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耕讀傳家久 讀書濟世長

耕讀傳家久讀書濟世長

——解讀曾國藩的耕讀文化思想

——轉載自《蒙學書院》

  從古到今,有許多名臣名將治國濟世堪稱奇才高手,而治家卻平庸無能。然而,大清中興第一臣曾國藩在治家教子上被公認為中華第一能人。那時天下風雲變幻,幾番改朝換代,可曾家始終保持了謹嚴的家風,名人輩出,延續五代不衰。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都得益於曾國藩治家有方。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繼承者,且其又能辨證地接受和借鑒近代西方文化的某些因子。曾國藩的耕讀文化思想其實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近代西方文化觀念影響的結果。在當代中國治家方面,曾國藩的這一思想起到了尤為獨特的指導作用。

  如何理解「耕讀」呢?「耕」是指從事農業勞動,耕田可以事稼穡,豐五穀,養家糊口,以立性命;「讀」即讀書,讀書可以知詩書,達禮義,修身養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讀傳家」既學做人,又學謀生。曾國藩認為,耕讀之家,最能維持長久。

  曾國藩出生於一個「半耕半讀」的草根家庭。據清末學者王定安所撰《曾國藩事略》記載:「曾氏自明朝以來世業農,積善孝友,而不顯於世。星岡公(曾國藩的祖父)少時善任俠,已乃折節下士。嘗曰:"吾少耽游惰,往還湘潭市肆與裘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寢,長老有譏以浮薄將覆其家者。余聞而立起自責,貨馬徙行,自是終身未明而起。余年三十五始講求農事,居枕高嵋山下,壟峻如梯,田小如瓦,吾鑿石決壤開十數畛而通為一,然後耕夫易於從事。吾昕宵行水,聽蟲鳥鳴聲以知節候,觀露上禾顛以為樂;吾早歲失學,壯而引為深恥。既令子姓出就名師,又好賓接文士,候望音塵,常願通材宿儒接跡吾門,此心乃快。』」

  這句話的大意是說,曾星岡年輕時不求上進,嬉戲遊玩,好逸惡勞。鄉里長輩譏笑他輕浮淺薄,竊竊私議:竟希翁(曾國藩曾祖)辛辛苦苦積攢的家業,將來一定會敗在他兒子手上。星岡聽到這些指責與傳言,非常羞愧,決心痛改前非。於是,他斷了求功名的念頭,持家治業,躬耕隴畝,早出晚歸,勤勤懇懇,這樣總算家道沒有衰落。

  曾國藩的父親名叫曾麟書,號竹亭,是家中長子。曾麟書從小受到其父曾星岡的嚴格家訓,指望他讀書以獲取功名,但他天資愚鈍,平生雖勤勞於學,考過十次童試,卻都名落孫山,直至43歲那年,才在考試中取得「秀才」證書,僅比他的長子曾國藩早一年入縣學。他自知自己沒有才華,無望躋身仕途的更高階梯,遂發憤教育督促諸子,將光宗耀祖的願望寄托在曾國藩兄弟的身上。

  竹亭公撰有兩副對聯,一副是:「有子孫,有田園,家風半耕半讀,但以箕裘承祖澤;無官守,無言責,世事不聞不問,且將艱巨付兒曹。」另一副對聯與之相似:「清茶淡飯粗布衣,這等福老子享了;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些事兒曹當之。」這兩副對聯表現出了一種相當洒脫的高人逸士姿態,不是常人所能達到的。其中所蘊藏的豐富內涵也非一言而可盡。這兩副對聯的上聯均表示自己對生活的要求不高,半耕半讀,粗茶淡飯已足夠;兩聯的下聯又對兒孫們寄予厚望。這種希望與普通人要求子孫出人頭地、升官發財截然不同,而是要將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子孫去做。這可稱得上是一種深謀遠慮!亦耕亦讀,勤儉持家,敬祖睦鄰,成為曾家持家立業的基本生活理念和世代相傳的傳統。曾國藩也始終都在秉持著這樣的持家之道。

  在曾國藩的家書中,有許多內容都是教導弟妹子侄要謹守家傳耕讀文化傳統的。在寫個弟弟的一封信中,他一再強調:「家中兄弟子侄,總宜以勤敬二字為法。」「諸弟在家,總宜教子侄守勤敬。」「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在曾國藩看來,只有耕讀勤勉,才能使家庭更興旺。

  在「半耕半讀」的家風中,曾國藩慢慢地成長著,同時,他也結合自己治學、為官的人生經驗,將新的見解融入其中,進一步發揚了耕讀傳家的傳統。其內容可用八句話和八個字概括。

  八句話即八本堂。咸豐十年(1860年)二月,正是曾國藩反攻為守的大戰初期,他卻一面輯錄經史百家雜鈔,一面作書寄往家中,這就是「八本堂」:

讀書以訓詁為本;

詩文以聲調為本;

事親以得歡心為本;

養生以戒惱怒為本;

立身以不妄語為本;

居家以不晏起為本;

做官以不要錢為本;

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曾國藩教導子弟和子孫都是以這八句話為準。這八句話是曾國藩從經歷、學識等各方面總結出的妙語,也是其家庭教育的根本。曾國藩終生信受奉行,也教導其子弟終生信受奉行。

  八個字即:書(勤讀書)、蔬(種蔬菜)、魚(養魚)、豬(餵豬)、早(早起)、掃(打掃)、考(祭祀)、寶(善待人)八字家規。八個字包括四個面的內容:讀書、耕作、孝友、睦鄰。蔬、魚、豬、早、掃屬於「書耕」範圍,後人戲稱其為治家的「八寶飯」。一個家庭有了這個「八寶飯」,便擁有了一輩子享用不盡的財富。

  除了「八句話」、「八個字」之外,曾國藩的家訓還有「三不信」:不信醫藥、不信僧巫、不信地仙。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以「八句話」為經,以「八個字」為緯,「三不信」穿插其中,經緯連貫,脈絡相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家理論體系,這就集中反映了曾國藩的耕讀文化思想。曾氏家族雖歷經變亂,但始終興盛不衰、人才輩出,可以說與這種文化傳統的影響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繫。

  曾國藩耕讀文化思想所包含的內容如下:

  1.重視農業,耕讀興家

  曾國藩出身農家,對農業非常重視。他不僅將農業看作是治生之道,而且把重視農業看作是治家之道,將它作為家族世代興盛的根本。

  2.嚴以律己,周濟族戚

  曾國藩堅守儒家規範,為官勤政廉明,治家亦克己自律,並具有濃厚的大家族觀念,對家族親戚從不吝惜周濟和關照。他在做官期間向家中寄錢物時,總不忘分送給族戚一些。曾國藩對親戚族黨儘力周濟關照,但對待自己的「小家」則總是克儉自律。

  3.去惰戒奢,勤儉持家

  勤苦耐勞、儉樸節約、去除怠惰、力戒奢侈,是曾國藩在其家書家訓中再三強調的重要主題。19世紀中後期,曾國藩的家族在當地極為有名,家中自然十分富有,但他依然能夠勤儉自持自勉,實在難能可貴。他不僅自己率先垂範,還努力勸告家族成員驕戒奢。也正因如此,曾氏後裔人才輩出,長盛不衰。

  4.禮尚往來,重義輕財

  曾國藩在處理與鄉鄰、同僚、世交的關係時,總會堅守一個基本準則,那就是禮尚往來,重義輕財,互相幫助,解危濟急,不佔他人便宜。

  5.思想開放,科技事農

  曾國藩對於農業生產非常關注和重視,他對某些農業生產技術也深有體會,並將近代開放意識和農業科技融入其中。如曾國藩在家庭種蔬的問題上就主張改進農村傳統的種蔬技術,從外地引入先進的技術和方法。

  曾國藩在寫給兒子曾紀澤的信中說:「鄉間早起之家,蔬菜茂盛之家,類多興旺。晏起無蔬之家,類多衰弱。爾可於省城菜園中,用重價僱人至家種蔬,或二人亦可,其價若干,余從營中寄回,此囑。」勤儉節約的曾國藩為什麼建議花重金從省城僱人到家中種蔬呢?原因就是,曾國藩認為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種蔬水平和技術有著極大的差異。一直以來,曾國藩都主張雇外地人來種菜,以引進一些技術,同時,他也會結合自己的經驗,親自研究農業技術。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理論,不僅繼承發揚了曾氏家教良好的傳統,而且結合了自身經歷學識各方面得來的真諦,既有厚實的淵源,又有親身體驗,內容廣泛,涉及到讀書、作文、養生、孝道、節儉、勞動、衛生等多個方面,直至今天,依然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實踐性、針對性、應用性和借鑒性。古往今來,無人能與曾國藩這樣的家庭教育者相比,曾氏家教值得每一位家長學習。

前有人說:「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原話是「忠厚傳家yuan,詩書繼世長」,「遠」,出自蘇軾的【三槐堂銘】,你可以到網上搜索一下這個名字,比在這裡問別人好得多。

  我看過了蘇軾的【三槐堂銘】,找不到此句話:「忠厚傳家yuan,詩書繼世長」。而是蘇軾《三槐堂銘》讀後感的題目「忠厚傳家遠 詩書繼世長——讀《三槐堂銘》有感」中的話。即「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非蘇軾說的。待查,請認證是非。
推薦閱讀:

讀書的四個境界,你知道嗎?
大陸電視熒屏上的六檔讀書類電視節目
小孩讀書風水——文昌位
關於讀書方法的勵志名言警句
秦末亂世中的三個讀書人

TAG: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