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小「談錢」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6-15歲是「金錢教育」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金錢和消費價值觀會逐步穩定。

現實中,孩子對於「錢」的認識,很多是這樣:

案例1

很多家庭形成這樣的條約:

比如孩子飯後主動洗碗,家長給多少錢;

有獎就有懲,孩子犯錯誤,又扣多少錢。

案例2

家長喜歡在孩子面前「哭窮」,「家裡沒錢,只靠你好好讀書,以後賺大錢」。

從而理所當然給孩子穿舊衣服,玩別人玩膩送出的玩具。

案例1是勞動與金錢交換的做法,剛開始有效,時間長了,孩子會形成一種觀念,這種事有錢、可以做,沒錢、就不做。

案例2 是典型的「哭窮」,孩子從小就被灌輸錢來之不易,對錢的匱乏感也會伴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被無限放大。

該怎麼和孩子談錢呢?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並非如此。

家長不妨嘗試下面的方法,可幫助孩子逐步形成正確的金錢觀。

1.兩不要

1. 不要告訴孩子,這個商品很貴,我們買不起。要告訴孩子,我們每個月都有預算,現在已經超預算了,所以我們只能下次再買。

2. 不要告訴孩子,家裡沒有錢,只能靠你了,要給孩子金錢上的安全感。

2.定期給零花錢

定期給孩子零花錢,規定好零花錢的應用範圍。孩子想要什麼的時候,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

3.教孩子學會理財

清崎先生曾在《富爸爸,窮爸爸》中說過:只要孩子一開始對錢感興趣,就該教他們理財。

引導孩子合理理財,如將逢年過節、過生日、長輩或親友送的壓歲錢、賀禮等進行零存整取,自已計劃管理,體驗理財的滋味。

4.學會給予

教會孩子學會「給予」。讓孩子明白,錢不僅僅是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的工具,它的價值還應體現在幫助他人上。


推薦閱讀: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我和孩子的故事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商
孩子是前世的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2】
生了孩子,你就不會做夫妻了

TAG:孩子 | 怎麼 | 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