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師原創:成長作文——識記物態

第一章 識記世界

第二講 識記物態

上一講,我們著眼世界的物質構成,讓學生懂得了,世界是由各種各樣的事物組成的,要想表達一種思想感情,離不開這些事物,也就必須記住它們的名字。但僅僅記住了它們的名稱,我們僅僅表達了「世界有什麼」這個比較淺顯的內容,要把世界用文字告訴別人,還需要記憶物態——事物在這個世界存在的狀態。

我們怎樣識記並表達這些物態呢?我想所有的人運用的都是感官識記法。

一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從一無所知,到經驗豐富,離不開的是六大感官:眼、耳、口、鼻、舌、皮膚、大腦。前五個感官像攝錄機一樣,不停地拍攝世界的表面狀態,並完成識記積累,同時大腦對這些表象進行深入加工,形成抽象的感受和認知。我這裡所謂的識記,是指前五官的攝入和記憶功能,大腦的功能屬於感受世界的範疇。

耳朵的功能是:從自然界攝取具體的聲音,並把不同的聲音用各種詞語定位下來,形成聲音識記的過程。例如溪水在流淌,孩子聽到這種聲音,不知道怎樣表達,成人告訴它這種聲音叫「嘩嘩」,於是孩子記住了這種聲音並把這種聲音與「嘩嘩」這個詞對應起來,以後聽到水聲,就立刻想起嘩嘩這個詞。這就是耳朵對客觀世界聲音的識記過程。隨著經歷和學習的增多,大家就逐漸知道風聲是——嗚嗚、汽車是——滴滴、筆在紙上划過是——沙沙、物體掉在地上是——啪(重的是「咚」)、鳥叫是——嘰嘰喳喳等等。

眼睛的功能是:識記事物的形狀、大小、顏色、結構、位置、順序、數量、動態、靜態、行為。在我們對世界的了解過程中,眼睛承擔的任務較多,也是我們了解這個世界的主要通道。它要通過識記辨別出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各種形狀;要識記赤橙黃綠青藍紫等多種顏色、要根據外形初步識記大、中、小;要能辨別事物都由什麼構成,要識記各種相對位置對應的符號,要根據位置看出事物的排序;要明確事物的數量是一個還是五個或者其他;要能辨識每種行為叫什麼名稱,要能分辨那個是動的,那個是靜的等等。例如一朵百合,出現在孩子的視野,孩子視覺里出現的顏色狀態是:顏色較淡,沒有任何雜質,形成的是這樣一種物態,成人反覆告訴它,這種顏色就叫做白色,剛開始,孩子記不住,反覆重複強化以後,孩子就把這種物態記憶為白色,且能做到一看到其他事物呈現這種物態,就知道其色彩是白色。

鼻子的功能是:攝取空氣中的各種氣味,並把這種具體的氣味同酸甜苦辣咸等對應起來,形成穩定的記憶和辨識能力。例如一聞到爆炒辣椒的氣味,馬上能通過原來的識記表達為「辣」,一聞到糞便的氣味,就能通過過去的識記表達為「臭」。

嘴的功能是:咀嚼食物(或其他物體),將物質內部蘊含的各種味道對應表達出來。例如,母親將一塊糖放到孩子嘴裡,反覆強調「甜」,孩子就將這種味道識記為甜,以後再吃到這種味道的東西,就會用「甜」對這種味道進行定位。如果母親當初告訴孩子這種味道是「苦」,孩子就會把這種滋味定位為「苦」,這就是味覺的識記功能。

皮膚的功能:通過接觸、觸摸,將溫度、質地、力度等表達為冷熱、軟硬、大小。

藉助五官,我們把物態轉化為具體的辭彙,並形成了比較穩定的記憶,這樣我們就具備了對客觀世界的外表重現的能力。

例如:一位母親領著孩子,在花園裡散步。風輕輕地吹著,陽光暖暖地照著。這一段描繪就是從視覺(眼睛)和觸覺(皮膚)大角度來重現世界的。「輕輕的」、「暖暖的」來自觸覺,其他都是眼睛看到的人、物、數量、行為。

我們表述同一個事物,表達的角度越多,傳遞出來的內容越豐富。各感官的識記水平更高,我們的語言表達得就越準確。因此,我們在確保識記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對物態的刻畫要努力從多個感官角度來進行,不要局限在視覺上。很多孩子在寫作時,表現出來的是「眼睛」以外的感官失靈,這是我們寫作時感到無話可說的主要原因。

練習,看下面的圖片,回答各問題

(1)圖片上有哪些事物?

(2)這些事物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如何排列?

(3)你能從視覺的角度,刻畫藍天的狀態嗎?

(4)你能從聽覺的角度,刻畫白雲的狀態嗎?

(5)你能從觸覺的角度,刻畫這片草原的狀態嗎?

(6)你能綜合自己的識記能力,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多個角度,對這些事物逐一進行刻畫嗎?

我們這一講學習的內容,要求家長和老師,能夠隨時的運用周圍的環境,對孩子進行表面物態的識記訓練,讓孩子明確每種物態怎樣明確表達,並形成穩定記憶。這種穩定性表現在一遇到某種物態,孩子就能轉化成準確的詞語表達,不出現失誤,也不出現誤差。同時,要訓練孩子學會調動五官,多元表達物態,不要局限在一個感官上,甚至集中在一個感官內部的一個方面(如視覺,只會從數量或顏色上表達,其他全部忽略了)要不斷提高孩子立體表達物態的能力!這樣我們重現的某個具體的物、某個人、某個環境才會豐富多彩,才能傳遞出更豐富的信息。

訓練方法也非常簡單:

(1)那是什麼?

(2)它整體看起來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各組成部分都叫什麼,什麼顏色、位置、大小....(從視覺設問)

(3)你聽到了什麼聲音?有聲音怎樣把這種聲音說出來,沒有聲音怎麼表達?(從聽覺設問)

(4)你聞到了什麼味道,這種味道怎樣表達?(從嗅覺設問)

(5)如果是食物,可咀嚼的事物,你讓他嚼一嚼,品一品,告訴您什麼味道?(從味覺設問)

(6)摸一摸,是柔軟還是堅硬、是光滑還是粗糙、溫暖還是冰冷?(從觸覺設問)

這樣,孩子在長期的訓練過程中,物態識記總量會不斷增加,也會潛移默化養成學生立體表達物態的習慣。


推薦閱讀:

人生之短,為何如此艱辛。
做自己,究竟是不是一個正確的人生目標?
一邊受傷,一邊成長
書香伴我成長

TAG:成長 | 原創 | 作文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