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運河,敗也運河
成也運河,敗也運河
有篇文章《作為帝二代,楊廣不算壞》(全文詳見2010年10月27日《廣州日報》)(以下稱《作》),文中提到隋煬帝的偉大之舉--開運河和征遼東,作者盛讚開運河之功,為征遼東極力辯護。近來不少學者也試圖為隋煬帝翻案。那麼,我們該如何認識和評價這位頗受爭議的帝王呢?
當然,首先應該肯定甚至可以大書特書他對中國做出的極大的貢獻。(1)一統江山,作為隋朝對陳都討大元帥,治軍嚴明,英勇善戰,秋毫未犯,所向披靡,一舉突破長江天險,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結束了中國長達百年的南北分裂的局面和三四百年的戰亂狀態。(2)創建科舉制,打破了魏晉南北朝士庶族不可逾越的鴻溝,讓有能力有作為的庶族知識分子參入國家建設,為國家選撥人才提供了極好的渠道和途徑。這一制度對當時及後世影響極其深遠。當然後來科舉制的弊端也不少,那是明朝才開始的。(3)開鑿大運河,溝通五大水系,成為重要的水上大動脈,加強了隋朝對江南的軍事和政治的統治,促進了江南經濟的開發和發展,從而極大的加強了南北經濟文化的融合與交流。大運河的開鑿,對後世影響同樣極其深遠,直到晚清大運河的功能才退居其次。(4)經營西域,打通自漢朝後一度被吐谷渾和西突厥等少數名族政權阻隔的絲綢之路,為唐朝西域和內地的交流創造了條件。(5)推行均田制和郡縣二級制,減免賦稅,提高了百姓的勞動積極性和行政效率,給人民減輕了負擔。當然只是前期。(6)興辦學校,重視教育,恢復國子監太學州學,組織編輯圖書,保護了不少古代典籍。(7)對台灣和琉球用武,雖未在征服琉球和台灣後,沒有進行有效的開發和管理,但卻是為後代對其了解提供了一次機會。(8)對文學的貢獻,作為政治家和軍事統帥的隋煬帝,同時也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詩人,融合南北詩風,推動詩歌的格律化,為唐詩律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開拓了是個清麗質樸的新氣象。
綜上所述,隋煬帝是一個戰功卓著有理想有抱負有才華敢作為的一代帝王,他為隋唐盛世的空前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正是因為他的才幹他的報負,使他變得驕奢淫逸,好大喜功,濫用民力,濫用武力。(1)弒父殺兄。城府極深的楊廣獲得父親楊堅的信任,不想最終敗露,於是上演弒父殺兄之手段,誘殺楊秀,楊諒。這當然是為爭奪權利的政治鬥爭,又何尚不是骨肉相殘背離人倫的人間慘劇!(2)大外交,又不實行正常的經貿往來,一味向外邦炫富,金銀絲綢裝飾店鋪和路邊樹木,對外邦商人一律免費吃喝住,耗費大量國家財富。(3)大工程,興建東都,修大運河,築長城,耗費國家國力,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農田荒蕪,百姓妻離子散衣食不保。(4)大排場,三游江都,大講帝王氣派和排場,前呼後擁,各地縴夫兵馬萬人相隨,揮霍無度。(5)大戰爭,先後對吐谷渾,突厥,遼東用兵,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恃武輕敵,造成連連兵敗,財力枯竭,軍民死傷,人民苦不堪言。最終,人民揭竿而起,隋朝內部分化,統一才三十八年的中國,又陷亂局。
《作》一文中,說到「楊廣一輩子做了兩件偉大的事:一開運河,二征高句麗,都是需要全國總動員的大事」敢冒險做大事。我要說的是這兩件事的確需要全國總動員,的確冒風險是大事,這一點不假,但是不是偉大呢?
先說征高句麗吧,也就是征遼東。高句麗是在公元一世紀到七世紀建立並不斷發展壯大的政權,大至管轄今天中國東北遼東半島以及朝鮮北部的大片地域。自建立起與漢曹魏等政權不斷發生戰爭,漢末時完全擺脫中原王朝的控制,對中原文明沒有普遍的民族認同,也就是說到隋朝時高句麗是完全獨立的主權國家。楊堅建立隋朝統一中國後,四周小政權紛紛臣服,只有高句麗不願朝貢,隋文帝便舉兵討伐,高句麗國王懼於隋朝武力只得假意屈服,楊堅才罷兵,到隋煬帝時無意間發現高句麗與突厥(反隋政權)有來往覺得高句麗將來是大隋的潛在威脅,於是對高句麗四次用兵(第四次因國內形勢而流產)。本是兩個並存的國家,我願意臣服你那是我敬重你我不願意臣服那也是我的事情,你以武力威脅,不是以強凌弱又是什麼?《作》文中說遼東不得不征還以後世的遼金和滿清為例認為此舉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全,此言差矣,難道我認為你對我可能構成威脅就要把你先滅了嗎,比如說你鄰居家有個小孩,你擔心他長大後比你壯有揍你的可能,你就不讓他長大嗎?這是什麼道理?你認識到了他可能是你的威脅,你可以加強戒備和防範,就是不能用武踏入他的國土,否則就是侵略。拿破崙一度是法蘭西的民族英雄,為保衛國家安全數次擊敗反法同盟的入侵,一旦他出國境線,他就是遭到各國人民反抗的侵略者,當年拿破崙縱橫歐洲大陸之時,發現聖馬利諾(世界袖珍小國,最早實行共和制的國家)國土面積小時,找到聖馬利諾首腦,想 劃點土地給聖國,這個小國的首腦並不領情:「感謝陛下的美意,我們安於自己的貧窮不願要別人的一寸土地,也不願給別人一寸土地」,由此,拿破崙對這個小國肅然起敬。國家的尊嚴不在疆域的大小不在力量的強弱。而中國在面對印度的不斷挑釁奮起自衛,在完成任務後迅速班師做得就很好,只是中國政府讓步太多加上國內形勢的變化未能徹底地擊垮印度囂張氣焰,至今還霸佔中國的藏南地區。所以說,征高句麗不但不是什麼偉大之事而是對外入侵的不仁之舉。
再看開運河。楊廣開運河的目的當然是為了鞏固其對江南的統治和加強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好乘大船去江都看瓊花,不開運河也可去江都,但不開的話大船去不了,大船去不了不足以顯示自己的氣派呀,所以運河的開儘快開。運河開了,楊廣瓊花看了,對南方的統治鞏固,同時也加強了對江南經濟的掠奪,這是導致民怨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修東都開運河築長城幾大工程同時全面展開,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給人民造成了 極其沉重瑤役和經濟負擔,激化階級矛盾導致民變。所以說,開運河是偉大之事嗎?是,那是大運河確確實實為南北經濟的發展和交流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也不是,大運河又確確實實給人民帶來極大的苦難 ,成為隋煬帝暴政的重要內容,成為隋滅亡的一根導火索。
所以,對於《作》文觀點,本人不願苟同。《作》還說,開運河和征遼東不是最迫切的事,楊廣不過是提前做了沒處理好,隋煬帝的暴政就這樣被作者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一個國家經歷了百年的大亂,好不容易國家統一了,最迫切的當務之急是什麼,是黃老學說中的無為而治,輕徭薄賦,修生養息,發展經濟,重整山河,廣開言路,開源節流,輕典治世,善結鄰邦,而隋煬帝卻為了追求自己的蓋世功名與民爭利枉顧民生,搞什麼大工程大外交大戰爭炫富擺闊,如此無視亂治規律,只能是縮短大亂必有大治的周期。
總之,我們在對待隋煬帝的功過是非上要既看到他對國家做出的貢獻,也不能迴避他暴君史實。如果要問隋煬帝是不是帝二代的反面典型?我認為完全可以這麼說,因為,隋煬帝楊廣他不是昏聵無能之輩,他有才能有抱負,有能力統治這個國家,然而在僅有十四之久就成了亡國之君,何也?他就像其他如夏桀商紂一樣,能力超強,因此目空一切好大喜功荒淫無度不辨忠奸聽不得逆耳忠言兇狠殘暴,忘卻民生疾苦喪失民心,最終亡也。毛澤東曾經在評商紂王時說,商紂的殘暴只是後人寫史書的人寫的,他之所以滅亡時因為有三個人反對他:比干,箕子,微子。其實大謬也,我們不否定商紂對中國作出的極大的貢獻,但將一個政權的滅亡歸為三個諫臣,顯然是站不住腳的。歷史上任何政權的滅亡的原因要麼是帝王的昏聵無能要麼是外來強大政權的入侵要麼自身腐敗暴政橫行。顯然,商紂和隋煬帝與前兩個因素不符。我們再來看蔣介石政權,毛澤東對蔣政權可謂是批得一無是處,蔣介石果真如此,其實蔣還是有些本事的也為國家做出過貢獻的,不用說他在民主革命中追隨孫中山,北伐統一中國(儘管只是形式上的),單就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就功不可沒,最終卻喪失政權,就是因為內部腐敗不得人心。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希望有興趣的朋友一起探討。
禾子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杭州
推薦閱讀:
※宅運河洛日課卦例精選
※通運河創科舉與世無雙
※中資承建尼加拉瓜運河正式動工
※讓大運河像「長城」那樣 成為文化標誌性品牌!
TAG:運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