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張冠李戴,將另一條河認作秦淮河
寫南京的散文很多,最著名的應該是朱自清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1923年8月,朱自清和俞平伯來到南京,結伴同遊秦淮河,各自寫下一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兩位著名作家的同名散文,以朱自清的那篇最為著名。
朱自清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很多人都反覆看過,裡面其實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卻不容易看得出來。
朱自清先生。
晚年俞平伯先生。
來看看文中的節選——
秦淮河的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們初上船的時候,天色還未斷黑,那漾漾的柔波是這樣的恬靜,委婉,使我們一面有水闊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著紙醉金迷之境了……
我們已過了利涉橋,望見東關頭了。沿路聽見斷續的歌聲:有從沿河的妓樓飄來的,有從河上船里度來的……從東關頭轉灣,不久就到大中橋……過了大中橋,便到了燈月交輝,笙歌徹夜的秦淮河;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橋外,本來還有一座復成橋,是船夫口中的我們的遊蹤盡處,或也是秦淮河繁華的盡處了。我的腳曾踏過復成橋的脊,在十三四歲的時候。但是兩次游秦淮河,卻都不曾見著復成橋的面;明知總在前途的,卻常覺得有些虛無縹緲似的……
如今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圖片來自網路)
寫這篇名作的時候,朱自清正在溫州,憑藉著記憶,記錄下難忘的那次南京之行。
不過,熟悉南京水道的人會發現,朱自清在這裡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
他說:「大中橋外,本來還有一座復成橋,是船夫口中的我們的遊蹤盡處,或也是秦淮河繁華的盡處了」,意思是:大中橋和復成橋之間也是秦淮河,而且復成橋下的河水,還是秦淮河的盡頭。
事實上,大中橋和復成橋之間的河,並不是秦淮河,而是楊吳城壕。
大中橋和復成橋之間的河其實是楊吳城壕。
平時和朋友們交流時,石頭君發現,很多人都習慣地將南京城內的所有河流,都統稱為「秦淮河」。
和朱自清先生錯認楊吳城壕為秦淮河一樣,這首先是因為秦淮河的名氣太大了,同時也因為南京的水系複雜,要搞清楚身邊的小河,到底叫什麼名字,並不是那麼容易。
先來說說秦淮河,這條南京的母親河。
20世紀初的內秦淮河。
秦淮河全長110多公里,流域面積達到2631公里,她有兩個源頭,一是溧水東廬山的南源溧水河,二是句容寶華山的東源句容河。兩條河流在江寧方山附近匯流,形成秦淮河幹流。
秦淮河流到武定門外,分成兩條。一條沿著南京城牆外,經中華門、水西門、漢西門、清涼門、草場門、定淮門外,由三汊河注入長江,這是外秦淮河。
另一條就是內秦淮河,它先在城外順著城牆向北流,從東水關入城,經利涉橋、文正橋、平江橋、文源橋、文德橋、來燕橋、武定橋、朱雀橋,流到中華門城堡內,在這裡,它和自己的兄弟——外秦淮河,只隔著一個中華門瓮城。
內秦淮河經鎮淮橋向西北方向流去,再經過新橋至上浮橋、陡門橋,過下浮橋,出西水關後與外秦淮河匯合。
武定門是內秦淮和外秦淮的分界點。
也就是說,無論是內秦淮河還是外秦淮河,它們都不會流經大中橋,乃至復成橋。
那麼,朱自清和俞平伯從東關頭轉灣,行駛到大中橋,遙想前面的復成橋,他們又在哪條水道上呢?
這條河名氣相對秦淮河小得多,它叫做「楊吳城壕」。
楊吳城壕水道。
楊吳城壕是五代時楊吳政權統治南京時開挖的護城河。當時楊吳政權將金陵城周長擴大20里,並將城外落馬澗拓寬挖深,接引秦淮河水,作為城壕(護城河)。
如今殘存的楊吳城壕主要是當年的北段,在珠江路承接珍珠河、進香河的來水,在小營附近折向南流,到通濟門附近與內秦淮河相通。
這條楊吳城壕上的橋,主要是太平橋、竺橋、逸仙橋、復成橋、大中橋。
復成橋因為明代「復成倉」坐落在附近而得名;大中橋則因為明末忠臣黃道周再次殉難得名,最初叫大忠橋,後訛為大中橋。
復成橋。
大中橋老照片。
研究地圖可以知道,秦淮河從東水關進入南京城後,就變成了「內秦淮」。內秦淮先在東水關附近與楊吳城壕相接,然後又在淮清橋附近,與青溪相接。
朱自清、俞平伯兩位先生「從東關頭轉灣,不久就到大中橋」,其實已經轉入了楊吳城壕的河道,不過,他們都不是南京人,瑕不掩瑜,這並不妨礙他們各自寫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成為經典的散文。
百度地圖的這個截圖,能夠表明清楚內秦淮、楊吳城壕、青溪三者的關係。
事實上,南京城內的河流很多,除了秦淮河、楊吳城壕,還有青溪、珍珠河、運瀆、金川河等等,很有名的惠民河、進香河則在近百年的時間內被填平。
很少有人能夠完全弄清南京城區河流的名稱和走向,我們又怎能苛求這兩位著名作家呢?
東水關附近的俞平伯、朱自清銅像。
(本文為原創 需轉載請與後台聯繫)
推薦閱讀:
※【合作作者】關於淮河的三個問題
※十里秦淮河 六朝金粉地
※蓮城醉客 夜遊秦淮河
※秦淮河上聽槳聲
※淮河對於你來說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