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萍:中國伊斯蘭教的豐富性與多樣性
楊桂萍回族,寧夏吳忠人,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牛津大學伊斯蘭研究中心訪問學者。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阿拉伯友好協會理事,中國回族學會理事,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委員。本文為楊桂萍教授做客鳳凰網大學問沙龍第17期《全球背景下的伊斯蘭教:現狀與未來》的獨立演講實錄:感謝鳳凰大學問提供了一個難得的交流機會,我主要研究伊斯蘭教。剛才周傳斌老師談到了伊斯蘭教的多元性,多樣性是和統一性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伊斯蘭教的統一性體現在「認主獨一」(Tawhid)這一核心信條,就是所有的穆斯林強調自己對真主的信仰和順從。穆斯林有共同的先知傳統,有基本的宗教信條。伊斯蘭教的統一性之下有著豐富性和多樣性。比如說「真主獨一」,它有兩個維度:未被樣式與性質規定的、絕對的、不包含任何多樣性的「一」(Ahadiyyah);被樣式與性質規定的、包含多樣性的「一」(Wahidiyyah),它說明伊斯蘭教的傳統中,統一性和多樣性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再如「先知」,先知有兩個維度,一是接受啟示,一是把啟示傳達給眾人,用中國伊斯蘭哲學分別表述為「代理」和「為聖」。「代理」指先知接受真主的啟示和恩典(Velāyat),「為聖」是把啟示傳達給人類(Nabovat)。「為聖」和「代理」都是先知的屬性。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使者,用本民族的語言引領眾人。伊斯蘭教尊重所有的先知,尊重人類文明。伊斯蘭教通過和平的方式進入中國已經1300多年的歷史了,如同它在世界其他地區的傳播與發展,中國伊斯蘭教也存在地域的、民族的、教派的、思想的多樣性。從世界範圍看,西亞、北非、中亞、南亞、東南亞有很多民族信仰伊斯蘭教,阿拉伯人、伊朗人(古代的波斯)、土耳其人、庫爾德人、馬來人、印度人等等。伊斯蘭教在中國主要分布在西北、華北和西南地區,全國各地都有穆斯林居住,其中大部分穆斯林聚居在西北地區。中國有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還有一些自治州和自治縣。90%左右的中國穆斯林屬於遜尼派,與整個世界穆斯林的教派隸屬情況大體吻合,10%左右屬於什葉派。遜尼派內部同樣存在多樣性,有不同的教義學派和教法學派。從教義學派看,有重視啟示的學派,有重視理性的學派,也有信仰和理性並重的學派,大多數穆斯林兼重啟示和理性。比如,愛什阿里學派和馬突里迪學派。就教法而言,傳統遜尼派內部有哈乃斐、沙菲儀、馬立克、罕百里等四大教法學派,在中國影響最大的是哈乃斐教法學派。就民族而言,中國主要在有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十個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這些民族的伊斯蘭信仰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民族的文化有明顯的差異。再看地域文化特點,西北、中原、西南和東南地區各有特色。如果朋友們到了雲南,你會驚訝地發現,雲南有七八十萬的穆斯林主要分布在滇西的大理、滇南的玉溪、紅河,以及滇東北部的昭通這三個地方。並且雲南地區的伊斯蘭文化呈現出顯著的地域特徵,體現在穆斯林的建築、墓制、節慶禮儀等方面。中國伊斯蘭教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穆斯林用東方智慧來理解、來詮釋、來表達自己的信仰。東方智慧是什麼?中國文化講「天人合一」,印度文化講「梵我合一」,伊斯蘭文化講「人主合一」,這種思維模式超越了啟示與理性、存在與思維、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二元對立,強調包容,強調合而不同,強調和諧共存。在認識論上,消弭認識主體和認識對象的疏離,強調認識主體、認識對象及認識活動三者的統一。在人主關係上,一方面,承認真主的超越性和不可比擬性(Tanzih),即真主具有人和萬物所不及的完美屬性,以及人的理性和智慧不能達到的本體。另一方面,強調真主的內在性和相似性(Tashbih),即真主內在於人類世界,人類潛在地包含著真主所有的知識和屬性,貴為萬物之靈。強調人與主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存在不可分離的親密關係。伊斯蘭教多元包容的傳統自它興起之際一直延續到今天,一直是它的主流,無論是教義思想、教法思想,還是穆斯林在對外傳播和發展過程中與所到地區的文化關係,都體現了這種包容傳統。比如印度,印度文化和伊斯蘭文化和諧相處;再如安達盧西亞時期,在今天的西班牙地區,穆斯林的文化與基督教、猶太教的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借鑒,互相學習,和諧共生。伊斯蘭教在中國也是如此,有儒家穆斯林,或者說穆斯林的儒士。新疆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民眾接受伊斯蘭教之後,前伊斯蘭時期的文化傳統如薩滿教的遺俗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毛拉主持伊斯蘭教的活動,同時按照地方傳統處理婚喪嫁娶。總之,從伊斯蘭教的歷史、現狀,它的教派、思想,可以看到它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鳳凰網版權稿件,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蘇菲派中旋轉的意義
※隱藏的善與煽動的惡
※我是一名漢語無神論女生,男友是回族穆斯林。我們有未來嗎。如果我為了他信教除了不吃豬肉有別的要求嗎?
※法國的難題:穆斯林要求「自由」,世俗化要求「平等」
※穆罕默德的天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