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作為老子,你管不了你的孩子?

文|CC爸媽

前幾天送CC去幼兒園,在大門口看到一位媽媽再跟老師求情。

老師發現寶寶手中拿了一枚硬幣,然後告知媽媽,安全起見,孩子不能帶硬幣進幼兒園。

媽媽表示,沒關係的,他不會吃。

但是老師堅持小物件有被誤吞的風險。

媽媽顯然也做了很多努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加之以威逼利誘,孩子就是不撒手。

媽媽最後無奈的說道:哎,我就是沒辦法從她手裡拿出來。

今天不是跟大家討論有什麼好方法要出孩子手裡的東西,也不是跟大家討論愛與溺愛的尺度。

之所以一大早的跟大家說這樣一件小事,是因為這是一個頗為典型的、孩子被賦予父母權力的例子。

相信這種橋段在你身邊、甚至在你身上都發生過無數次。

說起來簡直好笑,一個成年的媽媽,居然不能從幾歲的孩子手裡,要出某一個小物件。

但很多時候,我們都在下意識的將「父母的權利」放進孩子手中,自己卻完全沒有察覺,更不會深思這樣做對親子關係的影響。

上天賦予你「父母」這項權利,是為了幫助我們成為一個好的「教」、「授」者。

父母不經意間把權力交給孩子的過程,就是破壞自己父母權威形象的過程。

每個父母在管教孩子之前都應該知道,給孩子獨立的權利,和給孩子控制父母的權利,是有區別的。

來看看在實際生活中,你的父母權威是怎樣一步步淪喪的。

1

放任孩子違反規則

你可能已經知道讓寶寶遵守規矩的的重要性,但是還是時時刻刻在放水。

我們不可能追在寶寶後面去監視他服從每一條規則,但如果你對違反規則的行為選擇了置之不理,那就等於放棄了父母的權力。

你在用行動告訴孩子,你沒有能力,把說過的話付諸實踐。

維持父母權威的一個方面是懲罰孩子,雖然這不是值得提倡的部分,但它是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非常必要的一部分。(懲罰不是指打罵,更建議參照正面管教)

有三種方法可以幫你實現言行一致。

1、夫妻雙方態度一致

當涉及到違反規則的情況時,爸爸媽媽的立場要一致。

如果一個過於嚴厲另一個過於寬容,孩子的問題就最後會演變成兩個成人之間的問題。

2、規則不要定太多

聽起來很大方也很容易吧,但這一點做起來著實難。

事實上,每當看到孩子不好的行為,我們的自動反應就是針對該行為先立上一個規矩,然後警告孩子違反的後果。

  • 怎麼又把拼圖亂丟?以後用完要收好,在亂扔就不給你了。

  • 哎呀,又摔倒了,不能跑了,再跑就不讓你在外面玩了。

  • 是不是很耳熟,如果你回憶一下,說不定上一分鐘你還在這樣做。

    問題是,你不能記住自己說過的每一條規則以及它對應的後果,當然孩子也不能!

    如果規矩多到你自己都混亂不清,執行起來更是時有時無,還談什麼讓孩子遵守呢?

    所以,首先應該挑出一些最重要的規則,並為違反規則制定容易理解的後果。

    這樣你也能有精力時時監督和規範孩子。

    等某個不良習慣徹底解決了,再換下一條。

    但需要提醒的是,在制定規則的時候要確定:哪些行為是真的需要管教,哪些行為只是因為他還是個孩子。

    比方說吧,說話沒禮貌或打人就需要嚴厲管教,必要的時候讓孩子接受懲罰。

    而在公共場合隨便脫鞋,或吃飯的時候直接上手忘了用勺子等等,就可以歸因於他們的年齡。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提醒,但是卻不需要在他們每次違反的時候進行「懲罰」。

    3、不要放你做不到的「狠話」

    不要說,你在扔一次積木,我就給你扔窗戶外頭去,你知道你不會真的那麼做。

    所以,當你決定懲罰的後果時,確保它能執行。

    這樣當你警告孩子,如果繼續怎麼樣,就不能怎麼樣的的時候,你才能真正落實,而不用自己拆自己的台。

    2

    被孩子的哭聲控制

    如果你不能接受孩子哭,那麼你真的很危險。

    不允許孩子哭是不公平的,C媽之前也寫過很多次,不要盲目制止孩子哭,那是他們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

    但,不是要挾父母的手段。

    不想聽到孩子哭唯一的方法就是滿足他們的每一個要求,讓自己淪為孩子的僕人,而不是孩子的父母。

    眼睜睜的看著他哭確實很煎熬,但是他真的不能什麼都想要。

    作為父母,你必須接受,孩子們要通過哭泣才能學會一些東西。

    父母的職責是引導孩子,而不是被孩子控制。

    3

    允許孩子拖延執行

    當孩子既不願執行你的意願,又不想接受懲罰時,他常常會做的事就是——拖延。

  • 我看完這本書再睡;

  • 我搭好這個積木在刷牙;

  • 我在玩一會滑梯就回家。

  • 總之,找各種理由拖延,或者分散你的注意力。

    她可能會非常討好的跟你說,媽媽,我可以收拾完我的玩具再上床睡覺嗎?這也算是承認了父母的權威。

    但是如果最後的執行方式是由孩子來決定的,就等於是她又變相的拿走了父母的權力。

    (汗!確定咱是在養孩子,不是在演宮斗劇?)

    所以,慢服從就是不服從。

    這種情況,爸爸媽媽也不要總是放任。

    因為最初的放任換來的一定是你最後的喋喋不休,以及明明很不爽卻也不好發作,或者發作出來也沒什麼卵用的心累感。

    4

    容忍孩子找借口偷懶

    這也一個很難的關卡,因為這通常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

    前一秒你告訴孩子,吃完飯把碗放進洗碗池,後一秒他一溜煙跑了,回房間玩拼圖玩的聚精會神。

    算了,自己收拾吧。

    這一點,在上學的孩子身上更明顯,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本來說好了家庭成員輪流洗碗,輪到孩子的那天,他可能會說,哎呀媽,我今天作業太多了,再不趕緊寫我就寫不完了。

    雖然你也知道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但是,事實上,你自己可能都會幫他找借口,(恩恩,學習重要學習重要)然後幫他承擔他應該履行的那部分義務。

    你沒想到的是,默許孩子逃避責任,也是損害父母權威的一種。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付出多一些的努力,讓他們承擔起負責小事的責任,當他們長大以後,就能有承擔大事的能力。

    否則,以後有的是你跟在孩子屁股後頭,聽他們使喚,幫他們收拾爛攤子的時候。

    5

    無視孩子對你的不尊重

    現在的很多父母,甚至爺爺奶奶,對孩子的無禮、傲慢完全可以做到視!而!不!見!

    孩子可以隨意的頂撞、踢打、不尊重父母。

    即便沒有這麼嚴重的,也很難說是有禮數的。

    有段時間CC跟我說話的口氣是,媽媽,你去給我拿蘋果;媽媽,你快過來給我刷牙。

    起初我也照辦,但辦著辦著就覺得不對勁了,為什麼她一副主子樣,我一副奴才樣。

    後來我說,你這麼說話媽媽聽著不舒服,你應該說,媽媽,你可以幫我做什麼什麼嗎?

    心情好的時候她也能做到,一著急又回到一副指使的語氣,我就站著不動,然後反問:你可以再想想該怎麼跟說?

    「媽媽,幫我拿個蘋果好嗎?」

    雖然剛開始的時候,還是生硬的不行,空有一副請求的句式,完全沒有請求的姿態,就像我趕鴨子上架似的。

    但堅持的久了,她自己也發覺這種語氣是讓雙方都舒服的。

    當你忽略了孩子對你的尊重,就是在本質上允許他們踐踏你作為父母的威嚴。

    但尊重不僅僅是孩子單方面的責任,與之相輔的是,父母真正值得尊重。

    想讓孩子尊重你很簡單——用值得尊重的方式去養育TA。


    推薦閱讀:

    作為男士為數不多的配飾,你們幹嘛還這麼不待見人家
    論個性及作為——命忌入田宅,轉忌入遷移,逢命權
    豪格作為皇太極長子,權謀鬥爭幾番回合,最終為何沒當上皇帝
    要把「立政德」作為信仰追求

    TAG:孩子 | 老子 | 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