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錢太多了會導致經濟崩潰?是GDP被低估了!

中國錢太多了會導致經濟崩潰?是GDP被低估了! 阿爾法工場 揚韜 2016-04-05 09:39

最近又看到一些所謂的自由主義經濟學者在熱議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在他們看來,中國經濟是支撐不下去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M2的異常偏高問題。他們的論據一個是中國M2與GDP的比值持續走高,目前已經遠超美國。另一個則是美國的M2也沒有中國這麼高。云云。

這次清明節假期,揚韜整理了一下思路,覺得有必要對這個問題做一下深入分析。因為,如果認可中國的M2是異常偏高的,則意味著經濟和股市必然還有一次大的危機。但事實上,如果仔細分析一下其中的緣由,似乎完全不必那麼悲觀。

首先聲明一下。關於M1與股市的關係,是我在2007年之後做過的研究,應該算國內較早論述M1與股市漲跌正相關的。不過,三年後,隨著銀監會新規的出台,我已經完全放棄了這一理論——在銀監會嚴管企業貸款投向的前提下,企業的活期存款缺乏了進入股市的衝動(M1的最重要變數就是企業的活期存款)。

看到現在還有人拿這個理論說事,讓人感覺有點滑稽。重要的事情說一遍:M1已經跟股市沒什麼關係了。

而關於M2與GDP的比值,我在2008-2009年的一系列文章中也做過論述。當時,這一研究方法似乎還不能登大雅之堂,因為國內的學者一般只重視GDP的實際增長率,度GDP名義增長乃至其現價總額,沒什麼人有興趣。

我當時的觀點是:M2的增速遠遠超過GDP的名義增幅,反映出資本效率的下降,這種以投資拉動為主要手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無法持續下去的。因此,我不認為四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是好事情,主張國家那時候應該放棄刺激,讓經濟自我調節。

如果,7年之後,很多學者開始重視M2/GDP這個比值關係,並開始憂心忡忡。請看下圖,是1995-2015年間比值關係的走勢圖。

從這個圖可以看出,1995年的時候,中國的M2基本與GDP等額,都剛剛超過6萬億元,比值為1.00。隨後比值上升,2003年已經超過1.6,維持到2008年1.50,隨後,2009年繼續上升突破新高達到1.77。到2015年已經達到2.06的水平了——GDP的規模只有67萬億元,但M2已經高達139萬億元。

先科普一下。M2是個什麼東西?為什麼會增長的這麼快?為什麼經濟學家對這個數據增長快感到擔憂?通俗點說吧,M2就是全社會所有的鈔票現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的總和,也就是全社會擁有的貨幣規模。由於貨幣都是有購買力的,當這個規模過大的時候,就意味著購買力很大很大,商品價格容易上漲,由此造成通脹。

所以,經濟學家們很擔憂。另一方面,央行如果多發鈔票,並不會留在自己手裡,而一定通過各種途徑到了個人、企業或政府手裡,然後他們必然存款到銀行那裡。所以,M2如果多了,也間接說明央行印鈔太多。

現在經濟學家們擔憂的是:1995年到2015年,中國的GDP從6.1萬億元增長到67.7萬億元,正好增長10倍。但是,M2卻從6.07萬億元增長到139.2萬億元,增長22倍。M2遠超GDP,遠超美國,這豈不是通脹的前奏?

揚韜的反問是:M2長期保持著這麼快的增長,要通脹早就脹了,何以中國沒有出現惡性通脹呢?一個直接的例子是:1994年底,全國豬肉均價約每公斤13-14元。2015年底,經過漲價之後,豬肉均價不過22元,20年間漲幅還不到1倍。其它生活品的價格雖然有上漲,但並沒有漲到很離譜的地方。

既然貨幣供應增加超常,但社會上沒有嚴重的通脹,就說明可能是我們的數據出問題了。如果央行的數據沒問題,則一定是GDP的數據出問題了。

如果從多方面來論證一下,我們不難發現,在M2/GDP的比值上漲一倍的情況下,很多指標的漲幅也超過了一倍。比如:

國家稅收佔GDP的比重,從0.1增長到接近0.2。

又如:國家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從0.1上升到0.22

再如: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佔GDP的比重從0.8上升到1.8(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收入1995年是5.3萬億元,2015年111萬億元,增速也超過20倍,而同期的GDP增速只有10倍)。

類似的數據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大致可以明白一個道理:其實並不是M2異常地高了,而很可能是GDP的數據被低估了。

GDP的數據被低估了?你不信?那好,請你回答我:

1、為什麼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0倍而GDP才增長10倍?

2、為什麼國家稅收和財政收入增長20倍而GDP才增長10倍?

3、為什麼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27倍而GDP才增長了10倍?

4、為什麼居民儲蓄存款增長了18倍而GDP才增長了10倍?

5、為什麼投資增長27倍、稅收增長20倍而居民消費才正好增長10倍?

如果不帶偏見地看問題,就自然能得出結論:是GDP被低估了。我們2015年的GDP的規模很可能早已超過百萬億元,只不過各個層面的統計不足以覆蓋,導致GDP的數據被低估。

比如,為什麼2008年之後M2佔GDP的比重才又突然上升了?不能簡單地把投資拉動作為主因。想一想2008年之後的技術層面的變革,是不是伴隨著淘寶的興起、網店的熱潮和移動支付的興起?誰能說清楚網商的規模究竟有多大?又有多少是根本沒有被納入經濟統計的?

中國經濟數據的傳統,以前是國企單位努力多報數據以求政績而民企瞞報,到後來,無論國企還是民企,都是瞞報的多,目的都是為了避稅。隨著網路經濟的興起,大量的電商創業者是根本沒有納稅的,也沒有納入經濟統計中。這個有點像民間市場,交易量龐大而很少納入實際的經濟統計。

至於地下經濟(灰色經濟)領域的統計缺失,不在本文討論範疇內。我只想強調一點的是:M2增長快,意味著全社會購買力提高,而這種購買力提高,本質上是民間資金有需求,與央行濫發貨幣關係不大,倒是與民間的資金創造能力有關。這一點,我們不妨明天再談。

我的結論只是:M2的數據並沒有異常高。中國經濟的總量可能被低估了。單純從M2的數據看,中國經濟沒有太大的問題。


推薦閱讀:

日媒稱中國如動用經濟武器日本損失將更大
冷靜思考中興危機的格局
為什麼《戰狼2》美國票房才60萬美元?
既要,又要……不如只要
失業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動力

TAG:中國 | 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