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脊柱整復的神奇臨床應用

文章導讀

中醫脊柱整復療法,又稱中醫正骨整脊療法,是在中醫正骨手法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解剖學、生物力學和脊柱病因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療法。

人體的脊柱包括有七節頸椎、十二節胸椎、五節腰椎、一塊融合骶椎和一塊尾椎骨,關聯骨骼中的骨盆中骨盆和肩胛骨亦常因為骨骼間相對的位置錯動而形成相關疾病。

脊椎的椎空相連組成椎管,椎管內包含脊髓,脊髓向上連接皮質下中樞,向下發出脊神經,從椎間孔分出,分布於全身各處。脊柱前面的左右兩側有交感神經從椎間孔分出,分布於全身各處。脊椎前面的左右兩側有交感神經干緊貼其上。頸椎除第七頸椎外的橫突孔有椎動脈穿過。

由於以上的解剖特點,人體在生活和工作中,包括睡眠過程中,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脊椎錯位,如俗稱的落枕、岔氣、扭腰等等,而這些錯位,可使其與相關聯的神經、血管受壓迫而導致的各種臨床常見病。統計表明,臨床上約一半以上的常見病、多發病甚至部分腫瘤疾患都與脊柱的錯位有關,它涉及到當前的各科疾病。可以毫不為過地說:脊柱錯位諸多疾病難治的根源所在。

臨床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對患者做相應的脊椎查脊、整復,以幫助患者儘快地解除痛苦,達到康復的目的。

脊椎錯位後常見的臨床表現:

上頸椎(以頭部癥狀多見):如頭痛、頭暈、眼脹、眼痛、耳癢、牙痛、鼻塞、面部痤瘡、重症腦梗塞或腦出血。

下頸椎:咽部不適、食道痙攣、進食梗塞、局部狹窄、肩部疼痛、臂痛、手麻,嚴重時手臂無力抬舉。

上胸椎:肺部疾病、肩痛、肩周炎。

中上胸椎:胸前區痛、乳房疼痛、增生,伴隨心臟不適。

中胸椎:胃痛、胃痙攣、嘔吐、腹痛、腹脹。

中下胸椎:肝臟的充血、出血,膽汁分泌增強、膽汁淤積、膽系痙攣性收縮致膽絞痛,嚴重的導致肝壞死。胰臟可因神經受到刺激致消化液分泌增強並呈胰管外溢引發自身消化類病(急性胰腺炎)。

上腰椎:因副交感神經受刺激而導致尿意增強及遞尿肌興奮性增強而尿頻、尿急或尿痛。男女外陰的腫痛、灼痛或化膿性疾病,卵巢因分泌增強而導致囊腫形成或腫脹、充血、出血或繼發感染造成盆腔炎、輸卵管痙攣、阻塞而不孕或造成宮外孕。

中腰椎:腹腔的疼痛、脹滿、闌尾炎、局部充血腫脹、無菌性炎症並繼發症、細菌感染(急性闌尾炎)、腰痛、腎積水等。

下腰椎:腰痛連臀或疼及下肢及足(腰椎間盤突出症),膝痛、踝痛、足麻,等等。

骶髂關節錯位:兩腿長短不齊、腰椎側彎、腰臀肌及下肢肌肉萎縮、盆腔臟器功能紊亂等。

如上所述,脊椎錯位易發多見,臨床導致大量的疾患,嚴重影響人類的正常生存和健康水平。因此,醫務工作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患者給予及時有效的複位治療,解救患者於痛苦之中。

中醫脊柱複位療法的成熟,就是在臨床診治過程中逐步完善的。

中醫脊椎整脊,技術含量高,應用潛力無限,但又方便實用,不僅適應於各級醫療機構、保健機構,而且還適用於家庭保健、治病。效果好,見效快,方便推廣,甚至推廣到每一位從事醫療保健的醫生手中,可以為國家和廣大患者快速解除痛苦,節省大量的醫療費用。

中醫脊柱整復療法基本不需要增加醫療設備,一張硬板床、一隻木凳基本就可以了。加上醫者認病的慧眼,一雙熟練的巧手,隨時都可以為患者解除痛苦。

治療體位

一般根據患者的病情靈活選擇,以卧位常用,坐位、立位輔助應用。

頸椎的複位,以卧位較好,因為卧位患者容易放鬆,不容易出現緊張的情形。

胸椎的複位主要採用卧位、俯卧位、側卧位及仰卧位,均根據治療的需要而定。坐位適用於比較放鬆、配合比較好的病人,立位則常用於胸椎的複位。

腰椎複位,一般採用卧位。

骶髂關節錯位,基本都用卧位。

治療注意事項:患者放鬆是治療的必要條件。飽食後、醉酒後、過飢狀態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的,不予治療,如伴有骨折、骨結核等可能導致危險的,盡量避免盲目治療。

治療常用手法

頸椎:卧位、坐位、旋轉位、側壓法、拔抻法。

胸椎:俯卧位配合呼吸掌按法、推頂棘突法;坐位配合膝頂法、旋轉複位法、錘擊複位法、抱提複位法。

腰椎:俯卧位配合按壓法、旋轉複位法、斜板複位法、背伸法。

骶髂關節:仰卧壓腿複位發(前錯位),俯卧搬腿複位法(後錯位)。

肩胛胸壁關節:俯卧按壓複位法。

複位後的預防與鞏固:因為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肉,而脊椎的錯位及穩固與脾腎功能密切關係。中醫通過溫補脾腎,使肌肉強健、韌帶柔韌而不鬆弛,可以有效地防止脊椎錯位與複發。

臨床經驗:配合四知堂痹通藥酒,標本兼治,兩者配合應用,屢見奇效,在臨床中贏得了大量的患者信任,為患者解除了疑難雜症的痛苦,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推薦閱讀:

外媒評選中國8大最神奇產品 創新力甩老外幾條街?
胯大腿粗怕啥?我有讓你立刻減10斤肉肉的神奇穿法
大六壬擇吉下葬神奇課應—淶庄鋪陳家祖林傳說之日課解讀 2
太神奇了:清朝龍脈的四大謎團

TAG:中醫 | 脊柱 | 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