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章閱讀量:679次】【字型大小:大中小】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的所有一切,都日益強烈地昭示著這樣一個事實:中國正在走向公民社會時代。中國的各項制度正積極做出相應調整,以便順應公民意識的提高和公民社會的到來。朱鐵志(《求是》雜誌社副總編輯)夏學鑾(北京大學教授)喬新生(湖北省法學會傳播法研究會會長)郭厚祿(中央黨校博士生)主持人:王君琦 鄧佳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在全世界一片讚譽聲中降下帷幕,熊熊燃燒了16天的奧運聖火緩緩熄滅……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國民素質不斷提高,公民社會逐漸形成,這一系列的社會進步為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重要的社會基礎。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得益於我國的社會進步,也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進步。●公民意識的覺醒、公民社會的發育、公民素質的提高對奧運會成功舉辦至關重要主持人:北京奧運會在舉世矚目和廣泛讚譽聲中落下了帷幕,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先生譽之為一屆「真正的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如何從社會進步的角度,探尋奧運會取得巨大成功的奧秘?朱鐵志:奧運會的巨大成功取決於多方面因素。沒有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的持續努力,沒有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極大增強,沒有近年來人民文明水平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我們不可能舉辦一屆如此完美、如此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讚譽的盛會。除此之外,還有一條特別重要,那就是近年來中國公民意識的覺醒、公民社會的發育、公民素質的提高。在我看來,這是成功舉辦本屆奧運會最大的亮點和收穫之一。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在黨的權威文獻中,把「公民意識」提到如此這般的高度,在歷史上是第一次,無疑是巨大的進步。公民意識的培養和教育,不是一件空對空的事情,需要通過國民教育進行常規性的操作,也需要通過抵禦大的天災人禍和承辦大型活動集中提升。這次奧運會再一次搭建了顯示公民意識覺醒的平台,成為黨的十七大關於公民理論的一次成功實踐。獲得女子柔道57公斤級銅牌的許岩賽後說:「感謝納稅人對北京體育事業的支持。」這或許是年輕一代公民意識覺醒的有力證據。●奧運會期間,人們由衷的微笑寫在臉上,蕩漾的是人們的快樂,覺醒的是公民意識主持人:公民意識這一概念以往時有提及,經過這次奧運會,我們對它的理解似乎更清楚了。朱鐵志:公民意識不是一個抽象概念,而是由一連串實際行動串聯起來的。表現在北京奧運會上的公民意識,概括地說包括主人翁意識、責任意識、國家榮譽意識、自由表達意識、尊重差異學會包容意識、無所不在的綠色環境意識,等等。首先是主人翁意識的進一步覺醒。我們的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北京奧運會的成功是黨的領導的成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功,同時也是公民意識覺醒的成功,是千百萬普通中國人自覺自愿參與的成功。在籌辦奧運會的日子裡,不僅北京市民,而且全中國人民都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心血,人們紛紛以自己的方式盡其所能,為奧運做貢獻。每個人都發自內心地把自己當成國家的主人,中國人民從未像今天這樣,把國家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那種由衷的微笑寫在臉上,蕩漾的是主人的快樂,覺醒的是公民意識。在奧運這個特殊的舞台上,黨的領導有機地轉化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煥發出驚天偉力。它再次雄辯地說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從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我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公民意識在中國的萌生、發展正與中華民族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追求一路同行主持人:如何認識公民的責任意識對北京奧運會的籌辦和成功舉辦所產生的重要影響?朱鐵志:責任意識和國家榮譽意識是公民意識的重要方面。中國人民從來都具有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不論是遇到特大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還是欣逢奧運盛事,都表現出極大的責任意識和國家榮譽感。有調查顯示,86%的普通民眾希望通過奧運會表達自己熱愛祖國的情懷,希望世界各國人民重新認識真實的中國,改變固有偏見。他們非常關心和在意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評價,盡一切努力展示自己作為負責任大國公民應有的形象。這種自覺自愿的選擇源於長期以來的愛國主義教育,源於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有人說:「過分在意別國評價,本身就是弱國心態。」而我以為,近代以來積貧積弱的祖國渴望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特殊的平台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認可。這種刻骨銘心的情懷只有中國人民自己最能理解。當年張伯苓先生提出的「奧運三問」,最深刻地表達了這種深情的渴望。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才能借奧林匹克這個最好的載體,實現自己最內在的理想。郭厚祿:近年來,國民的社會責任感在不斷增強。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全體中國人都自覺參與到抗震救災中,在我們過去的各種災害治理中,還沒有哪一次像這次一樣,全體國民能這樣積極、主動、自覺地參與進來。有人認為,國人只是被地震刺激了一下,才會有這麼多集中的積極表現。我不贊同這種看法,其實中國的發展並不是經濟的單一發展,而是經濟、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特大事件中的大愛,是13億人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釋放。人們一定不會忘記奧運會開幕式上中國隊的小旗手、抗震救災英雄少年林浩。他的出現是中國人的社會責任感與奧運精神的完美結合,是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的最好註腳。因為,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與全體國民的社會責任感不斷增強是分不開的。「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這個奧運口號在中國廣為流傳,期待自己參與並為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該口號很好地體現了一種奉獻的社會責任意識。一個健康的公民社會,就應該是一個倡導公民積极參与公共事務、培養增強公民責任意識的社會。●自由表達意識是公民意識的重要內容朱鐵志:公民意識的進步還包括自由表達意識的進一步覺醒。現在的青年不同於他們的父輩,他們是改革開放後健康成長的一代,沒有傳統的重負,也沒有面對異質文化時易於衝動的過分敏感。他們善於使用互聯網、手機等現代傳媒,迅速及時地傳遞信息、表達感情、集合意志、共同行動。他們自主、自由、自為,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同國家、集體、個人一起,形成了一種始料未及的良性效應,極大地鼓舞了民心,集中了民智,動員了民力。有人說,80後、90後並不像前輩擔心的那樣,是「垮掉的一代」,而是每逢大事有靜氣,面臨大局不糊塗的、充滿希望的一代。從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我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體現著權利意識、義務意識與責任意識相統一的公民意識在中國的萌生、發展和中華民族對以參與、競爭、公正、友誼、奮鬥為核心原則的奧林匹克精神的追求,正一路同行。●公民素質的提高是奧運會成功舉辦的堅實基礎主持人:如果說奧運會的背後是各國國民素質的大考的話,那麼,中國人以優異的答卷通過了這次大考,贏得了世界的尊重。郭厚祿:是的。我感覺最明顯的就是公民素質的提高。國民素質包括身體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三個方面。近些年來,由於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體育鍛煉,全體國民的身體素質有了很大提高。在科學文化素質上,近些年我國的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培養了大量的綜合性人才與專業性人才,全體國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在不斷的提高,人力資源優勢不斷顯現,滿足了奧運會的人才需要。另外,全體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高。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極大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自身修養,遵守公共道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在形成,人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希冀祖國繁榮興旺的良好願望正在化為實實在在的實際行動,這些在奧運會從籌辦到成功舉辦的過程中處處都有體現。以奧運會公共場所全面禁煙為例,大部分煙民願為奧運禁煙,絕大多數的市民都對禁煙令表示支持。喬新生:過去,我們談論公民素質的時候,總是習慣於把公民的素質歸結於個體的素質,從詞義角度來看,公民的素質當然是指公民的個人素質,但是,當公民組成一個社會群體,或者公民成為現代社會最基本組成部分的時候,我們不僅要從個體出發,探求公民內在的素質,更要從社會群體現象出發,分析公民素質的社會整體表現。社會素質是個體素質的綜合;個體素質是社會素質的展現。一些學者習慣於從細節中發現問題,他們多是從整潔的街道、整齊的隊伍、居民的微笑乃至熱情的舉止發現居民素質的變化情況。其實,這些都是外在的表象,公民的素質不僅僅表現在這些瑣碎的細節之中,還更多地體現在對待自我、對待別人乃至對待國家的態度上。所以,我們不能僅僅把眼光停留在大街上,僅從公民的一言一行中發現素質的變化,還應該從整個社會結構變化,從政府與公民之間的互動之中,捕捉到公民素質變化的軌跡。●公民社會是權利與義務的和諧統一、政府與公眾良性互動的社會主持人:在公民社會裡,每個人都能更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更理性地行使自己的權利。如何實現權利和義務的和諧統一?喬新生:在公民社會裡,公民的民事權利、政治權利和社會權利得到真正的尊重。在公民社會裡,政府意識到,如果不保護公民的基本民事權利,公民就不會自覺地維護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相反,如果政府把維護公眾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那麼它採取的公共政策就能得到公眾較好地理解、支持和執行。比如奧運期間實行的單雙號制度,政府看到單雙號制度給公眾的生活帶來的不便,於是主動進行微調,如凌晨零到三時,不限單雙號,等等,這些措施無疑是對公民權利的極大尊重,這些尊重反過來又帶來了公眾對政府措施的更大的理解和支持。公民的基本權利,是憲法的核心,也是一切權力的來源所在。人們無法想像,一個基本民事權利都無法保障的社區居民,會自覺自愿地打開大門,熱情地迎接四面八方的賓客。所以,在對待公民權利的問題上,我們看到了政府與公民的良性互動,看到了公民社會正在培育和形成中。公民不僅僅是一個政治概念,同時也是一個社會群體的概念。在保護公民的個體權利、尊重公民政治權利的同時,還必須努力營造自由的空間,讓公民行使社會權利。是否尊重公民的社會權利,是考察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沒有志願者的努力,北京奧運會不可能「無與倫比」主持人:志願精神是公民意識和公民社會的重要內容。在炎炎夏日裡,奧運志願者無處不在,成為城市一道流動風景……郭厚祿:羅格先生在奧運會開、閉幕式上的致辭中都特別表達了對志願者的感謝,他說,「當我們把奧林匹克夢想變成現實之時,……我們還要特別感謝成千上萬無私奉獻的志願者們,沒有他們,這一切都不可能實現」。的確,沒有大量賽會志願者和城市志願者的無私奉獻,奧運會不可能舉辦得如此成功。正是大量志願者的志願精神與無私奉獻,才使得奧運會得以近乎完美地舉辦。在奧運會期間,志願者承載著中國文化,直接與外國朋友接觸,是傳播中國文化、加強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與融通的橋樑與紐帶。「志願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朱鐵志:連日來,各國媒體發表了難以勝數的評論,對中國人民特別是北京奧運會志願者給予了極高評價,喻之為「最可愛的人」,稱在北京的日子是「終生難忘的時光」,「志願者的微笑是永恆的太陽」,「將用一生的時間來回味難忘的16天,回味中國青年的風采」。●只有社會組織發育了,公民社會才能根深葉茂郭厚祿:社會組織的發育是公民社會根深葉茂的條件。在奧運會期間,我們看到,除了一些大的社會組織外,一些自發形成的社會組織也不斷出現。如各種形式的「車友會」、「綠色之友」等,他們都積極地投入到支持奧運、服務奧運中來。如單雙號限行的措施出台以後,北京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的一項專項調查結果顯示,在千餘名被訪者中94.8%的人支持北京實施單雙號限行措施,這比去年「好運北京」賽事期間對單雙號限行措施調查時得到的88.9%的支持率高出5.9個百分點。很多有車族改坐公交車或乘坐地鐵上班;也有很多市民表示為了緩解交通壓力,願意在奧運會期間盡量少出門。很多居民自發地組織起來學習英語,等等,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這些都反映出北京市民的社會責任在不斷地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具有大局意識,服從大局,願意為奧運會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奧運會加快了中國社會結構的轉型,讓中國變得更加自信主持人:任何事情都有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公民素質的提高、公民社會的發育和社會的整體進步為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奠定了雄厚的社會基礎,那麼反過來,是不是也可以說,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對公民意識的增強和公民素質的提升,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喬新生:舉辦奧運會的過程,也是中國公民自身素質提升的過程。在申辦奧運會期間,中國人不斷地審視自我。當中國人推開大門,與其他申辦城市共同站在起跑線上,那種前所未有的坦然,讓世界看到了一個自信的中國。經過艱難而又漫長的準備,中國人再一次深切地體會到,迎接四面八方的貴客,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在激情過後,是忘我的投入;在繁忙的背後,是每一個中國人無私的奉獻。伴隨著奧運會的腳步,中國人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的素質。籌辦奧運會短短的幾年,我們意識到了責任的沉重。如果說身份社會是一個典型的義務本位社會,那麼,契約社會則是一個典型的權利本位社會。只有實現權利和義務的高度統一,才有真正意義上的公民社會。所以,舉辦奧運會不僅僅是對中國公民自我觀念的提升,也是對整個中國社會結構的重大調整。在這個共同營造的大環境中,每一個人都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每個人的行為都在他人監督之下。這種相互啟發、互相監督的社會形態,比個體的公民意識提高更有意義。●奧運會使中國公民敞開大門,以更加包容的心態看待世界主持人:在思維方式上,奧運會為我們帶來了哪些改變?喬新生:奧運會提升了中國公民的素質,使中國公民敞開大門,以更加包容的心態歡迎四面八方的賓客。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觀念的碰撞,也有彼此的吸引。面對不同的聲音和不同的習慣,我們學會了真正與人平等相處,在相互交流之中消除誤會,在相互切磋之中改變我們的觀念。朱鐵志:近年來,尊重差異、學會包容的意識進一步覺醒。人生在世,求同容易,求異難。同則聲口相依,彼此欣賞;異則反唇相譏,怒目相向。這是一種非常狹隘、非常低級的人生狀態,自然更不應該成為一種普通的國民心態。奧運會開幕式上展現的那個大大的「和」字,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禮之用、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協和萬邦」、「和諧世界」等理念,表達了當代中國人民希望通過「和平發展」,與世界各國人民和諧相處,求同存異,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良好願望。這一刻,奧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各國青年遵循「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格言,相聚在五環旗下,展開最為動人的美麗畫卷。如果不是這樣,就不能理解為什麼郎平帶領的美國女排戰勝中國隊同樣可以獲得雷鳴般的掌聲,為什麼鮑埃爾指導仲滿擊敗法國選手後身披五星紅旗令我們異常感動,為什麼劉翔因傷告別賽場後能夠得到全國人民的普遍理解和接受……所有這些「為什麼」的背後,都有一個大寫的「人」字,一個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的覺醒。這是比獲得金牌總數第一更重要、更令人感動的事情。●奧運改變著世人的文化觀念主持人: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文化進步的重要契機,奧運會是如何成為人類文化交流的舞台的?夏學鑾:利用中國舉辦第29屆奧運會的機會,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進行了禮節性的長久擁抱。中西方文化的距離拉近了,西方進一步了解了中國,中國進一步看清了世界,中西文化都吸收了新的元素,獲得了進步的契機。北京奧運會促進了人們在對文化的認識上從種族中心主義走向文化相對主義。種族中心主義,是認為一個人自己的種群優越於其他種群的那種觀點。一般而言,人人都有一點種族中心傾向。與之相反,文化相對主義是這樣一種觀點,即每個人的信仰與活動應該按照其自己的文化來進行理解。在人類歷史上,種族中心主義表現為歐洲文化中心論。進入20世紀,在人類學、社會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種族中心主義退出了歷史舞台,由文化相對主義取而代之。從種族中心主義到文化相對主義是人類社會的進步。與歐洲文化中心論相對應的是天朝文化中心論,這是一種「四海之內,唯我獨尊」的閉關鎖國哲學。它以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愚昧國民,使其成為只知有天朝不知有世界的井底之蛙。這種自大的政治制度和虛榮的國民性格是中國近現代落後的文化根源。而且,在中國的現代制度和個體中也時常能夠發現它的影子。中國近代的天朝文化中心論便是這種封閉文化的典型,這種文化發展上的歷史教訓我們要永遠汲取。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實際上是以文化相對主義為其理論基礎的。奧林匹克精神提倡人類地位平等與文化相對主義,反對種族中心主義與形形色色的文化中心論。北京奧運村是人類文化的百花園,在這裡,每一種文化都有其存在的權利,它們都為其自己而存在。作為東道主,中國在尊重不同國家、不同地區運動員的文化多樣性方面所做的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國、各地區運動員的普遍肯定與讚揚。●奧運會成為展示中國公民社會的一個平台主持人:通過各方面的信息表明,這次奧運會已成為展示中國公民社會的一個平台,是不是也改變了西方人對中國的看法?夏學鑾:七年的準備,中國認真兌現自己的申奧承諾,向世界奉獻了一屆高水平、有特色的奧運會。儘管在奧運會舉辦前,西方還有一些反對的聲音和拿奧運會刁難中國的敵視行為,但是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改變了西方人對中國的負面觀感。據調查顯示,有90%的西方人認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把第29屆奧運會交給中國舉辦是一個正確決定。有些外國友人和上個世紀80年代的北京進行了比較,這種變化讓其感到不可思議。與環境質量變化相關的是北京市的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建築,讓一些國外遊客誤作北京是故鄉,這些現代化的建築使他們對北京和中國產生了熟悉與親近感。西方人對北京市市民的文明、守序和友善表示滿意。正如一對法國夫婦所說的那樣:「我們乘坐過地鐵、公交車、計程車,大家都很遵守秩序,沒有人搶座。戴著紅袖章的老奶奶熱情地為我們指路,這裡的人們友善、謙虛、彬彬有禮。」北京的熱情、大方讓這位法國男士甚至為北京奧運火炬傳遞在巴黎的不快而道歉。他不無真情地說:「我喜歡天壇的孔夫子,我熱愛這裡的文化,我想有點迫不及待地要學漢語了!」●奧運會改變著國民的思想觀念夏學鑾:奧運會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世界對中國的看法,同時在更大程度上改變了國人的思想觀念,這種改變主要表現為大大促進了國人公民意識的提高、民族認同的增加、國際視野的拓展等。第一、民族認同的增強。奧運火炬在全國各地的傳遞活動,點燃了全民參與的奧運激情。無論是火炬手,還是道路兩旁的觀眾,心中燃燒的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通過這種儀式與活動,全國人民的民族認同感大大增強,民族內聚力顯著提高。這有助於國人在全球化與地方化的博弈中保持民族認同而不喪失自我。第二、國際視野的拓展。北京奧運會不僅使世界走向了中國,而且也使中國走向了世界。國人更加註意以國際眼光看待國內事務、更加註意國際評價和更加註意中國在國際大家庭中的地位與角色。正如一項調查所顯示的,對於北京奧運會,有65%的中國人表示最關注的是「中國人的風采,世界對中國的評價」。這說明,走向世界的中國人,已經學會用國際眼光看待自身。第三、環保意識的覺醒。環保意識和生態文明是對一個社會總體文明程度的測量,也是衡量現代社會公民素質的重要指標。北京奧運會綠色奧運的理念與行動實踐在建設生態文明方面為社會大眾樹立了榜樣,同時也在全社會強化了人類生態危機意識。愛護地球、保護環境,建設生態經濟、生態社區、生態地球,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逐漸深入人們的思想意識之中,並轉化為全民的自覺環保行動。另外,我相信,我們的科技、人文素質經過這次奧運會也都有了更大的提升。奧林匹克精神與中華人文精神交相輝映,使中華人文精神獲得了國際化的語言和新的表達方式,使之有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升華,同時增加了其自身的精神魅力。總之,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的所有一切,都日益強烈地昭示著這樣一個事實:中國正在走向公民社會時代。中國的各項制度正積極做出相應調整,以便順應公民意識的提高和公民社會的到來。來源:北京日報來源日期:2008-9-1 本站發布時間:2008-9-2【關閉窗口】【 列印稿】【E-mail推薦】【我要評論】
·對華國鋒的兩種評價·吳敬璉:加快政治體制改革,...·刑警逃亡日記網上流傳 自稱...·湘西非法集資引發群體事件·螺號:我對華國鋒的複雜情感·陳子明:「高級民主」還是「...·雲南孟連事件:縣委書記被撤...·我從天堂歸來——北朝鮮親歷記·送別華國鋒·憲法就是拿來用的
·習近平:改革開放30年黨的...·華國鋒與袁隆平·揭揭「舉國體制」的醜陋·錦濤溫家寶粉絲網開通4天 ...·人大常委會對罷免代表案不能...·興建豪華劇院的官意與民意·最後的抗議·李君如:談中國政治體制改革...·陳致中給台灣上了一課·普世價值豈容否定
·首屆「湖湘三農論壇」通知·第二屆縣鄉幹部論壇徵文啟事·請來投選舉網一票!·蘇州德源文化研究所助學徵文·「中國和平崛起同亞洲關係」...·本站頁面閱讀指南·災害政治、應急管理與大國治...·「人大制度研究」欄目徵稿啟事·《中國非營利評論》第三卷暨...·「當代中國農村宗族、傳統與...更多>>
我為什麼愛中國,尊重中國?揭揭「舉國體制」的醜陋體育要堅持舉國體制鄭永年:奧運會尋回中華文明的自信我們正大步走向公民社會時代 更多>>>
回復:我們正大步走向公民社會時代一個將憲法第三十五條高高掛起,從不實施的社會,如何能大步走向」公民社會」?真是愛說笑!用戶:tomcttai 發表於 2008-9-9 1:23:24回復:我們正大步走向公民社會時代忽悠您一下!用戶:一介 發表於 2008-9-5 11:06:55回復:我們正大步走向公民社會時代我國普通老百姓真的能夠享受到憲法賦予的所有權力嗎?用戶:abcoor 發表於 2008-9-3 10:51:46回復:我們正大步走向公民社會時代我還要再追加一句:如果真的稍有一點「走向公民社會」的意願而並非做秀的話,請先從即日起依法依程序向人們開放三個公園!能做的到嗎?用戶:共興中華 發表於 2008-9-3 3:07:19回復:我們正大步走向公民社會時代唉,看不下去!用戶:村長 發表於 2008-9-3 1:12:32回復:我們正大步走向公民社會時代還「大步」?「展示中國公民社會的一個平台」?三個公園一個人也沒!國際笑話鬧大了。她離我們還遙遠著呢。。。用戶:共興中華 發表於 2008-9-2 23:03:59回復:我們正大步走向公民社會時代讀後感:皇帝的新裝,瞎子摸象,坐井談天用戶:fubin66 發表於 2008-9-2 21:29:40回復:我們正大步走向公民社會時代順民,良民大大的好。公民去一邊吧。用戶:新高 發表於 2008-9-2 21:27:54回復:我們正大步走向公民社會時代吹氣球不犯罪,反而有賞,堪為時代滑稽!用戶:斯文漢 發表於 2008-9-2 18:33:36回復:我們正大步走向公民社會時代共產黨員必須首先是合格的公民,而不是黨的馴服工具。試問,7000萬共產黨員做到了嗎?如果做到了,就會首先質疑「三個……」。黨應該要求黨的組織和全體黨員努力做到:服從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適應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服務全體公民的根本利益和全部具體利益。是「服從、適應、服務」,而不是什麼「代表」!這樣就把自己的位置擺正了,這才是公民意識的真正覺醒。用戶:繆一輪 發表於 2008-9-2 13:01:26回復:我們正大步走向公民社會時代大步走向公民社會?你是想說大步走向良民社會吧?請問公民能實施憲法賦予的基本權利嗎?用戶:312 發表於 2008-9-2 11:25:24回復:我們正大步走向公民社會時代一看到第一句話的那個「日益強烈」我就知道是官樣文章了,果然不出所料。用戶:伊藤崎 發表於 2008-9-2 11:12:42回復:我們正大步走向公民社會時代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33590立法讓2008成為中國「志願者元年」用戶:公民社會_比爾 發表於 2008-9-2 8:53:01
推薦閱讀:
※小時候,誰還沒做覺得傻而且想美好的事
※【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政德建設是黨內政治生態的「凈化器」
※戰國時代最慘烈的圍城戰:秦國與列國的邯鄲之戰
※《我願意I?DO》:盛女全盛時代
※占星學的新時代:為什麼年輕人更加相信星座了?
TAG:社會 | 公民 | 時代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