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南宋史嵩墓發現一批絲織品 囊括當時流行品類
史嵩之墓發掘現場。 本報記者 盛高/攝
寧波東錢湖史家,宋時烜赫一時,史浩、史彌遠、史嵩之,曾先後擔任丞相,史稱南宋「一門三相」。
東錢湖石刻群曾記載,史嵩之的墓在距東錢湖30公里的車廄。而在車廄附近的五聯村,村民們世代都在相傳,山上有個丞相墓。
3月底,寧波市考古隊終於在這裡,發掘出了史嵩之的墓。史嵩之的棺木和墓志銘已被文保部門收藏(本報3月23日N3版曾報道)。
市民一直好奇,上千年的棺木究竟藏了多少秘密?
昨天,「中國考古網」官方微博給出了最新的回復:史嵩之墓內發現了保存尚好的絲織品。經鑒定,該批絲織品數量大、規格高、種類豐富,囊括了當時流行的所有品類,部分織物在浙江省甚或世界範圍內屬首次發現。
究竟是真是假? 昨天,記者進行了實地調查。
考古微博
墓內部分織物在省內是首次發現
「中國考古網」的官方微博說,在考古發掘中,共清理古墓葬4座,其中兩座為清代晚期平民墓葬,另兩座分別為南宋右丞相史嵩之及其繼室趙氏墓葬。
本報曾報道,當時考古現場曾出現一些盜洞,而在這次發掘中發現,被盜過的趙氏墓葬,除發現少量古錢幣和1枚金釵外,墓室空無餘物。
相對而言,史嵩之的墓雖有被盜痕迹,但赭紅色漆木棺保存較好,長2.37米、寬0.7米、高0.92米,木棺厚10-11厘米。
棺內除了少量的玉器、錢幣外,還發現了大量水銀。不過,在木棺的盜洞處,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些紡織品殘骸。經鑒定,該批絲織品數量大、規格高、種類豐富,囊括了當時流行的所有品類,部分織物在浙江省甚或世界範圍內是首次發現。
參與考古的工作人員
絲織品碰一下就會壞
昨天,記者設法聯繫上了一位曾參與考古的工作人員。
「當時發掘的時候,發現一個金飾品,形狀像三角形和方形拼接在一起,好像還有一個玉制的文物,樣子像兩個人像。」工作人員說,棺木發現的時候,紡織品還沒有整理,都是些殘片。
對於那些號稱「世界罕見」的絲織物,工作人員說,有常見的纙,還有絹,都是南宋浙江一帶常見的絲織品。他告訴記者,當時還發現了一些不知名的絲織品,目前還在鑒定中。
「不過絲織品的狀態很不好,非常脆,好像碰一下,就會壞。」工作人員說,大部分絲織品都粘連一起,預計面積加起來,長約1米,寬約0.5米。
中國絲綢博物館
絲織品填補全國服裝史空白
昨天,記者設法聯繫上了中國絲綢博物館負責人。
「南宋紡織品,之前浙江的墓葬沒有發現過,這是第一次。」負責人說,木棺內隨葬的絲織品填補了浙江省乃至全國南宋服裝史的空白,對於南宋浙東經濟史、手工業和紡織業技術史具有彌足珍貴的研究價值。
他告訴記者,目前發現的絲織品,已經涵蓋了浙江一帶的絲織品品種。「可能要把這些絲織品拉過來,不過目前還在討論。另外,還在商討,怎麼把那些紡織品分解開來。」
為了確保棺內殘存紡織品的安全,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有關專家多次論證並報省文物局批准,對史嵩之墓內的木棺實施了整體搬遷。
寧波市文保所
史嵩之墓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寧波市文保所有關負責人說,史嵩之夫婦墓,雖然曾被盜過,但從考古的角度講,非常有價值。
首先這個丞相墓,是寧波考古發掘的官員墓葬中級別最高的,且有明確的歷史紀年。該墓的發現,對於研究南宋時期高級官員的墓葬結構形制等具有重要意義。
負責人說,史嵩之夫婦墓,雖然曾被盜過,但各自墓志銘基本完整保存。在史嵩之的墓志銘上,對史嵩之本人生卒年月及生平履歷的記載,不僅彌補了史書之不足,也糾正了史書之誤,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在這次發掘中,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壙志,這是放置在墓葬壙頂記載墓主人生平的石刻。他夫人趙氏的壙志,為史嵩之家族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對研究宋代趙氏宗室及明州(慶元)史氏望族、宋代寧波地方史志也有較高文獻價值。
另外,墓室內保存尚好的木棺,是寧波首次發現的高級官員的木棺,對於研究南宋時期的木棺形制結構以及喪葬習俗、漆木工藝等都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不過,最值得一提的是,還是木棺內隨葬的絲織品,填補了浙江省乃至全國南宋服裝史的空白,對於南宋浙東經濟史、手工業和紡織業技術史具有彌足珍貴的研究價值。(本報記者鄒洪珊)
推薦閱讀:
※古畫苑掇英:李迪(南宋)
※南宋花鳥的代表
※第六章(4):殺局成金揚做陣眼 困境生楊正清門戶
※南宋風雲第十一章
※有沒有哪個宋末人物活到了明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