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本田做了一個世界最牛X的碰撞測試?(轉載)

  廣本舉行的「車對車15度小重疊率高速碰撞試驗」已於上周五成功結束。關於這個碰撞試驗的過程和內容,我們拍了一個片子,不久就會和大家見面。因此,具體內容我就不再這裡重複說。  如果大家現在想了解詳情,可以看本田發布的新聞稿(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裡頭對本次試驗也交待得比較清楚。只是光看官方稿肯定是不夠「過癮」的,因為新聞稿不能把競品擺上台來比較,而安全性這個東西,只有比較才有可看性。  因此,我還是忍不住寫一篇我想說的話。  本田車安全嗎?日系車安全嗎?這個問題已是「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難於回答。說人話:很多人認為日系車不安全。本田也是日系,也是被長久以來被傳說不安全的品牌。你要買本田?可靠,省油,就是不安全……哪個本田車主沒聽過別人這麼說呢。  然而一個事實是,本田在世界各國安全碰撞測試中總是拿高分。不僅在中國C-NCAP接連拿到最高分,就是在更嚴格的美、日碰撞測試中,本田也是高分常客。2012年北美IIHS推出的、被公認全球最難的25%偏置碰撞,本田的謳歌、雅閣、奧德賽、思域都取得了同級最佳成績。  即便這樣,依然有許多國人不相信本田的安全性是「真的好」。在安全的問題上,本田早已習慣了「啞巴吃黃連」;準確地說,是本田在全世界的安全性都得到承認,唯有在中國面對如此難題——他們最早提出的「吸能」被理解為車太軟;「為了所有人的安全」被理解為撞車時犧牲自己來保護別人;碰撞測試成績好,被人說「應試教育」,不能代表真實情況;甚至在國外測試成績備受好評,還有人會說國產本田質量和國外肯定不一樣……  我看到過去多年來,廣本是最積極推動汽車安全傳播的,他們甚至贊助了我們策劃的「高級主動安全駕駛教程」。但是就這些動作,竟然還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解讀為「越解釋越掩飾」,「缺什麼弘揚什麼」。  到底有沒有一個辦法,讓本田可以給自己的安全性正名?我相信本田(尤其是他們的中方合作夥伴,又以更早進入中國的廣汽本田為代表)一直都在找這樣的方法。  這回的15度角25%偏置高速對撞試驗,其實但凡是業內人士——尤其是汽車安全設計碰撞領域的專業人士,都知道是一道「世界性高難度考題」。簡單來說,這是一個前所未見、非常牛X的測試。基於本田要公開做這個測試,所以也可以說,本田要來一個非常高難度的「表演」。這樣表演,很大程度上是要給自己的安全性正名。  然而這個「表演」的驅動者,其實並非本田一家。測試期間正值世界NCAP大會在天津舉行,來自全球各NCAP組織的高層都來參會,包括世界NCAP主席Max Mosley莫斯利(熟悉F1的車迷應該知道他是誰——前國際汽聯主席,卸任後履新這個職位)。中國技術研究中心為來賓們安排「上演」的這個碰撞試驗,得到了全世界NCAP來賓的稱道。世界NCAP主席說,他們見過無數NCAP試驗,但今天這個試驗在全世界都是難得一見的,具有很大意義。  

  為什麼少見,為什麼沒人做?一是這個試驗的操作難度很大,對實驗室設備條件、試驗人員的執行能力,要求都很高。就連北美IIHS,現在也做不到這個測試,因為它們的實驗室設施還只能做沒有夾角的直線碰撞試驗。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夠先進,人員水平也夠專業,敢公開做這個試驗,是對自己專業能力極好的展示機會。  第二個原因,是沒車「敢」做。北美IIHS突襲的25%偏置碰撞,撞的是水泥牆,已經放倒一大片廠商,包括賓士、奧迪、雷克薩斯、豐田、福特都「染指」到了「Poor」成績。第一期碰撞,只有謳歌和沃爾沃拿到了好評。沃爾沃對安全研發的投入是眾所周知的,他們也一直宣稱自己會做很多與實際情況更接近的碰撞試驗(記憶中全世界第一個可以做車對車多角度碰撞測試的實驗室就是沃爾沃搞的,待確認),所以沃爾沃拿好成績沒人會意外。本田則很少宣揚自己做了多少種碰撞試驗,但實際上他們確實有做,因為來自日方的本田安全技術負責人對這個試驗的流程、標準、數據等都駕輕就熟,他們在日本自己總部就有做過。  我猜測,全球廠商中,自己內部做過類似這種「15度角25%偏置對撞」測試的可能並不多,否則不會有那麼多家在IIHS測試中慘敗。而國內廠商們,更很可能完全沒有做過。  在朋友圈裡我看到一個無法證實的小道消息:中汽研這個公開測試,曾邀請BM品牌和VV品牌參與。BM品牌評估後回絕了,VV品牌則到中汽研實驗室安排了一次非公開測試,當時的速度是40km/h,測試後經評估,決定不公開做。本田也來做了一次摸底測試,用的速度是56km/h,摸底結果是他們決定公開做這個試驗。  整個試驗唯一的「遺憾」,是本田還沒用到北美IIHS的25%偏置碰撞所採用的64km/h速度,而用了低一級別的56km/h。否則這測試就是牛上加牛。當然從展示角度說,既然56km/h已經是全球最牛,再上64km/h對觀眾而言差別意義就不大了(研究價值更大,這留給廠商自己閉門做吧)。  看到這裡肯定有人覺得,這是本田展示自身強項的一個「演出」。一定程度上確實如此。問題是同樣的「演出」,目前別家可能都做不到。測試那天我們就打趣說,本田應該把這事搞成「冰桶挑戰」,自己做完點名對手來做——本田點名大眾做,大眾點名通用做,通用點名豐田做……這當然不可能成事,因為這些對手目前很可能都不敢做(誰家敢做的話,我保證再為他們寫一系列文章)。  拿科學碰撞試驗的成績來說話,本田在車頭小重疊率碰撞的保護技術上,已經佔據世界領先地位。說人話就是:單以車頭碰撞來說,本田可能是目前全世界最安全的品牌(至少適用於在IIHS拿到「Good」的那幾款車)。  抱歉誇得有點直接。但本田目前在被動安全技術領域,就是一個國際認可的優等生——不但「標準題」會做,連從來沒出過的新題也做得好,說明這個學生的基本功就很全面。這樣的優等生,沒有理由吝嗇稱讚。  大家肯定想知道,到底是什麼讓本田表現這麼好呢?  其實本田在25%偏置碰撞中表現優異的關鍵,是一個稱為「ACE」的兼容性車身構造。這個構造不僅和一般車那樣有縱梁,還在前翼子板上方有一組附加梁,包圍車頭的兩角位置。就是這個附梁,在小重疊率的碰撞中起到了抵禦撞擊、吸能、保護乘員艙的作用。其它大部分車這個位置就算有金屬構造,也不是關鍵的車身防碰撞構造,設計和用材跟本田的不一樣。  ACE架構不是在某個部位「加料」那麼簡單,它是一個整體結構理念,只有從零開始設計,才可以實現這樣的架構。本田在2005年首次在新車上運用ACE結構,至今全系所有車上都已經採用。換言之,本田不但開發出技術,而且經多年「潛心」經營,已經完成了這項技術的全系普及和布局。  另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是:本田這樣的優勢能保持多久?  IIHS的25%偏置碰撞始於2012年,至今才兩年。這兩年來,很多廠商面對難看的成績束手無策。因為碰撞安全性主要由車身結構決定,車身結構一旦量產後很難做根本性改進。絕大多數廠商肯定是在2012年IIHS碰撞測試後,才意識到要針對25%偏置碰撞進行優化設計。按一個新車身結構最少3年的開發期來算起碼也要等到在2015年,我們才會看到能在25%碰撞測試中表現優異的新車比較大批地出現。那還只是第一批,廠商還要逐步更新旗下各款產品,這至少又要經歷一個產品周期:4-8年時間。這樣算下來,到業界普遍能在25%偏置碰撞中取得好表現(或者換個角度說:IIHS的測試能比較比較普遍地提高業界安全性),需要等到2016-2018年。也就是說,本田目前已經領先業界2-4年,優勢至少還能保持整整2年。  

  

  兩台對撞後的雅閣,雖然看上去損壞明顯,但實際車內假人各項受傷害指標全是「綠色」,意味著「可以自己下車處理交通事故」。  平心而論,我希望全世界廠商能用最快速度改進產品弱點,提升所有產品的安全性;但又平心而論,我認為像本田這樣有前瞻性理念、並且願意「默默」去投入和應用的廠商,應該獲得回報。就算還不能像在美國那樣奠定「本田最安全」地位,至少能摘去一大片「本田不安全」的黑帽子,都已算得上是修成正果。
推薦閱讀:

新加坡:世界上最富的國家
奇趣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世界三大名刀為何唐刀會落選?
如果人喜歡吃屎,那麼這個世界會發生哪些改變?

TAG:世界 | 測試 | 轉載 | 本田 | 碰撞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