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騰、矛盾、分裂、憤怒、焦慮、恐懼、咒罵,這是大選年的美國!
06-03
2016年美國大選第一階段——民主、共和兩黨總統候選人預選,總計135天,始於2月1日中西部平原小州艾奧瓦的黨團會議,在首都華盛頓特區6月14日預選後終結。 預選結果,在6月7日加利福尼亞等6州預選前夜,便在媒體票數統計中見了分曉。繼5月唐納德·特朗普成為共和黨「假定提名人」後,希拉里·柯林頓也獲得本黨提名所需黨代表票數,兩人將在7月兩黨各自全國代表大會上獲得正式提名。 文︱瞭望智庫駐華盛頓研究員徐劍梅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三個不同尋常的主角取得不同尋常的「成就」 6月7日,美國預選最後一個超級星期二。當天深夜,唐納德·特朗普、希拉里·柯林頓和伯尼·桑德斯相繼發布演說或聲明。特朗普試圖彌補因他攻擊穆斯林法官造成的共和黨分裂;希拉里歡呼「打破那塊最高、最難的天花板」;桑德斯祝賀希拉里的成績,同時宣布他仍然將把競選進行到底,將在首都華盛頓特區和希拉里再見高低。 這是三個風格迥異、個性鮮明、理念相左的競選人,他們彼此間的「錯位」如此毫不含糊,天才編劇也未必設計得出來。 一個是在政治圈摸爬滾打數十年、負面新聞如影隨身、正在受到聯邦調查局調查的女政客,經歷八年前的失敗後,在許多分析人士堅信她已錯過機會的情況下仍然再度嘗試。 希拉里的履歷充滿精英氣息。她是耶魯大學高材生、律師、前阿肯色州第一夫人、前白宮第一夫人、前紐約州國會參議員、任內到訪過112個國家的前國務卿。她屬於毀譽參半的華盛頓圈內人、精英派、建制派、既得利益者、深受華爾街青睞的演講家、掌握巨額競選資金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的寵兒、老一代女權運動分子,競選歷程異常坎坷。 現在,美國歷史上,行將第一次有女性成為主要大黨的總統候選人,並有望使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歷史上第一次由女性來領導。 無論喜歡還是討厭她,不論希拉里可能被權力和對權力的慾望腐蝕得多嚴重,都不能不承認,她取得的這一成就對女性的意義決不是虛無的。7日的美國各家電視台,競相宣稱這是 「美國女性的一個歷史性時刻」。希拉里當晚歡慶勝利時,宣稱要「書寫美國偉大的下一篇章」。 另一個,是早在1988年就表達過白宮夢的房地產大亨兼毒舌脫口秀主持人,從私家飛機的艙壁到第五大道豪宅的牆壁,都使用黃金作為內飾。他參選時宣稱凈資產高達100億美元,然後因為《福布斯》雜誌只給估了45億美元大動肝火,罵《福布斯》是「一份墮落的雜誌……老實說讓我很沒有面子」。 他身上的標籤包括:自戀狂、自大狂、陰謀論者、民粹主義者、孤立主義者、排外主義者、種族歧視者、性別歧視者、反全球化者、機會主義者、房地產大亨、脫口秀毒舌主持…… 預選期間,特朗普曾自得地聲稱:」就算我在(紐約)第五大道上開槍,人們照樣會投票給我。」而他居然說對了。他說的千百句出格話,其他人說一句就可能政治生涯玩完,但他不僅沒事,選情反而高奏凱歌,一個月前就獨霸預選跑道,成為共和黨「假定提名人」。這是自上世紀50代以來,美國將第一次出現毫無競選和公職經驗的人成為主要大黨的總統候選人。 不僅如此,和二戰名將艾森豪威爾不同,特朗普的競選方式、競選言論和對美國未來方向的選擇,都嚴重非主流,背離了兩黨一致認可的「政治正確性」和共和黨主流政策。 曾有《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賭咒說,如果特朗普拿到提名他就把印有自己專欄的報紙吃掉——這位仁兄後來特地請大廚把報紙做成精緻餐點,配上紅酒拍視頻,證明「自食其言」有時也可以是種誠信的表達。 第三個人同樣創造了美國選舉史上新的「拍案驚奇」,在預選角逐中跑得遠比所有人想像得更遠更頑強,並把競選的實際失敗轉化成眾人眼中雖敗猶榮的成功。 伯尼·桑德斯,一個預選開始前幾乎沒人知道的74歲白髮老人,號召在美國進行一場反華爾街大銀行、反1%富人、反金錢政治的社會主義革命,竟能成功地燃燒起比他晚生半個世紀的千禧一代的激情,所到之處被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熱烈追捧。 6月7日《紐約時報》報道說,在新富雲集的矽谷,高科技公司的老闆們普遍支持希拉里,而他們的員工卻追捧桑德斯。 不僅如此,桑德斯還突破了「沒有錢休想參選」的瓶頸。他一年收入抵不上希拉里在華爾街的一次演講所得,但從一開始就公開宣布拒絕大款、大企業和任何個人的大筆捐贈,就憑每人27美元的小額捐贈猛打猛拼,從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募集到2.08億美元的競選基金,這樣的草根動員能力,令民主、共和兩黨刮目相看。桑德斯不僅給希拉里構成切實威脅,暴露了希拉里的競選軟肋,並且深刻影響了民主黨的競選議程。 4年前,60後的奧巴馬(1961年生)連任美國總統成功時,有分析家說,美國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一代人已經步入暮年,言下之意,今後「白宮夢」的追逐者中,不會再有他們的身影。 但今年,恰恰是3個70歲上下的「40後」老年人擔綱主角唱大戲,輕鬆打敗「50後」和「60後」——希拉里1947年10月出生;特朗普1946年6月生;而表現最為激情洋溢、令人們一路「感受燃燒」的伯尼·桑德斯最年長,1941年9月生。他們的故事,都曾經看似不可能,因而也驗證了某運動品牌的廣告:一切皆有可能。 2 一口開水鍋掀開了蓋子 預選首戰在寒風刺骨的艾奧瓦州開鑼之際,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登出評論,題目簡潔有力:「爭吵開始」。文章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選舉之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果不其然,就像一口熱氣騰騰的開水鍋被掀開了蓋子,大選年的美國,鬧騰、矛盾、分裂、混亂,憤怒、焦慮、恐懼、咒罵、樂觀、悲觀、失望、憧憬……顛覆政治正確性可能成為競選利器,攻擊醜化人格可以勝過競選主張比拼,想得到的發生了,想不到的也發生了。 2016年在美國現代選舉政治史上,成為重塑美國面貌的「不同尋常的一年」。 不同尋常的特點之一,在於三位主角打了三種牌——特朗普打民粹牌,希拉里打經驗牌,桑德斯打理想牌。或者使用另一種分析框架,特朗普和桑德斯一個向右,一個向左,都打憤怒牌、改變牌,而希拉里是唯一留在所謂「主流政治議程」的競選人,打守成牌、延續牌。他們針對特定選民群體,取得了各自的成功。 特朗普和桑德斯都打憤怒牌和改變牌,但憤怒的指向不同,要求改變的內容也截然不同。特朗普替低收入、低學歷的中年白人男性喊出他們對「政治正確性」的不滿,強迫墨西哥在美墨邊境修隔離牆,暫時禁止所有穆斯林入境,驅逐所有在美非法移民,又宣洩了包括很多中產華人移民在內的群體的不滿情緒。 桑德斯以老牌社會主義者的身份加入民主黨,巧妙地把進步主義、社會平等、反對政治腐敗的理念,與千禧一代和他們父母的現實焦慮——高企不下的大學學費和學生貸款債務,自然對接在一起。 他關於免除公立大學學費和學生債務的政策倡議,引發了千禧一代的強烈共鳴,而他身體力行地對金錢政治、華爾街大銀行的聲討,也激發了千禧一代對政治清明理想的熱情。 桑德斯的「感受燃燒」選戰,雖然被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不切實際,但鼓盪起一種特屬於年輕人的理想主義氛圍,與特朗普彈奏的憎恨和恐懼音調形成鮮明對比。 至於希拉里,夾在「跑偏」的兩人中間,一直穩紮穩打地走自己的既定路線,打接班牌、延續牌(繼承奧巴馬政府施政方針和政治遺產),當然也理直氣壯地打她最有資格打的女性牌。 預選開始時,人們說她是準備最充分、人脈最豐富、資金最雄厚的競選人,她也確實像一個從小就是學霸的勤勉學生,早早就竭盡所能地做好所有功課的預習準備。 但預選接近尾聲之際,即便在她歡慶美國女性突破政治天花板的歷史性時刻,她也被多家媒體稱為「有很大弱點的競選人」,不僅弱在對年輕人和獨立選民缺乏吸引力,不僅弱在利比亞戰爭、班加西悲劇和「郵件門」事件帶來對她決斷能力和誠信的質疑,也弱在她一直不能喚起人們對她入主白宮的前景的憧憬和熱情。 許多選民,特別是共和黨選民一想到倘若希拉里贏得大選,美國兩黨政治還將進一步極化,黨爭還將進一步激烈,先就感到沮喪。 這一切,對接下來的大選進程意味深長。顯然,美國的社會情緒在改變,憤怒成為突出基調。特朗普和桑德斯異軍突起的重要原因,就在於接地氣地彈奏了美國民眾那根憤怒心弦。這樣的憤怒,不僅針對收入不平等和長期停滯,也針對華盛頓紙牌屋裡的金錢政治,不論特朗普和希拉里,下一步如何以適當方式回應這樣的憤怒,是普選過程的一大考驗。 眼下,希拉里和特朗普雖然各自贏得本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所需票數,但正如多場民調所顯示,他們沒有贏得人心。很多選民都宣稱,如果投票,並非出於支持,而是懷著阻止另外一人上位的目的。換言之,許多美國民眾是在比較誰更不討人喜歡,而不是誰更討人喜歡。 多位選舉專家指出,美國選民對兩黨總統候選人同時持有負面看法,這是少見的。2016年大選,行將成為美國現代選舉史上兩名「最不受歡迎者的對決」,「這是一個深層的、歷史性的和非同尋常的現實。」 不僅如此,2016大選衝出特朗普這匹不講政治正確性的黑馬,把人身攻擊而不是競選主張變成了攻擊利器。希拉里和特朗普都在反覆攻擊對方的性情「不適合當總統」。許多競選專家憂慮,接下來的普選階段,很可能陷入負面選戰的惡性循環,而使嚴肅的政策辯論遭到人們忽視。 3 尋找選舉密碼 橫看成嶺側成峰 隨著預選結束,美國選舉將至中途。 對觀察者來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因為其中蘊含豐富的「美國密碼」。這場跌宕起伏的大戲不斷製造驚奇,跌破世界眼球,也賺足世界眼球,但很難只用幾個詞貼標籤,就連用什麼樣的框架來展現美國大選,都是一道多重選擇題。對第一次身在其中地進行報道的記者,還會存在這樣一個疑問,這會不會是種四年一度的常態? 不得不說,美國問題基於美國國情,非常複雜、獨特,解讀角度也非常多元。身在其中吧,「橫看成嶺側成峰「,難識廬山真面目。不身在其中呢,一不小心就會想當然,何況對遠隔重洋的中國人來說,還存在一個五千年東方文化與一個不到五百年西方文化之間的「歷史差」「文化差」「思維差」。 不同尋常的大選年背後,是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後半程,美國在經濟、社會、思潮以及政治生態等諸多方面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遷。這些變遷又在很多方面,與新世紀以信息化網路化為推手的全球政治、經濟宏觀進程,發生著密切的關聯和呼應。如果分析世界輿論,特別是英法等歐洲國家,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國家,以及中國、印度和日本等亞洲國家,還有歐亞「雙頭鷹」俄羅斯對美國大選的圍觀和評論,美國預選萬花筒所呈現的景觀,就更加複雜而深邃。 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美國大選是美國民眾關於國家內政和外交前行方向每四年一次的大辯論,是五花八門乃至千奇百怪的美國社會問題、政治生態、憂患關切、利益衝突、思潮沉浮的大曝光,也是世界各國觀察和評估這個世界上最強大國家在未來四年乃至更長時間裡,內政外交風會朝哪個方向吹,從而及時調整自身對美策略和對美關係的重要窗口。 有人說,今年美國大選讓人看不懂。的確,要看懂大選,需要了解美國的特性,尋找影響兩黨預選進程的時空信息密碼,以及解讀這些密碼的適當框架,兩個多月來,筆者的感受是,看到越多,越覺得還有更多不知道的東西沒有看到。好在新聞就是時間的易碎品、歷史的小碎片。許許多多碎片湊在一起,就像許許多多盲人一起摸象,匯總的碎片越多,這幅密碼拼圖便能越接近真實面貌。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參宿』善避矛盾的老將軍
※如果要選擇,你會選擇開心地度過十年然後去世,還是不開心地活上二十年後去世?
※正道:夫妻吵架鬧得最凶、罵得最狠的人,往往是最愛你的人
※朋友借錢借東西忘記還,我老是不好意思去主動問她們要,怎麼辦?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