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懶扎衣--動畫版

懶扎衣

動作一:身先微左轉,再轉為微右轉,隨即轉正;同時兩手在小腹前隨轉體自左向外而上向右而下繞一小圈(仍復為圖8的姿勢)。接著身體再由微左轉,轉為微右轉;同時兩手左逆、右順纏,合勁交叉於胸前,由左腿實轉為右腿實。(圖9)兩手擴大纏絲圈,右上順、左下逆綑地分開, 形成開勁;開時由右腿實變為左腿實。(圖10一11)

重心全部移於左腿,右腳提起,即以腳跟向右貼地剷出,同時兩手?繼續劃弧,由大開轉為雙順纏大合(圖12甲);重心漸漸右移.右腳尖踏實,身體微左轉,右手稍左展。(圖12乙)

動作二:身微右轉,隨著重心右移,漸至右腿變實;同時兩手由合再開,右手大順纏向右轉臂展開,左手小逆纏後翻掌置於左腰前,左掌心朝上。(圖13)身體轉正,調整後胯,全身鬆開,氣往下沉。(圖14)

要點:

1.當右足邁出時,須恰是右手向左順纏下沉時,要有右手向左下沉而將右足向右壓出去之烕。等到左逆右順再合後,這一動作充分表現出特點五「一動無有不動」的要求。

2.陳式太極鞏在每 一式開始時,都要由內 部引動外部,因此在外形上有一個小圈來帶動後面的動作。如由預備式開始做金剛搗碓時, 兩手在胯旁屈肘稍提, 即手心朝下微按,形成合勁,然後動作起來:由金剛搗碓開始做懶扎衣時,兩手則在腹前繞一小圈(如圖8 )中兩手的虛綫。在每一式完成時,都有一個調整的動作, 如金剛搗碓最後是一搗,而懶扎衣最後是身體轉正,調整後胯。

3.此式充分表現了上下手與足相隨的關係。劃一個圈轉到上棚時,手為虛,手下的腳就變為實,反之則為慮。 這也是求得內勁中正的關鍵(但提腿獨立者除外。閃一足姑立,為了保持中正,平衡重心,站立的獨足是實,實足之上的手仍然要實)。這在圖10和圖11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4.懶扎衣為陳式太極擧的基本擧式之一,它以左小里逆纏與右大外順纏所形成;要求做到沒有凹凸、缺陷和內勁不斷,尤以小里逆纏為難,須多加註意和練習,才能達到要求。在懶扎衣這一拳式中,尤其要注意收(緊縮圈時)中有放、放(放開圈時)中有收的勁,其竅門在於收放過程中將里外纏絲的成分加多些,就易於達到這種要求,只有達到這 種要求,才能「牽動往來氣貼背」。

5.兩臂轉為合勁,由於氣貼脊背和兩膊相擊,使棚勁不丟,則產生「合中寓開』』的妙用,同樣由於兩膊相擊,在兩臂分開成為開勁時,內部卻又具有合勁,又產生「廾中寓合」 的妙用。

陳式太極拳發展史上一座里程碑

附:《陳氏太極拳圖說》

陳鑫著。1933年由開封書局出版。今有上海書店出版社1986年1月出版之本,內容字體仍依舊版。此書著者自1908年寫起,用功12年,手抄4本,寒暑不輟。書中有拳經譜、拳經論、纏絲勁述、拳勢圖解,實為陳氏太極拳最系統最全面的經驗理論總結,為陳氏太極拳理論集大成者。陳王廷創拳以來,代有名手,著述幾無。經七代傳至陳鑫方有此巨著。此書未出,世上論太極之書、溯太極之源之人甚多,獨陳溝無聞,故謬說流傳。唐豪訪源,此書刊行。世人方知陳氏太極拳發源流變。

推薦閱讀:

太極,從招法 勁法 推手說起
教學 | 陳氏太極基本功之纏絲功
誰說太極無摔法
太極能量與太極化煞
【陳式太極拳 陳式太極纏絲勁與人體經絡的關係】

TAG:動畫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