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二十八、楊式太極長拳的鍛煉要點

楊式太極長拳的鍛煉要點

孫南馨

楊澄甫先生在改編家傳老架之後,傳給徒弟主要是定型的85式拳架。據記載,只傳給了陳月坡、崔毅士、陳微明和長子楊振銘。此鍛煉要點摘自孫南馨所著《楊式太極長拳》,據作者講,他從崔毅士那裡學到了123式楊式太極長拳。

(一)節節鬆開、一松到底

大家都知道,太極拳是以柔克剛的技擊術,那麼以柔克剛和以柔怎樣克剛呢?

太極拳以柔克剛,主要是運用借力打人之術,也就是借用對方之力,把對方打出去。而要借人之力,首先必須引進落空,也就是使對方進攻自己的力達不到己身而使其落空,在對方力量落空,重心移動失控的瞬間,我則順其重心移動的方向迅擊,使其跌出。

要引進落空,必須要有捨己從人之功。所謂捨己從人,就是不要隨主觀願望去動,而必須根據對方的動向,遂對方之動而動。要捨己從人,必須要有沾粘連隨之功。所有這些功夫的核心就是「輕」、「靈」二字。「輕」就是肢體放鬆,不用力;「靈」,就是感覺靈敏,變動靈活。輕和靈都不能分開的。只有輕,才能達到靈;要達到靈,就必須輕。

輕就是松,松就是不用力。這是正確鍛煉太極拳架的首要關鍵。

人完全的放鬆和布用力是不可能的。人要站立,肢體要運動,就必須用力。否則人就站不起來,手也不起來。然而,太極拳的鍛煉,要求出了維持拳架的姿勢和運動時所需的力以外,不能多出一絲一毫的力。例如兩手抬起運轉,就只需維持兩手抬起運轉不掉下來即可。多用一絲一毫的力,就是沒有放鬆。已故太極拳家徐致一老師曾對筆者講,他們過去練拳架時,吳鑒泉老師要求他們閉著眼做摟膝拗步。當一手前推時,吳鑒泉老師往往趁學生不知,將手指往其手背上輕輕一點。如果手臂立即掉下,說明已達到松的標準,如手臂仍在原處,則說明有多餘的拙力,沒有達到松的要求,而這只是松的低標準。

關於松的高標準,拳論上講是「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就是說,一個羽毛,一個蒼蠅那樣輕微的重量,都不能附加於手臂上。

肢體放鬆,不用力,就能感覺靈敏,就能使對方之力達不到己身而落空。

著名太極拳陳微明先生曾講:「推其手,腕鬆開;推其腕,肘鬆開;推其肘,肩鬆開,推其肩,腰鬆開。」所有關節如互不相關的鏈子串在一起,節節鬆開,對方之力便不能達於己身。如果關節僵直,不能鬆開,牽一髮而動全身,則必為對方牽動或推出。

鍛煉拳架時,全身都必須放鬆,毫不著力。用足底的前後蹬勁帶動身軀的往前向後,以足底的貼地擰轉帶動兩胯以及身軀的左右旋轉,這就是一松到底。只有這樣,才能使全身得到真正的放鬆。

(二)勁氣於腳、周身一家

太極拳講究「化勁松凈,發勁乾脆。」意思就是當化開對方來勁之時,能使對方完全落空,沒有絲毫之力沾上己身。而當將對方發出的時候,可致其雙足離地,騰空跌出,十分乾脆利索。

太極拳發勁乾脆的原因之一是,除了身軀的前進、後退、左右旋轉,以及兩臂的運動,都要運用兩足的蹬勁和貼地擰轉之勁來帶動外,還必須做到周身一家,節節貫穿。也就是兩足底之勁帶動兩胯,以兩胯之勁帶動全身及兩臂。足、胯、臂、手之間的勁,必須同時、同步。同時起動,同時到點,不能有鬆動、間歇河時間差。使足底之勁,直貫手指或發勁點。這就是勁起於腳,周身一家的鍛煉方法。

(三)運用內勁、摒棄拙力

要是太極拳發人致雙足離地,騰空跌出,又必須具有充足的內勁。

太極拳的內勁是一種富有彈性的勁。功深的太極拳家,發人時只是身軀微微一振,對方即如彈丸般騰空跌出。這就使所謂的「寸勁」。

內勁來源於各關節間骨縫的鬆開和韌帶的伸長。拙力來源於肌肉的緊張收縮。

內勁與拙力是相互矛盾的,要使骨縫鬆開,韌帶伸長,必然要使肌肉放鬆。如果肌肉緊張收縮,骨縫則不能鬆開,韌帶也不能伸長。

鍛煉太極拳架時,要求全身肌肉儘可能的都放鬆,每到完勢時,頭有上頂意,沉肩、垂肘、坐腕,含胸、拔背,固命門,前送尾閭。這樣才能達到骨縫鬆開、韌帶伸長,關節鬆開,才能使足底蹬出之勁,直貫指掌或拳,打得又猛又脆。

當然,要將全身的肌肉都放鬆時不可能的。例如:實腿的肌肉便是緊張的;在發勁時小腹部及命門處的肌肉也是緊張的。

(四)往返折迭、連綿不斷

高明的太極拳家將人發放出去時,似乎沒有任何預兆,使人察覺不出力從何而來。這除了具備周身一家的整勁之外,必須用小圈轉頭。在用小圈轉頭時,決不能僅用上身或手運行。任何微小之處,均必須用足底的擰轉和蹬勁來完成。上下勢之間不能有絲毫的鬆動、扭曲,尤其注意念念不能中斷。在定勢放勁之時,動作似停非停,用意念將勁放出,用意念將勁從遠處收回,這就使勁斷意不斷。此肘足底、兩胯、兩手之勁以及意念,均是同時、同步。收到意念到,內勁亦同時到。

(五)試勁

試勁是鍛煉太極拳架能否真正入門的重要階梯。其方法為,從起勢開始,老師以兩手與學生的兩手或發勁處的勁點相接,體察學生運勁是否勁起於足,是否同時同步周身一家,有無斷續或凹凸之處;發勁時候勁起於足,再而尾閭、腰脊命門,繼而臂、手;有否骨節鬆開、韌帶伸長的彈簧勁,能否直達對方雙足而使之跳起。勢與勢的銜接處和往返處是否有折迭,是否連綿不斷。如試勁成功,則說明已能正確掌握太極拳架內勁的鍛煉、運行和發放。從此,太極拳的功夫便可日益精進。但是,試勁是非常難於把握的。這全憑老師的細心體察,以及學生的悟性。有時,一個起勢的發勁,往往要試上幾天、幾十天,甚至幾個月,還不能成功。如果沒有老師的體察、鑒別、引路,而全憑自己去「悟」,那當然就更加困難了。

(六)求虛靜、用意不用力

求虛靜,是太極拳走向高級階段的鍛煉法。所謂求虛靜,就是實中求虛,動中求靜的意思。初學時,凡蹬足、擰足、運勁等都是實實在在地在蹬、在擰。然而練到一定程度則應盡量用意不用力。活步中的明勁,亦應改為暗勁。當然,必要的用勁還是少不了的。特別是動步時的後足底蹬出之勁。不用力只是指加強意念,這就是實中求虛。

在運動中,要悉心體味空氣對手、對足、對全身的阻力。要有空氣的氣流如水般輕輕從皮膚表面摩擦而過的感覺。(似鄭曼青「空氣中游泳」理論——秉澤注)這樣專心一致地鍛煉,自然心不外弛,從大可達到動中求靜的境界。

領帶鍛煉太極拳必須與練習推手結合起來。這是因為鍛煉太極拳架的目的,是為了練出太極拳的功夫,用以作技擊實踐。太極拳架是體,推手是用,體用必須結合。更何況練拳架與練推手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練推手可加深對太極拳架的理解、體驗以及對拳架姿勢、動作正確與否的感受。


推薦閱讀:

太極拳術派別
陳式心意混元24式太極拳(六)
太極雜說 87
【太極雲手】看似淺卻是深

TAG:鍛煉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