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談武術技擊中的『聽勁

「聽勁」是指武術技擊動作中接觸對手的靈敏度。這功夫是當敵

我對恃,我能透過瞬間的接觸預斷對手出拳的強弱與方向,又在

這瞬間把訊息傳入大腦,在電光火石之間作出反應,完成攻防的

動作。提到「聽勁」,很多人想起太極拳。太極拳無疑注重聽勁,但這

技巧其實是所有武術的必要條件。任何武術在肢體踫觸當中都需

要極靈敏的觸感和反應。 出拳最快0.1秒 我們的皮膚觸覺是否敏銳,是決定於神經元的訊息傳遞。一

個外來的訊息傳到大腦,一般需時0.02到0.1秒。再由大腦開出

一個指令作出反應,一般需時0.1秒。例如,我們聽到突如其來

的聲音,身體馬上收縮緊張,整個過程是0.12秒。當我們前方有

足球迎面直飛過來而需要閃避,整個由視覺訊息引發身體移動及

閃避的時間最快是0.19秒。當我們與人對敵,通過肢體接觸所感應到的訊息傳到大腦,然後

再由大腦下傳一個指令作出防守或攻擊,總時間最快可以在0.2

秒之內。所以,在太極拳的推手、或詠春的黐手、或南螳螂的絞

手等類似練習中,當我們感覺到對手有所欲為時,在瞬間作出反

應,不論是身體移動、或對抗力撐、或閃避讓路、或很快的打出

一拳,所有動作都不會超過0.2秒。我相信大部分人的生理結構相距不遠,神經傳遞與肌肉反應的功

能相差不會很大,當然,像李小龍那麼快速的肢體反應是鮮見的

。他的反應速度可能是0.1秒。 快速反擊高招——撞打 高靈敏度的皮膚觸覺在攻防實戰中表現出極為重要的優勢。

拳彥有雲「唯快不破」,意思是快速的動作是極難應付的。拳論

中,應付來拳的反應可有三種。這三種是「招打」、「閃打」及

「撞打」。當有人向自己面上打一拳,我們可以「招打」,即先

招後打:格擋後給予攻擊,還之以直拳;也可以「閃打」,即閃

開來勢然後借閃勢回擊:偏身閃開來拳並挨身還以直拳;又或者

更高的技巧是「撞打」,即不招不閃,直接回擊。以技巧論之,

「撞打」是最高的。撞打反映拳手不怕捱拳(實際上不會捱拳)

,另一方面又表現出極快的拳勢,後發先至。運用撞打的拳手不擔心捱拳,是因為他們經過長期攻防及抗打的

反覆訓練,能預測到敵我的尺寸和反應。當然,這種不怕來拳的

膽色和信心,是技巧與訓練的結果。若以前面的例子言之,對方

有直拳打來,我於橋下(攻擊手臂稱橋)用插搥搶入敵方眼部,

出拳的臂骨已撞開來勢的直拳,這種對於來勢毫無恐懼的回擊,

就是「撞打」。 以氣聽勁剎那間分高下 長期在攻防及抗打方法進行反覆的訓練,是練任何功夫(包

括太極拳)的必要條件。當我們掌握的技巧愈多,我們對敵的信

心就愈大。從一個較寬鬆的角度言,「撞打」其實也是一種「聽

勁」功能的表現,只不過這種聽勁不是來自肢體接觸,而是感知

對手即將發放甚麼樣的攻擊,從而作出適當的、更強及更快的回

擊而已。這種「聽」,是一種對對手的預知感測。打過擂台的拳

友必會明白,當對打時二人擺樁對恃,我們雙眼留神處,不會單

純是對方的前鋒手,而是整個身影,尤其是雙肩部分,因為對手

在施展拳腳的一剎那,必會牽動肩膊。然而,更聰明的「看法」,是把對手及自己身軀想像成一團「氣

」的移動,凝神於對手的整個氣場、仔細「聽」清楚對方氣場的

改變,瞬間發放經過長期訓練而作出的攻防反應,就是「聽勁」

!這個以「氣」對待的做法,來自莊子「無聽之耳而聽之以心,

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

推薦閱讀:

太極散手的對抗訓練(二)丟失訓練
武術技擊秘籍
踢拳世界裡的分歧——規則和技術的相互影響
後人對於Silver銀老師手稿的讀後感
【傳統武術典傳國術】如何理解螺旋勁?

TAG: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