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扁鵲

導讀:··齊魯針灸醫家,針灸是「齊派醫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全國乃至海外均具有較大學術影響,為傳承他們的學術思想和經驗,弘揚齊魯針灸學術,本刊自本期開始開設「齊魯針灸醫家」欄目,選取歷代在齊魯行醫且在針灸臨床和學術方面有重大影響的醫家,探析其生平事迹、醫學著作、學術思想(特點)、臨床經驗和對後世的影響,旨在為針灸學派研究、學術探討和臨床應用提供文獻依據,扁鵲《難經》針灸學術思想探析,(1.山東中醫

第39卷第4期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SHANDONGUNIVERSITYOFTCMJOURNALOF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Vol.39,No.4卷第4期第39Jul.2015

7月20152015年年7月

··齊魯針灸醫家

編者按:齊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在稷下學宮、黃老之學等文化的影響下,獨具特色的「齊派醫學」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形成。針灸是「齊派醫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其中代表人物如春秋戰國之扁鵲、漢代之淳于意、晉代之王叔和、南朝之徐叔響、金元之馬丹陽、明代之翟良、清代之岳含珍和近現代的杜德五、張善忱等,他們或在山東出生、行醫,或師從山東醫家,在全國乃至海外均具有較大學術影響。為傳承他們的學術思想和經驗,弘揚齊魯針灸學術,本刊自本期開始開設「齊魯針灸醫家」欄目,選取歷代在齊魯行醫且在針灸臨床和學術方面有重大影響的醫家,探析其生平事迹、醫學著作、學術思想(特點)、臨床經驗和對後世的影響,旨在為針灸學派研究、學術探討和臨床應用提供文獻依據。

扁鵲《難經》針灸學術思想探析

張永臣1,賈紅玲2,韓

濤1,湯繼芹1

(1.山東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山東濟南250355;2.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山東濟南250001)

[摘要]就扁鵲著作《難經》中針灸的學術特點從十二經脈主病的氣血先後病說、《難經》對奇經八脈的貢獻、《難經》針法、《難經》論特定穴、《難經》腧穴配伍方法五方面進行總結。

[關鍵詞]醫家;扁鵲;難經;學術思想[中圖分類號]R221.9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7-659X(2015)04-0344-04

DOI:10.16294/j.cnki.1007-659x.2015.04.054

扁鵲是秦越人的尊稱,先秦時期著名醫家,《史記》專為其列傳。關於其具體的生活時期,主要有三種觀點:春秋早期[1]、春秋末期[2-4]和戰國中後期[5-7]。關於扁鵲的里籍,認識不一:宋長貴、邵冠勇[8-9]認為扁鵲是齊國盧人,即今之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人;郭世余[10]、曹東義[11]認為是今河北省任丘市鄭州鎮藥王祖業庄人;郎需才[12]認為扁鵲可能是齊國海邊人,也可能是今滄州一帶人。筆者認為,由於古代對里籍的管理很模糊,加之文獻記載不精確,才造成了諸家的爭議。扁鵲極可能是山東、河北一帶人,齊國經濟相對發達,其早年生活、學醫、行醫均在此兩地,後遊歷天下,足跡遍佈於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等地。扁鵲曾在山東行醫是不爭的事實,故可稱其為齊魯醫家。對《難經》的作者問題,學術界也眾說紛紜,但認為秦越人比較接近或符合歷史事實,即使不是秦越人本人所寫,也一定是其學術繼承者、虔誠的信徒記其師說而成[13]。扁鵲精通內、外、婦、兒、五官、針灸各科,對中醫學,尤其是脈學,做出了傑出貢獻。現據相關資料,對扁鵲及其《難經》的針灸學術思想

略述如下。

1提出十二經脈主病的氣血先後病說

《靈樞·經脈》的病候分為「是動則病」與「是主……所生病」,然未言明其內涵。《難經》率先對此問題進行了探討,並提出了著名的「氣主煦之,血主濡之」理論。《難經·二十二難》云:「經言脈有是動,有所生病,一脈輒變為二病者,何也?然:經言是動者,氣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氣,氣為是動;邪在血,血為所生病。氣主煦之,血主濡之。氣留而不行者,為氣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為血後病也。故先為是動,後所生病也。」即「是動病」指氣病,「所生病」指血病,這是在氣血理論基礎上演化而來的。內外病因侵襲人體的經脈,首先會致「氣留而不行」,即形成「是動病」。因氣為血之帥,血行依賴氣的推動,氣病必及於血,故二十二難曰:「血壅而不濡者,為血後病也」,從而形成「所生病」。

2對奇經八脈的闡釋

2.1解釋奇經八脈的命名奇經八脈的命名主要

反映的是各經的功能特點。《難經會通》云:「任之為言,妊也,統諸陰脈行於腹里,為人生養之本也。」任脈之名突出了任脈具有任養胞胎的功能。《難經·二十八難》曰:「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里,上至風府,入屬於腦。」督脈,督即察看、督促之意,強調了督脈對人體諸陽經的總督、統領作用。《難經·二十

[收稿日期]2015-03-14

[基金項目]山東省教育廳課題(編號:J14WC55)

[作者簡介]張永臣(1968-),男,江蘇省豐縣人,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針灸學文獻和臨床應用研究。電話:18853109361,郵箱:zhangyc58@sina.com。

344

2015年7月張永臣:扁鵲《難經》針灸學術思想探析第39卷第4期

八難》曰:「沖脈者,起於氣沖,並足陽明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沖脈是奇經中分布最廣的一條經脈,並足少陰、陽明之脈,滲三陰、灌諸陽,聯絡於任、督二脈,故有「血海」「十二經脈之海」之稱,病候也表現出「逆氣」之狀。《難經·二十八難》曰:「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難經會通》曰:「帶之為言束也。總束諸脈,使不妄行,如人束帶而前垂,故名。」帶脈之名指其具有約束縱行經脈的作用。《難經·二十八難》曰:「陽蹺脈者,起於跟中。」「陰蹺脈者,亦起於跟中。」蹺脈之名反映了蹺脈與下肢運動有關。《難經·二十八難》曰:「陽維、陰維者,維絡於身,溢蓄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維者,維持之義,此脈為諸脈之綱維,故曰維脈。維脈之名說明其在人身主要行使對陽經和陰經的連絡、調節作用。

中督脈時,常因經氣阻滯脊柱、頭面或筋脈肢體,表現出頭痛、神昏、項強、腰脊強直疼痛、俯仰輾轉困難等症,久病精氣虧虛會出現腦髓虧虛、頭暈目眩、腰脊酸軟等癥狀。《難經·二十九難》曰:「任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難經經釋》說:「結,堅結凝滯也。任脈起胞門行腹,故為內結。」任脈病證主要涉及胸部、腹部、泌尿生殖、咽喉等處,病候主要有疝氣、帶下、瘕聚、月經不調、不孕不育、產後疾病、睾丸腫痛、咽喉疼痛、肺部疾病、胃脘痛、肛腸病證、虛損等。《難經·二十九難》云:「沖之為病,逆氣而里急。」沖脈受邪後常致經氣厥逆上沖,出現腹部脹滿、拘急疼痛、氣機向上攻沖等病證。後世醫家在《難經》的基礎上對沖脈的病候又不斷補充、完善。《聖濟總錄·虛勞里急》曰:「虛勞之人,腎氣不足,傷於沖脈。其證腹里拘急,臍上至心下引痛,不能食,身寒而栗也。」《難經·二十九難》曰:「帶之為病,腹滿,腰痛溶溶,若坐水中。」帶脈經氣不利時會出現腹部脹滿、腰部疼痛的癥狀。《脈經·平奇經八脈病》曰:「左右繞臍腹,腰脊痛,沖陰股也。」《難經·二十九難》曰:「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蹺脈失常後會出現肌肉筋脈痙攣拘急,或弛緩痿廢的病證。《難經·二十九難》:「陽維維於陽,陰維維於陰,陰陽不能自相維,則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陰陽維脈失常會出現寒熱、心痛、神疲肢倦、抑鬱、目眩、全身酸楚疼痛、胸腹疼痛等病證。

2.2梳理奇經八脈循行及與奇恆之府的關係奇

經中陰陽蹺脈和陰陽維脈分別有兩條,任、督、沖、帶都僅有一條。據《難經·二十八難》所述,奇經八脈中除帶脈是環腰而行外,其他都是從下向上縱行,但在循行中也有並行、交會、交叉的聯繫。不僅奇經間有溝通,其與正經也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繫。如督脈、陽維、陽蹺脈與人體的陽經相連;任脈、陰維、陰蹺脈與人體的陰經相連;沖脈與陰經、陽經皆有聯絡;帶脈環行於腰部,與多條陰經、陽經交叉。在脈氣上,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相通,故而有八脈交會穴。奇經和正經通過這些交叉、交會形成了一個複雜、有序而周密的經絡體系。奇經八脈間無表裡關係,與五臟六腑的聯繫也多是藉助分支或他經的交會而實現。任、督、沖三脈皆起於胞中,即「一源而三歧」。督脈「並於脊里」「入屬於腦」;沖脈為十二經之海,滲貫氣血,與脈相聯;帶脈「起於季脅」,與膽經繞腰一周。可見奇經八脈與女子胞、腦、髓、骨、脈、膽等奇恆之府聯繫密切。

3針法

3.1強調左手(押手)的作用《難經·七十八難》

曰:「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當刺之時,必先以左手壓按所針滎輸之處,彈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氣之來如動脈之狀,順針而刺之。」又云:「左手見氣來至,乃內針;針入見氣至,乃出針。」可知:左手進針前可以起到探明穴位、取准穴位、便於進針、減少穴位疼痛或不適感的作用,進針後可以起到候氣、催氣的作用,得氣後利於補瀉手法的操作,出針後可以按壓針孔實施補瀉或避免穴位出血。

2.3闡述奇經八脈的蓄溢、調節功能《難經·二十

八難》曰:「比於聖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流於深湖,故聖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脈隆盛,入於八脈,而不環周。故十二經亦不能拘之。」人體十二經氣血滿溢時則會歸藏於奇經之中,猶如降水較多時水流就會循溝渠儲藏至湖泊中一樣。同樣,當人身需要氣血時,奇經八脈就會將所存氣血外輸於十二經脈而充養周身。奇經八脈在蓄儲、外泄中對十二經氣血進行調節,自成體系,具有相對獨立的功能。《難經》此番論述頗為經典,後世常加以引用。

3.2強調針刺深淺要適應四時季節《難經·七十難》

認為,針刺的深淺需順應四時陰陽的升降變化,春夏宜淺刺,秋冬宜深刺。並提出「春夏必致一陰」(即針由深出淺)和「秋冬必致一陽」(即針由淺入深)的針刺方法。原文曰:「春夏者,陽氣在上,人氣亦在上,故當淺取之;秋冬者,陽氣在下,故當深取之。」又進一步指出:「春夏溫,必致一陰者,初下針,沉之至腎肝之部,得持一陰也;秋冬寒,必致一陽者,初內針,淺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氣推內之陽也。」

2.4總結奇經八脈的病證特點《內經》對奇經八

脈的病證論述較為簡約,《難經》則更加全面而具體。如《難經·二十八難》曰:「督之為病,脊強而厥。」當邪

345

3.3闡發迎隨補瀉法《難經·七十二難》曰:「所謂到十二穴,兌骨即掌後銳骨,神門穴在此。

《難經·六十六難》解釋了五臟「以輸為原」的道理,曰:「十二經皆以輸為原者,何也?然:五臟輸者,三焦之所行,氣之所留止也。三焦所行之輸為原者,何也?然: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

《難經·六十二難》云:「腑者,陽也。三焦行於諸陽,故置一腧,名曰原。腑有六者,亦與三焦共一氣也。」說明了五臟「以輸代原」,六腑經脈專設原穴的道理,腑獨有六,乃因六腑屬陽,三焦之氣常運行在陽經之間,因而六腑設有原穴。

迎隨者,知營衛之流行,經脈之往來也。隨其逆順而取之,故曰迎隨。」這是根據營衛氣血、表裡陰陽理論對迎隨含義的闡述。迎,指的是瀉,逆著經脈循行方向而刺;隨,指的是補,順著經脈循行方向而刺。後世發展為經脈逆順補瀉法。

3.4強調營衛補瀉法《難經·七十六難》云:「當補

之時,從衛取氣;當瀉之時,從營置氣……營衛通行,此其要也。」具體論述了從衛和營取氣的方法。「得氣,因推而內之,是謂補;動而伸之,是謂瀉。」說明在進針得氣後,將針推進下插,以從衛分引陽氣深入為補;搖動針身,由深向淺抽提,以從營分引陰氣外出為瀉。補法從衛分取氣,由淺向深按插,即從衛分引氣深入以納之;瀉法從營分散氣,由深向淺抽提,是從營分引氣外出以散之,後世發展為提插補瀉法。《難經》重視營衛,根據營衛的分布,而決定針刺深淺。如《難經·七十一難》曰:「刺陽者,卧針而刺之;刺陰者,先以左手攝按所針營俞之處,氣散乃內針。是謂刺營無傷衛,刺衛無傷營也。」這既闡明了根據營衛分布決定針刺深淺,同時也說明針刺深淺之時的具體操作手法。它進一步闡發了《素問·齊刺論》「刺骨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肉」的觀點,對於臨床的具體應用更具有實際操作意義。

4.3首次提出八會穴概念《難經·四十五難》云:

「腑會太倉(中脘),臟會季脅(章門),筋會陽陵泉,髓會絕骨,血會膈俞,骨會大杼,脈會太淵,氣會三焦外一筋直兩乳內也(膻中)。」八會穴與其所屬的八種臟器組織的生理功能有著密切關係,當八種臟器組織出現病變時,均可反映到相應的會穴,因此可以通過望診、切診八會穴協助診斷疾病,並應用八會穴治療相關的臟腑組織疾病。八會穴還用於主治熱病,即四十五難所云:「熱病在內者,取其會之氣穴也。」《難經經釋》云:「熱病在內,則邪氣已深,不可淺治,故必從其氣所會聚之處攻取其邪,乃能已疾也。」

4特定穴

4.1闡明俞募穴治病機制俞募穴是臟腑經氣聚4.4指出五輸穴的五行屬性和主治《靈樞·本輸》

結、轉輸的樞紐,《難經·六十七難》指出:「五臟募皆在陰,而俞皆在陽者,何謂也?然:陰病行陽,陽病行陰。故令募在陰,俞在陽。」滑伯仁也認識到了臟腑腹背經氣的聯繫,其《難經本義·卷下》云:「陰陽經絡,氣相互貫;臟腑腹背,氣相通應。」「陰病行陽,陽病行陰」的理論揭示了臟腑俞募在生理上經氣可以由陰行陽,由陽行陰,陰陽互通,維持相對平衡;在病理上五臟疾病可出行於陽分,六腑疾病可入行於陰分;在治療上陰病可以針刺在陽的背俞穴,陽病可以針刺在陰的募穴。據此意旨,得出臟病取背俞、腑病取腹募的取穴方法,豐富了俞募穴理論。王叔和受《難經》啟發,在《脈經》卷三、卷六列舉了背俞穴與腹募穴同時配用的處方。《圖注八十一難經辨真》云:「陰病行陽,當從陽引陰,其治在俞」,「陽病行陰,當從陰引陽,其治在募」,也是此意。

僅指出肺出於少商,為井木;膀胱出於至陰,為井金。《難經·六十四難》補全了十二經五輸穴的五行屬性,並加以概括,即「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陰輸土,陽輸木;陰經金,陽經火;陰合水,陽合土。」為何是「陰井木,陽井金」?《難經·六十四難》解釋曰:「陰井乙木,陽井庚金。陽井庚,庚者,乙之剛也。陰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為木,故言陰井木也。庚為金,故言陽井金也。」

五輸穴主治病證的系統闡述見於《難經·六十八難》:「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這是根據五輸穴五行配屬,結合臟腑生理、病理總結出的,它概括了五輸穴的主治特點。後世醫家對此進行了注釋,如《難經本義》曰:「井主心下滿,肝木病也。足厥陰之支,從肝別貫膈,上注肺,故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心火病也。輸主體重節痛,脾土病也。經主喘咳寒熱,肺金病也。合主逆氣而泄,腎水病也。」從經文中可以看出,《難經》把五輸穴的主治與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理論聯繫在一起。

4.2完善原穴理論《靈樞·九針十二原》和《靈樞·

本輸》篇中就載述了十一條經脈原穴的名稱和位置,但缺手少陰心經原穴的名稱及位置。在《難經·六十六難》中,所載「心之原」還是「出於大陵」,另增「少陰之原出兌骨」,原穴由《靈樞·本輸》篇的十一穴發展

5腧穴配伍方法

346

2015年7月張永臣:扁鵲《難經》針灸學術思想探析第39卷第4期

5.1補母瀉子法根據陰陽相合、剛柔相濟的理季五臟五輸配穴法。如《難經·七十四難》論述:「春刺井,夏刺滎,季夏刺俞,秋刺經,冬刺合者,何謂也?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滎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經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腎。」這實質上是根據五輸穴均以井木為始,與一年的季節順序相應而提出的季節性選穴法。

綜上,《難經》八十一難中有三十二難涉及針灸學內容,在闡述經脈、絡脈、奇經八脈、俞穴、募穴、八會穴、五輸穴以及補瀉針法、得氣、主治病證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內經》雖然已有奇經八脈的相關論述,但內容多散見於各篇,未成體系,且各篇論述內容之間常有不同,未把這些經脈歸為一類。《難經》首提「奇經八脈」之名,二十七難至二十九難集中探討了奇經的概念、作用、循行起止及主病內容,明晰了奇經概念與功能,概括了督脈、任脈、沖脈循行,補充了帶脈、蹺脈、維脈循行,完善了奇經主病理論,自此奇經八脈理論作為一個獨立的體系呈現於中醫理論之中。第六十九難至八十一難討論了針法和特定穴的相關問題,完善了俞穴、募穴、原穴、八會穴、五輸穴的內容,尤以五輸穴的論述較多,六十二難、六十三難、六十四難、六十五難、六十八難、七十三難、七十四難均有論述。認真梳理《難經》針灸學內容,對當今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郎需才.扁鵲活動年代及事迹考[J].中醫雜誌,1980,25(4):68.[2]王利器,王貞珉.漢書古代人物表疏證[M].濟南:齊魯書社,

論,《難經·六十四難》按照五行相生關係,每條經各有一「母穴」和一「子穴」。「母能令子虛,子能令母實」。《難經·六十九難》提出了「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的補瀉法,即「迎而奪之者,瀉其子也;隨而濟之者,補其母也。假令心病,瀉手心主輸,是謂迎而奪之者也;補手心主井,是謂隨而濟之者也。」瀉可取心包(火)經的輸(土)穴大陵,補可取心包(火)經的井(木)穴中沖,這是「本經補母瀉子法」。肺虛可用脾(土)經穴位,補脾經輸(土)穴太白;肺實可用腎(水)經穴位,瀉腎經合(水)穴陰谷,這是「子母經補母瀉子法」。此外,還有「同名經補母瀉子法」,即某經有病,可取與之同名的經脈腧穴來治療。如心陰不足所致心悸、失眠,取同為少陰之腎經穴,心屬火,木為火之母,取腎經屬木穴湧泉可補之以補心陰;足厥陰肝經之實證,取同名經手厥陰心包經的腧穴,肝屬木,火為木之子,取心包經火穴勞宮可瀉之以瀉肝火。

5.2瀉南補北法瀉南補北法是根據五行生剋制

約規律而制定,實際上是取用五輸穴的方法。這是治療肝實肺虛之證,要用瀉心火、補腎水的方法;不是瀉火補土,而是瀉火補水。《難經·七十五難》曰:「經言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何謂也?……東方肝也,則知肝實;西方肺也,則知肺虛。瀉南方火,補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勝火,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故瀉火補水,欲令金得平木也。」瀉南補北法可說是對「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的補充。

1988:425.

[3]溫如傑.扁鵲生存年代考[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1986,10

(2):52.

[4]曹東義,郭雙庚,王振瑞,等.扁鵲生活年代考[J].天津中醫藥

大學學報,1995,14(1):28-32.

[5]何愛華.秦越人(扁鵲)事迹辨證[J].中醫藥學報,1986,13(1):

5.3刺井瀉滎法井穴位處指(趾)端,肌肉淺薄,

難以實施補瀉手法,故《難經》提出了刺井瀉滎法,即當取井穴施瀉法時,可以取滎穴代替,主要適用於慢性病的實證。如《難經·七十三難》曰:「諸井者,骨肉淺薄,氣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當刺井者,以滎瀉之。」這實際是一種取穴的方法,即須瀉井時,採用「實則瀉其子」的方法,取滎穴以瀉之。《難經經釋》云:「諸井皆在手足指末上,故云肌肉淺薄。氣藏於肌肉之內,肌肉少,則氣亦微。不足使,謂補瀉不能相應也。」《難經》中未言及補井之法,明代汪機《針灸問對》曰:「若當補井,則必補其合。」因此有「瀉井須瀉滎,補井當補合」之說,這是五輸穴子母補瀉取穴的又一種用法。如取肺經的井穴少商施瀉法時,可以取滎穴魚際代之;取肺經的井穴少商施補法時,可以取合穴尺澤代之。

51.

[6]盧南喬.山東古代科技人物論集[M].濟南:齊魯書社,1979:3.[7]章次公.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集釋[J].新中醫,1959,10(9):23.[8]宋長貴.扁鵲(秦越人)籍貫考[J].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86,10

(1):46-47.

[9]邵冠勇.扁鵲籍貫問題源流考[J].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86,10

(2):50-51.

[10]郭世余.對扁鵲里籍的點滴吾見[J].天津中醫學院學報,1994,

13(1):22-23.

[11]曹東義,高潔明,孟慶生.就扁鵲里籍再答溫先生[J].河北中

醫學院學報,1994,9(4):6-8.

[12]郎需才.扁鵲籍貫的探討[J].天津中醫學院學報,1985,4(1):

21-22.

[13]張瑞麟.《難經》作者之我見[J].中華醫史雜誌.1999,2(2):114-

5.4四季五臟五輸配穴法《難經》根據五臟應四

116.

季陰陽,以及五臟與五輸的五行相屬關係,提出了四

347


推薦閱讀:

TAG:扁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