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諜戰風雲

諜戰風雲

  香車美女、華服美景、陰謀詭計、爾虞我詐,是他的人生關鍵字。他總能挽狂瀾於既倒,總能救國家於危難。他的阿斯頓·馬丁副駕駛座上總有美女,后座卻裝著火箭炮。他總有各種神奇的武器,對付敵人的時候甚至不會讓西服褶皺。

  「邦德,詹姆斯·邦德」,成為一句經典的性感台詞。

  但生活不是電影,不是每個特工都能過邦德style的生活。在諜戰這條隱蔽的戰線上,有人一戰成名,也有人囹圄終老;有人成為一國領袖,更多人終身姓名不聞。

  間諜的江湖,一個隱秘而傳奇的世界。

  諜戰的變與不變

  《環球》雜誌記者/張月

  高闊

  間諜,和妓女一樣,是人類最古老的職業之一。

  英國哲學家霍布斯曾說,人最初都處於自然狀態,每個人都要實現自己佔有一切的自然權利,從而導致一場又一場的戰爭。在這種狀態,不存在善良與邪惡,無所謂是非曲直,唯有力量與欺詐。

  間諜行走於陰謀與詭計之間,遊離於忠誠與背叛兩極。在國與國的博弈場上,在機構或利益群體的鬥爭中,間諜作為一枚枚隱形棋子,常常能夠出其不意,克敵制勝。

  權謀不斷,諜戰不止。從一戰至今,隨著技術的爆炸式發展和國際關係的演變,諜戰的範圍、諜戰的方式,都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軍情,諜戰最核心章節

  2011年5月20日,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向媒體證實,以色列駐俄使館武官雷德曼企圖竊取俄方機密情報,已被俄方驅逐出境。

  按照俄羅斯方面的說法,雷德曼是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部情報局的一名特工,作為武官被派往以駐俄使館工作。他和一些俄公職人員交往密切,試圖獲取有關俄與部分阿拉伯及獨聯體國家軍事合作等方面的情報。5月12日,當雷德曼與一名俄羅斯人進行情報交易時,被守候的俄羅斯特工逮個正著。

  從古至今,這種竊取軍事情報的戲碼,一直是諜戰最核心也是最精彩的章節。

  一戰和二戰時期,大國更側重於偵測軍事、外交等直接關乎戰爭進程或是國家安全的傳統情報,諜戰主要圍繞著這個核心展開。

  著名的間諜王子哈羅德·金·菲爾比,是世界間諜史上最成功的間諜之一。他是英國人,畢業於英國劍橋,由於對英國政黨的失望而接受蘇聯情報機關邀請,成為一名蘇聯特工。

  之後他以《泰晤士報》記者的身份開始為蘇聯大量搜集情報。1940年,他超群的工作能力引起了英國軍事情報部門的注意,軍情部門通過《泰晤士報》國外新聞編輯向其詢問「是否願意做些國際方面的工作」,菲爾比欣然同意,順理成章地進入了英國軍情局。

  在軍情部門,他不但能竊取到歐洲國家的無線電通訊情報,還能拆看外交郵袋。他以完美的紳士形象蒙蔽了所有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條件,為蘇聯提供了大量軍事情報。

  令人詫異的是,他自己的「本職工作」也半點沒耽誤,他在英國軍情局步步高升,最終成為英國情報機關的一名高級官員。

  1962年,因蘇聯情報機關的高級人員喬治·布萊克被捕,菲爾比才被確認為蘇聯情報人員。身份暴露後,他逃到蘇聯。為表彰他的事迹,蘇聯政府給了他極高的榮譽,授予他「紅旗勳章」。

  在目前的敘利亞內戰中,大量情報人員也已滲透入了雙方陣營。伊朗學生通訊社報道稱,敘利亞軍官告訴總統,某些西方國家及敘利亞鄰國的間諜機關把一些高精尖導彈偷運至敘境內,使反政府武裝和恐怖組織有機會瞄準巴沙爾可能的住所。

  商場,特工無處不在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除軍事外交情報外,其他領域情報的重要性也在不斷增加。商業、文化、生態、經濟、科技、社會穩定等各方面的信息都是當下情報人員關注的重點。大國之間的較量是綜合國力的較量,一國如果可以在情報工作上取得主動,則會在這場較量中搶佔先機。

  據統計,名列《財富》全球1000強的大公司,平均每年發生2.45次的商業間諜事件,總損失高達450億美元。其中,位於矽谷的高科技公司首當其衝。

  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位列《財富》500強的大公司,幾乎每家都有專職的商業間諜人員。像可口可樂、3M、通用電氣和英特爾等公司,都派員負責調查競爭對手的策略和動向。據稱,IBM公司就有12支情報隊伍,他們分工明確,盯住IBM不同的對手。摩托羅拉公司則從美國中央情報局挖來專業情報和偵探人員,組建起公司的情報部門。

  著名的商業間諜案幾乎都發生在巨頭之間: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曾派出商業間諜到通用汽車公司偷取數箱機密文件,2002年被訴後,不得不向對方支付1億美元的庭外和解費;寶潔公司曾僱用間諜以市場分析員的名義潛入聯合利華公司,從後者的「垃圾堆」中獲得大量機密。

  中國這方面的例子有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的「間諜門」。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兩大巨頭,交替領先,一時瑜亮。

  雙雄爭霸,上演了一出出讓人嘆為觀止的「無間道」。最初,雙方互相指控對方派人混入客戶隊伍打探另一方商業情報。後來情報戰不斷升級,中聯重科指控三一重工在2009年成立新洛普諮詢公司,非法竊取商業機密。

  三一重工則回擊稱,該公司遭到中聯重科無處不在的監聽。三一董事長梁穩根就公開表示,他不敢在有手機的地方開會,但凡有重要會議,只能召集高管去一個湖心亭召開,即便如此,依然無法保證信息安全。

  無孔不入的經濟間諜活動,正如法國UsineNouvelle(譯為「新應用」)網站的一段描述:「在企業生活中的每一天,重要信息都有可能被精明的對手獲取。在接待潛在競爭對手時要格外小心,甚至有人會在鞋底貼上不幹膠,粘取地板上的碎屑進行分析。專業展會是經濟間諜最喜愛的場所,有人會扮成參觀者來回拍照,還有人扮成求職者輕鬆獲得重要信息。電話、照片等都可能泄露重要信息……」

  潛伏,諜戰重要方式

  2008年,孫紅雷和姚晨主演的《潛伏》紅遍了大江南北,孫紅雷扮演的中共地下黨特工余則成潛伏於國民黨軍統核心部門,驚心動魄的交鋒,詼諧幽默的對白,讓觀眾直呼過癮。

  自有諜戰以來,打入敵人陣營,是獲得情報最有效的途徑。諜報人員所能利用的工具,不外乎經過改裝的小型照相機、發報機、密碼器等少數特種裝備。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全憑特工個人的「業務能力」。

  一戰最著名的美女間諜瑪塔·哈里基本代表了那個時期較為典型的人工情報搜集。

  瑪塔·哈里是荷蘭人瑪格麗莎·赫特雷達·澤萊的藝名,是20世紀初知名交際花,一戰期間與歐洲多國軍政要人、社會名流都有關聯,曾是很多盟軍高級軍官的情婦。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荷蘭一直為中立國,作為荷蘭公民,瑪塔·哈里能夠自由地來往各國之間。她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獲得了英國軍情五處軍官接見,並答應成為法國軍隊的間諜。

  1917年1月,西班牙馬德里的德國軍隊向柏林發送了一封電報,這封電報承載著一個代號H-21的德國間諜所採集到的大量情報。法國情報人員截獲了這份情報,並破譯了全部內容,很快判定出H-21即是瑪塔·哈里。

  值得注意的是,德國人在這封電報中採用了先前已經被法國破解的編碼方式,這給以後的史學家留下了很大的疑問,很多人猜測德國是否有意實行反間計。或許正如瑪塔·哈里自己所言,她是在以雙重間諜的身份為法國效力,而德國人僅是借刀殺人。

  1917年2月13日,瑪塔·哈里在其位於巴黎的酒店寓所中被捕。此時,法國在一戰中正處於極度被動的地位,士氣低落,幾十萬協約國的將士死於疆場,政府急切地需要尋找一隻替罪羊。

  瑪塔·哈里正是最合適的人選,她被指控為德國間諜,對數萬士兵的死亡負有責任。1917年10月15日被執行槍決,時年41歲。1934年《紐約客》對她被行刑前的場景做了如下描述:「她穿著一身整潔的女士西服,雙手戴一副白手套,一切都是專門為這個場合精心準備。」

  時光流逝,潛伏依舊。按照一些媒體的分析,美國在俄羅斯情報與國防等重要部門都安插有大量情報人員,他們時刻觀察著周圍環境,並偷偷地將有價值的情報備份之後,通過各種秘密渠道傳回美國總部。

  同樣,俄羅斯也毫不遜色。早前,美國一高級情報官員也曾明確指出,「近5年來,以外交官身份從事間諜活動的俄羅斯總人數已達160人之多,相比於蘇聯解體時期上升了40%。」

  以色列摩薩德更加重視人力資源,招募和培訓特工不是靠重賞,而是靠信念、靠國家理想的感召。他們不要那些憑興趣報名的志願者,也不歡迎像007那樣的冒險家,其麾下聚集的大批猶太精英,都是通過暗中考核、具有非凡經歷的人。他們來自80多個國家,使用100多種語言,這使摩薩德擁有任何地區的「當地」特工。絕對的忠誠和對專業技巧的鑽研,使摩薩德有著驚人的效率。摩薩德特工的最高準則是:為了國家利益,沒有什麼是不能幹的。

  高科技,讓諜戰更超乎想像

  2005年2月16日,時任伊朗情報部長阿里·尤尼西說,美國一直在利用無人駕駛偵察機對伊朗核設施進行偵察。尤尼西說:「我們民眾在伊朗領空看到的大多數閃光物體都是美國用來偵察伊朗核設施和軍事設施的間諜裝備……美國很久前就開始了對伊朗領空的間諜活動。這些活動不會向他們提供任何信息。」

  這些無人駕駛偵察機最先被發現的時候,不明真相的當地報紙還曾懷疑伊朗是否遇到了「飛碟」。後來,根據居住在邊境地區的伊朗民眾的描述,伊朗軍方才確定這些飛行物是無人駕駛偵察機。

  美國政府雖然否認派遣無人駕駛飛機對伊朗進行偵察,但3名知曉這一行動的美國官員透露,這些無人駕駛偵察機使用雷達、攝影攝像儀器和空氣過濾器獲取有關核活動的「蛛絲馬跡」,以完成間諜衛星不能完成的偵察任務。

  可以說,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情報工作對技術的依賴性不斷增加。美國等國的情報收集體系,除了出色的特工隊伍外,往往綜合有間諜衛星的大範圍偵測,戰略偵察機、無人偵察機和各種微型偵察機的抵近偵察。

  2012年6月20日,美國空軍在佛羅里達州發射了一顆絕密間諜衛星。衛星代號NROL—38,為美國國家偵察局所有,美方沒有公布其任務等信息,甚至沒有公開它是否安全抵達軌道。但顯然,這顆衛星的目的不單純。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日益廣泛,網路也日益成為諜戰的重要手段。通過黑客手段破壞對方的網路防火牆,潛進目標網路系統竊取重要信息或者植入病毒,已成為大國間進行諜戰的慣常手法。

  俄羅斯互聯網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實驗室最近宣布,發現了一個隱秘的間諜軟體,這個軟體被秘密安裝到東歐、中亞以及其他一系列國家(美國、澳大利亞、愛爾蘭、瑞士、比利時、巴西、西班牙、南非、日本和阿聯酋)的一些主要軍事將領的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中。

  因為似乎是由講俄語的程序員設計,所以卡巴斯基將這個間諜軟體稱為「紅色十月」。據透露,「紅色十月」互聯網行動已經持續了至少5年,一直在謀求獲得軍事和外交機密。它似乎不是出自某個政府情報機構,而更像是一些隱秘的私人黑客組織的「傑作」。他們攫取軍事機密,然後再將其轉賣給出價最高的人,買家承諾對獲取途徑保密。

  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情報人員的裝備也開始更新換代,間諜工具五花八門,趨向於精巧化、微型化、科技化。螺絲釘大小的竊照器、手錶式攝像機、鋼筆式手槍、香煙式引爆器、藏有致命氰化物的眼鏡……花樣繁多,無奇不有,令人防不勝防,幾乎已經成為諜報人員的「標配」。

  2005年底,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宣稱挫敗了英國情報機構在莫斯科實施的一起間諜活動。這起間諜案的奇特之處在於:英國間諜傳輸情報的方式極其隱蔽,他們使用了一塊路邊不起眼的石頭作為發報機。

  這不是普通的石頭,高超的偽裝下面,實則是一個裝有無線電的發報機。俄方調查發現,多名英國間諜很自然地出沒於「石頭」附近,從「石頭」發報機上下載資料。

  挑戰人們想像力的高科技,讓諜戰的江湖更加精彩。諜報工作已經告別了特工單槍匹馬搞情報的時代,進入了一個比拼綜合實力的時代。其中,總有讓人嘆為觀止的比拼案例,也不乏命喪黃泉的落寞故事。這是間諜最好的年代,也何嘗不是他們最壞的年代。

  軍事機構與情報機構走向統合

  傳統的情報部門和軍事部門是分立的,現在大國則有統合軍事機構和情報機構的趨勢,這一方面必然使情報轉化為行動的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則可能引發監管不力、權力濫用的問題。

  據媒體報道,美國國防部情報局決定大規模擴張情報搜集活動,正在組建一個規模強大、足以媲美中央情報局(CIA)的新間諜網。五角大樓的計劃是把國防部情報局改革成一個專註於新興威脅,以及同中情局和精銳軍事突擊隊更緊密配合的間諜單位。

  完成擴張計劃後,國情局將在世界各地部署多達1600名間諜,過去幾年該局的間諜人數一般都在500人左右。

  五角大樓強化國情局的情報搜集工作,體現了軍事與情報機構走向統合的趨勢。國防部在國情局內創建國防秘密行動司的最新計劃,則是軍方首次大規模進軍情報界。五角大樓的這項計劃也顯示美國政府傾向於使用間諜和秘密行動,而不是傳統軍事力量。

  不過有人擔心,國情局的擴張,可能促使軍方進行更多不受監督的致命打擊行動和其他秘密行動。由於國情局和中情局隸屬於不同機構,因此兩者接受的國會監督程度不同。

  國情局的間諜將接受中情局的培訓,接受國防部分派的任務,並與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配合工作。中情局也可以把五角大樓主導的一些任務交回給國情局,尤其是那些必須要刺探軍情的任務,因為國情局間諜更能夠刺探到專門的軍事情報。

  大國主要情報機構

  美國中央情報局

  中央情報局(CIA)是美國政府的情報、間諜和反間諜機構,主要職責是搜集和分析全球各方面的情報,協調美國國內情報機構的活動,並把情報上報美國政府各部門。它也負責維護在美國境外的軍事設備。中情局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情報工作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

  1941年6月22日,時任總統羅斯福決定成立美國情報協調局,由威廉·約瑟夫·多諾萬任局長。正式工作是破壞、諜報、反間諜和部署、實施秘密行動。1942年6月13日,羅斯福下令將情報協調局與軍方情報力量結合,成立美國戰略情報局(OSS),多諾萬任局長。這是美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情報機構,也是中央情報局的前身。

  中央情報局不同於其他美國政府機構,它無需公開其預算、僱員人數或工作情況。

  根據美國1947年的《國家安全法案》,中情局沒有國內任務,也沒有逮捕權。中情局的主要職責就是為總統的國家安全決策提供依據,中情局局長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情報顧問。二十世紀90年代初開始,中央情報局逐漸將工作重點轉向搜集經濟情報和其他國際上的一些熱點問題,如反恐怖主義、防止核武器擴散和防止毒品走私等問題。

  以色列摩薩德

  摩薩德,得名於公元一世紀猶太起義時最後一個陷落的馬薩達要塞,全稱為以色列情報和特殊使命局(The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ce and Special Operations),由以色列軍方於1948年建立,與美國中央情報局、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一起,並稱為「世界三大情報組織」。

  50多年來,中東5次大戰,小小的以色列佔盡上風,摩薩德功不可沒。它的眼線遍布各國的中樞高層,知己知彼使以色列國防軍如虎添翼。摩薩德的活動非常廣泛,凡是涉及以色列國家安全的都屬於它的活動界限,它的情報搜集能力非常強。

  潛伏境外的特工主要進入所在國核心、秘密部門竊取情報。情報以軍事情報為主,政治情報為輔。軍事情報用以維持強大的武力,以應對阿拉伯國家的敵視所造成的國家生存危機;政治情報則用以輔助以色列的外交決策。

  蘇聯克格勃

  克格勃即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是1954年3月至1991年11月期間蘇聯的情報機構,是蘇聯對外情報工作、反間諜工作、國內安全工作和邊境保衛等工作的主要負責部門,是一個凌駕於黨政軍各部門之上的「超級部門」,而且只對中央政治局負責。

  克格勃系統工作人員一度達到五十多萬名,在蘇聯全國有150萬線人,在國外有25萬諜報人員,英國情報機關稱克格勃為「世界上空前巨大的搜集秘密情報的間諜機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克格勃的相關機構,改名俄羅斯聯邦安全局,但力量已經大為削弱。目前隨著俄羅斯經濟實力的逐步恢復,為應對北約東擴、喬治亞等傳統勢力範圍不斷被蠶食和國內分裂勢力抬頭的新局面,俄羅斯的情報機構開始重新納入國家安全的重點領域,情報活動也重新活躍起來。

  英國情報部門

  英國情報部門由國家安全局、秘密情報局、空軍情報局、海軍情報局和政府通信總部等共同組成,最後由英國聯合情報委員會統一管理。比較著名的是國家安全局、秘密情報局和政府通信總部,號稱英國情報機構「三駕馬車」。

  國家安全局,以前的正式名稱是「軍事情報部第五處」(MI5),主要負責英國國內的安全工作,性質與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相似,所以又被稱作「保安處」。

  秘密情報局,以前的正式名稱是「軍事情報部第六處」(MI6),主要負責搜集英國國外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情報,從事間諜情報和國外反間諜活動。政府通信總部,是英國為其情報服務提供政治和軍事方面的通信情報的機構。

  由於政府通信總部獲取情報需要監測各種各樣的通信和其他電子信號,因此其駐地分散在世界各地。在很長一段時期里,「軍情六處」和它的前身都是嚴格保密的,它一直是在極度機密的情況下進行工作,不受政府領導,政府部門的名單上沒有它的名字,我們所熟知的007便是該處的「明星」特工。

  德國聯邦情報局

  德國聯邦情報局成立於1956年4月,是當時的西德在美國支持下按中央情報局的模式成立。從某種意義上說,聯邦局就是中央情報局在聯邦德國的翻版。它是一個由舊納粹分子、希特勒國防軍高級將領掌管和指揮的秘密情報機關。其骨幹,基本上是納粹情報頭子蓋倫的舊班底。1990年兩德實現統一後,原聯邦德國的聯邦情報局成為整個德國的情報機關。它負責搜集和分析外國的軍事、政治、技術和經濟情報,它不僅同德國國防部所屬的軍事情報機構及內政部隸屬的聯邦憲法保衛局建立密切聯繫,而且還同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北約國家的各情報機構建立業務聯繫和進行情報交流。

  聯邦情報局現有工作人員7000多人,它在德國各地設有100多個分局,工作人員大約2400人,派往國外的情報人員則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活動。


推薦閱讀:

笑看風雲 | 次韻唐寅落花詩三十首
憶邵逸夫傳奇一生:十里洋場少年怎叱吒影視風雲
第7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2007)
美國華人參政200年風雲錄:集體政治覺醒到來? | 地球日報
狄仁傑之神都風雲

TAG: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