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小人物的「英雄夢想」
文/簡書作者:陳子薊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香港接連迎來兩次內地移民潮。而周星馳就是這一批移民的後代。他們一家五口寄居於香港九龍的貧民區,擠在一間狹窄的木板房裡,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睡的是「上下鋪」的架子床,那時候,豉油撈飯對他來說就是天下美食。
童年時的周星馳,或許還不能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因為此時的他跟周圍的孩子一樣,貪玩打鬧,喜歡看卡通片和漫畫書。而也就在這個時期,李小龍返回香港拍制的第一部國語片《唐山大兄》開始公映,並在當時的香港掀起了一陣功夫熱潮。
成年後的周星馳曾經回憶說,「那年媽媽帶我第一次進電影院,當時李小龍的《唐山大兄》剛剛開始放映。我家裡窮,除了討生活,沒有什麼閑錢,媽媽帶著我跟我姐姐、妹妹三人去我們家附近一個當時生意很好很大的戲院,雖然那是一個很破舊的電影院,但我卻完全被電影吸引住了,覺得自己的心臟都快要跳出來了,在某一時刻,我激動得淚流滿面,李小龍真是太神奇了,他佔據了整個銀幕。不只是他的武術非常精湛,還有他激昂的精神。基本上那時候我就已經夢想自己可以耍功夫」。
年幼的星仔甚至在那個時候開始有模有樣的練起了鐵砂掌,在手上磨出了繭子後才被母親及時喝止住。這些兒時的崇拜與幻想也間接的影響了他後來的創作與人生,也在某種意義上給了他啟蒙。
中學畢業之後,周星馳干過茶樓跑堂,也做過電子廠工人。後來鼓勵通過姐姐認識的梁朝偉一起報考無線藝員十一期訓練班,結果梁朝偉過了,自己卻落榜。憑著彷彿與生俱來就有的韌勁連考兩年終於進入了無線藝員的夜間部。而此時,梁朝偉卻初露崢嶸成為無線五虎之一,周星馳則開始了長達六年的跑龍套生涯。如此相距甚遠的起點並沒有讓周星馳氣餒,他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苦苦掙扎著。就像在1983版的《射鵰英雄傳》中,他被安排飾演一名士兵,橋段是被獻給梅超風被一掌打死,而在幾乎不到一秒鐘的畫面中他還在想著怎麼表演,於是你可以看到鏡頭下被打到的那一瞬間,他驚嚇的面部表情和那一句台詞「啊」。這樣的渴望,就像他在《喜劇之王》里說的台詞一樣,「不管你看的起看不起我,我都是一個演員」。
我記得柴靜曾在一期節目里問過周星馳,「你那時候被嘲笑過沒有?」,周星馳不假思索的答到「沒有」,柴靜反問「連嘲笑都沒有?」,周星馳無奈的笑著說,「對,連嘲笑都沒有」。我並不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但我至少對那種無人問津的落寞有所察覺,連嘲笑都沒有隻能說明在那很長一段龍套生涯中他是被忽視的。
沒有人能理解六年對於一個身處底層默默無聞,鏡頭幾乎沒有的龍套來說意味著什麼,是什麼樣的動力促使他一步步堅持下來。而不得不承認,小人物的英雄夢想在周星馳身上也確實是存在的,正是這種不死不滅的精神終於讓他在1989年憑藉著《霹靂先鋒》獲得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緊跟著又在1992年憑藉《審死官》得到亞太電影展最佳男主角。
隨著名氣的與日俱增,周星馳開始不斷接片,也從中漸漸找到了自己的表演風格。他的演員生涯用柴靜的話來說就是「多半以一個滑稽可笑的小人物模仿偶像,典型的無厘頭風格,不斷地嘲弄、漫畫、解構人們已經形成對英雄概念的模式和成見」。這種現實性戳破那層隔在英雄和平凡人中間的願景的手法卻大受歡迎,而《國產凌凌漆》算是其中頗具代表的一部作品了,影片中的阿七是一個菜場賣豬肉的前國家特工,在國家有難時,肩負起了「拯救」的責任,於是一個英雄就以這樣荒誕的方式出場了。
他風度翩翩,落拓不羈,鬼馬搞怪,完全不顧形象,顛覆性的打破了人們對原作《007》的一系列認知。當你已經經歷過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洗禮,重新回到真實的生活中,以另一種迥異的眼光審視當年的偶像,會突然發現我們仍然只是小人物,世界沒有因誰而改變,也不會再為成為英雄做準備,而是認真地扮演自己的人生角色。魯迅曾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打碎了給人看」,而周星馳則是把自己打碎了給人看。就像我以前寫的一樣「周星馳用自己的表演方式重新解讀了底層人的某種訴求,而這種訴求是那個年代的我們幾乎都會有的,做不到和社會的正面抗爭,於是改頭換面去扮演一個『小丑』來體現自己的喜怒哀樂,因為至少沒有人會去欺負一個小丑」。這種獨特另類的表演風格成了周星馳的標籤,用他自己話來說就是「亂搞,要和別人不一樣」。
電影中小人物的平凡是他年輕時候的生活狀態,而英雄主義曾是他年輕時的夢想,那種渴望成功被重視被關注卻又無法擺脫普通出身的情緒都一一回歸到了他的電影中,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至今仍有如此眾多的人依然支持著他的原因吧,畢竟多少無法落地的夢想我們都在他演繹的人物身上找到了依託。
1999年上映的《喜劇之王》,這部周星馳自導自演的電影可以說是他的經典作品之一。你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周星馳的個人自傳。片中的伊天丑從跑龍套到有機會成為男主角的整個過程讓人啼笑皆非,卻又內心失措。劇情中也不斷的折射著他自己過去的跑龍套生涯,其中有一段,尹天仇因為在片場表演慾望太過於強烈「怎麼死都死不了」渴望在鏡頭中多出現幾分鐘而導致片場紊亂停止拍攝,被導演和女主角李娟兒(莫文蔚)大罵趕走。回家途中,想拿一個盒飯被場務(吳孟達)羞辱。場務把飯扔給狗後還不屑的唱道:「屎你是一灘屎,命比蟻便宜……」。這讓我不得不想到前面提到過的那名鏡頭不到一秒的士兵。
而這首影片中的插曲(粵語歌名是《我喺一督屎》)當時很快就在香港流行開來,歌曲中你可以聽到他用低沉的聲音和悲傷的曲調唱出了一個願望經常落空的小人物的辛酸,進而引起了底層社會的某種共鳴。但是在如此絕望的氛圍中,周星馳總是會循序漸進的給出來希望。周星馳自己曾經也在採訪中說過「太過絕望也不好,絕望當中有一點點希望」。像伊天仇和柳飄飄夜晚坐在海灘上時,柳飄飄對著遠處的海上說道「看,前面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到」,伊天仇自然隨性的回應說「也不是啊,天亮之後便會很美的」。
這種傻瓜式的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單純卻堅定的從骨子裡流露出來,周星馳在這裡寥寥幾筆帶過,卻依然掩蓋不了成功後的他對過去那個曾經隱忍克制堅持的自己的認可。他好像在說「年輕人,不要怕,要始終充滿希望,我也是那麼過來的」。雖然影片結尾周星馳有意的收斂,並沒有讓伊天仇成為那個男主角,但是也將那份感動到周圍所有人的努力搬上了《雷雨》那個小舞台,他試著在闡述任何夢想都不是一撮而就的。
在2002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頒獎典禮上,《少林足球》同時帶給了他兩份幾乎可以證明一切的殊榮,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這部影片中,周星馳延續了以往的風格,他彷彿下定決心要讓小人物出頭。作為一部喜劇片而言,故事情節依舊很簡單,但總能讓人在笑聲中征征然的想到自己。片中星找來曾一同在少林寺習武的一幫師兄弟,想方設法的喚醒了他們快被平庸生活消磨光了的潛在鬥志,經過歷練,最後以「少林隊」的身份參加全國超級盃足球大賽,並殺進決賽,一舉拿下冠軍。
周星馳還是那麼不甘於平庸,以至於他總是不厭其煩的一次又一次在自己的電影中企圖向世人傳遞這種思想,不然他大概不會給片中星安排那樣的台詞,「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區別」。跟馬雲說的那句很相似的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不同的地方在於,馬雲是在一台車快要熄火的時候給了他第二次動力,而周星馳則是最開始啟動發動機的人。他讓你明白如果原地不動就什麼也沒有,這種並不算慷慨激昂反而有點自我嘲弄式的台詞更加的接地氣,也往往因此貼近了生活最原始的狀態,所以才讓人印象深刻。
在周星馳的影片中你看不到家世顯赫頭腦發達的鋼鐵俠,也看不到天生就無所不能的超人,他就是真真切切的回歸到普通的生活中,嘗試在影片中一次又一次逆轉小人物的命運,完成屬於他的英雄夢想,也完成屬於自己的英雄夢想。
陳子薊:簡書原創作者。一個嗜好太多,能力太小的普通人。公眾號:陳子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