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吧,你那些自欺欺人的社交
醒醒吧,你那些自欺欺人的社交
生活中,我們時常能聽到很多朋友會說我有多少多少朋友、我認識多少多少人,給人留下的感覺是這個人非常有能量、有關係、有人脈,可是我們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所謂的這種能量、關係、人脈,在我們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卻沒有幾個人願意出手相助,甚至是很多所謂「圈子」里的人根本就不認識我們,而恰恰這些讓我們引以為豪的所謂的「資本」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其實,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很少交朋友。
關於朋友,我們常常會感嘆,第一是我們會感嘆朋友怎麼都那麼假;第二是我們總感嘆昔日的老友關係越來越遠;其實,在生活中,這是兩種常態,因為我們一直沒有搞懂,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常態?其實這就是「共情社交」與「功利社交」的區別,所以,共情社交就是指為獲得情感連接與情感體驗打發無聊、或因共同興趣而產生的社交行為,共情社交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在於,當一個人的心智尚未成熟獨立,或是社會階層較低,生活不如意時,他需要從朋友那裡獲得情感上的聯結和支持,這種共性社交不涉及利益的交換,絕大多數人知曉產生的社交行為,就是源於這種共情類的需求;所謂功利社交就是指為達成某一目的,或是從對方身上獲得利益而產生的社交行為;功利社交有兩個基本的前提:一是有效信息、知識與務實的交互傳遞;二是擁有較為對等的價值水平;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還會感嘆,行走的不僅是時間,還有漸行漸遠的價值觀,很多時候不存在誰好誰壞、誰高誰低,這是因為三關觀與喜好的漸行漸遠,我們終於都長成了對方不認識的人,現在我們也終於懂得相忘於江湖才是最好的結局。
所以,友誼走至末路的時候,不要去勉強挽救與維持我們認識好朋友的假象,相對無言,相對無趣,不如相忘於江湖。
當然,如果你與老朋友的三觀一直很合,一直想成為無話不談的靈魂伴侶,那麼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讓彼此雙方跟上對方的成長,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你不努力,那麼你就和你跟老朋友差距越來越大,再好的朋友之間也都會有隔閡,維繫友誼最好的辦法就是共同進步,我們一直在同一節奏上才可以一路同行,因此最好的友誼,就是跟得上對,如果三觀不合,就順其自然的相忘於江湖。
在這裡我們,最最切忌的就是將兩種社交,混為一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關於借錢的事情,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借錢給別人真的是非常為難的,如果你的好朋友向你借錢,但是你沒有爽快的借或者說要了利息、打了欠條,那麼你的這位好朋友很有可能會和你產生隔閡,其實這就是最典型的將兩種社交混為一談,認為共情社交的朋友為他做功利社交的事情是應該的,如果這時候你沒有很爽快的借給他或者說要他打了借條,那麼我們很有可能會背負上不夠朋友的罵名,其實我們忘了有一句話說: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所以即便是從小玩到大的共情朋友,但是只要提出功利性的訴求時就必須明白一個原則和前提:共情朋友從來就沒有義務對你作出功利性地幫助,他願意幫你是情分,不願意是本分。
所以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談到,不要向好朋友借錢,其實這句話是最好的將共情社交與功利社交區分開來的說法。
當我們懂得社交的本質後就知道,現在很多人經營人脈、關係、的方式很可笑,天天迷信於為人處事之道等社交技巧,其實,最後都會發現並沒有什麼實在的用處,人脈、關係的基礎是你的利用價值,你的利用價值越大,別人就越會幫你,所以與其把時間花在多認識人上面,不如花時間提高自己的個人價值,因為成為自己的貴人,別人才會成為你的貴人。
等價的交換才有了等價的友誼,只有關係平等才能互相幫助,你自己不牛逼認識再多牛逼的人也沒有用,不要覺得世界殘酷,這就是遊戲規則,很多人經營人脈、關係時習慣往外求:求支援、求關係、求渠道,但事實上到頭來往往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真正聰明的人習慣向內求:放棄99%的無用社交,轉而全力提升自己,因為我們一定要知道人脈不在別人的身上,而是藏在自己的身上,唯有自己變得強大,才能獲得有用的人脈,我們最大的人脈就是自己,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要讓社交更有價值和深度,就必須在功利社交的基礎上加深共情社交,這樣才能層次對的,既能功利又能共情。
真正聰明的人很少交朋友,他們和大多數人保持友好,和少數同等級的人深交。
推薦閱讀:
※玩完社交網路 扎克伯格接下來要建「黑客帝國」?
※初次見面的社交禮儀
※*晚 秋*的社交禮儀
※盛產社交女王的星座
※終身受用的社交規則, 太有用了!
TAG: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