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穆公—搜狗百科
06-03
古代建築
衛姓在大陸和台灣均未列入一百大姓。周文王第九個兒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稱「康叔」,後來轉封衛地,國都在殷商舊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遺民。後來衛國又遷到今天的河南濮陽。衛國被秦所滅後,衛國貴族子孫便以國名「衛」為姓。
「衛」字本義是保衛、守衛的意思,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多次見到,是會意字。其形狀:中間是個口字,代表城邑,四邊各有一個腳丫。羅振玉解釋為:眾足繞城,有守衛意。
「衛」字作為姓氏的標識,是以國名為氏。衛國是周代姬姓國,文王第九子(還有一說是文王第八子)衛康叔所封之國,滅於秦,國滅之後,子孫為紀念故國以國名衛為姓氏。衛姓的得姓方式是以國為姓,是被後世研究衛姓的學者們所公認的,幾乎所有古籍對於衛氏的姓源,都有類似的記述。譬如,《廣韻·祭》說:「衛:本衛國。亦州名。亦姓。周文王子衛康叔之後,國滅因氏。」《元和姓纂》上記為:「周文王第八子康叔封於衛,傳國四十餘代。秦末,國滅,子孫以國為氏。」 《通志·二六·以國為氏》記載:「衛氏,文王第九子康叔所封之國也。……至衛君角之九年,秦並天下,子孫以國為氏。」《古今姓氏書辨證·十三祭》中也記載:「姬姓。……傳國至衛君角,為秦二世所滅,為庶人,子孫以國為氏。」
衛康叔為衛國的得姓始祖,姓姬,名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兄弟,文王第九子。周成王時改封於衛,衛成了姬姓之國,康叔也稱為衛康叔。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