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羅丁四重奏組:柴可夫斯基:第一弦樂四重奏
專輯英文名: Tchaikovsky:String Quartets Nos.1 - 3/Souvenir de Florence專輯中文名: 柴可夫斯基:弦樂四重奏全集,佛羅倫薩的回憶藝術家: Borodin Quartet鮑羅丁四重奏組版本: Teldec發行時間: 1993年地區: 俄羅斯語言: 俄語專輯介紹:第一弦樂四重奏 (D大調,作品 11號,1871年作)柴科夫斯基共作有三首弦樂四重奏曲,都作於1870年代,也就是作曲家三十歲至四十歲間,《第一弦樂四重奏》作於1871年,時年31歲,羽翼剛剛豐滿,採用烏克蘭民歌所寫的《如歌的行板》,後來成為老柴最著名的旋律,當年大文豪托爾斯泰聽後感動到得潸然淚下。《第二弦樂四重奏》完成於1874年。《第三弦樂四重奏》1876年譜成,是為紀念小提琴家佛狄南芝伯而寫。加入第二把中提琴和大提琴的六重奏《佛羅倫薩的回憶》,則是柴可夫斯基1889年冬天到義大利寫作歌劇《黑桃皇后》的珍貴紀念品第一弦樂四重奏是1871年二月份創作的。柴科夫斯基曾在日記里說:「在我的一生中,我的作者自尊心也許還從不曾得到如此的滿足和感動,因為托爾斯泰坐在我身旁,他聽我的第一四重奏行板時落下了淚。」這部四重奏很快就在西歐上演,特別是它的第二樂章行板更被改編成各種器樂獨奏曲,曾風靡一時,幾乎成為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詞。鮑羅丁四重奏在過去數十年來,已出唱片無數,樂曲包括柴可夫斯基的弦樂四重奏樂曲和《佛羅倫薩的回憶》、舒伯特的弦樂五重奏、海頓的《最後七言》、俄羅斯的音樂小品,全部都贏得高度讚譽,其中收錄柴可夫斯基樂曲的一張唱片,於一九九四年贏得「留聲機大獎」。第一樂章呈示部的主部,是和弦型的進行,柔和的切分節奏和持續低音貫穿整個主題,它比較含蓄、安適而又親切。副部總的說並不與主部構成強烈對比,它的第一樂句也是用和弦型織體;也有綿延的主音持續音;但它的旋律線起伏較大,更富於歌唱性,也較熱情。第二樂章就是著名的《如歌的行板》。它的主題是一首烏克蘭民歌《瓦尼亞坐在沙發上》。1869年,柴科夫斯基在卡明卡他妹妹家中度夏,每天他都聽見一個泥瓦匠唱這支歌,便把它記錄了下來。歌詞如下;「瓦尼亞將身坐上沙發,酒瓶酒杯手中拿,他還沒有斟滿半杯酒,就差人去請卡金卡(女人名)」。他從這支旋律中感受到豐富的內涵,用它作為「如歌的行板」的第一主題。演奏這一樂章時,四件弦樂器都加了弱音器,音色暗淡,情調凄婉。音樂形象是內在的,是心靈創痛的抒發。樂曲採用復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題就是《瓦尼亞坐在沙發上》,它雖然是抑鬱的,但還比較恬淡、平靜。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題由前一主題引伸而來,它的後一半,音調中已合有祈求,含有疑問,樂章的中間部分由大提琴撥奏的固定動機作背景,音調凄切,宛若滴滴淚珠。第二提琴和中提琴每小節都插進一個切分音,好似聲聲長嘆,又好似心臟的搏動。主題是訴說性的,在高潮處已成為哀告式的了。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不完全再現,在它後面加了一個尾聲。這裡已不像原先那樣恬淡、平靜了,而表露出一些激動的、憤懣的感情。但結束是平和的,有如把憧憬寄於夢幻中。第三樂章是諧謔曲,也採用復三部曲式。這一章的一個突出特徵在節奏方面,由於重音的不斷變位,形成一種二拍子同三拍子快速交替的效果,加上力度的鮮明對比,賦予這章音樂以生氣,以活力,以妙趣橫生的幽默感。此外,它的節奏還帶有舞蹈的性質。末樂章是奏鳴曲式,它的篇幅最長大,音樂形象也多樣而富於對比。主部像是一首歡樂的青春讚歌,它在後來提高了聲區,加強了力度,豐富了織體,從而更具有昂揚的氣概。副部是一支寬廣的富有俄羅斯風格的音樂主題,由中音提琴奏出,淳樸而富有感情。全曲的結尾是熱火朝天的,整個樂曲以強有力的和弦告終。
KK老呆空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