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稱剖宮產勞民傷財禍國殃民 近半孕婦仍選擇

醫生稱剖宮產勞民傷財禍國殃民 近半孕婦仍選擇

  • 2010-01-30 18:24:57
  • 作者:劉坤
  • 來源:大河網
  • 【新聞論壇】
  • 我要評論
  • □記者 劉坤 實習生 王遠山 閱讀提示:剖宮產,本是處理難產、搶救胎兒和產婦的緊急手段。」  李小姝還提到:「順產要10~20個小時,搞得醫生、護士疲憊不堪,有時半夜你得爬起來,可剖宮產一個小時就搞定。

      □記者 劉坤 實習生 王遠山 閱讀提示:剖宮產,本是處理難產、搶救胎兒和產婦的緊急手段。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剖宮產率為15%,但在我國,剖宮產率超過46%,居世界第一。而在鄭州,大部分醫院剖宮產率在60%以上,少數醫院甚至達80%、90%、100%。原因在於:產婦不願忍受自然分娩的疼痛;醫生想擺脫10~20小時陪伴產婦的疲憊;醫院想多賺3~4倍的醫療費。其實,本可自然分娩而選擇剖宮產,對產婦和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

      相關鏈接:

      剖宮產本是處理難產、搶救胎兒和產婦的一種緊急手段,只有以下情況才需做剖宮產:

      一、處理難產:胎兒過大,產婦骨盆過小或胎位不正,不能順利經陰道娩出。

      二、搶救胎兒:胎兒宮內出現危急情況,如胎兒窘迫、宮內缺氧、臍帶脫垂,來不及陰道分娩。

      三、搶救產婦:如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產前大出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或產婦合併其他嚴重疾病,正常分娩危及母親健康。

      但是,種種社會因素導致產科醫生掌握手術指征遠遠脫離了單純醫學指征的範圍,使剖宮產手術成了所有手術中理由最多、受各種社會因素影響最嚴重的一種手術。

      李小姝的憂慮

      李小姝對自己從業半生的產科憂心忡忡:別的醫學學科都在飛速進步,只有產科在沒落,產科醫生都成了剖宮產手術匠。近年來中青年產科醫生剖宮產技術越來越熟練,相比之下,親自觀察自然產程的機會卻越來越少,處理難產的經驗漸漸喪失,久而久之就把剖宮產當做處理一切困難情況的唯一「法寶」。這樣下去,勢必造成剖宮產率越來越高。

      全國近半孕婦選擇剖宮產

      「好好的就這樣剖了?」1月26日下午,在鄭州市某醫院產科病區,韓先生小聲嘟囔著,幾名護士正把他待產的妻子推進電梯,要到二樓的手術室做剖宮產手術。

      蹲在手術室門口,韓先生繼續無奈地抱怨:「我們在這裡住了兩天院,沒有見到一個順產的,我媳婦剛剛有宮縮,醫生就讓上手術台。」接著他又自我安慰道:「剖就剖吧,反正安全。」看來,他對剖宮產並不怎麼懂。

      像韓先生妻子這樣的例子,在中國越來越常見。近日,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超過46%的中國孕婦選擇剖宮產,剖宮產率為世界第一,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15%的標準,其中25%的孕婦根本沒有必要採用剖宮產。

      「剖宮產勞民傷財、禍國殃民!你們關注這個事情真是太好了。」鄭大二附院婦產科主任醫師、河南省圍產醫學會副主任委員李小姝教授直言快語、痛心疾首。

      記者了解到,在省會鄭州,大部分醫院的剖宮產率在60%以上,個別醫院已上升到80%~90%,基層醫院甚至達到100%。而專家認為,只有20%的剖宮產率是合理的,80%的產婦完全可以自然順產。在國外,上世紀70年代剖宮產率一度上升,但由於這種生育方式對母子健康不利,很快得到控制。目前發達國家的剖宮產率已基本穩定在5%~20%。而我國剖宮產率一直穩步上升,如今已將近50%,且仍在持續上升。

      「在我國,現在近一半產婦放棄自然分娩方式,選擇剖宮產。我國每年有2000萬名新生兒出生,這就意味著每年大約新增1000萬名剖宮產兒,他們以非自然分娩的方式來到這個世界上,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震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張為遠教授也毫不諱言對剖宮產率升高的擔憂。

      剖宮產率為何居高不下?

      「社會大環境改變了我們人類的生育方式。」李小姝說,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順產時有一點風險,家屬就會指責醫生。產科醫生面臨巨大的壓力,不想承擔風險,只好順從產婦及家屬的意願。在辦公室接受記者採訪時,忽然聽到呼喊聲,李小姝飛快跑到病房,過了一會兒氣喘吁吁地回來說:「我今天有個病人,40歲了,是典型的高齡產婦,有醫生建議她剖宮產,我說你可以順產的,但是萬一順產有問題,我就得負責到底。」

      順產時間長,可變因素多,承擔風險大;而剖宮產由於手術時間短,風險小,醫生乾脆「一刀切」解決問題。剖宮產已成為產科醫生規避風險的一個手段。「現在除非你一開始就找我堅決要求順產,我才敢接手。對熟人、朋友我都建議順產。醫學界都說產科是高風險、是低科技、是糞坑、是火坑。」李小姝說出了多數產科醫生的心聲。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吳愛紅說,產婦本身的因素也是造成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現在80後進入生育期,這些年輕產婦多是頭胎,不願受痛,連陰道試產這個必須有的步驟也不願意做。」產婦越來越嬌氣,不願忍受分娩過程中的疼痛,乾脆拒絕陰道試產。再加上陰道試產失敗還要剖宮產,與其受「二茬罪」還不如直接手術完事。「生孩子是個體力活,可是很多產婦體質不好,這是其一。其二,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在增多,順產的困難大。」

      李小姝說,現在產婦普遍營養過剩,胎兒較大,目前8斤以上的巨大兒佔20%,9斤甚至10斤都屢見不鮮。「另外,營養好,孩子足月還沒動靜,過月的增多了,就像土地太肥,莊稼就會一直長,晚熟。預產期一過,產婦就著急了要求剖。」

      李小姝還提到:「順產要10~20個小時,搞得醫生、護士疲憊不堪,有時半夜你得爬起來,可剖宮產一個小時就搞定。」

      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經濟利益。在鄭州,順產花費約2000元,剖宮產在5000~7000元。剖宮產後,要使用大量抗生素,用鎮痛泵止痛,還延長了住院時間,從而增加了醫院的經濟收入。因此只要產婦及家屬要求做剖宮產,醫生都會順水推舟,或主動誘導。

      吳愛紅說,還有一個離奇的剖宮產理由,就是滿足產婦及家屬對分娩時間的特殊要求,比如選擇「吉利時間數字」和「黃道吉日」作為分娩日……

      剖宮產其實很危險

      「我說剖宮產禍國殃民一點也不誇張,剖宮產對母親、對孩子都有極大的傷害,可以說有百害而無一利。」李小姝說。目前世界公認,剖宮產率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衛生水平和人口素質高低的重要指標。我國的剖宮產率已經嚴重違背了醫學科學和自然規律。

      「剖宮產少受罪」是最大的誤解。剖宮產也是一種手術創傷,且不說手術過程要出血,本身就有危險,更何況手術後可能造成感染,若刀口裂開,會出現致命的大出血。刀口痛、脹氣、子宮收縮引起的產後痛等癥狀要持續好幾天。本來光滑的肚皮卻留了一條疤,每逢陰天下雨,刀口處還可能會癢。

      「剖宮產更安全」也是誤解。李小姝說,其實它比順產更危險。世界衛生組織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在沒有醫學必要的情況下選擇剖宮產的產婦,比順產的產婦患產後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增加了3倍多。手術增加了麻醉和手術創傷的風險。對產婦而言,在術中可能出現仰卧位低血壓綜合征、子宮異常出血、臟器損傷、羊水栓塞等併發症,出血量是順產的2~3倍,而術後大出血導致子宮切除的發生率為順產的23倍。有分析表明,剖宮產對產婦產後15年的顯著影響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性生活不適和盆腔炎。「很多女性剖宮產後長期月經不調,有的還出現盆腔粘連、感染,受罪一輩子,而且子宮留下瘢痕,一旦患病,手術極為困難,再次懷孕可能會引起子宮破裂、穿孔等嚴重後果。」

      此外,現在剖宮產流行所謂美容切口:橫切口,其實人體腹部腹直肌都是豎的,橫切口破壞了肌肉組織,日後不適宜做卵巢、子宮手術。

      民間流傳甚廣的一些錯誤認識,也讓部分產婦放棄順產。比如很多產婦擔心經過陰道分娩會使陰道鬆弛,影響日後的性生活,李小姝反駁說,陰道具有很好的收縮性,再說順產時會做會陰側切,可以預防陰道鬆弛。

      剖宮產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

      「順產時的宮縮是一個促成熟的過程,對孩子特別有好處。」李小姝說,剖宮產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

      與自然分娩相比,剖宮產新生兒的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相對較差,易患感染性疾病,這一現象在男嬰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

      「濕肺症」寶寶增多。這些寶寶肺部積存羊水,故稱濕肺症。研究顯示,逾七成該病患者經剖宮產出生。順產時子宮收縮及產道擠壓可幫孩子擠出肺部羊水,剖宮產則缺少這一過程。剖宮產孩子比順產孩子更易患哮喘,原因可能是他們沒經歷肺部發育的一些必經步驟。

      剖宮產過程中使用的麻醉藥可造成胎兒缺氧。麻醉藥會影響產婦的呼吸,產婦供給胎兒的氧氣就會減少,此外胎兒通過胎盤呼吸,而麻醉藥可進入胎盤,影響胎兒的呼吸、循環中樞,造成缺氧。

      另一些隱性的危害也影響孩子終身。剖宮產對嬰兒的腦功能、感知覺、神經系統發育等都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很多剖宮產寶寶在上幼兒園或小學後開始讓父母頭痛: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自覺地站起來到處走,經常丟東西,經常忘記寫作業,喜歡問問題,可是別人回答時又不能注意聽……河南省實驗小學一位高級教師就發現,很多問題學生都是剖宮產的。

      鄭州大學三附院兒童心理行為中心姚梅玲教授說,剖宮產孩子更易患多動症、抽動症、注意力障礙等。而順產時產道的擠壓,是對神經系統獨一無二的撫觸過程,對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是一次錘鍊。

      很多家長還認為:「順產可能造成缺氧,孩子可能患上腦癱。」甚至進一步演繹成「剖宮產孩子更聰明」。我省兒科專家、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腦癱診療康復中心馬丙祥醫生予以駁斥:「如今,腦癱患兒並沒有因為剖宮產的增加而減少,甚至有增加趨勢。許多家長擔心胎兒缺氧刻意選擇了剖宮產,結果生下來發現孩子患有腦癱,很多腦癱患兒都是經過剖宮產生出來的。」至於「剖宮產孩子更聰明」,更是無稽之談,反倒是很多剖宮產孩子有學習障礙。

      除此之外,不少專家表示,剖宮產可能還有一些潛在的危害沒被發現。

      減少剖宮產引導和解釋很重要

      專家認為,要降低剖宮產率,醫護人員需要在醫患溝通上多下功夫,讓產婦及其家屬充分了解剖宮產的利弊。生孩子對每個家庭都是大事,說一句「沒事,很健康」不可能打消產婦心中的擔憂和顧慮,必須全面告知、深度溝通,才能增強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比如說B超診斷為「臍繞頸」、「羊水過少」,產婦會擔心,從而要求剖宮產。而實踐證明,臍帶繞頸者只要有效臍帶長於30厘米,經陰道分娩仍是安全的。醫護人員的安慰、鼓勵也能解決很多問題。比如告訴產婦宮縮時如何調節,並為產婦按摩、推拿等,取得產婦信任,讓她們了解到有值得信賴的專業醫護人員在身旁守護,自己是安全的,她們也就更願意選擇自然分娩。

      一對一的「導樂分娩」是促進順產的好手段,但專家提出,目前的醫療收費並不合理,順產只有300元的接生費,而順產動不動要十幾個小時,經常要監測胎心、指導產婦,這些服務目前都無法收費,沒有收入又受累,誰會幹呢?

      有專家認為,目前的醫保政策也應調整,醫保報銷規定,不符合剖宮產條件的不予報銷,但是醫生會隨便寫上「胎兒窘迫」就矇混過關了,又有誰來監測呢?這位專家認為,硬性限制剖宮產不會奏效,不如改成對順產進行引導,比如生孩子統一報銷3000元,順產如果用不完,剩下的當做政府對產婦的獎勵;剖宮產如果不夠,就讓她自己掏腰包。

    推薦閱讀:

    前任還是現任,我該怎麼選擇?
    選擇求真-擇日
    怎樣選擇造葬日課?(五)
    怎樣選擇造葬日課?(十二)
    順應論與稱謂語的選擇

    TAG:醫生 | 孕婦 | 選擇 |