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安民間酒規與酒令
在安徽,宴會多用「八仙桌」。每方兩席位,以大門方向為準,左上方為首席,右上方為二席,左下方為三席,右下方為四席,上座為五席、六席,下席為主人或受主人委託執酒壺者的坐席。客人入座時,一般都互讓座位,尊者、長者坐首席。皖西舒城一帶的坐法又有所不同:長者坐上沿,又稱「上橫」,尊者坐一席(左)、二席(右),晚輩、年輕人和主人坐下沿,又稱「下橫」。以桌縫定席位,以中堂(畫)分上下沿,使用方桌,八人吃飯各方兩人;十人吃飯上下三人,另左右兩人;六人吃飯上下三人,另左右三人。六人入座時,忌諱一對一,二對二,俗稱是「烏龜席」。安慶地區宴席分朝席和鄉席,區內大部分行鄉席,即以方桌的東北座位為首席,西北方為二席,東南方為壺口席(列為第三)。壺口席是席上的「權威人士」,最有發言權,酒司令敬酒和議定喝酒的規則,都請他定奪安排。
安徽各地的宴席,敬酒有一定的禮俗。第一道菜上桌後,「酒司令」(即執酒壺者)開始敬酒。斟酒人要起立按座次倒酒,主人伸筷子請客人用菜,然後舉杯請客人飲酒。菜上兩道,酒過三巡,主人或酒司令就開始敬酒。敬酒有兩種方式:一是普遍敬酒,叫「滿堂紅」,每人都得喝一兩杯;另一種是重點敬酒,多敬酒量大的和主客。有時還猜拳,輸了就罰酒。因酒司令有斟酒權,可決定斟酒的「深淺」。常俗是誰任酒司令,就得先飲三盅。被邀請的客人或陪客,如在開宴後才到,就得罰酒三杯。皖南地區的酒席比較文明,客人能喝多少就喝多少,不強求。其他地區則不然,尤其是皖北地區,除非是一開席就滴酒不沾,否則就得喝。皖北地區一般是酒過三巡,就相互敬酒,敬酒人與受敬者同時乾杯。所敬之酒,必須喝乾。喝完酒,還要求把酒盅口朝下,看有無殘酒滴下來,有「滴酒罰三杯」的規矩。
太和縣一帶,酒席上相互敬酒,謂之為「打乒乓球」。懷遠縣喝酒,不僅有敬酒規,還有「隨敬」俗。一人向某客人敬酒,其他想敬酒者表示「隨敬」,就一起將斟滿白酒的杯子,捧至受敬人面前,往往受敬人面前擺有五六隻酒盅;也有一個人將鄰座的酒盅拿來,由他一一斟滿,敬給一位客人,謂之為「放排」。敬一盅稱「一心一意」,敬兩盅稱「雙福吉祥」,敬四盅稱「事事如意」,敬六盅稱「六六大順」。一般忌諱敬單數,但也有一隻手端起五盅酒敬人的,稱之為「五子登科」。皖北地區「飲酒以誠為禮」,認為誠心待客,必須讓客人「喝好」,即將客人或其中幾位喝醉。在敬酒的同時還敬菜。主人分別給客人夾菜,如上整雞時,就將雞腿撕下分別放到一、二席位的客人碗中,其他客人則揀送雞胸脯、雞翅膀等。宴席的名稱很多,酒是必備品,有「無酒不成席」之說。逢傳統節日,家家戶戶要辦家宴,俗稱「喝團圓酒」。喝酒時,先敬天地、祖宗,再敬宴中的長輩,然後才能自飲。家主給天地祖宗敬酒,得畢恭畢敬,然後雙手捧盅,將酒灑在地上。晚輩給長輩敬酒,也得起身站立,雙於捧敬,長輩伸手接酒說「坐下」時才能坐下。平輩敬酒,一般不站立,但得雙手遞過。長輩給晚輩酒,則不站立,也不用雙手捧,只用手遞過即可。
淮安以北,酒規甚多。賓主入席要先飲「入席酒」,即集體先飲兩杯,有的地方三杯或四杯。晚輩、下級向長輩、上級敬酒,一般要敬兩杯。初次相會飲相識酒,亦為兩杯。碰杯必須喝盡,第一次碰杯還不止飲一杯,或「雙杯」、「三杯」等。除此,還有「遲到三杯酒」、「摸壺三杯酒」、「站立喝酒不算數」、「滴酒罰三杯」、「酒無二瀉」(斟酒時一次斟滿,未斟滿不得再斟)等酒規。海州俗,喝酒要喝「雙杯」,意為「元寶一對」,單杯如同單腿走路,犯忌;壺內的酒不能倒光,要「留底子」,寓意壺中酒不斷;壺內沒有酒,不能說「光了」、「完了」,而要說「滿了」。
只要有兩人以上在一起喝酒,誰都願意讓別人多喝些酒,想出多種招數來勸酒。勸酒是尊敬、友誼、好客、禮貌行為,俗有「勸酒無惡意」、「寧學勸酒意,莫效下棋心」、「賭博賭薄,酒後酒厚」之謠,認為勸酒能加深人的感情。飲酒豪爽,仰脖就干,往往受人尊敬。雖力不能勝,卻不惜一醉者,視為「夠朋友」或「夠意思」。有的人酒量小,經不住勸,便生出許多法兒,吐酒、潑酒、摻水,以求少喝,但一經被發覺,往往被罰酒,還被視為酒德低劣。多人同桌飲酒,往往有一人被不約而同地作為重點勸酒對象,此人便難逃一醉。實在招架不住的人可以「告罪」,即將酒杯口朝下放置,人們便不再強勸。但此舉既有失面子,也被別人稱為「不夠朋友」或「不夠意思」,故人們寧願喝醉不願「告罪」。
轉載註明:華夏藏酒網(www.hxc9.com)
推薦閱讀:
※徽州人的鄉愁記憶中,總少不了這條「臭名昭著」的臭鱖魚
※安徽相法江湖絕學過三關之兄弟關
※【精闢好文 - 誰人背後無人說,那個人前不說人】
※皖南醫學院與蚌埠醫學院哪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