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TJ叔叔:莊子的基本功

TJ叔叔:莊子的基本功    我們如果要說《莊子》的道家心法哦,有沒有什麼基本功?我覺得《莊子》的道家基本心法,如果一定要說「基本功」的話,有一件事是最要緊的,那個是寫在《莊子》的<外、雜篇>的三十一篇啦,<漁父>篇裡面的。這個【老漁夫】的篇章是講說,有一個老漁夫,他遇到孔子,他就幫孔子做了一個心理分析(profile),最後證明:孔子是一個大魔頭。——大約是這樣的一個故事哦。    我有時候看《莊子》與儒家的一些互動哦,會覺得,有一點武俠小說的味道:    有一個孔子,創了一個儒家,而這個【以代償反應作為基本盤】的孔派儒家心法呢(這不包括孟子派的儒家噢,孟子是一個沒有代償反應的人),有很多練功的方法,會把人的心搞壞。所以呢,一向是隱藏著做世外高人的道家呢,就忍不住,派了一個莊子出來,寫了一門武功,叫作《莊子》,他這個武功,專門破解孔子的魔功——有這樣的一種武林對決的感覺:好像王重陽創了一個全真派,然後就有一個森朝英創了一個玉女劍法來克他一樣。    那麼,《莊子》呢,除了在<漁父>篇裡面有講到這件事情之外,還有一個很【綿密】地在講這件事情的是<齊物論>,那<齊物論>是《莊子》的第二篇。《莊子》的第一篇<逍遙遊>等於只是開場白而已,並沒有什麼修鍊法,只是哲學性的介紹。所以基本功是集中在<齊物論>的。    <齊物論>跟<漁父>篇不先練成,人不可能讓自己的心好起來。    那麼<齊物論>是主打什麼?它是宗旨是:人要好起來,一定要消滅自己所有的辯論心,因為如果你不消滅自己的辯論心的話,你一想要好起來,就會用代償的方法來加強你負面的能量,這樣子人是沒有辦法好起來的。    至於說<漁父>篇的話呢,是專門直接在講這個【代償反應】。    你有沒有想到過道家的那個象徵物哦,常常是一個【一陰一陽】相抱在一起的畫面,對不對?那麼,道家的修鍊法,它的最基本的部分,就是要消滅你所有的自我辯論,讓你活在【你能用愛去擁抱你的黑暗面、人格上的分裂都統合起來了】的狀態,這個時候,才能夠修道。    簡單的來講:道家的人認為,人有辦法修道的品質叫作【真】。那如果我要用<漁父>篇的定義來講什麼叫作【真】的話:一個人沒有代償反應的時候叫作真。    而,活在代償反應裡面的分裂人呢?《莊子》叫他什麼人啊?像孔子那麼好的人,《莊子》叫他什麼人?(同學:「魔……」)啊,不是啦,《莊子》裡頭沒有魔這個字啦。    《莊子》叫孔子【偽人】,虛偽的偽哦。就是:你做什麼事情,不管你自己本人覺得再真心,結果都變成在耍假的一個人。——簡單來說,,就是他的一切,都被代償反應所主導,他一想向善,結果就加強到邪惡那一方的能量——《莊子》稱孔子為【偽人】哦。【真人】跟【偽人】的分界點在這個地方哦……這個地方呢……    我要問同學的意見,看先順哪一條支線講下去?因為這兩個主題都很難講……已經到我表現力的極限了。    第一個主題,是這樣子講:我要講的第一件事情是,處於【偽人】狀態【最輕的癥狀】的人,偽人狀態最輕的是【躁鬱症】和【救世主情結】,這個你們聽起來,應該已經覺得很嚴重了吧?    這是最輕的!    這樣的人,如果得了重大絕症,《傷寒論》幫得了你。    然後呢,偽人狀態的躁鬱症和救世主情結,要再進一步惡化的時候,這個轉折點,我覺得可以稱之為【緊張兮兮的心理醫生】——我待會會再解釋。    然後,再進一步,會形成一種東西叫【修道病】。    修道病是一種非常恐怖的心理狀態,進入了修道病的狀態,基本上這個人的大腸癌就救不了,死定了。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台灣人最近這些年,大腸癌發病率節節攀升,對不對?那,最會得大腸癌的是什麼人?修道人。    像我爸爸,他做西醫的,就覺得好奇怪,他說:「大腸癌不是吃多了油炸上火的會得的病嗎?為什麼現在得大腸癌的,都是吃素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厥陰病的末期癥狀,為什麼會密集地發生在那些好像很追求心靈修養的人身上?這是在處理疾病個案的時候,必須要面對的事情。    因為,如果你已經不幸淪落到修道病的狀態,那《傷寒論》對你就沒有用了,幫不到你。因為你心理層面的那個吸力太強了,好像練了什麼邪派吸星大法。《傷寒論》什麼桂枝、芍藥、麻黃、附子的拉力哦,拔不出來你吸進去的東西。    當然,還有一個另外更糟的狀態:心理變態的狀態。但,心理變態的人,不見得會生病,所以那沒有關係啦。    這個【喜怒哀樂】、【慮嘆變態】、【姚逸啟態】,這是<齊物論>裡面的東西,我也不細講。莊子他把人【辯論心】的惡化發展,分成三個階段。    這是我這堂課的第一個主軸:    喜怒哀樂(躁鬱症,救世主情結)    過渡階段(緊張兮兮的心理醫生)    慮嘆變態(修道病)    姚逸啟態(心理變態,「我沒有這個意思」,心死)    第二個主軸呢,是:    我們有沒有辦法消去自己的代償反應呢?    道家所教導的【你要學會擁抱自己的黑暗面】這句話,聽起來很【文藝】哦?有沒有什麼實際的做法啊?什麼叫作【擁抱自己的黑暗面】?什麼叫作【正面地去面對自己的影子】?    那個一陰一陽的畫面要能夠融合,這兩個相對的兩極、分裂的自我,融合成同一個自我的時候,人才能夠變成【真】的人,一個對自己誠實的人;然後,才能夠修道。    現在我問丁助教好了?——因為你的直覺通常比較准——我要先講「如何擁抱自己的黑暗面」,還是先講「惡化的故事」?……先講惡化的故事哦?好,我們現在講惡化的故事,再來回頭講怎麼擁抱自己的黑暗面哦。    我們上一堂課有講到,當我們對自己有一些不滿意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這個自我辯論的結構,形成救世主情結、也可能形成躁鬱症。    那救世主情結跟躁鬱症,何者嚴重?不一定。    因為,救世主情結是如果你意識到的話,你會改得了;躁鬱症比較難改。可是,救世主情結比較刁滑,躁鬱症比較單純……所以是各有優劣啦。    那麼,救世主情結的人,我們上次也講到:因為他一開始他在生命的設定上,有一種【我不夠好,所以我必須要做一點什麼事來贖罪】的觀念。在這樣一種觀念的驅使下,當他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很容易傾向於奮不顧身地去幫別人。    一個人如果真的像《莊子》認可的那種真小人的話,你要幫別人以前,一定會先想:「幫他,我開不開心?」如果幫他我不開心,那讓他死好了,至少不要拉我陪葬,對不對?不犯賤、也不努力扮好人,這就是真人嘛,功力尚淺的真人,小真人,俗稱【真小人】。    但是呢,如果你有救世主情結,你就會忍不住地,即使自己有一些還需要做的事情、或能夠讓你人生更快樂的事情,你都先放著不顧,你就是忍不住以幫別人為優先。而當你在幫別人的時候,就會同時同等地增強這兩個(偉大的自己、有罪的自己)信念群,而產生情緒。    人的情緒不見得是憑空而來的,人的情緒是信念造成的。就好比說,有一個人被一個女生騙過,於是就認為「全世界的女人都是母狗」,他抱著這樣的信念,以後他如果再遇到一個女孩子,他就會開始有一點懷疑,有一點不能信賴人家……對不對?那些懷疑、不能信賴的情緒,其實是他的信念造成的、心理創傷造成的。    當然,這個因果關係反過來的情況也是有的。一個人的某種感受、情緒如果太激烈、太持久了,他也會產生用來【合理化】這種感受的信念的。比如說受虐者當久了,反而會認為【自己活該】之類的。    ——當一個人在做救世主的、或說是奮不顧身的助人者的時候,他就會同時增強這兩個面向的信念:    首先是,我在幫你的時候,這個行為會帶給我一種感覺,這第一個感覺就是上堂課有講過的:「我不需要,而你需要」,所以【我是優越的】,這樣聽得懂吧?就是這個時間、這個力氣,我花在你身上,是因為你需要而我不需要,所以我比較優越,對不對?我是一個施捨者。所以他就會有一種優越的感覺,可以得到自我滿足。    可是呢,因為他把寶貴的時間花在別人身上了,所以他又會有另一種感覺是【你值得,我不值得】,所以也會有【我好賤】的感情。長年地以自我優越跟自我卑賤的感情互相代償、互相加強:    當他覺得優越了,就又覺得有罪惡感,不能那麼狂傲;趕快去多多助人,來讓自己覺得【我果然是個好人】,讓自己安心;可是助人助多了,又覺得【都在為別人活】,又感到不甘心,所以要【瞧不起】被他幫助的人一下,舔一下【優越感】這顆糖果,來讓自我感覺變良好一點。這稱之為救世主情結。這是一個路數。    然後,講到躁鬱症:躁鬱症的人也常常是一開始,因為他所接收到的道德觀念,而在自我批判之下,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差勁的人。他覺得自己是很差勁的人之後,就會努力地想表現得讓別人說他好、說他優秀,藉此說服自己覺得自己是很好的。    所以救世主情結是這兩個信念群同時增幅:我又偉大、我又可憐,悲涼跟偉大同時並存。    而躁鬱症,是擺盪型的:有的時候覺得自己就是最厲害的人,有的時候覺得【我真爛、我去死了算了】,兩者交互出現,這是躁鬱症。    這兩坨信念群的結構,在救世主情結的人,是形成兩條蛇互相咬住對方尾巴的圈圈狀,一加進能量就一整個圈圈都同時產生情緒。而在躁鬱症的患者,則像是兩個小孩子在打架:你偷踢我一腳、我就再貓你一拳……    救世主情結的【難】哦,是因為他在感受上,【我優越】的爽感,跟【我低賤】的悲感,剛好常常是正負中和的,所以他本人不見得會很清楚地感覺到自己【其實內在有兩種不同的情緒】,他可能會自以為是平靜有;雖然是帶有高度摩擦、緊張和壓力的平靜(其實這樣也就是不平靜啦)。救世主情結的難,是在這個地方。    那躁鬱症的難呢,是什麼地方?是他上癮於這一塊(偉大的自我),什麼叫作上癮?他停不下來。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躁鬱症患者,我跟他講說:「你不要事事都那樣表現得好像樂於助人,力求優秀,想要別人誇獎你好不好?」他就是像沒聽見一樣,不吃我這一套。    如果我把那個人的精神結構,借來【上身】一下哦?好,如果我現在是個躁鬱症的患者,那當然,躁鬱症患者常常會陷入低潮,在家裡面偷偷哭啦,這個不要表演啦。……如果今天我譚某人是個躁鬱症患者,我走到藥房,看到一個歐巴桑在買葯:「老闆,抓給我一帖四物湯,我要調血。」如果我是個躁鬱症患者,我會怎麼樣?我會馬上衝過去:「哎呀,阿姨啊,你的身體啊,不一定適合吃四物湯的哦,我跟你講,你的脈我把一下……哎喲,你體質底子很虛寒哦!而且你嘴唇很乾。所以我跟你講,你這個是要吃溫經湯啦,不是要吃四物湯。」……吧啦吧啦,講一大堆。「老闆老闆!四物湯不要抓了,幫阿姨抓溫經湯。」——就是這種人。    而,他【要求】的是什麼呢?他就在等那個阿姨說一句:「年輕人啊,你這麼年輕就懂這麼多,簡直是青年才俊啊。」哇,好爽!對不對?他在索求的是這個東西。    那你說,上癮於這種歡喜感的人,他戒得了嗎?他聽到了,就滿意地回家了嗎?我跟你講,不會。這個躁鬱症的患者——在這裡,就由我扮演啦——他不會甘心就只爽那麼一次啦,他要爽兩次啦。他就會說:「哎喲,阿姨哦,我不是年輕人了啦,我今年都已經四十三歲了。」然後那個阿姨就會說:「哎喲,四十三歲皮膚還那麼好哦,真是活神仙啊!」啊!爆爽!    一個躁鬱症的患者,就是這樣子在過日子的哦。他如果聽到同事說要買電視機,他就會衝過去講說:「我跟你講,電視一定要買SONY的,因為SONY的那個什麼最好,你記得不要買日本原廠,要買馬來西亞廠的,其實他的製造是一樣好哦,可是這樣子可以省多少錢……」這樣子,霹靂吧啦的又講了一大堆。他隨時都要做一些表現,想讓人家覺得【他是很好的】;他要那個【爽】。而這個爽,你說他戒得掉嗎?我跟你講,有躁鬱症的人,我看他,都覺得:他戒不掉。    所以這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而且最要命的是,他在那邊高興的時候,他不知道這個高興會害了他。    什麼叫作【害了他】?你說:「我表現得好,我幫人,人家誇獎我,這件事情對身體有害嗎?」    我跟你講:有害的。    為什麼?因為你想想看:如果是我一個會中醫的人,我要幫人家開一個藥方,你不拿個三千五千塊的紅包來,我幹嘛開給你?我有能力,就要拿到應得的報酬,不是這樣子免費大放送的啊。當我這樣免費大放送我的聰明才智,難道不會加強【我在犯賤】的信念嗎?當然會啊。    所以我常常說,躁鬱症是小癟三得的病,憂鬱症是社會精英份子得的病,病理結構不一樣。一個躁鬱症的人,多半總是小癟三,因為在社會結構裡面,他無能往上爬。    因為。我如果沒有躁鬱症,我就會知道:「我是有價值的,我的聰明才智是可以拿來換鈔票的。」我鈔票有賺到,我的社會地位多多少少就往上爬了嘛,對不對?所以,你如果一直維持在躁鬱癥狀態的話,你其實就會一直免費大放送你的東西,到最後就會淪落到,好像《甄嬛傳》裡面,那個什麼安陵容最後死前的那句話:「我的一生,就是不值得。」對不對?很憂鬱啊。所以,他在製造那個高興的時候,在結構上他其實同時也在製造那個憂鬱,跑題高興的爽感是當下享受到,憂鬱的悲感是拖過隔夜才慢慢從人生之中顯現出來。    可是你說,躁鬱症的人啊,他的躁鬱人生,能夠活得如此順遂嗎?他隨便在一家藥局找一個阿姨搭訕,人家就一定誇他「青年才俊」嗎?那可不一定啊,人家覺得「這個怪人好討厭」的也會有。他不一定能要得到他想要的。    當他要不到的時候,該怎麼辦?他有這個毒癮,可是他不是這麼容易令每個人都吃他這一套,對不對?因為人家會覺得很煩哦,每天在管「你家電視要買哪個牌子」,很討人厭,所以別人到最後也是懶得誇獎他,是不是?    可是他這個心理的毒癮沒有戒啊,這個時候,講一個有一點「宗教性」的字眼哦:    我的毒癮,如果我每天需要一小瓶毒藥的量,這個時候我會想辦法跟人家處來處去、跟阿姨搭訕什麼的,去製造那個快感,對不對?這樣子跟人家互動去製造快感,我們姑且說他是「犯錯」好了。    可是,如果你的毒品需求量太大的時候呢……其實人的頭腦很刁鑽,他就會去找一個方法,讓他可以天天都享受到這個毒癮,但是他不用去外求。你想想看哦,如果三五天需要一本筆記本,我到外面去買一本筆記本就好;但如果我一天就需要兩百本筆記本的話,我最好開一間工廠自己印算了,對不對?所以,當他的需求量大到這種程度的時候,乾脆開一間工廠自己製造了,這個時候,他就從「犯錯」的等級,【升等】到造業的等級——造出一個企業了。他生產我執的速度啊,如同造出一個企業了。那個饑渴,就像玩毒品的人,吸了什麼搖頭丸、安非他命還不滿足,就要去吸海洛英了……他那毒癮是節節高升的。    所以當一個躁鬱症的患者,需要【行業】的時候,他就進入下一個階段了:我能夠一次得到五十倍的快感,而且,我不需要到外面去買!這樣的好事,人要怎麼達成?各位觀眾,方法就是!——去很用力地追求心靈上的修養跟道德的完美。    這樣,他每次打開電視,看到比如說「小孩打媽媽」之類的社會新聞,他就可以對著那則新聞,語重心長、悲天憫人地感嘆啦:「可憐世上芸芸眾生,沉淪業海,不知醒悟……可悲!」哈啊~!這個爽度的檔次,比什麼路邊的阿姨說你「青年才俊」美好太多了!你懂嗎?那個爽度是不同次元的哦!完全超然於芸芸眾生之上的一種優越感!大神級的啦!    這就是躁鬱症的患者進階到【修道病】了:他沒有發現,他修道,是為了求取這個藐視眾生、「同情」眾生的快感,所以就努力修道。    這多可怕!你看看我們台灣人,一修道就得大腸癌,這沒得救的,《傷寒論》幫不了的。    還有,就是對著電視批評政治:「這個總統真不會做事,笨蛋一個!」講得很爽,天天很爽,爽到後來就得大腸癌了。這樣死的人也很多哦。    所以我們一定要很小心,不要讓自己陷入修道病的狀態,因為陷入這種狀態,中醫就沒有用了,什麼葯都沒有辦法。    而且,這種代償反應的迴圈哦,躁鬱症、救世主情結都是隨便舉一例而已,花樣還很多啦。    在躁鬱症患者,要變成修道病的中間啊,還有一個分支,在這個位置,叫作【緊張兮兮的心理醫生】:    我們台灣很多人哦,又抗靈修又抗心理咨商。我呀,有一個朋友,在某某社區大學教書,那這個某某社大,剛好很多老師都是做心理咨商的:等於是一個以心理咨商結構為主軸的社大。有一次這個社區大學辦個什麼活動,那個朋友去參加了,他回來就跟我講說:「哎呀,我真是受不了這些做心理咨商、又抗靈修的人。這些人,每個人都是緊張兮兮的controlfreak(控制狂)!」這是什麼意思呢?    真的沒什麼代償迴圈的心理醫生,就是:「哦,你來啦?說說你的痛苦。……好,時間到了。一個小時咨商費四千塊。謝謝惠顧。」即使你有再多的問題、痛苦,只要你沒交診費,他看到了也當沒看到,在日常生活中不會跟你談這些。如果心理醫生是這樣子的話,就還沒有很惡化啦。    怕的是哦,自以為很追求心理健康、那種很喜歡給人做心理咨商、只要一看到你心情不好,就情不自禁地、完全無法容忍似的,一定要拉你坐下來好好傾心長談,非要把你談到什麼情緒都冰消雪融、一點負面渣滓都沒有了,才敢把你放回家的那種人。    這種人代償反應的點在哪裡?他對於身邊的人的任何負面情緒,都是高度過敏的。這樣講聽得懂嗎?就是他身邊一有人在難過,他就覺得「不得了!放射性毒物外泄!你這個憤怒,一定要處理!」這樣子,對任何人的負面能量,非常地過敏,這不是又陷入了代償反應嗎?因為你怕死了這個東西,所以你非得要戰贏、殺滅這個東西不可——雖然他通常是用很溫情牌的戰法。    像我的話,也常常得罪我的助教啦,我一得罪瑩瑩,常常她看我一個禮拜都是用瞪的。但是呢,我就覺得:「那……就,隨你瞪吧。」就瞪嘛,等你氣消了就算了。我生氣是我的事,你生氣是你的事,各安其分,誰也不用勒索誰。——我是這樣子的態度。    可是今天如果是一個緊張兮兮的心理醫生——我再抓一隻來上身哦——我一看到瑩瑩神色不對的時候,就會說:「瑩瑩~?你怎麼啦蛤啊~?你有什麼樣的感受?要不要,說出來,給東方叔叔聽聽咦尹呀啊~?(音調高四度)」於是,她就開始抱怨啦,然後我就用充滿同情心的眼神,覺悟款款地望著她,給她足夠的精神支持,頻頻點頭,聽她吐他媽的一兩個鐘頭苦水……最後說:「瑩瑩,你要相信,你,其實(在此又高八度)……是很好的。」——像這樣子哦。    這樣緊張兮兮的心理醫師人格哦,這樣子搞來搞去,他周遭的人,會被他豢養成一個什麼模樣啊?——他身邊的那些人,會漸漸了解一件事:「只要動負面情緒,我就會得到你的大關心,你就會把一切事情丟下來關愛我,所以,我要多多動負面情緒啊!」對不對?因為動負面情緒,就可以得到你的關心啊,所以,他雖自以為他在幫人家【化解】負面情緒,實際上,他是在【挑逗】別人多多發出負面情緒。    這種【緊張兮兮的心理醫生】的代償反應模式,他以為他是在幫助人好起來,其實是在引誘人壞下去。所以《莊子》說這叫【耍】,這叫【偽人】。    這種偽人,如果要更理解他的基礎設定,看一下他的幼蟲往往就會很明白了。「緊張兮兮的心理醫生」的幼蟲是什麼啊?是一個【看別人臉色委委屈屈在過活的人】。他的救世熱情,是從他的【委屈可憐】直接代償出來的。    故事情節的發展順序是:一開始,他一天到晚都在遷就別人的感覺,覺得自己好犧牲、好低賤;然後,他就蛻變了,換了一個外表,以【拯救者】的姿態重新出發,以【讓自己感覺比較好】的高狀態去……繼續作他人情緒的奴隸!——這不是兜了好大一圈在耍自己嗎?    之前我有講到,我們一定要知道一件事:負面的信念,一定不能用辯論法去增幅它。    聽得懂嗎?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我譚某人,我姓譚,那我的【信念】就是【我姓譚】嘛,對不對?我【相信】我姓譚。如果今天我要認為【我姓譚】是一個負面的信念,我要用正面思考,讓自己相信【我姓王】,那我就每天要睡覺的時候說:「哎呀,頭放鬆、腳放鬆,全身都放鬆,潛意識啊潛意識,請聽我的細訴……我,姓王。」那要哪一天你會覺得【我姓王】?你那個姓譚的信念一定會卯起來爆吼:「Bullshit!」的啦,對不對?一個姓譚姓王都如此了,其他那些更糾結的正面負面信念,能打嗎?是不是?所以耶穌基督有一句話很好:「Resistnotevil.」(不要抵抗邪惡),因為你跟它打辯論戰,後果是很可怕的,愈打它就愈強。要【愛你的敵人】,擁抱自己的黑暗面。    可是,信念這個東西,有沒有修改的餘地?有哦!但不是辯論。比如說有一天我媽來對我說:「啊,不好意思啊,其實你是我跟那個周叔叔私生的孩子!」那我就:「哦哦,原來我姓周!」信念就改了,對不對?重要事實嵌入就可以改變了。小時候相信有聖誕老人,長大發現禮物是爸媽偷塞進襪子的,就不再相信了,信念是可以改變的。    但是,用辯論法是不行的哦,而且這種辯論就是會大大地傷一個人的自律神經,會造成免疫力的大幅低落。所以愈是努力行善積德的人啊,往往就是身體壞得愈凶的人。如果你是基於代償反應而這麼做,那你就完了,這就是修道病。    當然,救世主情結的人,可不可以直接跳到修道病?可以哦。他幫助一個人幫助了很多很多次,卻發現那個人卻沒有好起來的時候,他就會開始有一種憤怒:「你辜負我!」人在說人家在辜負自己的時候,是很爽的哦,因為很高高在上,好像【我是救世主,你是爛人】,這也可以得到他要的快感。也就是說,救世主情結如果很憤怒地感到:「這個人辜負了我、那個人也辜負了我……」這樣子愈想愈傲,久了的話,也會變成修道病,他也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了。    人要助人,比較好的情況是:我過得很幸福,如果你對我的幸福有興趣,我可以分享給你聽,我是為什麼很幸福。這是一種健康的分享。《莊子》裡面有一句話【利澤施於萬世,不為愛人】:你做你喜歡做的事,把你的快樂分享給別人,這樣子也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可是重要的是,你做這件事情很快樂,不是為了別人。    或者,這話也可以反過來說:    真正的【助人】是什麼?不就是要讓別人變成一個比較好的人嗎?別人變成了一個比較好的人,具體的內容是什麼?以結果論,不就是【他】會變成【對你比較善待】嗎?    也就是說,如果一些本來不太好、不太善的人,跟你相處的時候,居然能變成對你不虐不欺,厚厚道道地對待你,這才是【你有幫助他好起來】的證據啊——代表你的確有拉出他埋沒在內心深處的上帝、佛心。——這邏輯聽起來會不會很詭異?但,這就是《莊子》第七篇<應帝王>講的道家超理性思考的結論,道家的【助人心法】。    從前,我就是沒領悟這一層道理,才會對我的助教又督又電又勸又罵的,結果,我累壞了,助教也沒好起來!但是,我這三年啊,真是在過好日子!我的助教都變得能幹的不得了,對我也好得不得了,一個班他們照顧得好好的,幾乎沒有一件事需要我操心。那這三年,我是怎麼訓練助教的?就是耍無賴、耍無能啊。我什麼都不會,只好什麼都會啦。所謂【授權】,就是要讓員工真的覺得:「公司若倒了,果真就是被我搞倒的!」身為老闆,這件事一定得有覺悟要真戲真作到底,稍微假一點點,都會被員工嗅出老鼠味,而把責任推回老闆頭上。    怎麼會是你去犯賤、拚命對一些人好,讓他們吃飽了就過河拆橋?這叫【你在婊他(婊:動詞,坑陷他人於不義)】耶!如果你是用助人去把周遭的人都劣化成吸血鬼,一群一群的撲上來,吸你的血、吸你的愛,忘恩負義、不知回報……你到底是在幫他還是在害他?你這個人,到底是聖人還是大魔王?    像我最近遇到一個人,特地找上我,想要我幫他看病,糾纏了頗一會兒,最後,我說了一句很【欠揍】的話,拒絕了。我說的是:「可是……幫你看病,我不會活得比較開心呀……」助人的第一關是【讓自己被善待】!我這個人對工作的感覺是:教書,我好開心;幫人看病,多半是不開心。我自己都被搞得不肝硬變,成為被人欺負到的受害者了,還要說【我在救助你、渡化你】,不是很荒唐嗎?    【拯救者】在不知不覺之間,成了【受害者的受害者】這件事情,《莊子》在第四篇<人間世>為它發明了一句今天大家都還會講的成語:【螳臂擋車】——你以為自己好厲害,結果被車壓死。    在我的《莊子》課堂,最容易聽學生說起的矛盾故事(paradox),就是有人明明是處在被先生、被太太、被父母欺負的狀態,他還在想:「我要怎麼做,才能幫他、救他、渡他?」真荒唐!    所以,同樣是助人的活動,也有可能是病態心理結構形成的。    你看哦,人在助人的時候,是【我在幫助你】對不對?這就會有一種自我良好的感覺,是【我比你優越】;這件事情是【你需要、我不需要】,所以才是我在幫助你嘛。    所以,【我比你優越】信念會被加強一次。    可是,在我幫助你的時候呢,【我比你低賤】的信念也會被加強一次哦:    因為,我這個寶貴的時間,如果拿去吃飽看電影,我可以很快樂,我偏偏要拿來奉陪你、陪你講話、陪你聽你的心事、聽你訴苦,把我的時間糟蹋在你身上……這不是就變成【你值得、我不值得】了嗎?也就是【我比你低賤】的信念,對不對?【助人】這個行為,也可能會強化【我很低賤】的感受。    所以,【我優越】跟【我低賤】的信念,結合在一起引發的行為模式,有好幾種路數。其中一個路數,心理學叫作救世主情結(Messiahtrap)。    那另外一個引發的路數是什麼?躁鬱症。他的正負信念結構拚命地在對打:    躁鬱症的患者很妙。他其實基本的【我有罪】的負面信念就一直在那邊,可是他會很努力地表現得很好,然後露出一種【希望你為他鼓掌】的表情。所以躁鬱症的患者,當他努力把這個【我很偉大】的信念經營起來,他會覺得【我就是世界之王】,可是他這一頭的信念經營起來的時候,他這個辯論的動力也會加強另一頭的負面信念,他很快又陷入沮喪,會說【我這種爛人不如死了算了】——這樣的一個結構。    所以我一點都不造成躁鬱症患者吃藥治療,因為這完全是一個純形而上的意識形態問題,並不是物質肉體化學失調的病。這個不需要用藥物的,藥物只是用類似吸毒的人用來【high】的那種化學成分,來硬吊住你、不許你【郁】,但【躁】的那一頭,【努力經營一個偉大的自己】的種種行為,那個人還是天天都在做得很勤,在強化他的病根。這個樣子,躁鬱症怎麼會好?躁鬱症要醫好,方法一點兒都不複雜,可是,患者都不肯做,就是:你強迫自己【在行為上】不可以再經營偉大的自己,事情就結束了。    什麼意思?就是:「我低賤我就是低賤,我壞我就壞,我沒道德我就沒道德。」這樣,就結束了。擁抱自己的黑暗面,這件事情就結束了。    會不會還是聽不懂?    對不起,瑩瑩,你又要中槍了是不是?我又要講你那個【我是一個淫蕩的女人】的故事……(瑩瑩:「沒那麼快,不是這裡吧?時間不夠,快下課了。」)就是,瑩瑩啊,當年她上個男朋友跟她分手的時候,我就跟瑩瑩說:    「你不如趁這個機會,多去跟你的一些要好的男生朋友發生一些肉體關係好了,因為女生要吃飽了才不會發花痴,發花痴看男人的眼睛是瞎的,會遇到壞男人。」    瑩瑩就說:「叔~叔~啊!你這個樣子講,會讓我覺得,我是一個淫蕩的女人耶。」    我說:「如果你之前的男朋友,就沒有把你餵飽,你現在性方面是饑渴著的,然後你就憋著,繼續饑渴著,這樣你就會覺得自己不淫蕩了嗎?所以,你做或不做,你總是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淫蕩的女人。你這個自我感覺不良好,反正也沒得醫了。你只可以選擇:你要做一個吃飽的淫蕩的女人,還是做一個吃不飽的淫蕩的女人!」    對不對?自我感覺不良好這個東西,你永遠不要跟它打辯論戰,就放在那邊,它也就沒能量了。你就可以想說:既然無論如何都救不了,也就可以不用救了;怎麼修都還是壞的機器,就不必修理了啊。    於是,你就會開始有一個心的餘地去想說:誒?我到底要做什麼會開心?——我是一個很差勁的人,但我也可以逛百貨公司買衣服買得很開心、我也可以布置一個房間布置得很開心。    你再也不為自我感覺良好、不良好頭痛的時候,你就會開始學會開心了。而這個東西,才是人身心健康的一個很重要的秘訣。    
推薦閱讀:

莊子思想的評價 陳鼓應
莊子:繕性第十六
讀《莊子》得禪意
你懂得道嗎?莊子說

TAG:基本功 | 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