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搞死項羽的真正主謀是誰?

滅秦戰爭三年,楚漢戰爭五年最後劉邦集團打敗了項羽集團,奪取了天下。成為逐鹿中原的最後贏家。可以類比於國共戰爭,國共合作八年抗日戰爭,然後三年解放戰爭,爭奪宰割天下的權力,最後中共大勝。所以說,歷史往往以另一種面貌在重演。

那麼,是誰再下這盤棋?是誰在背後操縱著楚漢戰爭的歷史進程呢?是誰,步步為營,算無遺策,真正的消滅了項羽呢?是劉邦嗎?還是韓信?不,都不是,真正的指揮者是張良。楚漢戰爭其實就是一盤棋局,雙方的弈棋手是張良和范增,而劉邦蕭何韓信項羽彭越英布等等,都是這盤棋上的棋子而已。

筆者從楚漢戰爭這件歷史事件入手,從其中的軍事實力對比、軍事鬥爭、謀略、戰略方針這些角度分析這個歷史事件。

漢元年八月,韓信率領區區三萬漢軍出兵,到漢二年四月兵進彭城,在短短六個月之間,自西向東橫掃了大半個中國,取得了還定三秦、攻略韓地的戰績。一路高奏凱歌,直搗楚都彭城,端了項羽的老窩,兵眾從三萬發展到五十六萬,幾乎擴大了20倍。如此大軍,韓信運籌調度,有條不紊。他自稱領兵「多多益善」,初露頭角,軍事才能就得到充分的展現。蕭何稱讚韓信是「國士無雙,略不世出」,毫不誇張。韓信是無與倫比的軍事天才,這一年他才24歲,項羽同年28歲。而未來的楚漢戰爭將由這倆個歷史上傑出的青年軍事天才拉開序幕。

現在來分析一下楚漢雙方的陣營力量對比:

漢軍: 漢王:劉邦。

謀士:張良、陳平、酈食其、陸賈、隨何等。

將領:周勃、樊噲、曹參、王陵、灌嬰、酈商等。

諸侯軍:齊王韓信,梁王彭越、將領欒步,淮南王英布。

後勤:蕭何。

楚軍: 西楚霸王:項羽。

謀臣:范增。

將領:龍且、鍾離昧、季布等。

漢軍的主要戰鬥力韓信、英布都是從項羽這邊反叛過去的。而善於使反間計的陳平也是從項羽這邊叛逃的。而項羽唯一的一個謀臣范增,也因為項羽中了陳平的反間計疏遠,最後背部生瘡而死。從此之後,項羽真正的成了一頭單打獨鬥的猛獸,而他的被縛,已經是遲早的事了。就看漢軍的這幫獵人們是如何給他下套的。拿秦末漢初風雲際會幾乎所有的英傑來與項羽一個人角逐,有蕭何這個後勤軍需供給部長、韓信這個略不世出的軍事天才、彭越—游擊戰的鼻祖,英布—剽悍的猛將,張良—熟讀太公兵法的帝師,陳平—詭計百出、應變能力極強的謀士,酈食其—戰國縱橫家遺風,蘇秦張儀之辯才,灌嬰—騎兵部隊的卓越統帥。還有樊噲周勃這些攻城略地的猛將。他們施展各種軍事攻略、陰謀詭計、攻心反間、離間、毀約。終於耗費五年時間搞垮了楚國,逼死了項羽。 正如李卓吾所言:「項羽畢竟忠厚」。 他怎麼也想不到墨跡未乾,劉邦便撕毀合約追殺上來。項羽自然是大怒,組織反擊,打敗劉邦,雙方又對峙在固陵。劉邦吃不掉項羽,無可奈何地用了張良之計,分封三雄,劃界齊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諸侯軍隊到達戰場,加上劉邦的中央軍團,合計60萬大軍。軍隊全交給韓信指揮,歷時三月,十面埋伏,再加上張良的四面楚歌攻心之計,瓦解楚軍,合計四面合圍項羽,發動垓下總決戰,全殲楚軍,逼迫項羽自殺。楚漢戰爭結束。

項羽最善於大場面作戰,他不怕敵人眾多,而是擔心敵人稀少。敵人眾多,只要被項羽沖潰,兵敗如山倒,敵人越多,越是亂成一團,項羽的騎兵就能夠施展神威。巨鹿大戰,楚軍只不過啃了幾口乾糧,一日九戰,九戰都取得勝利。彭城之戰,項羽只率領三萬騎兵,一鼓作氣,就把幾十萬漢軍迫入雎水,固陵之戰,相遇只不過反向一衝,漢軍大敗。垓下決戰,其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而楚漢戰爭的整個過程,幾乎都在雙方陣營的兩位首席謀士的棋盤下進行著,可以說,張良的棋子很好地執行了他的計劃,而范增的棋子,執行力大打折扣。這也正是楚軍集團失敗的最重要原因。不得不說,張良、范增不愧為傑出的棋手,他們的布局可說是旗鼓相當。

接下來分析一下楚漢雙方的謀臣為各自的陣營所制定的方針戰略。

漢軍陣營,張良下邑畫策,指導思想是四面包圍戰略,分為四個步驟來實行。

1,瓦解項氏集團,建立漢兵南翼陣線,說服英布。《史記·黥布列傳》記載: 隨何乃與二十人俱,使淮南。隨何曰 :「漢王使使臣敬進書大王御御者,竊怪大王與楚何親也 。」淮南王曰 :「寡寡人北鄉而臣事之 。」隨何曰:「大王與項王俱列為諸侯,北鄉而臣事之,必以楚為強,可以托國也。項王伐齊,身負板築,以為士卒先,大王宜悉淮南之眾,身自將之,為楚軍前鋒,今乃發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夫漢王戰於彭城,項王未出齊也,大王宜騷淮南之兵渡淮,日夜會戰彭城下。大王撫萬人之眾,無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觀其孰勝。夫托國於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鄉楚,而欲厚自托,臣竊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漢為弱也。夫楚兵雖強,天下負之以不義之名,以其背盟約而殺義帝也。然而楚楚王恃戰勝自強,漢王收諸侯,還守成皋﹑滎陽,下蜀﹑漢之粟,深溝壁壘,分卒守徼乘塞,楚人還兵,間以梁地,深入敵國八九百里,欲戰則不得,攻城則力不能,老弱轉糧千里之外;楚兵至滎陽﹑成皋,漢堅守而不動,進則不得攻,退則不得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勝漢,則諸侯自危懼而相救。夫楚之強,適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漢,其勢易見也。今大王不與萬全之漢而自托於危亡之楚,臣竊為大王惑之。臣非以淮南之兵足以亡楚也。夫大王發兵而倍楚,項王必留;留數月,漢之取天下可以萬全。臣請與大王提劍而歸漢,漢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況淮南,淮南必大王有也。故漢王敬使使臣進愚計,願大王之留意也 。」淮南王曰 :「請奉命 。」陰許畔楚與漢,未敢泄也。 隨何為英布分析了天下的形勢,並在楚國使者來時說英布已降漢,使英布投降。

2,爭取中間力量,擾亂楚國後方,收服彭越。《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記載: 漢王三年,彭越常往來為漢游兵,擊楚,絕其後糧於梁地。漢四年冬,項王與漢王相距滎陽,彭越攻下睢陽、外黃十七城。漢五年秋,項王之南走陽夏,彭越復下昌邑旁二十餘城,得穀十餘萬斛,以給漢王食。

3,放手韓信,開闢北翼第二戰場,實行千里包抄之計。《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 其八月,以信為左丞相,擊魏。信遂虜豹,定魏為河東郡。 (虜魏) 漢王遣張耳與信俱,引兵東,北擊趙、代。後九月,破代兵,禽夏說閼與。信之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破代) 信與張耳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陘擊趙。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平趙) 信因襲齊歷下軍,,遂至臨菑。齊王田廣以酈生賣己,乃亨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請救。(定齊) 韓信已定臨菑,遂東追廣至高密西。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龍且軍大半不得渡,即急擊,殺龍且。龍且水東軍散走,齊王廣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陽,皆虜楚卒。漢四年,遂皆降平齊。(濰水之戰殺龍且)

4,漢王劉邦正面拒敵,牽制項羽主力。

楚軍陣營的弈棋手范增的戰略方針是速戰法作為戰略指導。

1、拒絕漢王提出的割讓滎陽以西歸漢的要求和建議,加緊進攻,爭取速決。

2、派人前往說服淮南王英布出武關襲擊關中。

3、聯合齊國、趙國,共同打擊漢王劉邦。

4、由項羽親自率領大軍進攻滎陽,切斷漢軍運輸糧道,再進取成皋,西入函谷關與英布會師關中。

張良的戰略中心是劉邦固守成皋防線,吸引項羽主力屯兵于堅城之下,保障南北倆支包抄楚軍的漢軍節節推進,當漢軍完成戰略包圍之時,就是項羽滅亡之日。

項羽實施范增的破漢戰略,集中兵力突破成皋防線,攻佔洛陽,直指關中。只要楚兵打到洛陽,關中告急,劉邦的包圍戰略就將奔潰。

歷史條件的不同,成功大小有異,張良與范增倆人預演歷史,是他的共同點,非命世之才,不能有此傑作。但是張良藉助天時地利人和,取得了成功。而范增,卻沒能成功實施自己的戰略。他們同時派潛說客拉攏淮南王英布,可是劉邦派遣了隨何,技高一籌,成功的說服了英布。而項羽在韓信消滅掉龍且二十萬大軍之後派遣武涉去遊說韓信,讓他幫助項羽與項羽結盟或者擁兵自立,可是又沒能成功打動韓信,最後韓信實行十面埋伏之計,全殲項羽軍隊。 【棋手的布局高明與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棋子的執行力。】

劉邦多次出入險地,九死一生卻安然無恙。鴻門宴上,項伯保了他。彭城戰敗,丁公釋放了他。滎陽出逃,有紀信替死。成皋出逃,項羽不察,這一切彷彿有神靈保佑似的。而項羽只失敗了一次,就烏江自刎而死。這不是偶然嗎?如果劉邦一不小心死了,那天下還有誰能集全天下精英豪傑謀臣良將與項羽一戰呢?

在楚漢戰爭這盤大棋局上,漢軍集團的大腦張良,作為一個優秀的棋手,步步為營,算無遺策,劉邦、韓信、蕭何作為他優秀的棋子,終於在他的戰略思想指導下最終消滅了項羽。項羽至死也沒想明白他是敗給了誰?以為自己敗給了老天,所謂的天亡我也!還有人認為他敗給了韓信,其實,真正搞死他的,是張良。這個看起來長得像女人,卻敢幹荊軻刺秦王這樣的事,在博浪沙派刺客用大鎚砸秦始皇,聞名於天下。而後成為劉邦的帝師,整合漢軍集團的所有資源,消滅了西楚霸王項羽。最後,功成身退,笑看世間風雲人物。整理韓信兵法,使其人雖死,功業不絕。


推薦閱讀:

國士無雙者,唯大將軍韓信,忍胯下之辱,至垓下全殲項楚,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爭鋒
「盜嫂受金」者陳平,果真既勾二嫂又受賄嗎?
項羽、劉邦皆不堪王天下
第一戰神項羽手下五大將,誰最厲害,誰對項羽幫助最大
戰爭史上的奇蹟,彭城之戰是怎樣展開的?項羽贏了戰爭,卻輸了戰略

TAG:項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