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過宮外孕,該如何要孩子?

「有過一次宮外孕,下次還會宮外孕嗎?」

但凡經歷過宮外孕的女性,這個疑問及恐懼常縈繞於心。

此時,無論是「偷偷」地問「度娘」,還是當面問醫生,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再次宮外孕的機會比常人要高。

至於高出多少,有的可能說15%~30%,有的甚至說高達50%,數據不一。其實,差別並不大,因為對每一個個體來說,這就是零和遊戲:要麼是100%再次出現了宮外孕,要麼就是沒有宮外孕。

那麼,最大的問題可就來了:曾經有過宮外孕,現在想生個孩子,該怎麼辦呢?

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中心歐建平教授為大家答疑解惑。

再試一次還是試管嬰兒?

有人說可以先再嘗試下自然受孕,若仍是那麼倒霉(宮外孕了),則下次再選擇試管嬰兒;但也有人認為,與其冒再次宮外孕的風險,還不如直接做試管嬰兒。

此時,或許你會問,為什麼跟試管嬰兒扯上了關係?

首先,大家需要清楚,引起宮外孕最常見的原因是輸卵管炎症。宮外孕往往需要手術治療,通常分保守手術(保留患側輸卵管,切開輸卵管、清除胚胎組織並修補輸卵管)和切除輸卵管手術。

而手術後往往會引起輸卵管堵塞或者拾卵功能障礙、盆腔粘連,導致精子和卵子無法相遇,也就是出現了繼發不孕,此時往往需要助孕治療,最好的方法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俗稱:試管嬰兒技術),即通過促排卵成熟後,取出卵子並體外受精,培養胚胎,選擇較好胚胎,再移植進入子宮,克服輸卵管因素的不孕。

那麼,「宮外孕以後,究竟是繼續嘗試自然受孕,還是藉助試管嬰兒等輔助生殖技術,需要從年齡、輸卵管等因素來考慮」,歐建平主任指出。

比如說,對於年輕的女性,如二三十歲,盆腔沒有炎症,輸卵管狀況比較好(哪怕只剩一側輸卵管,但情況是好的),也可以嘗試自然受孕。

當然,如果同一側輸卵管再次出現了宮外孕,那麼,「基本上沒有再保留的必要了」,歐建平認為,此時應結紮該側輸卵管,以防再次宮外孕的風險。

但對於年齡比較大的女性,「如年齡已超過40歲,且檢查顯示輸卵管不全阻塞或盆腔有粘連」,歐主任建議直接考慮做試管嬰兒,一則因為輸卵管狀況不好的話,發生宮外孕的風險很高,二則年齡越大,卵巢儲備低,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也越低。

若選擇嘗試自然受孕,就要嚴密監測。一旦發現宮外孕,即可及時處理,避免發生輸卵管破裂出血這種可能危害生命的急症。

因此,一旦發現自己懷孕了,就要去醫院作相關檢查,包括抽血查HCG、孕酮和B超檢查。通常,「若孕酮很低,如低於20ng/ml,或者HCG上升很慢,同時可能伴有少許陰道流血或者一側下腹疼痛不適,就要排除是否宮外孕的可能。」歐主任提醒,一旦經B超確診,即應馬上住院處理,則仍有機會保住輸卵管免於被切。

若想選擇試管嬰兒,就要準備好相關資料,應前往正規醫院的生殖中心就診。

試管嬰兒技術哪種好?

提及「試管嬰兒」,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嬰兒是否在試管培育長大?

並非如此,它只是從女方卵巢內取出多個卵子,然後在實驗室里讓它們與男方的精子結合,待形成胚胎之後再移回女方子宮腔內著床和妊娠。

現在很多人聽到一代試管嬰兒或二代試管嬰兒,兩者又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歐主任強調,「試管嬰兒的一代、二代或者三代,並非如我們所想像般的手機或電腦更新換代,二代就比一代好;庄廣倫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中山醫科大學生殖醫學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首屆全球華人生殖協會主席。)最早提出這個說法,目的是讓同行很好的理解幾代技術的針對性,慢慢也就被人們所理解和接受了」。

不同的試管嬰兒技術,針對的是不同原因的不孕不育症。

比如說,所謂的第一代試管嬰兒,就是常規的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英文簡稱IVF-ET,主要是針對女性輸卵管因素引起的不孕症,它是將不孕症患者夫婦的精子和卵子取出,在體外受精並培養發育成胚胎後,選取優質胚胎移植入患者的子宮腔內,讓其著床實現妊娠的技術,。

而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即是卵泡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ICSI)技術,主要針對治療男性因素(如無精、少精、弱精、和畸形精子)所致的不育。

至於第三代試管嬰兒,名叫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其實,更確切地說,它是一種診斷,而非治療,因為它主要用於一代或二代試管嬰兒植入前的遺傳篩查,針對的是一些遺傳高風險人群(譬如:夫婦雙方為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者誕生過重型地中海貧血患兒、染色體平衡易位導致的習慣性流產、單基因伴性遺傳等)。

作者:程立峰 通訊員:江瀾


推薦閱讀:

宮外孕「喜歡」什麼樣的女性?!
宮外孕是怎麼引起的?宮外孕的癥狀及診斷
女友宮外孕死亡,男方有責任嗎?
我的有關宮外孕的事情

TAG:孩子 | 宮外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