共繪十四人,皆著唐裝,人物身形飽滿,姿態、動作各不相同,形象刻畫細微、生動。

  《歸庄圖》 元 何澄 紙本水墨 縱41厘米 橫723.8厘米 吉林省博物館藏 何澄 元世祖時被召待詔內庭,後因獻界圖而被超擢為昭文館大學士,中奉大夫,是一官職品級很高的宮廷畫家。善畫人物、故實、界畫、鞍馬等。山水人物畫有南宋院體遺規,鞍馬師法北宋李公麟。《歸庄圖》取材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此畫以山水為背景,人物穿插其間,在全景式構圖中,主題人物連續出現,逐段反映陶淵明辭官歸故里的主要情節,與傳稱為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同一手法。人物線描多用方折筆,山石樹木用枯筆焦墨,間以淡墨暈染,勁健中含秀潤,蒼率中蘊清逸。畫風雖有南宋院體遺規,亦開元代逸筆先路。  

《紅衣羅漢圖》 元 趙孟頫 紙本設色 高26厘米 長52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紅衣羅漢圖》作仿古工筆重彩, 畫一紅衣羅漢於大樹下雜石上, 盤膝側坐, 平伸左掌。人物神態自若, 風格靜穆古樸。此畫多保持唐人風範, 法度嚴謹。畫卷後題:「余嘗見盧稜伽羅漢像, 最得西域人情態, 故此入聖域。蓋唐時京師多西域人, 耳目所接, 語言相通故也。至五代王齊翰輩, 雖善畫, 要與漢僧何異。余仕京師久,頗嘗與天竺僧游,故與羅漢像,自為有得。此卷餘十七年前所作,粗有古意,未觀者以為如何也。庚申歲四月一日, 孟書。」 

《消夏圖》 元 劉貫道 絹本設色 縱30.5厘米 橫71.7厘米 美國堪薩斯納爾遜畫廊藏 劉貫道,字仲賢,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人。約活動於13世紀。至元十六年(1279),畫真金太子像,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賞識,補御衣使,遂為宮廷畫家。劉貫道善畫人物、道釋、山水、花竹、鳥獸,道釋人物師法晉唐,劉貫道作畫用筆凝練堅實,造型準確,形象生動傳神,有宋院畫遺規。《清夏圖》一畫寫文人閑適生活,作品以重屏為背景,蕉蔭竹影之下,一人獨卧榻上,意態舒暢洒脫,筆法堅實流暢,人物造型準確,非常接近宋代院體人物畫風貌,代表此一時期人物畫的發展水平。畫上款小書「貫道」一字於芭蕉竹枝空隙處,前人從未看出。高江村《書畫月》誤稱其為劉松年作。

《扶醉圖》 元 錢選 絹本 水墨設色 縱28厘米 橫49.5厘米錢選 工詩文,善畫花鳥、山水、人物。他繼承蘇軾等人的文人畫理論,提倡士氣說,倡導戾家畫。趙孟頫曾與他研討繪畫中的「士氣」,他答以「隸體」,要「無求於世,不以贊毀撓懷」。這些主張對後世文人畫影響較大。他還進一步發展了文人畫題寫詩文的傳統,作品上大都題詩或跋語,這一格式為後來文人畫家廣泛採用,逐漸形成詩、書、畫緊密結合的鮮明特色。畫上有畫家自題:「貴賤造之者有醉輒設。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君且去。」此圖表現陶淵明的飲酒故事。    

《人馬圖》 元 趙孟頫 紙本設色 縱30厘米 橫52厘米 趙孟頫, 號松雪, 又號水精宮道人, 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太祖十一世孫, 秦王趙德芳之後。早年以父蔭補官, 任真州司參軍。宋亡, 回家閑居, 「益自力於學」, 聲聞鄉里。至元二十三年(1286)因行台御使程鉅夫引薦被召進京, 歷任同知濟南總管府事、江浙行省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人馬圖》畫一匹肥碩的白馬,一個手執韁繩的奚官。馬的輪廓線條畫得相當簡潔、流暢,表現了馬兒的膘肥體壯。這種用線的方法源於唐人的遊絲描。畫上自識:「元貞二年正月十日作人馬圖,以奉飛卿廉訪清玩。吳興趙孟頫題。」  

  《臨李公麟人馬圖》元 趙雍 紙本設色 縱31.7厘米 橫73.5厘米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趙雍除擅畫山水外,也以畫人物、鞍馬見長,在元代有一定影響。此卷為臨仿北宋李公麟白描《五馬圖》中的第一組人馬像,並敷以顏色。牽馬者身穿朱衣,兩臂抱於腹前,側臉望著身後的貢馬,漫步前行。畫人馬用線細勁連綿,人物鬍鬚及馬尾線描極為精彩。與原作相比,馬體略顯肥胖,而神駿英發之氣似嫌不足。

《人馬圖》 元 趙麟 紙本設色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趙麟,生卒年不詳。字彥徵,湖州(今屬浙江)人,趙雍之子。擅畫人馬、山水。畫有其父之風。此圖為《趙氏三世人馬圖卷》之一。圖繪著唐裝的奚官雙手握韁牽一匹馬,奚官神態安詳,馬亦溫馴。線描勻凈文雅,沉穩平實,畫格顯然承襲了家風。

  《人馬圖》 任仁發 絹本設色 縱29.2厘米 橫136.8厘米 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任仁發(1254—1327),原名霆,字子明,號月山道人,松江(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歷官都水庸田副使,中憲大夫、浙東道宣慰使司副使等職,一生中多從事興修水利,曾先後主持過吳淞江、通惠河、會通河、黃河、練湖和海堤等工程,在中國水利史上做出過有益的貢獻,著有《水利答》10卷。吏事之餘從事繪畫活動,善畫鞍馬、人物故實、花鳥等。任仁發的人物鞍馬師法唐人李公麟,與趙孟頫齊名。畫面簡潔,馬的造型準確逼真,用筆勁健,設色清雅。  

《張果見明皇圖》元 任仁發 絹本設色 縱41.5厘米 橫107.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唐玄宗李隆基(明皇)接見傳稱為「八仙」之一的張果老的情景。唐明皇身著黃袍坐在圈椅中,右方第一人張果老,白髯高冠紫衣對坐,地下一篋啟蓋斜置,一小白駒從篋中飛奔而出,一童蹲地而急驅之。畫中人物神氣生動,衣致作遊絲描,極為工整。故事出自《明皇雜錄》。畫上自識「雲間任仁發筆」。鈐白文「任氏子明」一印。卷後有元·康里夔、危素二跋。  

《伯牙鼓琴圖》 元 王振鵬 絹本水墨 縱31.4厘米 橫9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振鵬,工畫墨筆界畫、人物,因畫藝精湛,深得元仁宗賞識,賜號孤雲處士。用線粗細而富於變化,或直或圓,流轉飛動,於細密外更具有韻律感,提高界畫的藝術欣賞價值。《伯牙鼓琴圖》畫春秋時伯牙、鍾子期的故事。見《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 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 志在登高山, 鍾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此圖畫伯牙鼓琴, 鍾子期聆聽, 畫面呈對稱結構, 人物神情生動, 筆法流利勁健。淡墨渲染較多, 與一般白描法稍有區別。   

《雪夜訪戴圖》 元 張渥 紙本水墨 縱91.8厘米 橫39.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是描寫晉代王徽之在雪夜裡乘小舟去訪問他朋友戴逵的故事。畫家以簡練的線條,表現出嚴寒的氣象,刻畫了人物的精神面貌,河岸古樹枝幹虯勁,或濃墨渲染,或淡墨勾勒,表現出畫家高潮的筆墨技巧和深厚的藝術功底,實為他生平傾心之作。

《瑤池仙樂圖》 元 張渥 紙本設淡色 縱116.1厘米 橫56.3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取祝壽吉祥之意。畫中瑤池煙波浩渺,岸邊高崖聳立,樹木蔥籠。四位壽星鬚髮皆白,卻面色紅潤,精神矍鑠,正仰望空中,欣喜地恭迎西王母。空中祥雲繚繞,西王母衣袂飄飄,正按落雲頭而來。身旁侍女手捧托盤,上有仙桃四枚,畫面構圖上下呼應,以白描手法為主,淡加敷色。山水之景與人物之情融合在一起,自成天趣。

《職貢圖》 元 任伯溫 絹本設色 縱36.2厘米 橫220.4厘米 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館藏 任伯溫,任仁發之孫。擅畫鞍馬、人物,師承家法。此圖表現游牧民族入元朝進貢寶馬的場景。畫中線描疏密相襯,穿插有致,並能以線條筆法的變化來配合場景的需要和抒發作者的感情。此圖用筆也較典型地反映了元代人物畫的特色。

《朝元圖》 元 馬君詳等 壁畫 山西永樂宮 馬君詳、馬七等人,皆元代畫工,河南府洛京(今洛陽)人,生平不詳。《朝元圖》為永樂宮壁畫的一部分,是元代壁畫藝術的最高曲范。永樂宮原在山西永濟縣永樂鎮,相傳為道教祖師之一呂洞賓的故宅。壁畫以八個高3米的主像(南極、北極、東極、玉皇、勾陳、木公、后土、金母)為中心,前畫青龍、白虎二星君,後有天蓬、天猶二元帥,周置仙曹、仙官、天丁、力士、太乙、侍臣、金童、玉女、二十八宿、三十二帝君等、共畫像394身。  

《慶有尊者像》 元 佚名 絹本設色 縱117.3厘米 橫62.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筆墨技巧以線描為主,輔以皴染,在塑造人物時,線條力求簡練,方折有力,疏密對比。圖中所繪羅漢為佛教十八羅漢中第十七位慶有尊者。慶有是難提密多羅之譯名,即傳《法住記》的作者。圖繪一形象奇譎的羅漢袒裸上身,搭披袈裟,手撐竹杖,足踏幼獅,弓腰呈坐姿。
推薦閱讀:

夢特芳丹的回憶 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
翰墨人生真雅士 自在雲山是儔友——著名畫家時振華與他的山水畫
如何解讀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
一篇文章教會你如何欣賞梵高、畢加索的畫
《西斯廷聖母》拉斐爾·桑蒂

TAG:中國 | 名畫 | 傳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